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鲧禹治水神话新探 (3)

那么,祝融部落又处在什么位置呢?  祝融部落的原居地是在郑,即今之河南省新郑县。《左传》昭公十七年说:“郑,祝融之虚也。”他的后人分为八姓:己、董、彭、秃、妘、曹、斟、芈,所居住的地域散布很广,大致上包括今之河南许昌县、濮阳县、温县、范县、山东定陶县(祝融部落董姓之鬷夷族所居)、邹县,莒县、江苏徐州(彭姓氏族)等地,最远达到湖北。古代的黄河在下游地区分为东西二渠从豫北向东北方向流入海。东渠在濮阳以北的内黄县。今县内有黄河故渎,这条故渎虽然不一定是夏商时期的河道,但夏商河道当距此不远。所以,祝融八姓基本上都处在黄河下游一带,也就是黄河在几千年来经常改道的地方[8]。  据传说,共工堙堵洪水之后,受害最大的是空桑,空桑何在?《山海经·北山经》中载有空桑,其云:  >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虖陀。  >《山海经广注》吴任臣注曰:“空桑有二,《路史》云:‘共工振滔鸿水,以薄空桑。’其地在莘、陕之间。伊尹,莘人,故《吕氏春秋》《古史考》俱言尹产空桑。空桑故城在今陈留三十里,又有空桑涧,史称‘帝揄冈居空桑’,《归藏》、《启筮》云‘蚩尤伐空桑’,帝所居也,即此空桑也。兖地亦有空桑,其地广绝,高阳氏所尝居,皇甫谧所谓‘广桑之野’。上古有空桑氏。又《春秋演孔图》及干宝所记:‘孔子生于空桑’:皆鲁之空桑也。”郝懿行说还有一个空桑在赵、代之间。也就是说至少有四个地方称为空桑。1、在莘、陕之间。2、在陈留。3、在兖州。4、在赵、代之间。我认为以陈留说为是,亦就是莘地,在今定陶附近。此地的西北是温县、北面是濮阳、范县,西南是许昌,东北为定陶、邹县,东南为彭城,也就是说基本上处于祝融八姓诸部落的中心地区。洪水振薄空桑,受害最大的无疑是祝融部落。所以,他们要联合起来,起兵攻打处于上游之鲧(共工)部落,最后将其流放。  >鲧所流之地为羽山。羽山何在?《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郭璞注云:“今东海祝其县西南有羽山,即鲧所殛处。计其道里不相应,似非也。”吴任城注:“《禹贡》注‘羽山在郯城县七十里’。《十道志》:‘羽谭一名羽池,东有羽山’。《郡国志》云:‘钟离泳城有羽山,其水恒清,牛羊不饮。’刘会孟曰:‘淮安赣榆县有羽山。’《经》所记,未详是非。”据我推测,应该是在居住在最东面的祝融八姓所控制的区域,似以郯城县为是。  >综上所述,推测当时的历史事实大约是:以鲧为首的部落在共地(今芮城县)用堵的 ... 防止洪水的入侵,使得黄河无法从北向的支流泄洪,导致河水改道,泛滥成灾。首先受难的,是处于黄河中下游的祝融系统诸部落。于是,以昆吾、豕韦等为首的祝融氏族,从濮阳西攻,最后流放了鲧。  >三  >众所周知,马克思在1859年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了一个很著名的理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卡尔·魏特夫在研究东方专制主义时,采用了马克思所提出的这一理论框架,提出了“治水社会”的学说,认为正是由于东方的大河治水工程才使得东方专制主义有了产生并最终确立的前提。我觉得魏特夫的这个学说有相当程度的可信性。  >鲧被 ... 之后,接着治水的是大禹。关于大禹的各种记载,大家已经很熟悉了。王夫之、徐旭生都论及大禹的工作主要是将原有的河道加宽加深、顺自然形势而加以疏通,很少有大工程的开凿。我进一步觉得,大禹的主要工作是协调。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黄河中下流各部落之间通过政治、外交,乃至武力等等各种手段,说服各个部落消除各自障水之堤坝,让河水能够畅通地排泄。禹能够承担这一重任,与他的身份有关,据《史记·夏本记》索隐引《系本》载:“鲧取有辛氏女,谓之女志,是生高密。”宋衷云:“高密,禹所封国。”有辛氏即有莘氏,其地有多说,大体上在今黄河下游一带。也就是说,禹是黄河上下游部落联姻的结果。由他主政,能够较容易协调上下游之间的关系。我们顺便提一下,黄河中下游之间的各种形式的部落结盟可能不始于鲧时。我们知道,从考古类型学上分析,新石器时期的黄河中游与黄河下游是两个不同的文化区。黄河中游的序列是前仰韶文化(公元前6000——前5400)——仰韶文化(前5000-前3000)——河南龙山文化(前2900-前2000),黄河下游的序列是青莲岗文化(前5400-前4000)——大汶口文化(前4300-前2500)——山东龙山文化(前2500-前2000)——岳石文化(前1900——前1500)。虽则考古学者认为河南和山东的龙山文化具有地区性的区别,但中游地区在文化上受到下游文化的影响是明显的。这表明这一时期两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个联系的纽带我认为就是黄河,为了防洪和灌溉,两地的部落必须与联姻等方式互相依靠。  >自从这次洪水以后,人们痛感黄河中下游流域部落林立、各自为政的情形将会造成巨大的灾难,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权力机构来进行协调,因此,产生了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夏王朝。推而论之,夏商周三代的政权包括春秋年间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的诞生,均与协调黄河上下游关系这一需要有关。夏商周三代的交替与争斗,基本上属于大河中游与下游之间的争斗。夏朝的诞生,我们说过了,是出于治理黄河洪水的需要。尽管鲧被流放,但中游部落还是占了上风。据《史记·夏本纪》说:“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史记·正义》引《帝王记》云:“禹禅舜,禹即帝位,以咎陶为最贤,荐之於天,将有禅之意。未及禅,会皋陶卒。”皋陶生于曲阜,皋陶之后或在英、六,或在许,总之,是在黄河下游。从这条记载中,我们推测黄河中下游的这个部落共同体开始订立的制度应该是采取“轮流执政制”,即中游与下游的部落轮流执政。这种制度在民族学的调查中有着极多的例子,英国剑桥大学教授Jack。Goody指出:在这种制度之下,其继位诸组常有二分的倾向,一边的首领为王的时候,另一边的的首领便当其副手。但是中游部落破坏了这种制度 [3](P61-66)。轮流执政制的破坏,也标志着专制的国家政权的建立。以后夏朝的几次重大变故,如益、启之争、夷羿、寒浞与夏的争斗,都与这轮流执政制的破坏、单一政权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傅斯年在《夷夏东西说》早就说过这是华夏与东夷之间的矛盾,徐旭生也深表同意。据我看,说是两个文化集团之间的矛盾尚没有抓住要害,关键是大河上下游之争。  >商汤始兴于亳,亳地一般认为是在今河南濮阳。他在亳地会合了诸侯,然后,溯黄河而上,战夏桀于鸣条。这里一定要提一下商汤的重要助手伊尹,他出生于空桑之有莘氏。据载,他也善于治水,《管子·地数篇》说:“伊尹通移轻重、开阖、决塞,通于高下徐疾之筴。”据此,商政权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就是治水。在这场争斗中,下游部落占了上风,从此,黄河中下游置于一个统一政权的管理之下。  >周人自迁居到渭水流域之后,稳步发展,渐渐向四面扩张。周人东扩的关键一步,便是虞(山西解县)、芮(今山西芮城县)的归服。这两个小国为争地取决于文王,入周见耕者让畔,惭愧而去。周人势力进入黄河中游。自此之后,周族在东方的发展势如破竹,不可阻挡。直到观兵孟津,决战牧野。钱穆极力主张周族渊源于山西西南部,如果此说成立,那么,与夏朝一样,又是黄河中流之部落政权统一了下游。  东周以后,周天子地位日降,没有控制诸侯的能力。齐桓公乘势而起。据《孟子·告子下》记载,僖公九年(前651),桓公率诸侯在葵丘会盟,第五命就是:“无曲防,无遏粜,无有封而不告”,试图通过“无曲防”的禁令来解决诸侯国之间修筑堤防的 ... ,可见霸主的重要职能是协调中下游的关系。齐桓公的称霸,是下游的势力战胜了中游。齐桓公以后,晋文公称霸,下游之郑、宋、卫、曹等纷纷依附,中游再次战胜下游。可见,由于黄河这条河流的特殊性,必须有一个能掌控中下流的权力核心。整个先秦的政权兴替史,都可围绕着此点着眼。当然,对此,还有必要作进一步细致的探讨。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鲧禹治水神话新探 (3)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康熙治国思想:家给人足,安生乐业,太平之世,永不加赋

    康熙皇帝说:「”民为邦本,必使家给人足,安生乐业,方可称太平之世。”他不仅这样说而且在他在位的六十一年也是这样做的。康熙在位期间将这句话当成了他的治国目标,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的阐述这一个基本思想。康熙在顺治帝恢复民生经济基础之上,大力的整顿财政,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为「”康乾盛世”确立了物质和制度的基础。一、农耕1、废除「”圈地令”所谓的「”圈地令”是清军入关迁都北京后,多尔衮摄政期间

  2. 他陷害死于谦,成奸佞之臣,但却有一策,福泽百万民众

    明朝可谓是一个争议众多的王朝,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朱元璋、朱棣时期可谓是恢复了汉民族的刚武雄健的民族风骨,朱元璋下诏先后八次北伐,更是以蓝玉攻灭北元,朱棣则迁都北京,五次御驾亲征,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也让他圈粉无数,而清官海瑞,救世宰相张居正,挽大厦于将倾的于谦,抗倭英雄戚继光等等更是在历史上书写了属于自己光辉篇章,而正如镜子的双面,有白的地方自然有黑,大明王朝也有着一如王振

  3. 说韩愈不配当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怕是没读过他19岁的这16字神作

    对于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位置,不少人是不解的,毕竟排在其后的还有王安石、欧阳修和苏轼。

  4. 七万战甲埋骨玉璧:南北朝的东西对决,不再函谷关而在并州高地

    历史即将在南北朝再次上演东西对决。此时形胜,则是并州高地与河北富饶。所以,雄踞关中的宇文泰不是秦始皇,而雄踞并州高地、就食河北之资的高欢,则非常可能成为第二个光武帝。因为高欢是山西军阀,并州高地不仅俯瞰黄河而且集中了东魏的重兵集群。所以,从山西出兵走北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

  5. 细数《三国演义》里的神话情节,更让人恐惧的是关羽灵魂附体

    《三国演义》是根据东汉末期、三国、西晋初期的历史脉络,编写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为了美化刘备阵营,给糜竺安排了一段巧遇神仙,济贫拔苦的神话情节:东海朐县人,姓糜,名竺,字子仲。行及数里,妇人辞去。

  6. 从古希腊神话中反射出的,几大古希腊社会真实现象,你了解多少?

    通过古希腊神话中主要人物的故事,看看发射出的古希腊当时的社会情况。瑞亚长大之后的宙斯在得知事实真相之后,决心救出自己的兄弟姐妹。宙斯和赫拉从宙斯的故事当中,反射出在古希腊社会中毫无伦理道德可言。在古希腊神话中,很容易就能发现,所有的天神都是男性。这也正是古希腊社会中出现的希腊母权土著与印欧父权外来之间的较量。但中国古代同性是为相互吸引,而在古希腊罗马文化当中,却是对女性的轻蔑。

  7. 民国时期最细腻的兰州游记,山水之城的魅力

    民国时期有不少有识之士西行游历,除了西安,兰州也是大家很想去了解的一个重要城市。机场北面,是兰州大营,营门筑着城堡,气象森严。所以到兰州来,名义上是繁华边界,实际上是到了中国的中央。所以兰州城里的摩登妇女,中山市场,是必须要到的。兰州商铺,民国这个边城,墨守古风,并无男女公共场合,也绝少男女同行的这件事。但是兰州官厅,怕腐蚀了原画,没有答应。

  8. 中国神话有几个体系?是怎么划分的?

    最高是神是楚国人所崇拜的东皇太一。东皇太一,乃《九歌》所表现楚地神话体系以及汉武帝初开始神系中的最高天神。

  9. 古代神话中的八大妖龙,一条是孙悟空的哥哥,还有两条被炼成兵器

    龙文化是我国古代神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龙被奉为帝王的象征,在道家神话中龙是掌管大海和司雨的神祇,在汉传佛教中龙是天龙八部之一,是佛的护法与信徒。而除了这些正面的龙之外,古代神话里还有一些妖龙、魔龙,他们大多...生造孽,祸乱人间,因此被收服或囚禁,今天笔者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古代神话中的八大妖龙。

  10. 李靖:从现实中的唐朝名将 升格神话界的流量IP

    作为历史上确实存在的名将,唐朝人李靖的名声有些大的不可思议。如果我们仔细考量李靖其人的升格过程,就会发现很多隐藏在神话故事背后的历史进程。可以说,李靖几乎参与了构建唐朝的大部分战争,称得上开国功臣。至此,后人谈及唐朝就不可能忘记其大名,这也是他被不断神话的舆论基础。此外,不少驻防西域的士兵也不可避免的皈依本地佛教。但直到此时,李靖与毗沙门的形象还没有被重合起来,两者都属于被士兵普遍崇拜的军神人物。

随机推荐

  1. 逃出蘑菇村

    雨停了,小童童没去上课,他逃学来到森林里采蘑菇。他在蘑菇中走着,不知不觉变成了一个小矮人。原来蘑菇底下住着一些小小人哩!一个小姐姐在同她小弟弟玩蚂蚁蛋呢!一个人在逗蚊子玩:“你这种鸟儿,叫得不好听!”>童童脸红了,因为他没好好学习,没有什么知识可以教给他们。>“你准是骗子!我们要把你喂大老鹰!”他吓得赶紧逃出蘑菇村、逃出森林。没有知识真可怕,他再也不敢逃学啦!

  2. 梦见找不到回家的路

    周公解梦梦见找不到回家的路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找不到回家的路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带有亟字的成语

    包含有“亟”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仆仆亟拜——一再作揖行礼。进退维亟——进退都处于危急境地。亟疾苛察——指急剧猛烈,以苛刻烦琐为明察。

  4. 送老婆的生日祝福语

    送老婆的生日祝福语1、天天都在你身边,不用苦苦地想你,也不必酸酸地恋你,只需甜甜地爱着你!我的宝贝,生日快乐!真诚的祝愿你生日快乐!亲爱的,在你生日到来之际,送上我最最贴心的祝福,有我在的日子,你永远不会伤心难过!

  5. 女鬼选婿

    ">李求财轻叹一声对妻子说:"她是福伯死去的女儿,李静玲,她现在是趴在我身上,但她现在也在狠狠看着你.">财嫂惊叫一声掩面痛哭.几天后,李求财死了,到陰间去娶了年轻貌美的娇妻,不知道这算不算孽缘。

  6. 孕妇梦见蛟龙是好事吗 梦见蛟龙预示著什么 – 周公解梦

    龙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之首。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蛟龙是一个吉祥的梦,是好梦。孕妇梦见蛟龙,表示你要生一个儿子。你的生意做的非常顺利。《敦煌本梦书》梦蛟龙入海,吉。文人梦此,学贯天人,名括宇宙,流芳百世,为一代之儒家,而非寻常浅陋之士。梦见佛晓象征新希望梦见佛晓预示著什么–周公解梦

  7. 玉格格最爱的人是谁?并不是那图鲁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玉格格并不爱那图鲁,他爱的是这个男人!由于那图鲁对玉格格百依百顺,对她格格的身份也非常抬举,不仅如此,那图鲁对自己的老丈人也是百般好,玉格格渐渐也就认命了。>最后玉格格得知自己的丈夫那图鲁吸食...,对他失望至极,上吊自尽。那么,玉格格跟那图鲁夫妻一场到底有没有爱过他?其实玉格格一出场已经暗示了,她爱的是这个男人!

  8. 览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览”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览闻辩见——指见识多,能说会道。

  9. 胡亥到底有没有篡位 秦始皇究竟将皇位传给谁了

    还不知道:胡亥到底有没有篡位的读者,下面历史新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不仅是秦始皇,我们对于他的态度是褒贬不一的,而且我们今天所说的胡亥,他曾经成为皇帝的这样一个事情,也一直以来受到很多人的质疑,那么当时的胡亥,很多人对于他成为皇帝之后的政治,都是非常的...的,而且认为他和秦始皇一样,两个人都是非常残暴的人。

  10. 「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为何北邙会成为古代帝王青睐的埋葬地

    民间有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从古至今,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苏杭都是人们休闲养老的宜居之地,说是天堂也不为过。而民间还有一句俗语「”生在苏杭,葬在北邙”,这句话的意思不外乎人活着的时候就在苏杭生活,逝去之后最好能葬在北邙,北邙是古人最青睐的埋骨地。北邙山原名邙山,因位于洛阳北部,因此称之为北邙。上图_北邙山图北邙山墓群的发现源于1905年,清朝修洛潼铁路经过洛阳,在邙山段工人修路时发现挖到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