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往生论注讲解》往生论注讲解第七集

往生论注讲解慈法法师第七集原文:〖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十七种,应知。何等十七?一者庄严清净功德成就,二者庄严量功德成就,三者庄严性功德成就,四者庄严形相功德成就,五者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六者庄严妙色功德成就,七者庄严触功德成就,八者庄严三种功德成就,九者庄严雨功德成就,十者庄严光明功德成就,十一者庄严妙声功德成就,十二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十三者庄严眷属功德成就,十四者庄严受用功德成就,十五者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十六者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十七者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先举章门,次续提释。〖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者,偈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故。〗此云何不思议?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盘分。焉可思议?〖庄严量功德成就者,偈言“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故。〗此云何不思议?彼国人天,若意欲宫殿、楼阁,若广一由旬、若百由旬、若千由旬,千间、万间,随心所成,人各如此。又十方世界众生愿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一时一日之顷,算数所不能知其多少,而彼世界常若虚空,无迫迮相。彼中众生,住如此量中,志愿广大,亦如虚空无有 ... 。彼国土量,能成众生心行量。何可思议?〖庄严性功德成就者,偈言“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故。〗此云何不思议?譬如迦罗求罗虫,其形微小。若得大风,身如大山。随风大小,为己身相。生安乐众生亦复如是。生彼正道世界,即成就出世善根,入正定聚。亦如彼虫,非身而身。焉可思议?〖庄严形相功德成就者,偈言“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故。〗此云何不思议?夫忍辱得端正,我心影响也。一得生彼,无瞋、忍之殊。人天色像,平等妙绝。盖净光之力也。彼光非心行,而为心行之事。焉可思议?〖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者,偈言“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故。〗此云何不思议?彼种种事,或一宝、十宝、百千种宝。随心称意,无不具足。若欲令无,倏焉化没。心得自在,有逾神通。安可思议?〖庄严妙色功德成就者,偈言“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故。〗此云何不思议?其光曜事,则映彻表里。其光曜心,则终尽无明。光为佛事,焉可思议?〖庄严触功德成就者,偈言“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故。〗此云何不思议?夫宝例坚强,而此柔软。触乐应着,而此增道。事同“爱作”,何可思议?有菩萨字“爱作”,形容端正,生人染着。经言:“染之者,或生天上,或发菩提心。&rdquo〖庄严三种功德成就者,有三种事,应知。何等三种?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虚空。〗此三种所以并言,以同类者故也。何以言之?一者六大类,所谓虚空、识、地、水、火、风。二者无分别类,所谓地、水、火、风、虚空。但言三类者:识一大,属众生世间故;火一大,彼中无故;虽有风,风不可见故,无住处故。是以六大、五类中,取有而可庄严三种并言之。〖庄严水功德成就者,偈言“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故。〗此云何不思议?彼净土人天,非水谷身,何须水耶?清净成就,不须洗濯,复何用水耶?彼中无四时,常调适不烦热,复何须水耶?不须而有,当有所以。经言:“彼诸菩萨及声闻,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水即至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微澜回流,转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不疾。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闻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闻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畏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三途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安乐。”此水为佛事,安可思议?〖庄严地功德成就者,偈言“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故。〗此云何不思议?彼种种事,或一宝、十宝、百宝、无量宝,随心称意,庄严具足。此庄严事,如净明镜,十方国土净秽诸相、善恶业缘,一切悉现。彼中人天见斯事故,探汤、不及之情,自然成就。亦如诸大菩萨,以照法性等宝为冠。此宝冠中,皆见诸佛,又了达一切诸法之性。又如佛说《法华经》时,放眉间光,照于东方万八千土,皆如金色。从阿鼻狱,上至有顶,诸世界中六道众生,生死所趣,善恶业缘,受报好丑,于此悉见。盖斯类也。此影为佛事,安可思议?〖庄严虚空功德成就者,偈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故。〗此云何不思议?经言:“无量宝网,弥覆佛土。皆以金镂、真珠、百千杂宝、奇妙珍异,庄严校饰。周匝四面,垂以宝铃。光色晃耀,尽极严丽。自然德风,徐起微动。其风调和,不寒不暑,温凉柔软,不迟不疾。吹诸罗网及众宝树,演发无量微妙法音,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皆得快乐。”此声为佛事,焉可思议?观国土十七种《往生论注》的学习我们今天继续进行。这个本子不太一样,我们就根据自己的本子打开自己的书籍。昨天我们把这个国土十七种庄严功德作了一个读诵。十七种阿弥陀佛国土庄严成就的这种功德次第,天亲菩萨把它罗列出来,让我们一一审观,来如数家珍,来了解这个,我们通过阿弥陀佛修德建立起来的这个清净报土,如实知自心本具庄严功德。这个本具庄严功德实是我们自心所拥所有,只是被分别、执着、妄想、业习、尘垢蒙蔽,不能得见,以阿弥陀佛殊胜愿力回施令众生了知、运用此庄严。了知——要是不了解,我们难以来运用它,通过了解自身庄严、本具庄严才能来运用这种庄严。这里先有认取的过程,才有实践成就安住无疑的这种抉择。“观彼佛国土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十七种,应知。何等十七?一者庄严清净功德成就&rdquo阿弥陀佛国土是顺应法性建立的这样一个清净国土,无染无著,次于泥洹,虽假于后天之修持,识其本质来说清净平等,真实不虚,这个真实者皆因顺性而建立故。此建立就是可以威德普利世间,无散无坏,是故称为“清净功德成就”。“二者庄严量功德成就&rdquo阿弥陀佛国土,有无量的庄严功德,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都有具述。其国土平整广大,七宝所成,其水、其树皆亦是七宝,随众生意。象水之说,欲软则软,欲暖则暖,欲寒则寒,可以循下而上,自在随心,欲深则深,欲浅则浅。那么饮食、七宝钵器自然现前,需要什么饮食、天衣、宫殿随身,欲大则大,欲小则小,一切莫不如意庄严,具足功德,所以称为庄严功德,当然正报之威德,所有的神通变化,无量自在,亦复具足。“三者庄严性功德成就&rdquo顺应众生各类之愿,咸令满足。所以这四十八愿,愿愿显众生需求之愿望,令其归于究竟觉。那么是性功德成就。“四者庄严形相功德成就&rdquo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一切众生皆是无极之身、太虚之体。此体相庄严,非 ... 天、无 ... 天,非我们欲界有情所能知晓。往生彼国之庄严,如《无量寿经》有次第说,形相庄严有次第说。“五者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rdquo后面昙鸾法师的译义,用文字来引导、述说。“六者庄严妙色功德成就,七者庄严触功德成就,八者庄严三种功德成就&rdquo后边我们可以看到文字的实际内容。“九者庄严雨功德成就,十者庄严光明功德成就,十一者庄严妙声功德成就,十二者庄严主功德成就&rdquo他这个“成就”二字,就是阿弥陀佛已成佛十劫,如是功德是成就无疑的,是无亏无欠的。所以每一个后面都有“庄严功德成就”。“十二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十三者庄严眷属功德成就,十四者庄严受用功德成就,十五者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十六者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十七者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rdquo“先举章门,次续提释。&rdquo下面是昙鸾法师来直接给我们解释这十七种功德的内涵,令我们有一个感知的认识,也就是所谓的受用。一、庄严清净功德成就“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者,偈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故。&rdquo三界道,我们概念都是有的——欲界、 ... 、无 ... 。此三界是轮回之界,虽稍有差别,但不出轮回,所以称为三界火宅。那么极乐世界这个清净道、这个世界里,非三界所摄。“此云何不思议?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盘分。焉可思议?&rdquo那么这个不可思议的清净功德,昙鸾法师把它归结到“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这是净土法门的教言的一个清净传承。经常给大家谈论这个事情,佛法的传承无外乎是消除我们的疑虑,净化我们的自心,显现我们的本性,直指我们的心智如佛一样的生起妙相功德自在力的运用,那么这个非造作所成。但我们若不依法则、清净传承的给与,我们往往被自己的业习、妄想、烦恼所蒙蔽蒙骗,不能觉知,不能运用。所以净土法门的教言亦在于此,具足烦恼的凡夫亦得往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三界,不单单是我们欲界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不牵制我们,就是禅天的、 ... 天的种种禅定功德也埋没不了我们的心智,那么种种非想非非想的这样的八万大劫的清净生命欲守护亦蒙蔽不了我们。所以“三界系业,毕竟不牵”是阿弥陀佛殊胜功德国土的不可思议的清净力,能净除我们三业之障,所以说“则是不断烦恼,得涅盘分。焉可思议?”此语甚重,份量很重。希望我们每一个现前有缘一定要在这个地方着眼、思维,不可轻易带过,要去思维的。何以不断烦恼,而得菩提涅盘分呢?皆仰仗阿弥陀佛不可思议清净功德回施,使我等有情不系三业,“三界系业,毕竟不牵”。何以故呢?三界一切业毕竟虚幻无实,阿弥陀佛无量兆载永劫的修持、顺性修持必然真实不虚,所对比而言,以其清净功德自性之力,必然洗涤我们无始以来的虚妄蒙蔽尘垢,令我们心智清净,得涅盘分。这个清净功德成就者,实际不是说阿弥陀佛成就了就罢了,实际是阿弥陀佛的成就显现一切听闻众生在现居烦恼三界火宅之中而得到的涅盘利益分,这是清净功德成就所在,就是利益众生在三界因缘中不被三界所缠缚而得现下安住、安心这样的无上菩提功德清净,而不是其他的。单单说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回施于众生,众生不得运用这样的清净功德,那么阿弥陀佛的成就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净土一法的根本要点就在于阿弥陀佛把自己所有修证的清净功德、庄严功德、不思议功德、受用功德,乃至说十七种、乃至二十九种无量无边的功德,清净地、平等地、具足地回施给每一个众生,尚是阿弥陀佛成佛的真正愿力所在,或者说真正的发心所在,亦是真实的清净成就的意义。要没有这样的意义,他成佛那实在是不相应的。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胜过三业道,来利益三业道所系的有情—— ... 、无 ... 、欲界有情。使三界之业,虽无量兆载以来,我们被缠缚于此,被遮蔽于此,不能出离,但仰仗阿弥陀佛无量兆载永劫的修德的修持、性德的真实的照耀,洗涤了我们无始以来的虚妄的迷失,所以得菩提分,就是往生的决定的功德利益。所以说“焉可思议”,这是第一种庄严。二、庄严量功德成就“二者“庄严量功德成就者,偈言“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故。此云何不思议?彼国人天,若意欲宫殿、楼阁,若广一由旬、若百由旬、若千由旬,千间、万间,随心所成,人各如此。又十方世界众生愿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一时一日之顷,算数所不能知其多少,而彼世界常若虚空,无迫迮(zé)相。&rdquo有人有这样的顾虑,说阿弥陀佛乃至十方诸佛都劝自己国土的人民往生彼国,像我们这个国土就有六十亿不退转菩萨往生彼国,其他的少功德者往生彼国者不可思议、不可穷数,就是难以数说的,就有六十亿不退转的这些菩萨们往生彼国,那无量无边的世界的有情,佛一劫二劫尚说不尽其世界名,况往生之数呢?那彼国怎么办呢?会不会壅塞呢?世尊为了消除这样的疑虑说:“观彼世界相,广大如虚空,究竟无边际。”令一切众生无疑无虑往生彼国。我们可以思量之心智中往往的有这种迮——逼迫的相,那么给我们作了这样一个真正清净广大的回施。一切法性本质亦复如是。“彼中众生,住如此量中,志愿广大,亦如虚空无有 ... 。彼国土量,能成众生心行量。何可思议?&rdquo就是你有多大的心量也不要紧,并不是说,我房子要很大很大的,其他地方的人就会有逼迫感,不会的。它不像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土地,有这种坚固之力。极乐世界是虚空广大无边无际,随众生心愿而各个随愿建立,无有妨碍,这里称为量功德成就。此量无量,所以又称为无量光佛刹。这个一定要消除我们心中的疑虑,哪怕是你虚妄的疑虑,你要不消除,就会阻碍你现下的清净功德、庄严功德乃至种种功德的受用,临终会逼迫你疑虑往生的这种机制,产生这种所谓的不敢抉择,挣扎在死亡的边缘。我遇到这样的老居士特别多,临终抗不住就会打 ... 啊什么的,往往就是打 ... ,或者让家里人来找,说:哎呀,怎么办呢?活不下去了,但是对往生还是不敢抉择啊,说能往生吗?不能往生这业障这么苦咋办呢?说念佛念不得了,念业障,不念呢,又逼迫着自己。所谓的这个业障就是平时的这种虚妄、意识的串习产生了一种事实之力,我们称为业相之力。他不会去随顺佛陀的这种广大清净无碍的回施。那我们要是平时已经纯熟了这种知见,一丝的疑虑也不会存在的,那么我们这个撒手是很轻快的,业报一尽随时就撒手了,轻轻地手一放,就告别了这个沉沦的五浊恶世,令我们回到法性之土,乃至是往生阿弥陀佛的报土或者说应化土,都是可以的,自在随意的。他这样就免除了我们无明轮回之业的逼迫与无明业茫然不知归向的逼迫,这样就是平时的疑虑带来的这种舍报不安详的这种恶性的机制。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念佛人啊,这个地方一定要处理得十分地清晰、明白、不含糊,丝毫都容不得含糊的。像我小时候生活在医院里,经常到太平间里,揭开白单子看一看这一张脸、那一张脸,谁知道哪一张脸是不是自己的脸呢,对不对?哪一天你自己也会这样子。无常也好,什么也好,换换位置你就知道了。那我们跟阿弥陀佛不能换位置吗?跟阿弥陀佛也能换位置。那你跟无常、苦、难都能换位置,跟阿弥陀佛不能换位置吗?非典那一年,以前明具他们还都是居士的时间,在北京的那个小院里安居,讲《安乐集》,讲着讲着,中午太热了,我从来没有那么热过,中午坐在那个地方,脑袋瓜子一木,就看到自己变成马了,嘴巴很长,脑袋很长,尾巴什么的,牙齿很大很大的,脑子一点点的很小,皮肤什么样,还摆摆尾巴。我说,哎呀,怎么变成畜生了?念念佛吧,念、念、念,用很大的力量也念不出来阿弥陀佛。下午我就跟他们讲,一定不要修无记业啊!修无记业变成马了,想念佛也念不成了。换换位置嘛,我们跟佛换换位置也行嘛,跟菩萨换位置,你只管换位置,怕什么呢?对不对?我们在众生这个业里,“我”这个字我们这么执着就不放手,那你抓住阿弥陀佛换换位置,体会体会看看是个什么味道呗?有啥不可以呢?我这是闲聊哦,大家不要太在意。密乘的灌顶,很多的法会,我这不是泄密,我这只是说个表面现象啊,你们不要在乎啊。他们就是扮演,好比我们这一群人,一个人扮演阿弥陀佛,一个人扮演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一个个人都穿他们的衣服,拿他们的法器,观音菩萨拿个净水瓶,拿个杨枝,反正就是大家都演,把衣服也换上,璎珞也戴上,演了以后呢,佛就宣化一部经,读一遍,OK了,灌顶结束。他回去了,他做梦的时候一想,哎呀,我穿着大势至的衣服,跟大势至是一样的,一换位感觉很好很欢喜呀。是那样子的,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佛法从来不神秘的,被人搞神秘了。以前我读过一个经典,这个经典就是讲的这种大的灌顶法会上,大家怎么着装啊,这个仪轨。那个时候我的脑袋瓜子里经常想啊,哪一天我们开个圆觉法会,大家就扮演十二个圆觉菩萨,然后呢,都穿上菩萨的衣服,找一个人去坐在世尊那个座上,要不然我们请个像也行,其他人扮演文殊……一直到圆觉菩萨,一个一个次第来请问,谁的音声最好,扮演佛音就对了,开那样一个法会,以前梦想一样的。哪个文殊?哪个普贤啊?哪个是圆觉菩萨啊?哪个是除障碍、净业障菩萨啊?我也不知道,我也认识不得。但以此愿,行此心者即是此!你一到藏地,现在他们说喇嘛教轰炸我们汉地,就是把我们汉地人给打懵了。实际他们就是这样,哎呀,这个人是文殊菩萨成就,什么啊,他天天“嗡阿若巴扎纳德”(文殊真言)对不对?天天以十大愿王为自己的熏习,就这么个事,不比我们高明任何东西,但你要尊重,对吧?尊重还是要尊重的。我们也可以做,你天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天天读四十八愿,以四十八愿为自己的愿,那你是什么人啊?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往生论注讲解》往生论注讲解第七集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乾隆给英国国王下了一道圣旨,看完让人哭笑不得,现存大英博物馆

    经历了十一个皇帝,历经276年的发展,它曾有过发展的巅峰时期,也因「”闭关锁国”将清朝推向了绝路,让中国落后于世界在近代备受欺凌。而近代史的屈辱全部因为「”一道圣旨”,这个圣旨究竟是什么?为何对清朝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要从1792年说起,当时的西方国家已经发明出了很多先进的武器,他们的...能力,经济实力已经赶超中国,由于对马可波罗在书中对中国美好描述的向往,英国便想到中国一探究竟,于是派了使者

  2. 专家解析“问题酸奶”的“问题”

    酸奶是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六大健康食品之一,还具有“长寿食品”的美誉。由于各地乳品企业良莠不齐,因此酸奶产品的质量也令人担忧。相关专家提醒消费者,在选择及饮用酸奶时,首先应该想到健康问题。据相关专家介绍,目前市场上的“问题酸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专家指出,酸奶是否变质,普通消费者仅凭口感是难以判断的,这就给一些“问题酸奶”提供了可乘之机。酸奶是纯牛奶加糖或果料经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产品。

  3. 【麻枯】的意思是什么?【麻枯】是什么意思?

    ★「麻枯」在《汉语大词典》第18075页第12卷1274★「麻枯」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麻枯mákū即麻籸。芝麻榨去油后的渣滓。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一胡麻》:「麻枯八两,盐花三两,用生地黄十斤取汁,同入铛中熬干。」参见「麻籸」。

  4. 梦见伯伯 梦见伯伯什么意思

    梦见伯伯是什么意思?梦见一位老伯伯变成小孩子,要小心提防,比你年长的人会陷害你。商人梦见一位老伯伯变成小孩子,预示着你的生意做的很成功,有着很多老客户,这让你一直有着稳定的来源。梦见老伯伯变成了小孩,暗示会有比你年长的人在暗中破坏你的计划,使得你受到很大的损失。恋人梦见老伯伯变成小孩子,表示你要注意和恋人之间的交往细节,这些有可能造成你们的爱情最终无法结果。

  5. 日本记者提问:南京大屠死了30万人,你们有数过吗?李连杰霸气回复

    在1937年,日本爆发的卢沟桥事件,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而第2次世界大战也是对中国历史上最惨痛的一场战争,第2次世界大战中死伤无数罪,令人痛恨的就是南京大屠...事件,南京大屠...纪念碑上写了之后,死伤30万人,但是只多不少!面对日本记者的刁难,女嘉宾蔡依林反显得比较拘束而且尴尬不已,而旁边的李连杰却显的镇定,不慌不忙的回答,“我们确实没有数过,那你们日本妇女被某国抓去做慰安妇时,你们是不是还要问她是否有...?”

  6. 带有佚字的成语

    包含有“佚”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以佚待劳——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仙姿佚貌——仙子的姿质,秀逸的容貌。形容女子出色的姿容。骄佚奢淫——形容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同“骄奢淫逸”。好佚恶劳——贪图安逸,厌恶劳动。同“好逸恶劳”。放僻淫佚——肆意为非作歹。亦指肆无忌惮、邪恶不正。

  7. 梦见鱼塘里好多鱼要死

    周公解梦梦见鱼塘里好多鱼要死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鱼塘里好多鱼要死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心灵的秘密

    心灵的秘密也许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心到底是什么?“悟”更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本心的悟”。因此,我们要转化自己内心的愤怒。密切关注自己的心念,可以及时地打断一种消极的意念,而使人们遭受痛苦的,往往就是这些消极的意念。

  9. 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病逝

    1885年7月23日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病逝尤利西斯·格兰特[Grant,UlyssesSimpson,1822.4.27—1885.7.23]>>格兰特,美国军事家、政治家,美国内战后期联邦军总司令,第18任总统、陆军上将。同年4月在复洛会战中重创南军。1864年3月任联邦军总司令,领陆军中将衔。1865年4月2日率部攻占南部同盟“首都”里士满,迫使南军于4月9日在阿波马托克斯投降。1869—1877年连任两届美国总统,政绩平平。著有《U.S.格兰特的个人回忆录》。

  10. 彩虹桥和海姆道尔——北欧神话故事

    众神的首领之一海姆道尔的宫殿星堡建筑在亚萨园的大门口,彩虹桥的桥头。海姆道尔是个正直善良的神,是人类的保护神,也是火焰之神。虽然洛奇也位列亚萨神的首领席,频频行走于亚萨园,海姆道尔对他也经常怒形于色,从不和他妥协。为此,海姆道尔也常常被称为“洛奇的敌人”。但是海姆道尔也随即变成了一头海豹,在岛上抓住了洛奇,把他痛殴了一顿,并为西芙女神夺回了项链。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