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论语六则》解析鉴赏 论语六则有哪些名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huì)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作者介绍】孔丘(前55l——前479),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现在山东省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出身贵族,早年做过乘田(管理牛羊的官)、委吏(管仓库的官)一类的小官。30岁开始聚徒讲学。50岁时任鲁国中都(现在山东省汶上县)宰,后来一度任司空(掌建筑)、司寇(掌司法)。

  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游历列国,不被重用。晚年整理过《诗》《书》等古代文献。孔丘长期从事私人讲学,据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72人。他提倡仁政、德治与礼乐教化,创立儒家学派。自汉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吗?”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获得新知识新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机械地学习而不加以思索,那就会迷惑不解;思索了却不进一步学习,那就会精神疲惫。”子贡问遭:“孔文子凭什么谥号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说:“(孔文子)思考问题敏捷,学习努力,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文’。”孔子说:“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下来,(历史书籍  www.lishirenzhi.com)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出那些不良方面加以改正。”

  【简析】《论语》六则,就其内容来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四,五、六则是关于学习态度(包括个人修养)的。归纳起来,有三个要点:第一,一个人要掌握知识,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要好学,勤学,不知疲倦地学,并能把按时进行复习当做一件乐事。

  第二,要想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虚心拜周围的人为老师,乃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第三,学习者要坚持自我修养,对自己,学而不厌,不怕别人不了解;对同志,以能相互切磋学问为乐;对弟子,教导要特别耐心。第二、三则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孔子着重强调了两点:其一是,对所学的东西,应该按时复习。复习的目的在于记住它,加深理解,扩大新知。其二是,“学”和“思”要结合起来。学习时不动脑子,不想问题,就不可能学到真正的知识,也不可能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

 

  从“温故”到“知新”中间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即在头脑里对获得的知识和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和推导,缺少这个过程就不可能达到“知新”。但是思考又必须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有所得。《论语》六则,篇幅简短,立意深刻,三言两语就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富有哲理性。严肃而深刻的道理用谈话、答问的形式讲出来,给人以平易亲切之感。反问句、感叹句的运用,使语言更具纡徐含蕴的色彩。“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已成为学习中的格言,富有极大的生命力。

《论语六则》解析鉴赏 论语六则有哪些名句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2.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3.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4.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5. 了解一下,古代六位「 ”仁宗「 ”皇帝

    仁,在古代儒家学说中,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也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6.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7.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8. 孔子最喜欢的年青人是什么样子?

    长者喜欢一个年青人,无过于把他收为女婿。

  9. 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是要人类倒退吗

    过去,由于传播手段的落后,普通人接触到的通常都是儒家经典,其他诸子言论即便见到,也是经过筛选后的辅助读物。像《老子》这样尊道贵德而轻仁薄礼的经典,除非改造成符合统治者的口味,否则是很难进入大众视野的。因此有人认为,通行本《道德经》存在着很多被篡改和增删的嫌疑。

  10. 读书人在古代地位高吗?其实不然,看他们三个就知道了

    文/晨曦水滴人生感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识字,历来被人们看做是高端的行业,端坐庙堂之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随机推荐

  1. 乾隆拒收这片领土,面积是台湾省20倍,150年后清 ... 后悔莫及

    中国史上经历了许多次改朝换代,每一次改朝换代对每个普通百姓而言都是非常不幸的,他们要经历战争带给他们的折磨,疾病、饥饿、无家可归。

  2. 柠檬水的正确做法

    大家都知道柠檬泡水有美容养颜之效,尤其是对美白、淡斑的效果更明显。但你确定自己的冲泡...正确吗?下面小编总结了冲泡柠檬的六个注意事项,看看你有没有被你忽视的呢。柠檬富含柠檬酸、苹果酸、维生素C、钾、钙、镁、磷等,还含有柠檬精油、橙皮甙、柚皮甙等保健成分,有着很好的美白护肤功效。柠檬果肉极酸,虽不宜直接鲜食,但切片泡水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释放。1、更好选择鲜柠檬新鲜柠檬香味浓郁,而干柠檬的香气成分和

  3. 比翼双飞的画眉(上)

    很久以前,在一个深山峡谷中,有一个美丽的山洞--清泉洞。在这清泉洞东西两边的两个寨子里,有两个布依族青年,男的叫阿龙,女的叫阿美。情思绵绵的回声牵动着阿龙急步向前,顺音寻人,看到正是他心中的姑娘阿美。此时,阿龙多想把心中的情意向阿美诉说啊!阿龙和阿美山盟海誓,在清泉洞边私下定了终身。但是,阿龙和阿美的事,被族长知道了。自古以来,布依青年,谈情说爱无阻拦,但男娶女嫁,都要由族里做主。

  4. 米开朗琪罗简介 米开朗琪罗的代表作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傅雷译为“翡冷翠”)的卡普雷塞出生。他的父亲是地...官,脾气暴躁,母亲在他六岁时去世。米开朗琪罗幼时寄养在一个石匠家中,石匠妻子的乳汁哺育了这位未来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从小迷恋绘画,在学校里总是画素描,为此他经常遭受家人的毒打,因为他的父亲认为从事艺术是可耻的。他坚持自己的选择,后来进入雕塑学校。米开朗琪罗他既无残疾,也不贫穷。他出身高贵,是佛罗伦

  5. 故宫屋顶600多年没有鸟粪?专家:古人有大智慧

    从故宫的结构建筑上来看,我们不得不对古人的智慧表示惊讶,在那个科学技术落后的封建王朝,所有的一切工程都要靠人力来完成。把故宫放在今天来看,那也是一项困难的大工程,而古人却做到了。

  6. 梦见别人 ... 马_周公解梦梦到别人 ... 马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别人 ... 马好不好

    梦见别人...马是什么意思梦见...马,吉兆,生活会幸福。梦见别人...马的宜忌:〖宜〗:宜暴露事业线,宜网游,宜买鉆戒,宜表演痛哭流涕,宜扭捏,宜西装;〖忌〗:忌米饭,忌补说新年快乐,忌以爱为名破坏清规,忌单曲循环,忌延迟发货,忌开会。梦见有人...马的宜忌:〖宜〗:宜故作矜持,宜幻听,宜浓妆,宜与虎谋皮,宜低糖饮料,宜食母蟹;〖忌〗:忌长时间深吻,忌假深沉,忌登山撒尿,忌削皮,忌便后洗手,忌修指甲。

  7. 菠萝的营养价值作用与功效

    菠萝蜜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油、矿物质和维生素对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有一定作用。菠萝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碳水化合物、糖分、蛋白质、淀粉、维生素、氨基酸、钙、铁、钾,并含有一定量的植物脂肪以及对人体有用的各种矿物质。

  8. 3.水坑里的大虫

    很久以前,有五百个比丘经过一座塔寺,寺主热情地将他们留在寺中住三个月,接受他的供养。这些商人在寺里看到比丘们个个精进修持,非常高兴,于是告诉寺主说他们也想供养这些比丘。

  9. 梦见换房间住

    周公解梦梦见换房间住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换房间住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秦始皇修长城死了很多人?历史的传言是否有误?

    关于修筑长城动用了多少人力,和死亡了多少人,史料都没有详细的记载。在我们脑海中,修筑长城死了很多人的印象,是怎么得来的呢?但我们并无法确切的得知修筑长城到底死亡了多少人,但是据猜测,死亡人数应该没那么严重,是比较少的。而为什么我们会有修长城死了很多人的误导,小编觉得很有可能就是汉朝时候的文人故意抹黑导致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