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清 ... 派出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为何只回来94人?原因其实很简单

来源:方圆文史 自 ... 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炸开了清 ... 闭关锁国的大门,并强迫其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面对着如此屈辱,国内的有识之士开始生出忧患意识,要求变革和向西方学 ... 呼声,成为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思想先导,为洋务运动时期教育现代化的开端奠定了思想基础。在「 ”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之下,在内外力量的推动之下,一场留学生运动便应运而生。 而在这场运动中,终于在素有「 ”中国近代留学之父”之称的——容闳先生的不懈努力之下,清 ... 于1872年到1875年期间派遣了120名10到16岁的幼童远赴美国留学。从而开启了我国近代留学的新篇章。 下面作者就来仔细说一下这120名幼童赴美留学的前前后后,并说一下为何最后只回来94人。 ​留 ... 童 曾国藩和李鸿章两师徒在上呈同治皇帝的奏折里说:「 ”派遣幼童到美国留学,是‘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 慈禧太后对他们的奏折看了又看,想了又想,最终还是同意了。但是严格来说,清 ... 对于这一批留 ... 童是下了血本的,为何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他们所需要花费的钱就知道了! 根据当时的预算,幼童来回的路费及衣物,每人银790两;幼童驻洋学费津贴屋租衣服食用等,每年计银400两。留学事务局每年的预算,为库平银6万两,以20年计算,约需库平银120万两。按照当时的银钱兑换比例来计算,每4两银约合美金5.5元,所以留学事务局每年预算为8.25万美元。当然了,这还只是这些幼童的「 ”生活费”和学费的支出,那些对外的官员我们就暂且不计了。 ​第一批「 ”留 ... 童”于1872年8月11日启程赴美,前后分为四批,共计120名。他们都是乘坐轮船,跨海三万两千里,横渡太平洋去美国的。他们中途虽然经历了很多波折,例如晕船等等,但好在这些孩子的自我调节性都很强,所以很快也就适应了。 那么,这些幼童有所少曾经考入美国的大学呢?他们进的都是哪些学校呢? ​据记载,当时至少有50名「 ”留 ... 童”进入了美国的大学。其中有22名幼童进入了容闳的母校「 ”耶鲁大学”,他们分别是詹天佑,欧阳庚、容揆、黄开甲、梁敦彦、张康仁、钟文耀、蔡绍基、唐国安、谭耀勋、李恩富、容星桥、曾溥、陈佩瑚、刘家照、陈巨溶、陆永泉、祁祖彝、卢祖华、徐振鹏、钟俊成、钱文魁。 按照当时清 ... 的规划,每年选取聪颖的幼童30名,4年共计120名,分批乘船赴美,15年后,分批回国,即「 ”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上下,年方力强,正可及时报效”。 按照这样的计算,这120名赴美的幼童至少要到1887年—1890年回国。但是9年后,即到了1881年的时候,清 ... 下令全部召回,94名学生相继回国。那么为什么只有94名呢?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为何清 ... 会如此着急的召回这些留学生。 ​按照李鸿章的计划,他原本想将留学幼童送入 ... 学院和海军学院,但是当这些幼童从美国高中毕业,准备到大学读书的时候,美国 ... 却没有接受中国 ... 的请求。他们允许日本学生在军校学习,却没有给中国学生同等的权利。此外,在美国西海岸上甚至还出现了「 ”排华”的浪潮,这给中美关系蒙上以一层阴影。 就在容闳和陈兰彬、吴子登为留学生的洋化问题发生争执的情况下,皇帝此时也在奏折上批示,要求对留洋事务局严加整顿。在这种形势之下,李鸿章感觉留洋事务局已经大势已去,于是便在1881年2月20日的时候致电陈兰彬说:「 ”如真无功效,弗如及早撤局省费”。但就在几天之后,他接到了美国大学校长和前总统格兰特的两封来信之后,又对「 ”裁撤”犹豫了。24日,李鸿章又致电陈兰彬说:「 ”格兰特来函,幼童在美颇有进益,如修路、开矿、筑炮台、制机器各艺,可期学成,若裁撤极为可惜。” ​按照李鸿章的意见,已经进入大学的学生应当继续读完,其余的学生中选择聪颖可成才者酌留若干,此外逐渐撤回;由于当时已经有近60名幼童进入了大学,加上「 ”酌留若干”,这一方案,真正撤回来的只有少数。虽然李鸿章是一番苦心,但是这也给了 ... 衙门衙门借题发挥的理由,他们称李鸿章有「 ”不撤而撤之意”,向皇帝呈递了「 ”奏请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的奏折。这竟然还得到了批准! 1881年9月6日,94名赴美留学生陆续被召回国。 但是这其中,容揆和谭耀勋抗拒「 ”召回”,在大批幼童回国之后,他们继续留在美国完成了耶鲁大学的学业。此外,还有李恩富和陆永泉,他们在被召回之后,又从新回到了美国,完成了在耶鲁大学的学历。 其余的22人没有回国,除了要完成学业之外,还有一些因病去世等原因没有回国。 参考文献: 陈学恂,田正平.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容闳.西学东渐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7.

清 ... 派出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为何只回来94人?原因其实很简单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2. 李鸿章的继子李经方,反对李鸿章卖国求荣,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李鸿章一生有妻妾4人,然而他却子嗣不丰,直到40岁膝下都无儿女。为了延续香火,六弟李昭庆将仅7岁的长子李经方,过继给李鸿章,做了他的养子。没过两年,李鸿章的继室赵小莲就生下了李经述,不久后,侧室莫氏又生下了次子李经迈。那么,老来得子的李鸿章,又会怎么对待继子李经方呢?

  3. 清朝最牛清官, ... 李鸿章侄子,羞辱曾国潘,6次辞官仍被朝廷重用

    文/南书历史古时候,做官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十年寒窗苦读,只为功名利禄。然而,也有一些人例外,他们只想做个清官,踏踏实实为国家办事。比如这位清朝最牛的清官,...李鸿章侄子顶撞曾国潘,6次辞官仍被朝廷重用,他就是彭玉麟。

  4. 李鸿章三次顶撞老师曾国藩,关键时刻让步让曾国藩感激涕零

    清朝末世沉沦,惨遭列强蹂躏,船坚炮利皆不如世界列国,而能斡旋多年,苟延残喘,所恃者只有一个李鸿章,李鸿章力主洋务,雄心大才却步步维艰,受内外掣肘之害,致使北洋海军军费长期不足,武器战备陈旧落后,甲午一战北海海军全军覆灭,朝堂上下、在野士子百姓皆言李鸿章该...,或许此时李鸿章才明白当年老师曾国藩急流勇退的无奈和苦涩。

  5. 帝国雄鹰左宗棠,论新疆 ... 战争及「 ”海、塞防”之争的文化成因

    这里有明清、民国的历史故事、秘闻、深度分析等文章,欢迎关注「”剑雄品评文史经济”民国史学家缪凤林曾盛赞左宗棠,「”自唐太宗以来,左宗棠是保卫国家...领土功劳最大的人。”粗略一看,颇觉缪凤林此言不太合理。自唐宋以来,名将如林,灿若宵汉;民国以前,开疆拓土,不胜枚举。千余年的王朝历史,为什么偏偏仅突出左宗棠一人,又为何以历史的高度,来凸显他收复新疆之事呢?且看「”剑雄品评”以下的分析。古训曰,「”站

  6. 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浅析

    19世纪60年代,清王朝经过战争和太平打击,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

  7. 他63岁高龄抬棺出征,收回160万平方公里国土!

    在那个时候险失去的160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土,就是位于西北边陲的新疆省,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份,占中国现今国土总面积的1/6,新疆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2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新疆古称西域,汉武帝刘彻举全国之力,以卫青和霍去病为大将,千里远征,最终使西域各国相继归汉,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8. 李鸿章、曾国藩去报销军费,朝廷小官却说:报销可以,先拿40万两

    而他们起义的时间,和太平天国几乎是相同的。从广西金田起义开始,这场历时将近20年的社会大动荡,终于快要宣告结束了。而清朝的统治者们,也算是为此松了一口气。不过此时,在这场动乱中立下了大功的曾国藩、李鸿章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在这场战争当中,消耗了大量军费,可向朝廷报销的时候,这两个人都遇到了小麻烦。如果说,户部一旦认为你的账目有问题,那么报销就不能通过。

  9. 1896年,73岁的李鸿章到访德国,为何突然仰天长叹?

    文章转载自:我们爱历史,团队作家作为一位顽强扛起晚清「”洋务运动”大业,亦为一堆不平等条约「”扛锅”的近代「”红人”,晚清重臣李鸿章晚年一桩出名的风光大事,就是1896年出使欧美列国:从是年3月28日自上海出发起,73岁的李鸿章先赴俄国参加新沙皇的加冕典礼,而后又陆续访问德法英美各国,几乎把西方列强「”串”了一遍。特别在此行的重要一站:德国,对李鸿章的热情接待,更到了极度认真细致的程度:德国人提前

  10. 此人说:我是美国人,哪个不要命的中国人敢 ... 我?李鸿章:淹死他

    道光二十三年,一个20岁的年轻人因为父亲写信召唤,从安徽的乡下老家出发,去往当时的首都北京。在路途上,尽管舟车劳顿极其辛苦,但是他的心中却满是激昂热血,一路上的山河犹如画卷在他眼前缓缓打开,生命中的过往、现在、未来在他脑海中交织成画,让他提笔写下了一组诗:《入都》。

随机推荐

  1. 阿育王的因果故事

    从古至今,在印度被认为最贤能的国王,就是阿育王,他有一位王子,名叫拘那罗,长得非常俊秀,眉目如画,面如满月,因此,很多女孩子,都喜欢亲近他。有一天,王妃低舍罗稀多,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就如癡如呆地将自己的心事,全部告诉了拘那罗王子,并且希望王子能够接受她的爱。今日的拘那罗王子,就是当初的猎师。

  2. 你知道中国近代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的原文吗

    兹因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数,则酌定每年每百元加息五银元。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即英国记年之一千八百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由江宁省会。

  3. 明来暗往造句_明来暗往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明来暗往míngláiànwǎng明来暗往的意思和解释:公开或暗地里来往。形容关系密切,往来频繁。明来暗往的出处明来暗往的例子明来暗往造句明来暗往造句相关由两个主谓结构并列而成,即“主Ⅱ谓·主Ⅱ谓”。每个成语都有两个主语和两个谓语。

  4. 如是因如是果

    于是派人告诉夫人说:“国王现在请一个人到夫人您那里,请您赐与他钱财、衣服及珠宝饰品。”但是当他一脚才刚跨出门槛,准备前往时,突然不停地流鼻血而无法前往。国王听了就感叹的说:“我现在才知道佛陀所说的话皆是真实不虚的。自己造业,自己承受果报,没有人可以代替。从这个因果的道理来看,或善或恶的报应都是从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来,不是上天也不是国王所能赐与的。”

  5. 权力斗争的八王之乱,开启中国古代的 ... 时代

    导语:晋朝做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国家,通过篡夺政权而立国,然后统一中原。这使得人们对于晋朝总的建立总有那么一丝名不正言不顺的意味在其中。另一方面西晋存在的时间过于短暂,加之他没有秦皇汉武那样伟大的君王存在,所以后世中很少有提到晋朝皇帝的,更多的是他的世族文化,还有五胡乱华那一段中国古代最...的历史。加上在西晋的时候,发生了八王之乱,这一事件直接促使了西晋的快速灭亡。十六年的动乱直接使得中原大地

  6. 梦见一车煤

    周公解梦梦见一车煤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一车煤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管厕贪吏

    有个贪婪的吏人,见物就捞,没有人不受他害的。有个朋友半开玩笑半挖苦地说:“我看只有让你管厕所,你才没有什么东西拿了。”

  8. 打工仔自创公司做老板之路!

    到哈尔滨半个月后,范广福被一家化妆品公司雇用做市场调研工作。范广福说,这10个多月给他的并不是信心而是承受压力和打击的能力。2001年3月21日,范广福离开了在京打工的第二家公司。再加上另有几家客户拖欠的货款,100多万的缺口让范很为难,公司遭遇到成立以来最大的困境。一次范广福出差在外,一家供货商竟然搬走了公司所有的办公设备和库存货物。

  9. 其应如响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qíyìngrúxiǎng【解释】比喻对答迅速,反应极快。【出处】《子华子·晏子》:“如以匙勘钥也,如以玺印涂也,必以其类,其应如响。”【例子】王曰:‘寡人好世俗之乐。’孟子又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所谓其应如响,其实阳开而阴翕之也。宋·陈善《扪虱新话·辨孟子言悦乐鼓乐之异》【相关】百度“其应如响”

  10. 新石器时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巴尔达罗的明星情人

    “巴尔达罗的情人”是一对人类骨骼,由考古学家小组于2007年在意大利一座新石器时代墓穴中发现.这两具骷髅似乎是在凝视对方的眼睛、拥抱对方时死去的,让人想起“情人的拥抱”,6000年来,这对年轻的恋人一直被锁在一个永恒的拥抱中,躲过了世人的视线.尽管他们的拥抱持续了六千年,但巴尔达罗的恋人直到十年前才为人所知,当时他们的坟墓在伦巴第北部曼图亚附近被发现,当时他们正在巴尔达罗村挖掘,由埃琳娜·玛丽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