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胃癌是发生于胃黏膜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二位。据相关数据,每年约有49.8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每分钟就有一个。由于50岁后是胃癌的高发年龄段,所以,在40岁左右进行胃癌筛查,这是发现早期胃癌的最佳时机。近年来男性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因为基数较大还是应引起关注。胃癌高危人群,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胃癌中危人群,每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胃癌低危人群,每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胃癌是发生于胃黏膜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二位。据相关数据,每年约有49.8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每分钟就有一个。 胃癌的日益高发、年轻化和高死亡率,是我国居民面临的严峻现实。 由于50岁后是胃癌的高发年龄段,所以,在40岁左右进行胃癌筛查,这是发现早期胃癌的最佳时机。这个时机稍纵即逝,一旦错过,将抱憾终生。 早期胃癌5年存活率>90%;很多可以在胃镜下手术,不用开刀,不用切胃; 晚期胃癌则<30%;也就是说,进展期胃癌有70%的人活不过5年! 然而我国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预后极为不利。 更为重要的是,胃癌在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或者有一些不特异的症状,很容易被当成一般的小毛病;一旦出现症状比如消瘦、贫血、胃痛、呕血、黑便、腹部包块等的时候,往往已经是晚期了。 因此,若要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最有效的 ... 便是对目标人群进行胃癌筛查。 每年死亡49.8万,几乎每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胃癌 目前,我国胃癌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仍位居世界第一,根据陈万青等人发布的中国2015年癌症统计数据: 我国2015年新发胃癌病例67.88万例; 死亡49.8万例; 平均每天死亡1364例,几乎每分钟都有一人死于胃癌! 其中男性新发47.77万例胃癌(排第2位,肺癌,胃癌),死亡33.93万例(排第2位,肺癌,胃癌)。 近年来男性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因为基数较大还是应引起关注。 女性新发20.14万例胃癌(排第3位:乳腺,肺癌,胃癌),死亡15.87万例(排第2位:肺癌,胃癌)。 胃癌多发于中老年人群,45岁开始高发,60-74岁年龄段发病和死亡最高。但是也不乏30岁以下的年轻人。 哪些是胃癌的高危因素? 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几种风险因素的叠加,往往会增加患胃癌的几率。 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有些则不能,比如遗传因素和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提前发现它,及时干预处理。 1.性别: 40岁以上男性更容易患胃癌。 2.年龄: 年过40后,人们患胃癌的概率大大增加。大多数诊断出胃癌的患者都在60多岁到74多岁之间。 3.地理位置: 中国的山西、辽宁、福建、山东、浙江等高发地区,胃癌高发多与食用腌渍食物和饮水有关。 4.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似乎是胃癌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发生在胃下方(远端胃)的胃癌。若胃 ... 期受这种细菌感染,就可能导致胃炎(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内层的癌前变化。根除后能降低约39%的罹患率。 5.胃淋巴瘤: 特定类型胃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也称MALT瘤)的患者有更高的胃腺癌风险。 6.饮食习惯: 摄入大量熏制食物、腌鱼腌肉、加工肉类、烧烤和腌制蔬菜的人往往会有更高的胃癌风险。腌渍食品中常常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通过某些细菌(例如幽门菌)转化后,会形成导致胃癌的化合物。 7.吸烟: 吸烟的人胃癌风险是其他人的两倍,尤其是对胃上部靠近食管部位的癌症。 8超重或肥胖: 超重或肥胖是贲门处(胃上方最靠近食管的位置)发生癌变的一个可能原因,但是这种关联性有多高还不明确。 9.胃部手术史: 这些人患胃癌几率会更高。这可能是由于胃部不能产生足够的胃酸,来防止过多的生产亚硝酸盐细菌的出现。术后小肠到胃的胆汁回流也可能增加胃癌风险。 10.恶性贫血: 胃粘膜的某些细胞会产生一种物质,叫做内因子IF,来帮助我们吸收食物中的维生素B12。没有充足内因子的人可能会患上维生素B12缺乏症,从而影响人体产生新红血细胞的能力且造成其他的身体问题。这种情况称为恶性贫血。 11.肥厚性胃病: 胃粘膜过度生长导致胃粘膜褶皱过大并造成胃酸浓度过低。 12.A型血: 由于未知原因,A型血的人有更高的胃癌风险。还有比这更无辜的躺枪吗?更要命的是到现在还搞不清原因。 13.消化道肿瘤家族史 有家族史的人,患癌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6倍。所以这类人要在更早进行筛查,比如30岁左右。 14.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包括萎缩性胃炎、腺瘤 ... 肉、残胃、肠化和异型增生、久治不愈的胃溃疡等。。。 哪些人需要筛查? 我国建议以40岁以上或有胃癌家族史者需进行胃癌筛查。符合下列第1条和2~6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①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②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③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④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⑤胃癌病人一级亲属;即病人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 ⑥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需要筛查哪些项目? 在检查 ... 上,胃癌筛查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和内镜检查两方面。 一、血清学筛查 (1)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 作为针对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界限值,具有较好的筛查效果,可以筛查出是否属于高危人群。 (2)血清胃泌素17(G-17)检测: 研究表明,当血清G-17水平升高,可以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血清G-17联合PG检测可以提高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3)HP感染检测:(幽门螺杆菌) 目前认为HP感染是肠型胃癌(占胃癌绝大多数)发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在萎缩发生之前根除Hp,几乎可100%预防肠型胃癌的发生。 即使发生了肠化和不典型增生,根除hp仍能阻滞病情的进一步演化。 因此,在胃癌的筛查流程中,HP感染的检测成为必要的筛查 ... 之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抽血检查HP只能查出抗体是否阳性,也就是说,不能断定是否现症感染; 临床上常采用的检测方式是碳13/14呼气试验; 它简单便捷、费用低廉,准确率高达99%,是目前的首选。 (4)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目前常用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CA19-9、CA72-4、CA125、CA242等,但上述肿瘤标志物在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率仅为20%~30%,在早期胃癌中的阳性率低于10%,因此对于早期胃癌的筛査价值有限,不建议作为胃癌筛查的 ... 。 二、内镜筛查 (1)电子胃镜筛查: 胃镜+活检是目前诊断和发现胃癌的金标准,目前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都配备了先进的电子胃肠镜系统,内镜医师水平也逐渐成熟。 由于普通胃镜会有不适感,所以大多数医院都开展了无痛胃镜和舒适内镜检查技术,使胃镜检查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舒适、无痛的检查。 (2)磁控胶囊胃镜筛查: 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主要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具有全程无痛苦、便捷、诊断准确度高的优点。 通过有效的胃准备和磁控操作技术,对胃病变的诊断可实现与常规电子胃镜高度一致的准确性,有助于发现胃癌前病变或状态,可用于自然人群的胃癌大规模筛查。 但是,其缺点是费用较高,不能取活检和镜下治疗,发现可疑病变,仍需要普通内镜重复检查。 (3)高清内镜精查: 可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而且还能提供病变深度、范围、组织病理学等信息。同时,充分的检查前准备(包括口服黏液祛除剂如链霉蛋白酶等、祛泡剂如西甲硅油等、局麻或镇静)也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基础。 胃镜精查 目前通过胃镜精查(放大、染色、NBI+活检等先进技术),能发现大部分的胃、食管早期癌,并且能开展镜下早癌治疗术。 三、怎么胃镜筛查? 胃癌高危人群,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 胃癌中危人群,每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胃癌低危人群,每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早期胃癌筛查的流程图 参考国内外的既往胃癌筛查 ... ,结合国内最新的临床证据,建议推荐的早期胃癌筛查流程如下图。 上述措施对尽早确诊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病情,节约医疗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胃癌死亡率,其关键在于胃癌的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进行早期胃癌的筛查,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胃癌胃镜胃病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