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藏

虔州西堂智藏禅师者

西堂智藏虔州西堂智藏禅师者。师遂往佛迹岩,参礼大寂。与百丈海禅师同为入室。一日大寂遣师诣长安。师唐贞元七年众请开堂。>制空禅师谓师曰:“日出太早生。”师住西堂后,有一俗士。师元和九年四月八日归寂。宪宗谥大宣教禅师。至穆宗重谥大觉禅师。

人间红尘难看破

人总会遇到难堪的处境,最怕的是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郁结、不肯放下,就留在心上。多少人间悲剧,就这样毫无理性地在一幕幕上演。不肯放下,当然与不能看破有关。以感恩、赞美来看待,不仅释怀,而且充满喜乐,这是真正的“看破”。凡是烦恼,想不开,看不破,放不下,就是心有所住。所谓“心无所住,”当然,就是身在红尘,又能跳出红尘,不受红尘困扰,不受红尘的系缚。

彻悟人生 第三十个故事

有个出家人去问马祖道一禅师:“请和尚离四句绝百非,向我直接开示祖师西来意!”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来,三个人都不肯回答。现实生活中,有人能悟,有人不能悟。名闻利养,人人所求。不求个人的私名私利。“人生百岁,草生一秋”。洞山良价禅师还有一则动人的故事:洞山良价禅师有一天在过河时,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船上一个人,水面一个人。很多人误解为,开悟一定是石破天惊,混沌初开,一件很不得了的大事。

《彻悟人生》第三十个故事

彻悟人生觉真法师有个出家人去问马祖道一禅师:“请和尚离四句绝百非,向我直接开示祖师西来意!”智藏摸了一下头,说:“今日头痛,你去问怀海师兄吧。”这位出家人无奈,只好再回到马祖那里,把经过禀报了。

有无皆是 - 公案100

有无皆是有一位居士问西堂智藏禅师:「有无天堂地狱?有无佛法僧宝?……」不论他问什么,西堂皆答有。如果不相信有天堂地狱的因果观念,便不是佛教徒了。因此,若没有佛法僧三宝,就不是正信的佛教。已经彻悟已得解脱的人,可以说一切皆无,一切皆空。

谈佛说禅悟人生~ 善恶有无之间

恶的拳头可以变成善的,可见善恶本身没有自性,事实上拳头本身无所谓善恶,这一切只不过是我们对万法的一种差别与执着。“定慧禅师说一切都是无。”对于他们来说,有还是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行事与做人。四威仪内不曾亏,今古初无间断时。

有没有

西堂智藏是马祖道一禅师的著名弟子。智藏住持西堂后,有一俗士问智藏和尚道:“有天堂和地狱吗?”>那人的许多问题,智藏和尚一律回答说有。>那人不以为然,不屑地说道:“和尚,这么说恐怕不对吧?”>“难道你有不同的看法吗?”智藏和尚很感兴趣的样子。>俗士非常不解,说道:“有啊。”>智藏和尚又问道:“径山和尚有妻子吗?”

西堂智藏

西堂智藏,马祖道一禅师的著名弟子。智藏住持西堂后,有一俗士问智藏和尚道:“有天堂和地狱吗?”那人的许多问题,智藏和尚一律回答说有。那人不以为然,不屑地说道:“和尚,这么说恐怕不对吧?”“难道你有不同的看法吗?”智藏和尚很感兴趣的样子。智藏和尚突然话题一转,问道:“你有妻子吗?”俗士非常不解,说道:“有啊。”智藏和尚趁机开示:“我说有与径山和尚说无是一样的!”

有无妙说

对于一个悟道人的来说,说有说无,都没有障碍,因为他已超越有无,说有说无,只应机而说,没有丝毫执著。再说,天堂和地狱在宗教情操上说是有;佛理来说是心缘相;在佛本体上说是无说。唯有超越宗教情操和佛理,才能进入本体的真空、妙有。这话一说,肃宗顿时无话可说,接不上腔。光涌的回答,举重若轻、无名无形,正是那个不可言说、譬喻的究竟。

善恶有无之间

善恶有无之间禅的世界是要我们超出是非、善恶、有无、好坏、枯荣等等相对的世界;禅的世界是要我们在生死之外,找寻另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恶的拳头可以变成善的,可见善恶本身没有自性,事实上拳头本身无所谓善恶,这一切只不过是我们对万法的一种差别与执着。对于他们来说,有还是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行事与做人。王田精于医术,但仍有不少病人去世,因此每天都惧怕死亡的阴影。四威仪内不曾亏,今古初无间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