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陆游不仅诗词写得好,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满腹才华的陆游一心想将失地收复,所以一直是主战派,但是他早年的科举就被秦桧影响了,直到秦桧死后他才做了官。第二年礼部考试的时候,主考官是秦桧的人,于是秦桧直接示意这个主考官不能录取陆游,于是陆游本来能够有辉煌起点的仕途生涯就这样被秦桧给拦腰斩断了,一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才做了官。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这是梁启超先生的作品,诗中的主角正是我们今天文章的主人公陆游。 (梁启超) 陆游主要生活的年代是祖国土地沦陷在异族之手的南宋,与梁启超先生何其相似,于是陆游的爱国情怀感染了他,以至于吟出了"亘古男儿一放翁"这样的句子。 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现在存诗最多的诗人,近万首,实际是九千三百多首。一生留下这么多首诗歌,也从侧面表现出他是一个不得志之人了,因为如果得志的话,肯定很多事情要忙,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写诗,当不得志的时候看什么都容易引起自己的情绪。 实际上在笔者心目中一直把陆游和辛弃疾加起来等同于一个苏东坡。因为辛弃疾是走的豪放派路子,正好等同于苏轼的豪放词,而陆游和苏东坡很像的一点就是,陆游一直把词视为小道,不怎么作词,虽然流传下来的也有一百四十多首,艺术水平也很高,但是和他近万首诗比起来还是非常少的。 (苏轼) 苏东坡早年间也是把词奉为小道,没有将词的地位与诗等同,知道他认识了张先才改变了他对词的看法。所以这一点来说他们俩还是有着部分的相同观念的。 笔者将陆游和辛弃疾加起来才比一个苏东坡,委实是太崇拜苏轼了,含有极大部分的个人情感在里面。周恩来 ... 就认为陆游的诗比苏轼的写得好,宋代写诗写得最好的是陆游,不是苏轼。 我们先来看一下陆游的文学成就。 陆游的文学成就 前面也介绍过了,他的诗成就非常高,就连男神苏轼说不定都比不过他,而他的词虽然留存少,那也是精品,写得也非常好。 他的诗囊括极广,大致分为这四个部分: 陈述抗金的,打击投降派。 抒发爱国情怀的。 描写田园及日常的生活。 爱情诗。 陆游和辛弃疾这南宋的诗词双璧很像,辛弃疾也是主战派,但是个人才能又非常出众,于是皇帝将他调去治理地方。辛弃疾也有田园、日常生活的作品,也有很多抒发爱国情感的作品。 (辛弃疾) 同样是生活在国土沦丧的时代,同样觉醒了爱国情怀以及伟大的民族情感。所以在这样的时代才会孕育出一诗一词这样的诗词双壁吧。 陆游不仅诗词写得好,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 不仅如此,陆游还编撰了非常重要的史书。 陆游史学成就 公元一千二百零二年,此时的陆游已经被罢官十三年了。这个时候朝廷突然下诏,让他回去主持编撰史书,关于宋孝宗和宋光宗的《两朝实录》,和另外一部《三朝史》。 这两部著作并不能体现他的史学成就。他的史学成就是由于另外一部史学巨著。 这一部著作陆游创新了体制。只有本纪还有列传,成为了纪传体断代史当中非常特别的一例。他的历史评价也很鲜明,他受宋代理学的影响,对于人的批判以道德作为标准。还有他写史的态度也很严谨认真,他对于那些说法众多的历史事件多加考据,最后才确定了一个正确的历史事实。 他的这一部著作就是《南唐书》。 陆游《南唐书》 《南唐书》一共分别有三个人各自修撰过。现在只有陆游和马令的流传了下来。二者的《南唐书》都非常有价值。 满腹才华的陆游一心想将失地收复,所以一直是主战派,但是他早年的科举就被秦桧影响了,直到秦桧死后他才做了官。 陆游科举 公元一一五三年的时候,时年二十八岁的陆游到临安去参加进士考试。陆游实在太有才华,文章写得太好了,于是就被当时的主考官陈茂才定为了第一。 那场考试秦桧的孙子也参加了,秦桧还专门给陈茂才打过招呼,要让他孙子夺得第一,可是陈茂才平时就反感秦桧这个人,又看到陆游这样一个人才,于是就将陆游定为了第一,又迫于压力,将秦桧的孙子定了个第二。 秦桧 这下子秦桧就不舒服了,从哪儿冒出个陆游夺了他孙子的第一,于是将陆游记恨上了。 第二年礼部考试的时候,主考官是秦桧的人,于是秦桧直接示意这个主考官不能录取陆游,于是陆游本来能够有辉煌起点的仕途生涯就这样被秦桧给拦腰斩断了,一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才做了官。 奸贼秦桧权倾朝野,如果陆游没有经历这次风波,顺顺利利踏上仕途,那么陆游一定会主战,和秦桧的冲突也是避免不了的,到时候可能会有更残酷的结局。 陆游病逝 公元一二零三年,辛弃疾去拜访陆游,这同是主战派的诗词双壁见面自然少不了一番促膝长谈,他俩就谈论了一番国事。最后辛弃疾看到陆游居住的地方居然如此的简陋,就提出要帮他买块好地,盖上间大房子,被陆游拒绝了。 过了一年,辛弃疾被召入朝,陆游写诗给他,希望他能够帮助当时的将军韩侂(tuō)胄打仗,早日将沦丧的国土收复回来。 韩侂胄 接下来的几年内,战况急转直下,韩侂胄被叛徒 ... 害,复国大计眼看就成了泡影。 公元一二零九年的秋天,陆游忧愤成疾,病倒了,在次年的一月二十六号(公历)与世长辞。在临去世的日子里,陆游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示儿》: 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即使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也惦念着祖国,惦记着沦丧的国土,他这一生留下了大量经典著作惠泽后世,然而他一直以来心中的夙愿却是没有实现。 陆游辛弃疾都有满腹的才华,但是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眼看着国破家亡,明明可以做些什么,但是在统治者的政策下,他们即使极力言说也无益于事,于是大量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才被创造出来,遗留到了我们今天。 我们要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来之不易,它是需要这样时代选中的人,然后还要在国难当头,身怀忧愤的情况下才能被创造出来,是那个悲剧的时代在后世的回响。
本文标签:陆游辛弃疾中国古代史宋朝南唐书苏轼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