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左良玉,明末大将,官至平贼将军、太子少保,封南宁侯。崇祯十七年,崇祯封左良玉为宁南伯,他的儿子左梦庚为平贼将军,让左良玉世代镇守南昌,要求左良玉出兵勤王。随后南明朝廷建立,马世英、阮大钺掌握权柄,命令左良玉率军前来,左良玉不允。秩序混乱,各自为战,左良玉只是名义上的盟主而已,所以左良玉死后,左梦庚压根无法领导这支部队,左梦庚投降清朝以后,部队随之一哄而散。

左良玉,明末大将,官至平贼将军、太子少保,封南宁侯。左良玉自幼丧父,是叔叔把他养育大的,所以基本没有受过好的教育,大字不识一个。明史描述左良玉是一个个子很高的红脸大汉,擅长射箭,不识字但是鬼点子多,每次打仗基本都有创造军功。说白了,左良玉就是一个兵油子,不识字但是喜欢称兄道弟,能和士兵一起打仗,一起嫖妓赌博,所以士卒们很喜欢左良玉。 左良玉是辽东人,最初是一个小官。后来巴结东林党人侯询,当时任昌平督饷侍郎,随后跟着侯询一路高升,做到总兵。之后的一段时间,左良玉主要是同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战斗,胜少败多,左良玉最狼狈的时候,被李自成 ... 得连总兵印都丢了,女儿被李自成俘虏许配给了部将为妾。因为一直有东林党的庇护,左良玉并没有在败仗中收到崇祯的责难。当左良玉打一场胜仗,东林党则大吹特吹,所以左良玉一直有钱有粮,部队也扩展得很快,招兵为主,打仗为辅。左良玉真正的成了东林党的一支亲军,只有东林党人可以指挥得动。 崇祯十五年,发生了一件事,让人们看清楚了左良玉的大军阀作风。李自成进入河南,朝廷以侯询为督师,和左良玉会合,一起剿灭李自成部队。但是左良玉打不过李自成,丢下了侯询就跑了。开封城里住着东林名臣黄澎,左良玉为了黄澎不被农民军抓住,居然下令扒开了黄河口,淹死了当地一万多农民军,但是造成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开封城被水漫金山,上百万的百姓受灾,给黄河中下游的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苦难。黄澍自己却得以趁机逃跑,临走时还纵兵抢劫,捞了一票。东林党人对于国人所犯的罪行,真的不是史书写的那么简单,有时候会让我们恨得牙痒痒。 左良玉是一个兵油子,因为有东林党人的照顾,一路总是打了败仗也能无事。崇祯七年,陈奇瑜出任总督,剿灭农民军,各路总兵把农民军打的溃不成军,这期间左良玉抢了很多功劳,但他被其他总兵鄙视,戏称:遇强则逃,遇弱则战,很是被看不起。崇祯九年,农民军起义再次轰轰烈烈,遍地开营扎寨。崇祯任命杨嗣昌为兵部尚书,杨嗣昌不惜一切代价对农民军进行剿灭,围追堵截。左良玉部队负责在长江流域追赶张献忠部队,左良玉很聪明的只是跟在张献忠后面,前脚张献忠走,后脚左良玉到,之间没有发生大的战斗,互相之间很默契的不见面 也不打仗,就这样在长江流域转圈。左良玉每到一处,总是纵兵抢劫大发战争财,百姓们已经到了不恨贼而恨官兵的地步。 随着战场情况的恶化,杨嗣昌亲自来督战,封左良玉为平贼将军。杨嗣昌写信点名要他和张献忠决战,但左良玉阳奉阴违,总是在张献忠后面慢慢的跟着,导致了张献忠进了四川。杨嗣昌对左良玉的变现极为不满意,有换掉左良玉的想法,这时候的左良玉已经尾大不掉,成了一支名副其实的军阀。杨嗣昌九次发文让左良玉会师,左良玉置之不理,杨嗣昌此时的战况非常的不理想,最终在沙市 ... 身亡。 崇祯十七年,崇祯封左良玉为宁南伯,他的儿子左梦庚为平贼将军,让左良玉世代镇守南昌,要求左良玉出兵勤王。明朝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左良玉表面应允,实际上拖延不出兵,没过多久崇祯皇帝就在北京上吊 ... 。随后南明朝廷建立,马世英、阮大钺掌握权柄,命令左良玉率军前来,左良玉不允。前面已经说了,左良玉是东林党的亲军,这时候的南明朝廷东林党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南明也建立防线防备左良玉。左良玉为了东林党可以重新掌握朝廷权柄,发布檄文讨伐马、阮二人,清君侧。左良玉部队二十万人马,一路烧 ... 抢掠就到达了九江,因为与在此镇守的袁继咸有交情,就下令不准抢劫九江,结果还是有大军进入九江城烧 ... ,左良玉很生气,在当夜晚上病死了。 左良玉军队数量在当时全国首屈一指,连江北四镇都无可比拟。但是质量就值得怀疑,左良玉的精锐部队在开封和李自成一战损失殆尽,后来招募的基本都是各路明朝溃散部队还有流民,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秩序混乱,各自为战,左良玉只是名义上的盟主而已,所以左良玉死后,左梦庚压根无法领导这支部队,左梦庚投降清朝以后,部队随之一哄而散。 左良玉的一生,是遗臭万年的一生,「 ”勇于虐民,怯于大战,拥兵自立,养寇自重,目无朝庭,心无百姓, ... 良冒功,遗臭万年”这三十二个字的评价对左良玉在合适不过了。
本文标签:崇祯左良玉东林党历史李自成张献忠杨嗣昌明朝明朝历史史记清朝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