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粥”的历史比饭早?来了解古代吃货

  不只是腊八粥,单单是“粥”,在中国就已经具有悠久的历史了。

  估计大多数人不一定知道为什么要过腊八节,但是应该都知道这一天得吃“腊八粥”。说来也有意思,中国人在过一些节气的时候,特别喜欢吃点东西,例如冬至的饺子、立春的春饼……说起腊八的粥,你知道中国人喝粥的历史有多少年了吗?

  粥的历史悠久

  粥的历史比饭更早,因在甑出现之前的鬲、釜型陶器,只能用来煮流质食物。流质的主要原料是谷米,那就是“粥”。因那时的主、副食即后世所谓的饭、菜尚未分开烹制,还是各种食料共煮一器的进食方式,故早期的粥很可能不是用单纯的谷物原料煮制的。也就是说,当时的粥极有可能是各种各样的菜粥、果粥、肉粥、鱼粥等。

  早在新石器时期的龙山文化遗物和半坡村遗址中,人们就发现了用于煮粥的工具——“蒂”。粥字本来写作“鬻”,非常像龙山文化时期创制的陶器炊具“鬲”中放米烹煮之状。这恰恰说明了,我们的祖先早在数千年以前就已经开始懂得煮粥了。

  《左传・昭公七年》中有记载:“餷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孔颖达《疏》:“稠者曰糜,淖者曰鬻。”显然,粥之薄者称作“鬻”,粥之厚者谓作“糜”,与糊同义。《方言》解说:“糊,?也;?,厚粥也。”在古代,粥还称作“糜”、“飦”、“酏”等。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记述:“黄帝初教作糜。”《初学记》、《艺文类聚》、《北堂书钞》还有类似的记载:“黄帝始烹谷为粥。”可见在轩辕黄帝时,就已经教其子民“烹谷为粥”。

  食粥有助于养生

  古人的食粥都与养生延年、追求健康长寿有关,许多医药、保健的书籍中记载的最多。

  最早记载用药物与谷米煮粥来治疗疾病的羹书,应该算是是汉代司马迁着的《史记》。在《史记》中记述了西汉名医淳于意“以火齐粥且饮”为齐王治疗疾病的案例。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许多种医书中,同样发现了粥膳治病的记载,比如服用高梁米粥治蛇伤;用加热的石块煮米粥内服,竟然可以治疗 *** 瘙痒等。东汉名医张仲景所着的《伤寒杂病论》中也记述了很多米药合用的名方,如“白虎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等,这汤中都有粳米。

  唐朝孟诜曾作《食疗本草》一书,据甘肃敦煌石窟残卷本,此书中载有“茗粥、柿粥、秦椒粥、蜀椒粥”四方;昝殷的《食医心鉴》,收录药粥方五十七首,并按中风、心腹冷痛、五种噎痛、七种淋痛等分为九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中有治疗脚气病的谷皮糠粥,有温补阳气的羊骨粥,还有“去四肢风”的防风粥等。

  据说唐穆宗李恒特别欣赏自居易,于是赐予他防风粥。据冯贽《云仙杂记・防风粥》记载:“白居易在翰林,赐防风粥一瓯,剔取防风得五合余,食之口香七日。”也就是将防风草和大米一起煮成的稀饭。“口香七日”当然是在夸张了,不过也说明这时候,人们已经把粥作为一种养生滋补的食品来对待了。

  粥廉价又便利

  在中国古人的眼中,人们普遍认为粥比饭更好。这种观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喝粥比吃饭更节省粮食。在当时的社会中,农耕技术还不成熟,粮食产量少,又是一种十分稀缺的生存必需资源,因此适当的节俭是十分有必要的;二是粥比饭更简单方便。在古代制作米饭的烹饪工艺比煮粥要有技术含量得多,那时候如果要想吃米饭,首先要有锅,还要有类似于现代笼屉的蒸具,因此在烹饪上比较复杂,远远没有一口锅,水开加粮一直煮来得简单,这也是粥在当时日常饮食中的地位远远高于饭的一个重要原因。

  粥的廉价与方便致使它很长一段时间并不被贵族所看好。在大灾之年,“施粥”成了一种慈善手段,因此在多数上层人士看来,喝粥只是穷困人家以及灾民的食物。这种情况直到宋朝才有所缓解。《太平御览》中“饮食部”有“糜粥”一节,首次把粥“册封”成国食。让我们来看看宋朝的文人对食粥有多么的喜爱。

  喜爱粥的古代名人

  说起吃,不得不提苏轼,他在吃了豆浆中掺入无锡贡米熬煮的粥后,写下《豆粥》一诗,其中就有这么一句“身心颠倒不自知,更知人间有真味”他还写过一首与粥相关的诗歌,名为《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这里写的是另一种粥——“豌豆大麦粥”。东坡先生的文字中还提道,白粥“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

  对食粥的有着深度痴迷的人,当属诗人陆游,他写《食粥》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信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在他眼里,“食粥”都能与延年益寿、长生不老联系起来了。

  宋代记载的粥品对比前朝更是丰富,此时的粥也不仅仅是填饱肚子了。《圣济总录》收录食疗粥方一百一十三首,《太平圣惠方》收录食疗粥方一百二十九首,《养老奉亲书》中收载适合中老年人的补养药粥四十三首。

  宋代开始流行的腊八粥

  腊八节与佛教故事有关,这天几乎大家都会吃腊八粥。

  而腊八这天要吃的腊八粥,也是自宋代开始盛行起来的。

  腊八这个节日源出佛教中的故事,何时传入中国,并没有详考。后汉安世高翻译的《温室经》中称佛劝人供养,设浴洗佛,不过并未特意指明腊月八日。孟浩然的《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佛》提到:“石壁开金像,香山绕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夕岚增气色,余照发光辉。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这首诗反映的正是唐代十二月八日佛教寺院浴佛的情景。不过,到宋代此种活动才盛行起来,此前书中对这件事的记载还是很少的。

  在吴自牧的《梦粱录》曾这样描述:“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东京梦华录》也说:“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杨枝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

  唐宋时期,佛教寺院浴佛会送粥的习俗对民间影响甚大。《东京梦华录》曾记载,寺院“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

  这十二月八日是佛祖释迦牟尼悟道成佛之日,据印度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经出家修道,但是经过理念的苦行生活,仍然没有在精神上摆脱人生的各种苦恼。这时他已经饥饿疲惫到了极点,此时有一位牧女送来了乳糜,他喝下去之后恢复了体力。因此释迦牟尼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自此之后,他每日都会受牧女供献的乳糜。一月后,等他体力强健,便到河中沐浴,洗去身上污垢,在菩提树下静思七天七夜,最终觉悟成佛。于是佛教徒便把佛祖成道的十二月八日这一天作为成道节,借此纪念佛祖。

  佛教到了南北朝时期,对民间的影响已经很大了,甚至简介影响了人们的一些风俗习惯。其中佛门子弟在腊八佛祖成道节时施粥的行为,在中国民间逐渐演变为腊八节里吃腊八粥的习俗。

  明清吃腊八粥的习俗

  明清时期食腊八粥风俗进一步发扬,嘉靖年间编撰的《隆庆志》上记载:“用黍稷稻粱米杂之以豆,并枣、栗、核桃仁等物,煮粥食之”。明代刘敏的《历乘》也有“十二月八日作腊八粥,好施者济贫”的记载。清代《日下旧闻考》中也提到:“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民间也作腊八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

  到了腊八这一天,不论是皇宫、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清朝时,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老百姓也是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粥究竟有多讲究?

  全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非常繁多,北平的甚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物品有很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玫瑰、红豆、花生……差不多有不下二十种。一般是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活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

  一些比较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有些腊八粥中还会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做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一头小狮子。在大一点的碗里,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

  腊八粥做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并且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要保存,要是吃了几天还能剩下来,那就是个好兆头,代表“年年有余”的寓意。在东北也有谚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之说,意指腊八这一天非常冷,吃腊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关中一带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美餐一顿。不光大人、小孩吃,还要给牲口、鸡狗喂一些,在门上、墙上、树上抹一些,以图吉利。

  粥的元明清历史

  好,我们接着再说粥的历史。

  元代对于粥膳也非常重视,其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编著的《饮膳正要》中,也有不少滋补强壮、延年益寿和防治疾病的粥膳方。比如“补脾胃,益气力”的乞马粥,实际上就是用羊肉与高梁米煮成的稀粥;另外,有“治阳气衰败、五劳七伤”的枸杞羊肾粥;有“治虚劳、骨蒸久冷”的山药粥,还有“麻子粥”、“马齿苋粥”等。除此之外,李东垣的《食物本草》仲介绍了二十八方最常用的粥膳方,如绿豆粥、茯苓粥、麻仁粥、紫苏子粥、竹叶粥等。粥膳在当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明代在粥膳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收录了大量的粥膳方。《普济方》这一汉唐以来最大的方书中收集了粥膳方达一百八十方,对每一个粥膳方都进行了全面且详细的论述。另外,在刘伯温的《多能鄙事》、高濂的《遵生八笺》、朱权和王象晋等人的著作中也都发现了粥膳方。由此可见,在明代,用粥膳治病养生已经非常的普遍了。

  清朝粥谱更是琳琅满目,曹庭栋作《养生随笔》收录食疗粥方一百零二首,他将药粥分为“上品”、“中品”、“下品”三类。黄云鹄在光绪年间编写的《粥谱》,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药粥专著,载粥方二百四十七首,有谷类、蔬类、木果类、植药类、卉药类、动物类等,品种之全可见一斑。

  南北粥的差异甚大

  各地区因为种植的食材不同,粥的特色各有差异。(以上皆为网络图片)尽管都是粥,但南方和北方在食材选择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北方中原腹地在古代是粮食的主产区,种植的作物不仅有小米、黍子、高粱、麦子等粮食作物,还有诸如红豆、绿豆、赤豆、黑豆等杂粮豆类作物。除此以外,中原地区还盛产各种干果,比如我们常见的红枣、花生、核桃、松子、杏仁等都是主产于北方地区的。这些食材都可以作为粥的主原料,因此北方的粥大多以粮食、豆类、干果等食材为主。少数会杂之于蔬菜、果品甚至蜜饯等,味道一般以清淡为主,油荤比较少。

  与北方少荤腥的粥不同,南方的粥在用料上十分生猛,尤其是沿海一带,几乎什么活物、杂碎、边角料都可以放入粥里一起煮。不管是各式各样的海鲜,还是猪牛羊、燕鲍翅,抑或是牛鞭羊宝头头脑脑等,无一不能煮粥。北方的粥更注重修身养性,以素为主,南方的粥则滋补功能强劲,以荤为特色。

  至于煮粥,古人对此也颇有讲究。袁枚《随园食单》中语“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明末清初的李渔在《闲情偶寄·饮馔部》中对于粥的论述更是至善至美,他认为“粥之大病,在上清下淀,如糊如膏,此火候不均之故”,这是没有煮好的粥,想要做出好粥,则对米与水的比例、煎熬的时间与火候都要拿捏准确才可以。他对熬粥是这样叙述的:“挹水时必限以数,使其勺不能增,滴无可减,再加以火候调匀,则为粥为饭,不求异而异乎人矣。”

  太平盛世,粥是品赏、养生的享受,而在战乱、灾荒时期,黎民百姓对粥的感受更殷切,不管天下再乱成“一锅粥”,只要手里捧着粥,心里就踏实。历史上有一个关于粥的典故,叫“啜粥声闻”。讲的是周宣王时,有一年闹饥荒,一个大臣在院子里用大鼎镬熬粥喝,全家老小、主仆几百人一起啜粥。几百人喝粥的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灾荒期,天子下令煮粥赈济灾民,用一碗粥安定民心,力保江山,这是最实在、有效的办法了。

  参考资料:《中华粥膳》马纲;《汉字的故事》吴东平;《中国面点文化》邵万宽;《舌尖上的文化》清渠着。

“粥”的历史比饭早?来了解古代吃货的更多相关文章

  1. 2012年十二月初八

    2012年十二月初八也就是公历的公元2013年01月19日,农历12月(小)08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2. 佛陀故事会:渐渐遗忘的腊八 一碗腊八粥造就的成道日

    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3. 腊八节的六个传说故事

    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

  4. 风俗故事:腊八熬粥祈吉祥

    从先秦起,腊八节就是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节日。而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了。它最早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都要熬制腊八粥的。佛教传入中国后,各寺院在腊八那天,用香谷果实熬成粥,馈赠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一直熬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熬好后的腊八粥,先敬神祭祖,之后赠送亲友,且一定要在中午前送去,最后才轮到自家人食用。

  5. 一碗腊八粥造就的成道日

    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6. 腊八粥的传说与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日

    佛陀接受牧羊女供养乳糜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7. 腊八节的起源与腊八粥的传说

    古时寺僧煮腊八粥分赠信徒农历十二月,每年腊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还叫做七宝五味粥。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8. 送信儿的腊八粥

    腊八粥虽不象山珍海味那样珍贵,却是人们十分珍爱的食品。熬好的腊八粥除供佛外,还要供给皇宫内院及皇帝食用,所以显得格外隆重而又热闹。煮食腊八粥,由于我国各地出产谷物蔬果不同,所以出现南咸北甜中辣的特点。冬季常食这种腊八粥,不仅能驱寒保暖,而且养人补体,延年益寿,大益健康。

  9. 腊八节与佛祖成道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10. 腊八节的来历

    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此一习俗来自于佛教。“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

随机推荐

  1.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曹雪芹的经历对于写作《红楼梦》有何影响?

    如今说到《红楼梦》,更多的谈资来源于对其中人物性格、命运的分析,也就是更多地集中于从个体生活轨迹中寻找性格决定命运的实证,那么作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的生活经历对于这部作品的出现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曹雪芹塑像>首先,就曹雪芹的家世来说,祖上属于包衣奴才,根据史料分析,包衣对于清朝皇帝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了。

  2. 康熙去世,为何却牵连了雍正最爱的女人?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新知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雍正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导致难产,福沛生下后就死了或者就是一个死胎。但除年羹尧这一脉获罪外,其余亲族并未受到任何牵连。年妃的父亲去世后也依一等公礼下葬。还有一个很大的可能是,年妃太受宠了,从她首次生育到去世,包揽雍正帝所有子嗣,其他后妃妻妾无人所出。

  3. 寿满天年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shòumǎntiānnián【解释】天年:自然寿数。人活满自然寿数而去世。【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十二:“诸公皆生人道,为王公大人,享受天禄。寿满天年,仍还原所,以俟缘会,又复托生。”【例子】无【相关】百度“寿满天年”

  4. 崇祯挽救大明王朝的“十张大网”是什么?开始卓有成效为何最后落败了?

    开始卓有成效为何最后落败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崇祯十一年,大明帝国在崇祯的苦心孤诣的治理下不仅未见一丝好转,相反如同行驶在巨浪中的颠簸大船,险象环生。此后崇祯迅速提拔杨嗣昌出任兵部尚书,负责整体战略的协同。

  5. 联邦制、国家元首、 *** 首脑含义

      我在上《美国的诞生》这一课时,有个学生问道: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 *** 首脑,享有行政权。联邦制是什么意思?国家元首和 *** 首脑是指什么?我们国家是联邦制国家吗?现在我们国家的 *** 首脑和国家元首是一个人吗?于是我在课堂中问到谁能...

  6.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7. 梦见睡衣

    周公解梦梦见睡衣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睡衣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东床姣婿是什么意思?

    【拼音】dōngchuángjiāoxù【解释】对女婿的美称。同“东床娇婿”。【出处】《红楼梦》第七九回:“此人名唤孙绍祖,生得相貌魁梧……贾赦见是世交子侄,且人品家当都相称合,遂择为东床姣婿。”【例子】无【相关】百度“东床姣婿”

  9. 梦见和女人上床

    周公解梦梦见和女人上床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和女人上床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 为什么每次资助他人都是300元?

    ...曾多次动用稿费资助他人,令人注意的是,这些资助几乎都是300元。分手时,...赠送生活费300万元旧币。这300万元钱是人民币旧币,其实就是300元人民币。这次...为先师故去所备的“薄仪”依然是300元人民币。...的工资原定一级,每月六百多元。所以...赠送的300元人民币不算很多,但也不算少了。也许正是如此,历史上有幸获得过...资助的人们都获得了不多不少的300元。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