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七国之乱的落幕,是刘濞无用人之术而非无人能用

导语:吴楚七国之乱是汉高祖建立政权到汉景帝时期遭遇的第一次武装反叛,虽然吴楚的领头人吴王刘濞是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帜,但是这场反叛却是吴王刘濞精心策划了三十年,通过晁错这根导火线才得以见天日,可是这场准备异常充分,来势又十分凶险的武装策反却是在短短三个月里被汉军毫不留情地抹 ... 掉了。 七国之乱 吴王三十年来准备的策反,在短短三个月里就被平定,这个结果似乎很让人诧异,明明已经集结了七个国家的兵力,上万的军队,却在梁国与刘武死死相争,而且 ... 部署也很全面,动员工作也做得很好,总的来看,吴王前期的准备是相当充足的,人力与财力都不缺,但是为什么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歼灭? 吴王刘濞 剧照 平叛的主战场是在梁国,梁王刘武与吴王刘濞正面相拼,周亚夫则静待时机断了敌方的粮。虽然吴王的准备确实非常充分,但是从后期的状况来看,吴王刘濞主要是输在用人方面,而相对的,带领汉军的周亚夫便是听取了贤人的谋略又施了妙计,如此,吴王才输得一塌糊涂。 周亚夫用赵涉之计 周亚夫领兵出征时,打算东出函谷,这时出现了一个人叫赵涉,赵涉说了一番话令周亚夫改变了行军路线。 赵涉拦住周亚夫的马车说,吴王刘濞这些年一直在召集天下的亡命之徒,周亚夫前去平定吴楚之乱,定要经过函谷、崤山以及渑池,这些地方易守难攻,他们一定会设下埋伏。赵涉分析完了又建议周亚夫南出武关,绕道去洛阳。周亚夫一听,是条妙计,于是改变了行军路线。 周亚夫 周亚夫听从了赵涉的计谋,绕道去了洛阳。他一经打探,果然有人埋伏。但是赵涉的计谋不止有一,还有二。在赵涉的建议下,周亚夫又占据了荥阳的敖仓以及洛阳的武库,将大局把握在自己的手里。荥阳的敖仓是一个秦时建的粮仓,如果占领了这里,就不必担心后勤,洛阳的武库在战争中也十分重要,由此可见,赵涉是一个很具有谋略的人,从一开始让周亚夫躲过了埋伏,保住了命,之后又让周亚夫守住重要的两个地方,将东方局势稳定。 刘濞摒桓将军之计 吴王刘濞手下有一位青年将领——桓将军,桓将军是一位非常有战略眼光的人,向刘濞提出了非常优质的建议。其中一条建议非常巧,和赵涉向周亚夫提的第二个谋略一样,占领荥阳和洛阳这两个战略要地,但是吴王未采纳。 紧接着桓将军又提了第二条,就是将山地作为战场,这一点是基于双方的兵种以及其特点而提的。因为吴国的兵多为步兵,在山地作战更有利,而汉军多骑兵,在平地就更有胜算,但是吴王并没有弄明白,而且众大臣讨论后都不采用他的计谋。 赵涉 这样一来,吴王刘濞本身不是具有高谋略的人,而且他还将有着奇谋韬略的人拒之门外,这场战是以诸侯之力反中央 ... ,性质上就决定了这场战的难以把控,总的来说,吴王在还未出兵前就已经是败局了。 周亚夫施妙计 前面说到,周亚夫出征后先是因为赵涉而改变了行军路线,又在赵涉的建议下率先占领了荥阳和洛阳两个要地,掌控了东方的局势,这仅仅说明了周亚夫是一个善纳谏的将军,但是恐怕不能让周亚夫成为汉文帝临终前再三要汉景帝重用的人吧,所以周亚夫既然知道赵涉的计谋是妙计,则表明他自己能识计,那么他自己也有不少的计谋,因为从吴王拒绝了桓将军的提议来看,只有行家才识货,所以周亚夫也有自己的妙计。 周亚夫的计谋是什么呢?其实在周亚夫出征之前,就已经和汉景帝商议过了,并且获取了汉景帝的允许,因为他的计谋虽然正确,但是也含有不少敏感因素。 汉景帝 周亚夫意识到吴楚军队来势汹涌,最次的 ... 就是硬碰硬,落得两败俱伤,所以,周亚夫告诉汉景帝,他要将梁国当做消耗吴楚的挡箭牌,而他在梁国的后方,趁机将吴楚的军粮断了。而汉景帝同意了,梁王刘武是汉景帝的亲弟弟,又是窦太后最喜爱的儿子,并且这个儿子一直惦记着王位,汉景帝同意的原因大部分是为了服从平叛的整体需求,但是他的默许也透露了他的些许私心。 梁王刘武 剧照 在梁国对抗吴楚军队最艰难的时候,梁王刘武向中央请求支援,汉景帝让周亚夫帮助刘武,但是周亚夫并没有行动,所以,最后梁国损兵折将,刘武为手下的六个大将下跪,于是将领们拼死将吴楚拦住,使吴楚不敢西进。这时,周亚夫派一支轻骑,由弓高侯领兵,将吴楚的军粮断了。不久吴楚军因为军粮不足,作战状态一再下降,被梁国剿灭。 主谋吴王刘濞逃到东越国想要东山再起,但是东越国已受到中央指示,将刘濞诱 ... 了,在刘濞死后,其他诸侯皆 ... 或是被 ... ,于是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 刘濞弃妙计 刘濞身边并非没有人才,只是刘濞夜郎自大,不予采用他人的意见,一意孤行,导致最后失败。田禄伯是刘濞手下的一员大将,他向刘濞提议,刘濞向北进军而他自己向西行军,这样中央必会分兵,分别对付相对更加容易。这本是一条非常有用的计谋,但是最后依然被否定了。 周丘 刘濞手下还另有一奇人——周丘,此人平时并无亮点,但是在这次作战中,他自己通过一块汉节搞到了几万的军队,后一路胜仗,集结了十几万兵力,这是吴楚反叛中唯一有胜绩的队伍,但是刘濞不予重视,于是又与成功擦肩而过。 结语:吴楚七国之乱虽然谋划了三十年之久,但是却在三个月后销声匿迹,从整个过程来看,吴王刘濞真的是输在了用人之术,纳谏的能力远不如周亚夫强,所以亲手将如此浩大的反叛之战终结。

七国之乱的落幕,是刘濞无用人之术而非无人能用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随机推荐

  1. 隐士最终理想是感恩回报社会

    王雪峰在终南山的物学院修行老家在湖北的陈居士在终南山已修行多年终南山里的物学院本组图片由记者陈团结摄隐士最终理想是感恩回报社会“入山是为了出山做事”、“隐士最终理想是感恩图报社会”。这些话不约而同地从几位隐士口中说出来时,隐士群体与当前社会的关系也不再疏远。“1998年,我觉得通过隐居已经改造了自己,可以入世做事情。因为隐士进山未必是要在山中生活一辈子,求得真知后,应该入世回报社会。”

  2. 加速衰老的那些饮食因素

    这些有害金属元素对人体危害极大。例如炸过鱼、虾、肉等的食用油,放置久后即会生成过氧脂质;长期晒在阳光下的鱼干、醃肉等;长期存放的饼干、糕点、油茶面、油脂等,特别是容易产生哈喇味的油脂,油脂酸败后会产生过氧脂质。研究人员发现,过氧脂质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内的酸系统以及维生素等产生极大破坏作用,并加速促人衰老。

  3. 泛舟蠡湖, 我们来听一段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

    无锡有一条蠡湖,古时也称“五湖”,它是太湖延伸进无锡市区的一个内湖、因为有传说范蠡与西施曾到过这里,所以得名为蠡湖。蠡湖,位于无锡市区西南角,离开市中心约十公里的路程。它的形状从空中看似一只葫芦,“蠡”字,其本意是指葫芦瓢,只是叫它为“葫芦瓢湖”有点不雅而已。从前的蠡湖...

  4. 【罍洗】的意思是什么?【罍洗】是什么意思?

    罍盛清水,用枓取水洁手,下承以洗。

  5. 【氓獠户歌】的意思是什么?【氓獠户歌】是什么意思?

    【氓獠户歌】的意思是什么?【氓獠户歌】是什么意思? 【氓獠户歌】的意思是: 氓:外来的人;獠:古时对西南少数民族的侮称。形容全国人民全都歌颂。 氓獠户歌是什么意思 氓:外来的人;獠:古时对西南少数民族的侮称。形容全国人民全都歌颂。 词条推荐...

  6. 【罗甸】的意思是什么?【罗甸】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罗甸luódiàn1.即螺钿。地当在今贵州省中部。

  7. 目别汇分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mùbiéhuìfēn【解释】指分门别类。【出处】明·宋濂《丽水黄府君墓铭》:“习五经约知其说,尤深于《易》,旁通诸家言,目别汇分,咸得其统绪。”【例子】无【近义词】分门别类【相关】百度“目别汇分”

  8. 野狐的因果

    次日百丈禅师令众僧到后山找亡僧,众人不解,师带众人在山后大盘石上找到一只已死的白毛大狐狸。不昧因果是由于过去造作的善恶业还是受报,但清楚知道是由何业而受报果。(就如佛亦受报,同时向弟子开示因果使其觉悟尔。)僧人向学人开示不落因果只是和不昧因果一字之差,罪受五百年的狐狸身。

  9. 民国最后的才女,如何以零分数学进入北大,胡适为何要帮其争取

    民国时期,是新思想和旧文化交汇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和认识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女性的社会地位明显提升,不再只是等待着嫁人,不少女性解放思想,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开始求学、留洋、参军等,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被誉为民国最后的才女,曾以0分的数学成绩,被北大破格录取。

  10. 梦见儿时的同学

    周公解梦梦见儿时的同学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儿时的同学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