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李鸿章三次顶撞老师曾国藩,关键时刻让步让曾国藩感激涕零

清朝末世沉沦,惨遭列强蹂躏,船坚炮利皆不如世界列国,而能斡旋多年,苟延残喘,所恃者只有一个李鸿章,李鸿章力主洋务,雄心大才却步步维艰,受内外掣肘之害,致使北洋海军军费长期不足,武器战备陈旧落后,甲午一战北海海军全军覆灭,朝堂上下、在野士子百姓皆言李鸿章该 ... ,或许此时李鸿章才明白当年老师曾国藩急流勇退的无奈和苦涩。 李鸿章青年受恩师曾国藩教诲颇多,而在曾众弟子中,李鸿章出类拔萃也让其刮目相待,晚清名家、李鸿章的同窗吴汝纶,曾记录了曾国藩与李鸿章的三次激烈冲突,险些让曾李二人反目成仇,虽然李鸿章语言激烈,拂逆师尊,但吴汝纶却评价李鸿章是曾国藩幕僚中唯一能与之争议是非者,可见李鸿章在曾国藩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吴汝纶记录的这三次冲突分别是:「 ”祁门移军”之争、疏劾李元度事件、当面批评曾国藩性格儒缓。在外人看来,无论是作为上司还是师尊,李鸿章此举无异于太岁头上动土,让世人瞠目,但李鸿章却有此胆魄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按常规办事确属魄力十足。 一、「 ”祁门移军”之争 公元1860年,清军与太平军发生激战,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打破,一时间牵动苏、浙告急,朝廷连下八道诏书催曾国藩率兵救援,曾国藩无奈只好将军营搬到了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祁门县,李鸿章得知后及时劝谏曾国藩:祁门四面环山,像一个锅底,如若扎营于此,必然将自己置于绝境,祸患无穷,然而曾国藩却死活不同意搬迁兵营,或许此时曾国藩想要学当年韩信背水一战,另外此举也有政治原因,想让朝廷放心,表明自己坚决执行朝廷命令,但此举无异于要冒极大风险,李鸿章心急如焚,动员各部纷纷劝谏,曾国藩固执已见,被逼得急了便公开声称说 :「 ”各位要是胆小怕事,都离开好了!” 然而不久之后,李鸿章竟然果真负气出走,虽然心中有火,但李鸿章还是多次写信请曾国藩赶紧搬迁,否则悔之晚矣,后来连胡林翼都极力劝曾国藩撤军,对李鸿章的建议颇为赏识,李鸿章还动员曾国荃从前线带信,言辞极为恳切,此信「 ”情词恳恻,令人不忍卒读”,曾国藩听后大为感动,在日记中如是写道 :「 ”读《出师表》而不动心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而不动心者,其人必不孝 ;读弟此信而不动心者,其人必不友。”在太平军的攻击下,曾国藩最终下定决心,下令军营撤离祁县,并称赞李鸿章颇有远见。 二、疏劾李元度事件 然而在「 ”祁门移军”之争之后不久,李鸿章与曾国藩又因为李元度事件大吵一架,二人关系又陷入极度紧张的状态,李元度不仅是曾国藩的秘书而且还是曾国藩的恩人,湘军初建期间,屡屡挫败,李元度在曾国藩身边生死相随,后来清军江南江北大营屡次被打破,曾国藩几番要投水 ... ,都是李元度极力劝阻才没有酿成大祸,曾国藩对李元度极为信任,李元度不仅是湘军的元老,还是曾国藩私交甚好的老友,然而李元度擅长文笔却不擅长带兵打仗,曾国藩也明白李元度并不是将才,但还是因为私情举荐李元度为徽宁池太广道即皖南道道员,领兵驻防徽州(今安徽省歙县)。 徽州是皖南通往浙江、江西的要道, ... 地位非常重要,是祁门大营的大门。太平军进攻此地时,李元度擅自出兵导致大败,湘军大本营危如累卵、岌岌可危,李元度逃生后私自离开让曾国藩十分愤怒,一气之下竟然要上疏弹劾李元度,曾国藩让李鸿章执笔写弹劾李元度的奏折,然而李鸿章却坚决不从命,认为此战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在曾国藩,不能把板子全打在李元度身上,李元度生死追随曾国藩,曾国藩此举未免太绝情,然而曾国藩却坚决要大义灭亲,二人面红耳赤,一时僵持不下。 李鸿章十分气愤的说:「 ”如果一定要弹劾,门生不敢起草。”曾国藩也上来了脾气,说:「 ”我自己会写。”没想到李鸿章又继续狂怼老师曾国藩: 「 ”若是这样的话,门生亦将告辞,因为留在这里已经毫无意义,只能离恩师而去了。”曾国藩失去理智,怒吼李鸿章:脚长在你身上,你想走就走!如果说前次矛盾只是二人政见的不统一,那么这次二人就颇有些意气用事了,不久之后,李鸿章果然再次出走,二人冲突继续升级。 三、当面批评曾国藩性格儒缓 咸丰十一年六月初六,曾国藩主动找到李鸿章,深情慰问,又经他人说和,李鸿章本来也内心有愧,于是又回到了曾国藩的幕府,曾国藩摒弃前嫌,对李鸿章更加礼遇,凡军国大事都与之商议,然而重返曾国藩幕府的李鸿章仍然本性不改,直率依旧,李鸿章对这位恩师虽然顶礼膜拜,内心十分佩服,但是对于曾国藩的缺点李鸿章从不避讳,重回幕府后,仅仅三个周后,李鸿章和曾国藩聊天时,曾国藩虚心问自己有何缺点,李鸿章竟然脱口而出说:「 ”您处理事情比较迟缓,缺乏魄力,不果断。”然而此时的曾国藩并未动怒,他在当夜的日记中写道:「 ”与少荃久谈,至二更三点始散。论及余之短处,总是儒(懦)缓,与往年周弢甫所论略同。”由此可见,曾国藩的胸怀还是非常宽广的,不愧为晚清大儒。 李鸿章虽然与自己的恩师多有冲突,但是在攻打天京城时,李鸿章率领的淮军围困天京久矣,明明唾手可得,却围而不打,为的就是等到自己的恩师曾国藩赶到,合力取下这份天大的功劳,曾国藩与太平军斗了十几年,如果最终被李鸿章率先攻下天京城,恐怕要羞愧至死,也正因为此,曾国藩对李鸿章感激涕零,并引为终身知己。

李鸿章三次顶撞老师曾国藩,关键时刻让步让曾国藩感激涕零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2. 党内怪人!他是国共和谈密使,曾收养主席三个孩子,陈赓请他出山

    南京那边证实,此人是南京...的秘使,派往延安联络...中央,请他给予方便。在宋子文的帮助下,孔祥熙为他签署了委任状这一"官身"。同意我兄即返南京,以便迅速磋商大计。董健吾受到毛主席的回电后,离开了瓦窑堡,回南京向蒋介石通报了毛主席的意见。"后来陈赓会见了董健吾,并请他出山任职。

  3.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如何「 ”收拾”东北军的?难怪无人能救张学良!

    众所周知,西安事变是爱国将领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的兵谏,他们二人背后分别代表着西北军与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实力强大的两个势力。他们两人非常痛恨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在劝告无果的情况下,果断囚禁蒋介石。西安事变可谓是震惊世界,日本巴不得蒋介石死在战乱中,好进一步瓜分中国。好在西安事变圆满解决,一切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当时蒋介石选择将张学良囚禁起来,谁求情都没用。

  4.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5. 毛主席身上的十大神秘「 ”气场”,震古烁今!

    在毛主席的身上,充盈着一种令人极其震撼、并且无法消除、无法躲避的神秘「”气场”。不管你是拥戴者,还是仇视者,都不由自主地受到这股「”气场”的吸引、感染和影响。对拥戴者而言,这「”气场”正如春暖催花开,令其志存高远;对仇视者而言,这「”气场”恰似秋肃扫叶败,令其闻风丧胆!毛主席到底有哪些神秘「”气场”呢?至少表现在如下十个方面:一是令人震撼的「”挥斥方遒”之霸气毛主席少年时,曾豪迈地宣称:「”春来我

  6. 1955年蒋介石以何罪名软禁孙立人 至今未彻底 ...

    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的历史删除。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省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1947年11月,孙立人被蒋介石派往编训新兵,1948年10月,孙立人选定台湾省凤山为新军练兵基地,开始他一生最后一次练兵。

  7. 他被父皇写进传位诏书,为何最后却没能当上大清皇帝?

    道光皇帝在择储的问题上,确实费了不少脑筋。在道光看来,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两人各有所长,都具备继承和治理大清江山的资格和能力。但皇位只有一个,道光最终必须面临抉择,舍其一而取其一。关于道光最终敲定奕詝为皇太子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

  8. 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新桂系分崩离析,反倒彻底净化了内部力量

    桂系历史上曾两次打先锋逼迫蒋介石下野,但在历次...较量中屡屡败北,尤其是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总兵力超过20万的桂军土崩瓦解,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桂系首领也被迫逃往香港避难。这是桂系输得最惨的一次,但此战也将桂系内部的异己力量清除,确保了此后桂系集团内部的稳定。湘鄂两系加入桂军集团1926年北伐时,桂系第7军战功赫赫,位居各军之首。

  9. 东北「 ”易帜”—北洋军阀终结的标志

    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安国军”以奉军为主,意图统一中国。却在北伐军、晋军、冯玉祥军的联合打击下,屡战屡败。面对...的不利形势,张作霖自认大势已去,无力挽回。于6月2日发表「”出关通电”,次日即乘专列离京,前往奉天,以期能够卷土重来。可没想到,专列行进至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提前布置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重伤殒命。张作霖为什么日本人想要炸死张作霖呢?要知道当时日本为了

  10. 这位画家,是隐藏在中国三位领导人背后,有骨气的中国女人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在弥留之际,将自己最深爱的妻子宋庆龄,托付给了一位朋友。这不禁令人好奇,究竟这个朋友是谁?何香凝,何许人也?她是隐藏在中国三位领导人背后,敢说敢做又有骨气的传奇女人。她出生于富商之家,却无公主之娇气,天生具有不屈和反抗的意识。当时,中国还处在封建时期,女性必须裹小脚,母亲给她裹,每次她都偷偷解开,被发现后母亲打她...她,她依旧我行我素,最后长成了大脚。

随机推荐

  1. 周公解梦梦见疝带有什么含义 – 周公解梦

    梦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既虚无缥缈,又真实可见。若说梦是幻觉,然梦中之人物事件,醒后皆历历在目;若说梦是真实之表现,然醒后难找与梦中人物事件完全一致者。有时日有所思,夜即梦之;有时梦中所见,日即遇之。梦见疝带,表示你将受到疾病的困扰或因生意的萧条而使你负债累累。周公解梦梦见麻疯病意味着什么–周公解梦

  2. 熔岩炸弹袭击夏威夷游船,造成23人受伤

    夏威夷国土资源部,一块燃烧的熔岩昨天坠落并刺破了夏威夷一艘近海旅游船的屋顶,造成23人受伤,这些人可能不希望近距离接触到熔岩炸弹。夏威夷保护与资源执法部门和美国海岸警卫队目前正在调查这一事件。

  3. 订婚戒指品牌_求婚订婚

    有用卡地亚法国卡地亚公司,十大鉆戒结婚戒指品牌,于1847年由Louis-FranoisCartier在巴黎RueMontorgueil31号创办。MIKIMOTO御木本珠宝对经典品质与典雅完美有着永恒的追求,无愧被誉为“珍珠之王”。而今,DarryRing已成为了珠宝行业中极具浪漫的求婚鉆戒品牌。乐维斯乐维斯国内首个专注求婚鉆戒定制服务以及致力于传播真爱文化的鉆戒品牌,是香港乐维斯鉆石国际集团旗下品牌,成立于上个世纪70年代。经历多年的沉淀与积累,时至今日,乐维斯已成为恋人心目中的求婚鉆戒首选品牌。

  4. 梦到天空乌云密布 梦到天空乌云密布的周公解梦

    梦到天空乌云密布的含义梦见天空乌云密布,说明这段日子也许火气活力不太好,但是避免一些不需要的外出就好,约会也别总是配合别人,你得自己也有主见,不然你最近会很累,而且这几天出门你得注意别丢东西。梦到天空乌云密布的不同情况1、梦到天空乌云密布,说明你的消化系统会有一些不太好的病,你最好远离汉堡包这样的垃圾食品。

  5. 宋元时期外销东南亚陶瓷初探 下

    宋元时期外销东南亚陶瓷初探下上表排列的这些宋元明时期外销东南亚陶瓷的实物资料,已包括了东南亚的主要地区,从而可以证实这个时期中国陶瓷外销东南亚的范围的确相当广泛;同时,各个时期输出的陶瓷,其数量级明代为最多,这也大体反映出宋元明中国陶瓷外销东南亚的趋势。所以,宋元明各个时期的有关文献记载中的外销东南亚陶瓷,无疑是包括闽南古代的瓷窑产品在内。

  6. 婚礼场地设计的选择注意事项是什么

    场地提供具体情况:1、婚宴酒店是否免费提供仪式场地,如另收费,参考费用是多少。

  7. 臭名昭著造句_臭名昭著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臭名昭著chòumíngzhāozhù臭名昭著的意思和解释:坏名声人人都知道。臭名昭著的出处臭名昭著的例子臭名昭著造句该市因为犯罪率很高而臭名昭著。Cominginamixofrubberandpremiumleathers,thebootfeaturestheinfamousWu-TangClanlogobothonthesidepanelandontheheel.历史上,美国因对土著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贩卖黑人和对黑人实行血腥奴役而臭名昭著。Theresultisthatinacountrynoto

  8. 环球酒店

    铁路线,以及随之而来的无限就业机会,把大量的家庭带到了西北内陆地区,以寻求更好的生活。考虑到对廉价住房的需求,内地投资者亨利·索格于1908年建造了环球酒店。索尔把他的新建筑叫做“珍妮特街区”,以他妻子的名字命名。然而,这家酒店被昵称为“环球”,以说明该酒店对所有旅客的非凡热情,并立即达到了满负荷。作为一种单人房入住方式(SRO),环球酒店为斯波坎繁荣的支柱工人阶级提供私人半家具房。环球酒店的内部

  9. 女人身上66种的吉凶痣相_看相大全

    女人身上66种的吉凶痣相1、女人左肩膀上有黑痣,是...夫相。鼻头有痣,谨防刀伤。辅角有痣,丧命兵战。奸门有痣,防妻受伤。波池有痣,溺水。耳朵后长痣多为小人_看相大全

  10. 原创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那明十三陵如何得名,还有三位去哪了?

    很多皇陵群集在一路,就是皇家陵寝,对照有名的有明代十三陵,这是一座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一块风水宝地,安葬着大明十三位帝王。大明有16位皇帝,此外3位因为各种原因,无缘入驻。明孝陵是古代皇陵之首,历经600年风雨,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朱棣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一个月后,朱祁钰作古,死因不明。朱祁钰由此也成为,明朝迁都后,独一没有入驻帝王陵的明朝皇帝。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