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赵俪生那一代学人的历史命运

出入风波里 赵俪生那一代学人的历史命运,与杨联陞、何炳棣形成鲜明的对照。可以这么说,人在漩涡中,历史的风浪反而激起了史家的风骨 >柳已青 >史学家写的回忆录,除了呈现历史的真相之外,还别有一番韵味。比如钱穆的《师友杂忆》含蓄、何炳棣的《读史阅世六十年》严谨、何兆武的《上学记》自由、赵俪生的《篱槿堂自叙》孤傲。我想,书如其人,回忆录的韵味和史学家不同的个性有关。 >我多次阅读《篱槿堂自叙》,被赵俪生的学识、风骨和孤傲深深吸引。但有一个疑问,赵俪生当年已经由时在青岛的山东大学转到兰州大学,是怎样被打成“极右分子”?《篱槿堂自叙》中没有写。如今读《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解开了心中的疑问。这本《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是一对出入风波里的学者夫妇的合璧之作———完整版本的《篱槿堂自叙》与首次公之于众的《回首忆当年》的结合。赵俪生一生命运多舛,但不失学者和硬汉本色,这和他耿直孤傲的个性有关。 >耿直坦率的个性 >赵俪生的性格是典型的山东人的特点,耿直坦率,直来直去,说话特“冲”。这使得他在1949年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难以脱身。赵俪生的性格特点,反映在《篱槿堂自叙》中,让人感觉这位学者个性崚嶒,有一种“宁折不弯”的孤傲之气。有人这样评价《篱槿堂自叙》:“涉笔写到许多名人的逸闻趣事,有张申府、俞平伯、朱自清、闻一多、王瑶、荣高棠、蒋南翔、稽文甫等等,一大批曾经风云一时的政界、学界、文化界的人物,且作者文笔耿直,不因私交而美其美、恶其恶、不扬恶、不溢美,忠实地记录下个人的眼光与看法。” >我们不妨透过赵俪生的目光去看20世纪30年代的清华学者:“俞平伯很出名,报刊上很捧他,也许因为在《红楼梦》上蒙过冤屈,替他 ... 。但当时我对这位老师却尊重不起来……开学的晚会上,他献演《活捉》,他演张三郎,夫人演阎婆惜,夫妻二人的昆剧修养是够好的,但看后心里总不是味儿。去听课,旁征博引,甚至引到‘先曾祖曲园先生曰’,做学问就做学问吧,引先曾列祖有什么必要?!”赵俪生听清华历史系教授雷海宗讲中国通史,认为“像说相声似的‘扯’”;听刘崇宏讲世界通史,就是一大堆资料,无议论、无概括。 >如此坦率,并无丝毫为师者讳的意思,令人惊讶,这不是说赵俪生的阅人眼光独特,从不人云亦云,而是他的勇气和个性。作为一名历史学家,最重要的是史家的风骨。有一段关于赵俪生的佳话,可见其精神。 >1948年年底,北平即将解放。在河北省正定的华北大学讨论到进北平接管大专院校和文化部门时,让教师都要到文管会报到,有人提议像陈寅恪,眼睛看不清楚了,身体也很虚弱,由家属或朋友代替报到就行了。成仿吾副校长用宏亮的湖南话发话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机关来报到,来办理登记,一定要亲自来、本人来,不得有别人代替,因为……”他特别提高了声音说,“这是个态度问题!” >偏偏此时,赵俪生跳了出来,在一阵鸦雀无声中开口说:“十月革命后,俄国知识分子可比中国知识分子凶得多,嚣张得多,像巴甫洛夫,开口闭口 ... 布尔什维克是‘匪帮’,可列宁怎么样呢?他隔几天就拿着黑面包和黑鱼子酱来看望巴甫洛夫。他 ... ,列宁并不把他抓起来,也不同他吵,而是耐心地等他回心转意,替苏维埃共和国工作。” >“这一切,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如果赵俪生仅此一句,既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也顾及了成仿吾副校长的颜面,多好。可是,赵俪生话锋一转,接着又提高嗓音说,“特别是值得成校长学习!”3天后,赵俪生接到了调离华北大学的通知。 >历史风浪激起史家风骨 >赵俪生与郭沫若的冲突也和这段佳话相似。赵俪生参加了抗日战争,经过了革命的洗礼,但保持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赵俪生属于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清华学人,他的人生履历和精神气质,让他有点“另类”:不同于后来到延安的 ... 、蒋南翔、杨述、韦君宜,也不同于后来到西南联大求学的徐高阮、王永兴、王瑶。赵俪生的行迹接近延安,却无延安知识分子的精神内核,倒是接近西南联大的精神气象。 >在政治与学术之间,赵俪生一生经历坎坷,可用虽九死其犹未悔来形容。但在经历了太多的云谲波诡之后,“一人如卷入党派倾轧与斗争漩涡中,有如小舟进入滚滚激流,实难维持既定方针和贯彻崇高的理想”。 >赵俪生那一代学人的历史命运,与杨联陞、何炳棣形成鲜明的对照。可以这么说,人在漩涡中,历史的风浪反而激起了史家的风骨。 >《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贯穿着一位历史学家的反思和叩问,对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一切,以平静而不激愤、省察而不抱怨的笔触写自己的风雨人生。这可以看作他和历史达成了和解,感受到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赤诚和热爱。这并不意味着他在河西走廊山丹县农场经历的“右派劳改”,可以忘记。就像一棵树受到创伤形成的疤痕,留在年轮之中。 >赵俪生被打成“右派”后,工资停发,再加上时值3年“自然”灾害,这个家庭陷入饥饿的危机之中。二女儿赵纪品学兼优,冒着风雪,和一女生一起到山上捡地衣(菌类)充饥,不慎滑下山崖,双双殒命。这样的悲剧和苦难显然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赵俪生心头的隐痛,何尝不是历史的疤痕。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风风雨雨,一个世纪的风云激荡,百年的历史激流奔腾不息,“硬汉”赵俪生仍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像赵俪生这样的史学家,风骨犹存,良知仍在,只是凤毛麟角的硕果仅存者。为什么中国的知识分子老是被吸引到政治中去呢?赵俪生在回答美国学者舒衡哲的提问时,写下这样一首诗:“死亦无别语,愿葬君家土。倘化断肠花,犹得生君家。”赵俪生说:“他们不能摆脱做弃妇的角色。无论他们怎样被遗忘,怎样被弃逐,怎样被虐待,他们都对君主怀有忠贞之心,都要死在君主附近。”“愿葬君家土”,这是从封建社会一直延续的20世纪的知识分子的集体无意识。再加上20世纪历史以激进的方式书写,没有为文人学者保持独立性带来制度性保障。 >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命运坎坷,有人成了权杖下的点缀或者奴仆,或者沉默的大多数被卷入政治斗争,荒废了治学的黄金年华,甚至被历史的风波吞没了生命。读《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为他们的遭际掬一把同情之泪,掩卷叹息之余,唯愿赵俪生的精神和风骨能够薪火相传。 >书摘 >我姓赵,名甡。“甡”字疏臻切,读莘。《诗·大雅·桑柔》有“甡甡其鹿”之句,《注疏》说,众多也;又说,聚貌。窥察父亲命名之意,也许是要我儿女众多;也许是要我事业昌盛、有所著述吧。字俪生,也是父亲起的,这也不过将“名”拆开来而已。有些朋友往往将单立人旁省掉,我很不喜欢。我1917年(民国六年丁巳)农历四月廿五日(阳历6月14日)出生于山东省安丘县景芝镇东村。安丘,是我的籍贯;景芝镇东村,是我的出生地,在这块地方我只住到10岁就离开了,所以我对乡土的感情不是多么浓厚。 >安丘巨族,首推张、马、曹、刘。有几句民语说,“张、马、曹、刘、赵,江、海、河、汉、尿”。试看人家把赵氏家族只不过比作一股尿水。当然,这也许是大族与大族间互相倾轧的一种诬蔑之辞。 >赵氏家族来自河北枣强,这是有资料根据的。时间是元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4世纪中段距明朝开国为时已不远。他们在枣强,本是打铁户,可也偶尔有念书的,中了秀才,就放了山东安丘的县令。要在北宋初,进士们在翰林院进修几年,才可以得到“权知某县事”的任命。元朝末年兵荒马乱,徐达的兵快打过来了,所以秀才也可做县官。此人叫赵太平,是我们的始祖。他在赴任途中,在今淄博市以东的金岭镇病故了。二世公据说会看风水,就扶柩将他老人家安葬在景芝镇保元门内。这地方,后人叫“老林埠”。土改中,凡有需执行 ... 之赵姓男女,多于老林埠执行之,似寓有“厌胜”之意,就是说,让恶霸地主们到阴间里也祖祖孙孙不得翻身。 >该说说我的父亲了。他叫赵录斌,字仲全,似乎是取“文武双全”的意思,其实他半点也不“武”,纯而又纯的“文”。古文功底很深,什么时候积累下的,他未曾谈过。据我推测,是在北京宣武门外法源寺做中书公的二少爷时,在自己家馆或寄学别人家馆时用功积累下来的。他中了秀才,补了廪生,清朝的科举就停止了。当时提倡赴日本留学,他堂兄弟8人,5个去了,他不去。他很早就沾染了 ... 烟嗜好,生活日渐疏懒,当中学堂教习要按钟点上下班,他办不到,所以连中学堂教 ... 职业也维持不下去,就日渐穷途潦倒了。 >我的母亲是个文盲,但她对我的教育是身教不是言教。记得一个严冬的清早,家里要摊煎饼,需要推水磨。母亲轻轻离开热炕头,到村中邻人家借驴,牵了回来。当时积雪成冰,驴脚上是铁掌,母亲穿的是木头底小脚鞋,于是连人带驴一起摔倒了。但母亲不慌不忙,不惊叫,不呼助,自己慢慢爬起,再慢慢将驴拽起,慢慢套上水磨,磨起糊糊来。 (《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节选)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赵俪生那一代学人的历史命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赵俪生与陈振汉中国经济史学两大名家

    最近几个月,中国经济史学界接连失去了赵俪生和陈振汉两位先生。这两位老先生分属不同的学术流派,赵先生从史学入经济,陈先生则从经济入史学,各有极大成就。赵俪生把这些老师的影响融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赵俪生和陈振汉这两位经济史名家的学术背景、治学...截然不同,但都用实际行动表明对国家和学术的忠诚,命运也颇多相似之处,遽归道山,令人唏嘘。

  2. 赵俪生那一代学人的历史命运

    出入风波里赵俪生那一代学人的历史命运,与杨联陞、何炳棣形成鲜明的对照。如今读《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解开了心中的疑问。赵俪生一生命运多舛,但不失学者和硬汉本色,这和他耿直孤傲的个性有关。作为一名历史学家,最重要的是史家的风骨。有一段关于赵俪生的佳话,可见其精神。3天后,赵俪生接到了调离华北大学的通知。赵俪生心头的隐痛,何尝不是历史的疤痕。

随机推荐

  1. 微信经典说说短语-感人的情话

    回过头来看,那些曾经让自己寝食难安的事,大多败给了想象。

  2. 西台痛哭是什么意思?

    【拼音】xītáitòngkū【解释】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并作《登西台恸哭记》以记其事。后用以称亡国之痛。【出处】柳弃疾《怀人诗》之四:“西台痛哭谢晞发,眢井沉书郑亿翁。”【例子】风流十年无遗爱,谁解西台痛哭诗。叶叶《书壬...驼记后》诗【相关】百度“西台痛哭”

  3. 并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并”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并”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肉薄骨并——肉和肉相迫,骨和骨相并。形容战斗的激烈。 白头相并——犹言白头偕老。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两雄不并立——指两雄不能并容,必定相争斗兼并。 哀喜交并——交:交错。悲痛和喜悦交织...

  4. 程咬金只会三板斧?错了,他其实一斧都不会

    近些年由于古装电视剧大火,很多古装剧给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鲜活角色,每当提起该段历史时期的时候,大脑中总会跳出一些似是真实的人物一样角色。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看到这句,相信很多人脑中一下就蹦出了张飞那虎背熊腰,豹头环眼的彪形大汉形象了。当然,除了《三国演义》中的诸多人物以外,《隋唐演义》中的许多人物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罗方等人正行至路中,忽然窜出

  5. 酒桌之一杯酒到底應該怎麼喝,這些年你喝對了嗎?

    不管是在節假期,還是平時工作,我們都少不了喝酒,酒桌上規矩頗多,之一杯酒尤其重要。中國是禮儀之邦,做事講究循乎禮、合乎道,所謂開席酒是酒桌禮儀重要環節之一,就是開席一起喝的酒,有的地方叫門前杯,有的地方叫入席酒,有開啓宴會的意思,在酒局中,人們都注重“開門紅”的說法,只要開席酒喝好了,其他的就好說了。那麼,不同地區,開席酒到底是怎麼喝的?01開席酒喝6-7次山東人好客這是衆所周知的,在山東等地區,

  6. 感激流涕的意思 | 成语大全

    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极度感激成语出处:唐–刘禹锡《王公神道碑铭》:“尝阅《诗》至《蓼莪》篇,感激流涕,故其志如刃始淬。”

  7. 梦见朋友的妻子

    周公解梦梦见朋友的妻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朋友的妻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梦见胡琴摔坏了

    周公解梦梦见胡琴摔坏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胡琴摔坏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梦见给领导家打扫卫生_周公解梦梦到给领导家打扫卫生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给领导家打扫卫生好不好

    梦见给领导家打扫卫生代表什么?梦见帮别人打扫卫生是什么意思梦见帮别人打扫卫生意味着,这两天的你可能会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做事,不太容易有轻松的感觉。病人梦见打扫卫生,预示梦者的病情很快就会得到好转,不久就能够痊愈,很快就能够健康的生活。周公解梦关于"帮别人打扫卫生"的数理吉凶宜忌分析:梦见帮别人打扫卫生是什么意思梦见帮别人打扫卫生的吉凶:此兆:难论吉凶,若配吉数则判为吉。

  10. 恶毒的维莎·卡尼亚和暴徒:你更喜欢哪个是真的?

    一触即发也会致命.维莎·卡尼亚斯被认为是有毒的年轻女性,在古印度当刽子手.任何接触这些有毒的女人都意味着死亡.然而,没有人能确切地说,真相从何而来,神话从何而来,关于这些恶毒刺客的历史性,以及他们周围超人般的光环,维莎·卡尼亚,字面意思是“毒少女”,来自一个有争议的、可耻的(如果是真的)实践,在这个实践中,古代印度国王从一开始就训练女孩成为刺客年龄和逐渐喂养他们许多不同类型的毒药,使他们免疫致命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