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纨绔子弟拉迦达得的故事

拉迦达得意为“王授”,出身于舍卫城的商人家庭。父母早年无子,后虔心乞求多闻天王,才得此儿子,故取名“王授”。因为得来不易,且家财殷实,所以拉迦达得的父母从小就对他溺爱娇宠。由于结交不当,拉迦达得渐渐变成沉缅声色的纨绔子弟,为满足自己的感观欲望,他常常花钱如流水。 一次,拉迦达得随五百车队到王舍城去经商。当时王舍城中有一倾城倾国的青楼女子,其身价为日收千金,很多富家子弟为了她而倾家荡产。拉迦达得听说后出于艳慕,便立即投钱去与青楼女子相会。 >由于迷恋此女,拉迦达得再也没有心思经商,而是花重金日日去与青楼女子为伴。为取悦该女,他挥金如土从不顾惜,整日泡在青楼,歌舞倡伎沉醉不休。 >这样没过多久,拉迦达得用于经商的资财便消耗殆尽,但由于对该青楼女子的执迷已让他无以自拔,为能见到该女人,他不惜典当掉自己华丽昂贵的衣饰,最后终于沦落得衣食皆无,而无情的青楼女子此时却反脸不愿再见到狼狈处境的他。由于腰无分文,不要说归家,就是解决每日三餐的饮食都成问题,同来的商人此时也都各顾己利,不愿出资帮助落难窘困的拉迦达得。 >最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拉迦达得不得不放下昔日的自尊与傲慢,像乞丐一样沿街乞讨以求活命。但为得到吃食,衣衫褴褛的拉迦达得不仅常常受到施舍者的奚落与侮辱,而且乞丐们也常常殴打欺负他,并肆无忌惮地抢夺他的口中之食,致使他每日都生活在卑贱与恐惧中。 >就这样饱受饥寒与 ... 之苦的拉迦达得,开始反省自己以前的行为,并渴望从此残酷的现实中解脱出来。 >一天,正在乞讨的拉迦达得见到很多人往城外走去,后来他才探听到他们是去听佛陀讲法。对于佛陀的功德拉迦达得早有所闻,但当时迷醉于世俗法的他根本无暇去接受所谓的圣言。但今天,当他听到人们说是去见佛陀时,他的内心却升起了一种无以言状的喜悦,于是自己也不由自主地跟随人群向城外的竹林精舍走去。 >那天,世尊开示的正是诸法无常变异不定的世间实相,这契时的甘露法语让拉迦达得迷惘的内心豁然开朗,使他对现世法生起了前所未有的迫切出离心,对自己的种种遭遇有切肤之痛的他不由得在法会上失声痛哭起来,并立即请求佛陀摄受他剃度出家。 >世尊此时也观见到拉迦达得的善根因缘已经成熟,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并授其业处令他独处静修。 >为能更快地提起无常正念,出家后的拉迦达得决定修“冢间住”的头陀苦行。陈白过世尊后,他便到尸陀林处去结跏禅修。 >当时,与拉迦达得同出经商的另一商友也因贪恋那位青楼女子而耗尽资财破落贫穷,但他身上却有一块当作护身符的祖传珍贵宝石。青楼女子早已垂涎宝石的名贵,虽软泡硬磨,想方设法,但商人仍视宝石为自己的护身信物不肯相与。最后为得到宝石,青楼女子竟诱骗痴情的商人,并残忍地害死了他。 >在商队中与此商人同出宗族的亲友得知此事后不禁怒火中烧,为替亲友报仇,他最后想尽办法乘夜潜入妓楼,将青楼女子 ... 死以泄心中忿恨,并连夜将青楼女子的尸体抛到城外的尸陀林处。 >第二天,正在尸陀林处修习禅观的拉迦达得比丘看到了那具青楼女子的尸体,由于死的时间不长,那具尸体的面貌仍然娇好美丽。目睹犹如还在沉睡的美艳青楼女子,拉迦达得对她不由生起了往日的恩爱之情,所有的怨恨及正念此时皆烟消云散,他的心被迫忆的寻乐往事所控制,一时欲心萌动难以自禁。 >“虽系腐烂的女人亦能夺去男子的心。” >为止息凡俗之念,拉迦达得开始努力忆持佛陀的教法,以克制现前散乱,并决定就此女尸取相修习不净观以息贪念。 >由于天气炎热,是日下午,女尸使出现了膨胀青瘀的可厌相,随后青瘀处脓烂溃破血涂模糊,并在口鼻等开口的疮门生出一堆堆像白饭一样的蛆虫爬进爬出。沉腐的尸臭招引来一群群的苍蝇围尸飞舞,还有跑来的野狗在远处觊觎。一阵风吹来,恶臭萦鼻令拉迦达得不禁恶心欲吐,刚才对此青楼女子还不断浮现的美好记忆现在都已荡然无存。 >“世间诸法是多么的不实在和不可靠啊!”拉迦达得不由想到。 >现在,变得面目全非且恐怖厌恶的女尸让拉迦达得看到了世间诸法的又一实相“不净坏烂相”,这让他对自己及他人的身体生起了前所未有的厌弃舍离心,对自己今生能有幸置遇佛法更是不由自主地生起了旷劫难遇的希有想。 >取得种种不净相的拉迦达得便避到静处,对取得的不净相进行如理禅观,由己及人,更扩大到一村,一国,乃至于三千大干世界。所有有情不过为种种不净堆聚,并终将溃烂消散,在这上面没有半点的东西值得让人去贪著迷恋。 >借助禅修的力量,拉迦达得无始以来的贪爱之心顿时熄灭。随着正念力量的增进,此时他对自己过去,由于无知而作出的种种愚痴行为生起了极大的惭愧与厌离,并进一步借助禅观的深入,使自己本具的智慧得以明悟朗照,终于拉迦达得烦恼顿断,就在当夜证得阿罗汉果。 >证果的拉迦达得喜悦之心无以名状,当即诵出以下偈语: >我为比丘僧,住于坟地间;新见一女尸,径直抛于地。其身虫啮食,遍体满生蛆。 >死尸实可厌,见之欲掩面。因之灭贪爱,念住持不离。不足一饭时,我即从坟避; >头脑猛清醒,增长大智慧。生之苦既显,我即入禅观;忆我旧时事,生出大厌烦。 于是断烦恼,更觉佛法妙;实行佛教法,三明即得到。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纨绔子弟拉迦达得的故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梦见眼睛瞎了

    周公解梦梦见眼睛瞎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眼睛瞎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牙 痕

    从牙痕引至的这段宿债难消的故事还得从头说起。母亲又怀孕生下一男婴。三朝时接生婆帮助洗净抱到床上,母亲扒开婴儿...一看,左边...上赫然一排深深的牙痕,即周翁也。

  3. 梦见恩人

    周公解梦梦见恩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恩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爱,就是让一个人住进另一个人心里。简单的,只有思念

    简单的,只有思念,只有挂牵。幸福的,偶尔甜蜜,偶尔伤感。无欲无求,无关风月,只因心已相连。无怨无悔,无关距离,只因情已刻骨。爱到深处,是无言。

  5. 盘点古代十位荒淫无度的皇帝:“猪王”刘子业爱 ...

    人们以为他荒淫暴戾,神怪...,是少见的无道昏君。>明武宗是中国荒淫帝王的典型。>汉成帝刘骜,一辈子...,他是第一个死在“温顺乡”里的天子。除了相貌、才艺之外,她们还采用了一种极度下流的做法,公开运用“...”。他找了不少事先社会上的无懒进宫,与宫中的女孩子一道,衣服扫数...,一块...。

  6. 腊八粥表深情

    腊八粥表深情>过去行善的人士,常常在商旅客途中,设备一座施茶亭,供人解渴。这碗粥就是佛教的腊八粥。腊八粥过去都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佛成道日,寺院准备分送给信徒。一年来,台北道场有二十万人吃过「八宝粥」,与佛结下一份好因好缘。童年的一碗腊八粥,像埋在泥土的种子,如今在台北道场春满华枝,像藏在山中的细水,汇合成壮丽的川河,奔向炙热的人间。「八宝粥」也许不是什么珠玉美馔,却埋藏一个人子回馈世间的深情浓意。

  7. 转女成男延嗣续

    转女成男延嗣续太平府官圩杨氏,只生一遗腹女,姑媳共孀居。惟念药师佛号及观音号,其女四月后,变成男子。才德兼优,经营四方,以尽孝养。

  8. 想要睡个好觉?自查一下:6件事,一一做到了吗?

    只有在深睡眠状态下,才能让受到损害的细胞得到修复和再生,五脏六腑得到休整,但是生活中不良习惯会影响睡觉质量,所以睡觉前要禁忌做6件事。如何才能睡个好觉?如果医生没有特别嘱咐睡觉前服用保健品,尽量不要安排在睡觉前,因为在睡眠的状态下,身体的器官以及组织也需要足够的休息,如果睡觉前服用保健品,并不能吸收里面的营养物质。温馨提示睡觉前避免做以上6件事情,不然很容易会影响到睡眠质量。

  9. 蠕蠕公主是什么结局?她是怎么死的

    >蠕蠕公主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第二任皇后,当然,高欢并没称帝,帝号是后人追赠的。>蠕蠕公主是柔然的公主,本来她叫郁久闾氏,到中原后被赐名蠕蠕公主。)>蠕蠕公主是草原出生的女孩子,练的一身好剑法,她是草原最美丽的明珠,是柔然可汗最疼爱的小女儿。于是蠕蠕公主在柔然可汗的胁迫下,只好嫁给了高欢的儿子高澄。>蠕蠕公主连续两次成了年轻的寡妇。没多久,蠕蠕公主郁郁而终。

  10. 凡圣两忘,情尽体露

    凡圣两忘,情尽体露南塔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光涌大为惊叹,说道:“凡圣两忘,情尽体露,二十年之中,再也无人优胜于你,你好好保重。”事后仰山禅师一见到人就赞歎说:“光涌为肉身佛也。”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假如有所像,就有所不像。能够凡圣两忘,体用一如,那就是见到无相的真理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