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他被评价为社稷之臣,却一生落寞,是皇帝的厌恶还是时代的抛弃?

汲黯画像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汲黯,近之矣——汉武帝 这是汉武帝刘彻对于汲黯的评价,然而受到如此评价的汲黯却并没有得到重用,其官位最高不过九卿,甚至被曾经的下属一个个的超越,以致于汲黯半是嘲弄半是哀怨的对汉武帝说到"陛下用人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曾为小吏的公孙弘、张汤分别以丞相、御史大夫而终,潜邸之臣的汲黯却以淮阳太守之位而终,不可不谓落寞心酸,足见汉家天子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的寡恩。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汲黯如此落寞?是皇帝的厌恶?还是时代的抛弃? 汉武帝刘彻 汲黯和汉武帝的关系是怎样的? 汲黯入仕之处是刘彻太子府的太子洗马,史载汲黯以庄见惮,就是说此时的汲黯就以庄严正直被人敬畏。作为太子的刘彻对于汲黯的性格是熟知的,所以在登基后,对于汲黯在河内巡视期间,矫制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的行为不予追究,贤而释之。作为外戚的窦婴有诏无备案都以矫诏被定罪,而汲黯矫制却无罪且升职,足见汉武帝对于汲黯的信任看重。 韩非说:"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不断变化的,何况帝王?我们来看一下汉武帝对于汲黯的评价变化: 上贤而释之,……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之戆也…. 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上曰:"人果不可以,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上默然,不许,曰:"吾久不闻之言,今又复妄发矣。 从最开始评价为贤臣,到太过愚直、近乎社稷之臣、无学、妄发,可见汉武帝对于汲黯的印象一点点向不好的方向转,对汲黯越来越反感。 史书中对汉武帝对于汲黯的态度有这样一段记载: 大将军青侍中,上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说的是汉武帝要见汲黯的时候一定正礼正容以待,没有戴帽子的情况下见到汲黯,要躲在帷帐中,才能让汲黯奏事。这既说明了汉武帝对于汲黯的敬重礼遇,也说明了对于汲黯是敬而远之,眼不见心不烦。所以汉武帝不断的调整汲黯的职位,从中大夫到东海太守、到右内史、到淮阳太守,让汲黯离自己远远的。当汲黯表达不愿意做淮阳太守,而愿一时(臣愿为,出入禁闼,臣之愿也),汉武帝断然拒绝,并说道:"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吾徒得君之重"。就是说你看不上淮阳太守的职位吗?我现在召你,是因为淮阳官民之间有矛盾,需要依仗你的名声,你就是躺着也要去治理。帝王无情可见一斑,可见汉武帝对于汲黯是敬而远之,敬重他的性格,又反感他的劝谏,不断把汲黯赶到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汲黯传 黄老之术与儒、法的纷争 汉朝初年,帝国经历秦末战火后,民无盖臧,百废待兴,统治者采用黄老之术治国恢复民生,行无为之道,约法省禁,轻田税,量吏禄,度官用。等到汉武帝初,非遇水旱, ... 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汉朝国力已经达到一个顶峰,而此时匈奴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不断侵犯汉室北疆,汉帝国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此时的汉匈矛盾。黄老派与民修整、毋起兵的思想已经渐渐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黄老派面临危机与挑战。 仓禀实而知礼节,汉朝财富积蓄的不断增长,推动了儒学的快速发展,于是董仲舒上"天人三策"系统阐述"天人感应"和"大一统"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赞赏和支持;同时秦亡之后潜行的法家也开始不断活跃,在政坛上展示自己的存在,面对统治地位的黄老学说,儒、法两家开始走向儒法合流之路或以儒饰法,如公孙弘、张汤都是儒法合流的代表人物;饱暖思淫欲,财富的增长也增长了统治者的野心,汉武帝不断想要雪平城之耻,改变死气沉沉的汉室政治风气,于是一上台就开始搞"建元新政"并出兵匈奴。大时代下的汲黯生活在黄老治国最巅峰的时代,于是学黄老言,治官民,好清静,言与匈奴和亲,毋起兵,这样的治国理念和儒、法相去甚远,和皇帝的意志更是相背而行。 董仲舒天人感性 理念的不同必然会导致和儒法代表的矛盾,黄老派的汲黯和儒法代表的公孙弘、张汤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史载: "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吏专,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界部中多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就是说黄老派的汲黯不断在汉武帝面前指责公孙弘、张汤,并且迎来了二人的反击,加上天子的不满,汲黯被调到了右内史的岗位,可见面对儒、法的反击黄老派已经不能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黄老派已经偏离权力中心。 汲黯的黄老理念彻底激怒了皇帝。在面对匈奴来降这件事上,汲黯认为不应当惊扰百姓,而对于胡人应当把他们当作奴隶,赐给因战争而死亡的军士家,而汉武帝需要用投降的胡人来证明他的丰功伟绩,用厚赏胡人来展示汉室的强大,所以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汲黯和汉武帝有不可调和的想法,所以最后黯坐小法,会赦免官。汲黯的免官也表示者黄老派和儒、法斗争的失败,黄老的余光不在,彻底退出了汉室政坛中心。 汉匈大战 结语 汲黯的落寞固然有其性格倨傲的因素,但是其实质是道统之争的失败,是黄老思想的落寞,已经不适应汉室治国理政的需要,并且不思变化,被时代所抛弃,最终在儒法合流的大趋势之下,被赶出汉帝国权力中心,所以汉宣帝才会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黄老派一去不复返。 汉宣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他被评价为社稷之臣,却一生落寞,是皇帝的厌恶还是时代的抛弃?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随机推荐

  1. 历史感应统纪语译(第27期)

    晋景公晋...其大夫赵同赵括。秦伯使医缓为之。公梦疾为二竖子。晋景公是晋成公的儿子,名叫孺,昏庸无能,信佞臣,听谗言,无辜...了忠臣赵盾的後代赵同丶赵括全族。神巫去後,景公的病,一天比一天沈重,有一大夫进奏说:「秦国有良医,是神医扁鹊的高徒,有起死回生的医术,现在是秦国的太医,若能请来,主公的病,一定有救。」於是就遣人往秦国求医。

  2. 梦见摘干豆荚

    周公解梦梦见摘干豆荚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摘干豆荚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逾次超秩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úcìchāozhì【解释】犹言越过次序。【出处】林纾《赠伍昭扆太守序》:“久之,荣于时阶进于显密之途,则非循铨资,托引援,未有榆次超秩,用才地以自进者也。”【例子】无【相关】百度“逾次超秩”

  4. 梦见火焰

    周公解梦梦见火焰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火焰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睚眦必报是什么意思?

    【拼音】yázìbìbào【解释】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例子】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后汉书·公孙瓒传》)【近义词】小肚鸡肠【反义词】大度包容【相关】百度“睚眦必报”

  6. 梦见拾钉子梦到拾钉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拾钉子好不好

    梦见拾钉子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拾钉子的详细解说吧。病人梦见拾钉子,病情短时间内不会好转。工作人员梦见拾钉子,可能被辞退。梦见坐火车梦到坐火车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坐火车好不好心理学解梦梦境解说:梦见钉子使两块木板结合在一起,表示你具有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此外,钉子在梦中的承载能力也显得非常重要。在基督教教义中,钉子象征痛苦和崇高的牺牲。

  7. 梦见“地震”是什么意思

    地震在梦中代表了,发泄,回到本来。频繁梦见地震说明你心中曾今有过地震的记忆,恐惧地震。学者专家梦见地震,会由于学术成果而举世著名。对一般人来说,梦见地震,则意味着找到了自己生命的重心,可以坚定而无所畏惧地展开自己的人生。地震是成果,地震让所有高处的东西跌落地面,象征著一切回到了本来的位置,常被引申为学术上的成果。

  8. 梦见吵架哭泣

    周公解梦梦见吵架哭泣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吵架哭泣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清朝最大的贪官——不只贪钱, 连皇帝用过的女人也贪

    清朝最大的贪官——不只贪钱,连皇帝用过的女人也贪说到清朝最大的贪官,人人都知道是和珅。和珅作为清朝最高的高官、最大的贪官,他一生染指的女人应该不止这九位,其中有洋妞儿也不奇怪,他竟然对乾隆用过女人也那么感兴趣,难怪他和乾隆皇帝的关系那么特殊。名为干女儿实为情妇的纳兰纳兰,东阁大学士、兼刑部尚书的苏凌阿女儿。

  10. 夏朝皇帝姒皋是谁的儿子 解析姒皋是谁的儿子

    他的祖父是夏王朝十一任王姒不降,父亲是十四任王姒孔甲。姒皋是孔甲的长子,姒皋从小胸怀大志关心国事,姒皋即位后,首先纠正了父王执政时所做的一项错误决定,为豕韦氏***。>但是,正当姒皋雄心壮志权利复兴夏朝是,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其儿子姒发继承王位。意思是说夏朝的统治从此发生危机,从孔甲开始计算,还有四代做皇帝,夏便要灭亡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