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李鸿章三次顶撞老师曾国藩,关键时刻让步让曾国藩感激涕零

清朝末世沉沦,惨遭列强蹂躏,船坚炮利皆不如世界列国,而能斡旋多年,苟延残喘,所恃者只有一个李鸿章,李鸿章力主洋务,雄心大才却步步维艰,受内外掣肘之害,致使北洋海军军费长期不足,武器战备陈旧落后,甲午一战北海海军全军覆灭,朝堂上下、在野士子百姓皆言李鸿章该 ... ,或许此时李鸿章才明白当年老师曾国藩急流勇退的无奈和苦涩。 李鸿章青年受恩师曾国藩教诲颇多,而在曾众弟子中,李鸿章出类拔萃也让其刮目相待,晚清名家、李鸿章的同窗吴汝纶,曾记录了曾国藩与李鸿章的三次激烈冲突,险些让曾李二人反目成仇,虽然李鸿章语言激烈,拂逆师尊,但吴汝纶却评价李鸿章是曾国藩幕僚中唯一能与之争议是非者,可见李鸿章在曾国藩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吴汝纶记录的这三次冲突分别是:「 ”祁门移军”之争、疏劾李元度事件、当面批评曾国藩性格儒缓。在外人看来,无论是作为上司还是师尊,李鸿章此举无异于太岁头上动土,让世人瞠目,但李鸿章却有此胆魄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按常规办事确属魄力十足。 一、「 ”祁门移军”之争 公元1860年,清军与太平军发生激战,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打破,一时间牵动苏、浙告急,朝廷连下八道诏书催曾国藩率兵救援,曾国藩无奈只好将军营搬到了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祁门县,李鸿章得知后及时劝谏曾国藩:祁门四面环山,像一个锅底,如若扎营于此,必然将自己置于绝境,祸患无穷,然而曾国藩却死活不同意搬迁兵营,或许此时曾国藩想要学当年韩信背水一战,另外此举也有政治原因,想让朝廷放心,表明自己坚决执行朝廷命令,但此举无异于要冒极大风险,李鸿章心急如焚,动员各部纷纷劝谏,曾国藩固执已见,被逼得急了便公开声称说 :「 ”各位要是胆小怕事,都离开好了!” 然而不久之后,李鸿章竟然果真负气出走,虽然心中有火,但李鸿章还是多次写信请曾国藩赶紧搬迁,否则悔之晚矣,后来连胡林翼都极力劝曾国藩撤军,对李鸿章的建议颇为赏识,李鸿章还动员曾国荃从前线带信,言辞极为恳切,此信「 ”情词恳恻,令人不忍卒读”,曾国藩听后大为感动,在日记中如是写道 :「 ”读《出师表》而不动心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而不动心者,其人必不孝 ;读弟此信而不动心者,其人必不友。”在太平军的攻击下,曾国藩最终下定决心,下令军营撤离祁县,并称赞李鸿章颇有远见。 二、疏劾李元度事件 然而在「 ”祁门移军”之争之后不久,李鸿章与曾国藩又因为李元度事件大吵一架,二人关系又陷入极度紧张的状态,李元度不仅是曾国藩的秘书而且还是曾国藩的恩人,湘军初建期间,屡屡挫败,李元度在曾国藩身边生死相随,后来清军江南江北大营屡次被打破,曾国藩几番要投水 ... ,都是李元度极力劝阻才没有酿成大祸,曾国藩对李元度极为信任,李元度不仅是湘军的元老,还是曾国藩私交甚好的老友,然而李元度擅长文笔却不擅长带兵打仗,曾国藩也明白李元度并不是将才,但还是因为私情举荐李元度为徽宁池太广道即皖南道道员,领兵驻防徽州(今安徽省歙县)。 徽州是皖南通往浙江、江西的要道, ... 地位非常重要,是祁门大营的大门。太平军进攻此地时,李元度擅自出兵导致大败,湘军大本营危如累卵、岌岌可危,李元度逃生后私自离开让曾国藩十分愤怒,一气之下竟然要上疏弹劾李元度,曾国藩让李鸿章执笔写弹劾李元度的奏折,然而李鸿章却坚决不从命,认为此战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在曾国藩,不能把板子全打在李元度身上,李元度生死追随曾国藩,曾国藩此举未免太绝情,然而曾国藩却坚决要大义灭亲,二人面红耳赤,一时僵持不下。 李鸿章十分气愤的说:「 ”如果一定要弹劾,门生不敢起草。”曾国藩也上来了脾气,说:「 ”我自己会写。”没想到李鸿章又继续狂怼老师曾国藩: 「 ”若是这样的话,门生亦将告辞,因为留在这里已经毫无意义,只能离恩师而去了。”曾国藩失去理智,怒吼李鸿章:脚长在你身上,你想走就走!如果说前次矛盾只是二人政见的不统一,那么这次二人就颇有些意气用事了,不久之后,李鸿章果然再次出走,二人冲突继续升级。 三、当面批评曾国藩性格儒缓 咸丰十一年六月初六,曾国藩主动找到李鸿章,深情慰问,又经他人说和,李鸿章本来也内心有愧,于是又回到了曾国藩的幕府,曾国藩摒弃前嫌,对李鸿章更加礼遇,凡军国大事都与之商议,然而重返曾国藩幕府的李鸿章仍然本性不改,直率依旧,李鸿章对这位恩师虽然顶礼膜拜,内心十分佩服,但是对于曾国藩的缺点李鸿章从不避讳,重回幕府后,仅仅三个周后,李鸿章和曾国藩聊天时,曾国藩虚心问自己有何缺点,李鸿章竟然脱口而出说:「 ”您处理事情比较迟缓,缺乏魄力,不果断。”然而此时的曾国藩并未动怒,他在当夜的日记中写道:「 ”与少荃久谈,至二更三点始散。论及余之短处,总是儒(懦)缓,与往年周弢甫所论略同。”由此可见,曾国藩的胸怀还是非常宽广的,不愧为晚清大儒。 李鸿章虽然与自己的恩师多有冲突,但是在攻打天京城时,李鸿章率领的淮军围困天京久矣,明明唾手可得,却围而不打,为的就是等到自己的恩师曾国藩赶到,合力取下这份天大的功劳,曾国藩与太平军斗了十几年,如果最终被李鸿章率先攻下天京城,恐怕要羞愧至死,也正因为此,曾国藩对李鸿章感激涕零,并引为终身知己。

李鸿章三次顶撞老师曾国藩,关键时刻让步让曾国藩感激涕零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2. 党内怪人!他是国共和谈密使,曾收养主席三个孩子,陈赓请他出山

    南京那边证实,此人是南京...的秘使,派往延安联络...中央,请他给予方便。在宋子文的帮助下,孔祥熙为他签署了委任状这一"官身"。同意我兄即返南京,以便迅速磋商大计。董健吾受到毛主席的回电后,离开了瓦窑堡,回南京向蒋介石通报了毛主席的意见。"后来陈赓会见了董健吾,并请他出山任职。

  3.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如何「 ”收拾”东北军的?难怪无人能救张学良!

    众所周知,西安事变是爱国将领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的兵谏,他们二人背后分别代表着西北军与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实力强大的两个势力。他们两人非常痛恨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在劝告无果的情况下,果断囚禁蒋介石。西安事变可谓是震惊世界,日本巴不得蒋介石死在战乱中,好进一步瓜分中国。好在西安事变圆满解决,一切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当时蒋介石选择将张学良囚禁起来,谁求情都没用。

  4.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5. 毛主席身上的十大神秘「 ”气场”,震古烁今!

    在毛主席的身上,充盈着一种令人极其震撼、并且无法消除、无法躲避的神秘「”气场”。不管你是拥戴者,还是仇视者,都不由自主地受到这股「”气场”的吸引、感染和影响。对拥戴者而言,这「”气场”正如春暖催花开,令其志存高远;对仇视者而言,这「”气场”恰似秋肃扫叶败,令其闻风丧胆!毛主席到底有哪些神秘「”气场”呢?至少表现在如下十个方面:一是令人震撼的「”挥斥方遒”之霸气毛主席少年时,曾豪迈地宣称:「”春来我

  6. 1955年蒋介石以何罪名软禁孙立人 至今未彻底 ...

    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的历史删除。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省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1947年11月,孙立人被蒋介石派往编训新兵,1948年10月,孙立人选定台湾省凤山为新军练兵基地,开始他一生最后一次练兵。

  7. 他被父皇写进传位诏书,为何最后却没能当上大清皇帝?

    道光皇帝在择储的问题上,确实费了不少脑筋。在道光看来,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两人各有所长,都具备继承和治理大清江山的资格和能力。但皇位只有一个,道光最终必须面临抉择,舍其一而取其一。关于道光最终敲定奕詝为皇太子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

  8. 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新桂系分崩离析,反倒彻底净化了内部力量

    桂系历史上曾两次打先锋逼迫蒋介石下野,但在历次...较量中屡屡败北,尤其是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总兵力超过20万的桂军土崩瓦解,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桂系首领也被迫逃往香港避难。这是桂系输得最惨的一次,但此战也将桂系内部的异己力量清除,确保了此后桂系集团内部的稳定。湘鄂两系加入桂军集团1926年北伐时,桂系第7军战功赫赫,位居各军之首。

  9. 东北「 ”易帜”—北洋军阀终结的标志

    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安国军”以奉军为主,意图统一中国。却在北伐军、晋军、冯玉祥军的联合打击下,屡战屡败。面对...的不利形势,张作霖自认大势已去,无力挽回。于6月2日发表「”出关通电”,次日即乘专列离京,前往奉天,以期能够卷土重来。可没想到,专列行进至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提前布置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重伤殒命。张作霖为什么日本人想要炸死张作霖呢?要知道当时日本为了

  10. 这位画家,是隐藏在中国三位领导人背后,有骨气的中国女人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在弥留之际,将自己最深爱的妻子宋庆龄,托付给了一位朋友。这不禁令人好奇,究竟这个朋友是谁?何香凝,何许人也?她是隐藏在中国三位领导人背后,敢说敢做又有骨气的传奇女人。她出生于富商之家,却无公主之娇气,天生具有不屈和反抗的意识。当时,中国还处在封建时期,女性必须裹小脚,母亲给她裹,每次她都偷偷解开,被发现后母亲打她...她,她依旧我行我素,最后长成了大脚。

随机推荐

  1. 梦见爬山看日出

    周公解梦梦见爬山看日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爬山看日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风掣雷行是什么意思?

    【拼音】fēngchèléixíng【解释】掣:闪过。风闪雷鸣。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出处】【例子】洋场马路,纵横井井,虽不及上海之平坦,而马车洋车往来络绎,风掣雷行(清·无名氏《游越南记》)【相关】百度“风掣雷行”

  3. 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却因粮食吃不完而灭亡,灭亡最冤的王朝

    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却因粮食吃不完而灭亡,灭亡最冤的王朝在我国的历史上,那些王朝由盛转衰是很常见的,而那些又盛转衰之后导致的王朝灭亡也是很常见的,一个新的王朝的建立就代表着另一个王朝的灭亡,而这个新建的王朝也是在一步步的走向了灭亡,而这些灭亡的王朝多半都是因为太弱了,就被那些兴起的那些势力所推翻了,但是在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一个王朝,它的灭亡不是因为弱而是因为太强了,所以说这个帝国灭亡得太冤了。

  4. 混混沌沌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hùnhùndùndùn【解释】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53回:“仍然不知稼穑艰难,混混沌沌的过日子。”【例子】茫茫的东海和迷蒙的夜空连成一片,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混混沌沌。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近义词】浑浑沌沌【相关】百度“混混沌沌”

  5. 安徽凤阳·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烂尾工程

    明中都皇城遗址,一座六百年前的烂尾工程凤阳明中都的营建始于洪武二年(1369年),彼时国家刚刚统一,太祖与大家议论建都之事,提出「”临濠前江后淮,以险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为中都,何如?”朝臣中将领多为淮西人,也都愿意衣锦还乡,当下君臣一拍即合,因中都宫阙建在凤凰山之阳,于是改濠州为凤阳。中都的营建可谓兴师动众,都城分为内、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长30公里,开九门;中为皇城,周长8公里,开四门;内为

  6. 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  公元前6——公元5世纪出现在希腊本土以及地中海沿岸,特别是小亚细亚西部、意大利南部的哲学学说。亦称古希腊罗马哲学,是西方哲学最初发生和发展的阶段。  产生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 6世纪,希腊已进入奴隶社会,在地中海沿岸存在许多希腊城邦,...

  7. 【痝然】的意思是什么?【痝然】是什么意思?

    【痝然】的意思是什么?【痝然】是什么意思? 【痝然】的意思是:痝然máng rán肿大貌,浮肿貌。  ●《素问•评热病论》:「有病肾风者,面胕痝然壅,害于言。」王冰注:「痝然,肿起貌。」★「痝然」在《汉语大词典》第11475页 第8卷 319...

  8. 本生故事: ... 狗令

    狗王从宝案下,看到国王喝住了侍从,便鼓起勇气爬了出来,跪在国王面前,说:“让臣民们...狗的命令,是大王颁布的吗?”国王看到偷吃御车辕具和皮带的,果真是自己的御狗,不仅难堪而且后悔,立刻下急诏通知臣民:“偷吃辕具的狗已经找到了,不要再...狗。”

  9. 现代扑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什么游戏?

    现在被中外学者所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现代扑克起源于中国唐代一种名叫“叶子戏”的游戏纸牌。相传早在秦末楚汉争斗时期,大将军韩信为了缓解士兵的思乡之愁,发明了一就是种纸牌游戏,因为牌面只有树叶大小,所以被称为“叶子戏”。长8公分,阔2.5公分的“叶子牌”,用丝绸及纸裱成,图案是用木刻版印成的)。据说这就是扑克牌的雏形。十二世纪时,马可·波罗把这种纸牌游戏带到了欧洲,立刻引起了西方人的极大兴趣。

  10. 姓微生男孩取名大全_姓名测试

    微生继军微生冉芮微生思煜微生爰羲微生语贤微生火猜微生学印微生伊哲微生文忠微生星欣微生恺微生小微微生凯微生崇德微生煜硝微生茉微生荣城微生心然微生占刚微生梦阳微生洪侠微生宙微生虹微生霁微生伟杰微生策初微生子函微生水荣微生锦锋微生绍荣微生富军微生海微生勤丰微生学晓微生柏诚微生文彪微生竣瑞微生俊麟微生宏微生德靖微生紫焉微生力申微生村微生炳佰微生驿斐微生艺轩微生松微生天荣微生琼珠微生金凤微生俊安微生微景微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