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为何杨玄感和李密身首异处李渊却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渊选择对了!

为何杨玄感和李密身首异处李渊却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渊选择对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隋炀帝杨广继位后,开始了他的雄心壮志、远大抱负。兴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三次发兵高句丽,结果将自己的江山弄得乌烟瘴气、民怨沸腾,忍无可忍的民众纷纷揭竿而起。在众多起义队伍中,最让隋炀帝杨广头疼的是杨玄感的叛变。>杨玄感是杨素的儿子,也是礼部尚书,更是关陇贵族。此人是根正苗红的关陇贵族成员,不仅人长得非常英俊魁梧,而且能力非常强,爱好也非常广泛,先后在郢州、宋州等地担任一把手,政绩突出,后被调回中央担任鸿胪卿。> >父亲杨素去世后,他便承袭为楚国公,升任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一时聚众十余万,直逼东都洛阳。>接下来,该怎么走?他的谋士李密给了出了三个策略:第一个策略是长驱直入向北攻占幽州,切断隋炀帝的归路。第二个策略是向西径取长安,控制潼关。第三个策略是就近攻打洛阳。> >三个策略中第三个策略近攻打洛阳必然造成顿兵坚城之下,胜负难料,实际上可以否决。至于攻占幽州,虽然有较大的冒险性质,但成功的概率很大,只要切断隋炀帝的退路,隋炀帝的大军得不到粮草的供应,支撑不了多久就会崩溃。所以说这是上上策。>第二个策略向西占领关中,据守潼关天险,东向争天下,这个耗时较长,不过这个策略可以稳操胜券,可能是最为稳妥的策略。> >那么,杨玄感最后选择了哪一个呢?抱歉,选择了第三个,也就是攻打洛阳。结果呢?失败了。杨玄感久攻不下洛阳,随后才决定进攻长安,但为时已晚,宇文述和来护儿率援军赶至,最终战败被 ... 。>杨玄感当时为何会选择下下之策呢?> >按照杨玄感的意思是:朝臣们的家属都在洛阳,只有攻下洛阳才能稳定人心,也只有拿下洛阳,才能显 ... 力。>结果威力还没显示出来,就失败了。同样的选择题,随后也轮到了李密自己。> >杨玄感起义四年后的大业十三年。此时的李密早已成为瓦岗军割据军阀的首领,先后攻占兴洛仓、回洛仓,开仓赈民,军势大盛,达到数十万,同样进逼东都洛阳。>这时李密也同样面临当初和杨玄感一样的选择,他的军师柴孝和向李密建议,先不管洛阳,向西占领长安,以关中为根据地稳步发展,兵马强壮后再向东平定天下。这一策略,和李密当初向杨玄感提出的建议并没什么两样。>那么,李密自己是怎么选择的呢?> >很遗憾,他否定了柴孝和的建议。给出了两条理由:首先自己的部下都是山东人,如果不打下洛阳,他们肯定不愿意西行入关;其次,投靠瓦岗的将领多半是强盗出身,组织纪律性太差,互不服气,如果自己离开,这些人一定会“各竞雌雄,如此,则大业隳矣”。>李密和杨玄感二人的理由可谓是出奇的一致。那么,李密最后的结局呢?跟杨玄感一样:失败、身首异处。> >选择攻打洛阳的李密在洛阳一带与王世充、宇文化及死磕,一直打不停,最后耗尽老本,不得已向李渊投降。>问题是,李密曾经自己给了选项,为何最终跟杨玄感一样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他自己说的两条理由。> >第一条理由完全是无稽之谈。所谓山东人不愿意跟随入关的问题,完全是个伪问题。军队哪有不调动而长期只待在一个地方的,那就不用打仗了,何况又不是一入关中就不回山东了。而且以李密“虽盛夏,皆如背负霜雪”的严明军纪,不可能出现他想打而部下不愿意跟的情况。> >至于第二条还有点意思,第二点的重点是李密怕自己走了以后,部下“篡寨夺权”。李密的担心也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当时瓦岗军的组成人员本来就很复杂,除了李密的蒲山公营,还有以翟让为首的瓦岗元老型、以裴仁基父子为主的官军投降型以及以孟让和郝孝德为代表的山寨土匪型。> >人员构成复杂,各有各的算盘。但分析起来,也是不成立的,正因为 ... 互不相让,所以瓦岗军能达到一种平衡。平衡即稳定。所以,他的担心也是多余的。>因此,李密之所以重蹈了杨玄感的覆辙,而且还是否决了自己当初提出过的正确策略,根本原因是李密这个人的问题。> >首先他没把握,他对取长安还是取洛阳没有十足把握。当初作为杨玄感的谋士,眼看着杨玄感选择了打洛阳而不是长安,李密似乎也没有努力去争取一下,可见李密的态度也不是很坚决,对打洛阳还是存在侥幸心理。否则的话,自己作为一条船上的命运与共的人,想必不会坐视杨玄感大概率走向失败还一味死跟。>其次,李密骄傲自满。他太过于自信,当时的他是瓦岗军的首领,坐拥数十万之众。瓦岗军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起义军,我们从《隋唐演义》中已经领略到瓦岗军的厉害。什么程咬金、秦叔宝、徐茂公,都是瓦岗寨出来的人。> >正因为李密太志得意满,之前瓦岗军发展太过顺利,以至于让他心态膨胀,认为凭自己的能力和目前的实力,夺取天下毫无悬念,根本不需要去先抢关中。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李密随便就被李渊灌了一下迷魂汤,就已经神魂颠倒,找不到北。>最后李渊自己一路顺利攻取长安,据守蒲津和潼关这些险要,安安心心扫清陇右凉州势力,然后毫无后顾之忧地东出潼关,此时各路势力便再难与之相抗。而李密还做了李渊的挡箭牌,顶在关外挡住东路势力。> >所以说人性是个问题,所有的成败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在这个选择题上,李渊就做对了。>李渊自晋阳起兵,径直攻取长安,数年后平定天下,则充分证明攻取长安确实是正确的战略选择。长安有险可守,洛阳毫无屏障、四面受敌、无险可守,想要扎稳根基进而平定天下,除了自己要有足够的实力,否则免谈,这是毫无疑问的长安比洛阳有优势得多。> >其实,当年如果李密选择先一步取长安,据守蒲津等黄河渡口,鹿死谁手还真是难以预料。如果李密占据了关中,李渊当时就面临前不能进、后有刘武周和突厥势力的形势,这可是灾难性的。>所以,李渊当时为什么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关中,这就是根本所在。杨玄感和李密先后失败,证明当时的情况下,攻取洛阳的战略选择是不明智的,他们都犯了同一个错误。而李渊做对了,于是得了天下。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何杨玄感和李密身首异处李渊却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渊选择对了!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 ... 的名声好坏之辨

    写在前面隋炀帝与唐太宗这两位相继出现的皇帝,两人的身世、经历、理想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可能因为两人有着割舍不断的血亲联系。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的惊人相似。隋炀帝帝和唐太宗这对中国历史上相继出现的两个封建帝王,二者的出身、身世、经历以及个人喜好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谈二者的身后名之前有必要看看两人的相似之处:两人均出身望族,年少位高。

  4.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5. 人的命天注定,不!看 ... 是如何把握命运的?

    我国古代皇帝颇多,但有一位皇帝的功绩却名列前茅!他就是开创大唐贞观之治的皇帝...。提起...的事迹那简直太多了,今天我们就简单聊一聊这位非凡的天子。...是李渊与窦皇后的第二个儿子。大哥建成,三弟玄霸、四弟元吉。相传...出生时,天空中有二龙嬉戏,。他四岁时,有位善相的看到他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唐太宗...在位23年,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6. 晋朝为什么历史上风评那么差,胡人:你也配继承秦汉的江山?

    可是千不该万不该,在征服辽东之后,司马懿下了一条命令:迁民。于是,辽东百姓四万户全部迁到内地。而这导致汉族在辽东的控制力几乎达到了冰点。

  7.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真的向突厥称臣 并为去世突厥可汗服丧?

    有朋友问,唐朝开国时,李渊真的向突厥称臣,每年上贡金钱美女吗?李渊这样做算不算卖国?这个问题,从定义上说,不能算称臣。我们先从史书记载上来看。

  8. 李轨有十万大军,李渊想打又怕打不过,一小卒说:我一人就能灭他

    李轨有十万大军,李渊想打又怕打不过,一小卒说:我一人就能灭他文|武品文史人生在世千万不要随意的取笑别人,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更何况有些人看似没有本事,其实深藏不露,一鸣惊人,往往可以做出常人所不能及的事情。

  9.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真的向突厥称臣,并为去世的突厥可汗服丧吗?

    有朋友问,唐朝开国时,李渊真的向突厥称臣,每年上贡金钱美女吗?李渊这样做算不算卖国?这个问题,从定义上说,不能算称臣。我们先从史书记载上来看。

  10. 曾入选「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刘家洼遗址,出土金权杖等罕见文物

    刘家洼遗址出土的山形簋省考古研究院供图曾入选「”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刘家洼遗址,对研究春秋时期芮国历史以及关中东部周代考古具有重要作用。11月14日下午,记者从刘家洼考古队获悉,考古队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首次发现了关中地区罕见的金权杖以及山形簋。金权杖可能关联芮国和戎人芮国从商代晚期便已见诸史籍,虽然是西周和春秋早期的一个小国,但芮与周王室同源。公元前640年,芮国被秦穆公所灭。在历史舞台上

随机推荐

  1. 11月26日:与凯撒·奥古斯都、马库斯·莱皮杜和马克·安东尼组成的第二个三位一体,标志着罗马共和国的终结

    历史上的今天:公元前43年11月26日公元前43年的这一天,凯撒的侄子盖乌斯·朱利叶斯·凯撒·奥克塔维亚努斯(又名凯撒·奥古斯都)与马库斯·埃米利乌斯·勒皮德斯组成了一个政治联盟,后来被称为“第二个三流国家”,正式结束了罗马作为共和国。在他们结盟之前,三个泰坦在整个意大利互相交战(莱皮德斯和安东尼对抗屋大维)。然而,在第二个三巨头成立前的一个月,他们相遇并开始计划联手统治罗马。一个月后,三巨头正式

  2. ... 照片报应现前,相信因果及时忏悔(图文)

    经医生诊断,双眼角膜都烂了,有许多小洞,并说可能要双目失明。我到省人民医院和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多次治疗,并用医疗费上千元,有了好转,但时常仍有发作。到2005年,我看到一个消息,有一个女儿因用...父亲的照片后,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时就双眼疼。于是我在佛前供上香,向这位编辑求佛力加持,深深向她忏悔。

  3.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1: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烽火连天的世界里,却引发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正正因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著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篇3:《三国演义》是我国十大著名之一。《三国演义》讲的是“灭蜀吴三分归一统”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三国演义》的谁呢?

  4. 幸存士兵被吓疯,45万枚炮弹从天而降,高层:这才是战争首选

    苏联在发现分散的炮兵火力无法发挥作用后,选择了将自己拥有的火炮编成火炮集群的方式,极大提升了苏联炮兵的作战实力,甚至曾经同时使用过4.1万门火炮向德军倾泻炮弹,将德军阵地化为人间地狱,甚至吓疯了不少德军士兵,为战役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苏联就充分验证了这种模式完全是可行的。

  5. 梦见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性、谎言和录像带_周公解梦梦到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性、谎言和录像带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性、谎言和录像带好不好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性、谎言和录像带近代第一个开始对梦进行系统研究的人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思想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弗洛伊德对心理学做出了很大贡献。弗洛伊德论述梦这一问题的第一部著作是《梦的解析》,于1899年完成,这本书包含了弗洛伊德的释梦方式。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构成可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认为,梦有些像谜语和七巧板。

  6. 做梦梦到旧房子 梦见旧房子周公解梦 – 周公解梦

    关于做梦梦到旧房子,梦见旧房子的梦境,周公解梦破解:总是梦到旧房子—过去居住过的地方,如果那时候你还小,则说明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不知,你梦中是什么样的心情?梦见穿高跟鞋梦见自己穿高跟鞋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7. 神灯与仆人

    神灯与仆人◎李秀萍/编译从前,有个男人每天不得不做很多工作,一天,非常疲惫的他在心中默默祈祷:“上帝啊,请赐予我一个仆人吧,我终日劳顿,已经疲惫不堪了。”神灯精灵笑了一下,问:“您确定这是您想要的?”神灯精灵挥了挥手,只见一个丑陋的仆人出现了。

  8. 渊停山立是什么意思?

    【拼音】yuāntíngshānlì【解释】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出处】清·钱谦益《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公生而孝友顺祥,笃诫明允,渊停山立,不苟訾笑。”【例子】无【相关】百度“渊停山立”

  9. 梦见上山挖药

    周公解梦梦见上山挖药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上山挖药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梦见“死人、尸体”是什么意思

    梦见尸体的解释尸体是生命逝去之后所留下的躯壳。梦到无头人或者无头尸体,生活上将会受到别人的排挤,要小心留意自己的处境。梦见与死人说话,预示梦者近期一些小愿望能够达成,或者是正在进行中的事情会成功,或者是正在讨论的事情会有好消息。梦见死人进入家中,预示梦者近期会有好幸降临。梦见自己死亡,主吉,预示梦者的财产将会愈来愈多,生活一切顺利。梦见与已经死了的人进餐,会长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