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天下何曾有虚士

“六朝三大家”之一的张僧繇,系梁武帝时期的一位全能画家。传说他曾在金陵(今南京)安乐寺殿墙上画了四条龙,但都未点龙睛,言称点上眼睛,龙会立即腾空飞去。有的人不相信,坚持要请他点上眼睛试一试。僧繇驳不开情面,便执笔从之。可是刚刚把一条龙的眼睛点好,突然霹雳炸响,金龙霎时腾云远行不见了踪影。观者大骇,从此留下“画龙点睛”的典故。又传,那时的润洲兴过寺,苦于鸠鸽栖居于梁上,秽污了佛像。僧繇闻知,赶来在佛殿上画一鹰一鹞于东西壁,且皆作侧首向檐外探视状。自此鸠鸽惧之,再不来騷扰。且说初唐时期也出了位大画家阎立本,系唐代画人物的先驱。他在当时近师郑法士,远师张僧繇,学有专长,青出于蓝。但无论达到何等成就,甚至被誉为丹青神手,他仍敬服于前人的绘画成就,不敢有些微满足。有一次,阎立本路过荆州,早知有张僧繇的名画存于这里,便忙着去亲自看一看。想不到的是,第一天见到张僧繇的作品,怎么看也找不到要领来,自认为无甚佳处,不过是“虚得名耳”,哪里有“画龙不点睛,点则飞去也”的神妙呢?于是,怏怏而归。第二天起床后,阎立本忽然想到,僧繇乃前辈大家,其作品怎会不见神奇呢?可否是自己学识浅薄,看不出妙处来呢?思考到这里,他不敢耽搁,急忙又赶到那画前认真仔细地鉴赏无数遍,真的寻到不少精妙之处,觉得僧繇作为大师,自当有其所长。>第三天本该告别荆州启程而去的,可是好像还有许多牵挂一般,思来想去,阎立本才悟到自己还惦记着张僧繇的佳作,惟恐那画中还蕴含有更为高超之处,未被自己学得。于是再次急急赶去,深深品味。啊!神来之笔突地展现在眼前,无穷妙趣几乎取之不尽,一时间竟使阎立本呆愣在那里,转瞬又击掌赞叹:“名下定无虚士也!”至此,他是衷心地叹服,遂在画前俯首敬拜,尽力领教神妙,留连十日,坐卧对之,难离难舍。>【大视角】但凡前人认定并列为楷模者,多有优异可取之处。唯有深入探寻,多方体察,反复比较,才是智者所为。可怜今人,竞相以否定、批判、痛 ... 为能事,却不知自我所处的位置,至多一孔之见而已。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天下何曾有虚士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什么样的国画是最好的?记住两个字就够了

    什么样的国画是最好的?评价中国画的最高标准极简,以元朝为分界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元朝以前是「”神”,元朝以后是「”逸”,我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一)神品神品画通常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以工笔画居多,一般产生于宫廷画家之手,在那个没有照相机的年代,记录皇帝、贵族们的生活就全靠这些画家了。《捣练图》局部周昉宋摹本周昉是宫廷画家,以擅长仕女画闻名于世,《捣练图》画的就是

  2. 成语故事:沧海遗珠

    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3. 古代皇帝真的很多胖子吗?是吃得好还是故意画成这样?

    难道历代皇帝都以胖子居多?

  4. [网上展馆] 人物绘画

    人对自身的关注及对神的拟人化,是中国人物画产生的源头。由此奠定了中国人物画的审美基调,并成了千古不移的准则。至此,崭新的民族化的宗教画以致整个人物画已经完全成熟。明四家的成就在山水,但同时亦擅长人物,尤其是唐寅、仇英,在人物画方面可以说是成就卓著。近现代画家齐白石、徐悲鸿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人物绘画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和贡献。

  5. 壬辰龙年赏龙图

    壬辰龙年赏龙图十二生肖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传统纪年法,源远流长、影响广泛。值此壬辰龙年来临之际,我们撷取几幅以龙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从中体现画家笔下笔墨健劲、简练率真、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龙的形象。人们将龙视为吉祥的代表,称之为瑞兽和吉神。中国龙之图形出现很早,但真正展现到绘画上的龙图却是在战国时期。元明之后,龙画传世极少,亦未见名家出现,龙多附于道释图画中。

  6. 十八学士图的观念与模式研究

    十八学士图的观念与模式研究“十八学士”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经典题材。本文从厘清历代十八学士图的本体情况出发,进而探究这类图像的观念与模式。与阎立本《秦府十八学士图》性质相同的绘画,在唐以前也多有出现。

  7. “没骨法”探源及其现代意义

    “没骨法”探源及其现代意义中国绘画历来被称为线条的艺术,“骨法用笔”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但不容忽视的是,与“骨法用笔”相异的“没骨法”向来都是夹在工笔与写意之间,虽然艰难却一直向前发展着。因“没骨法”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同时代花卉写生画家,无一人能与恽南田相匹。因此,如果转到“没骨法”上来说,撞水、撞粉法,仅仅是发挥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成分,与“没骨法”已是大相径庭了。

  8. 中国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逝世

    在1343年前的今天,0673年11月14日,中国唐代画家阎立本逝世。阎立本画像阎立本,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汉族,雍州万年人,出身贵族。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因为阎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之际。

  9. 阎立本

    阎立本自幼继承家学,在父兄教导下学习绘画。阎立本擅长于人物肖像及车马等的写实。这说明阎立本所画人物的面貌、神形和实际中的对象是很相似的。阎立本根据这一重大事件创作成《步辇图》这幅名作。白居易阎立本的人物作品,神形兼备,个性鲜明,在重视人物的精神刻划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10. 古代江南佛教艺术

    具有江南特色的佛教艺术一时汇为中国艺林的主流。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三人被誉为“六朝三杰”,开唐画之先声,足见吴地艺术家与佛教艺术在当时画坛的地位。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状况与绘画相仿佛。江南大书法家褚遂良亦崇佛,其法帖《圣教序》、《伊阙佛龛记》至今传为圭臬。人生有涯而艺术无涯,古代江南佛教艺术领域广阔,在此以“掠影”阐说。

随机推荐

  1. 困知勉行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kùnzhīmiǎnxíng【解释】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出处】《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例子】【相关】百度“困知勉行”

  2. 梦见修车

    周公解梦梦见修车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修车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神奇!他无眼无鼻竟能洞察万物嗅出香臭

    在他的治理下,迦尸国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一副太平景象。按照当时迦尸国的礼法规定,国王儿子取名要参考长相、参考生辰八字以及父母方面的特征。虽然镜面王没有眼睛,但能洞察事情的毫米;虽然没有鼻子,却嗅得出香臭,王公大臣们都称镜面王独具慧心与“天眼”。因此当王子登基之后,把迦尸国治理得更为井井有条。当时朝中有个大臣,听说国王长有天眼,不太相信,多次想测试国王,但一直没有机会。

  4. 有种喜欢叫沉默,而种那沉默叫暗恋-感人的情话

    爱,原来是一种经历,但愿人长久。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达成。—毛姆《刀锋》十三、有种喜欢叫沉默,而种那沉默叫暗恋。

  5. 历历落落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 成语大全

    指零乱不堪、参差不齐的样子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5卷:“所谓一杖一条痕,一掴一掌血,使之历历落落,分明开去,莫要含糊。”

  6. 古代元宝原来长这样,网友看后直呼上当:误解了古代的元宝和银子

    在中国古代的是偶,元宝是一种常见的通用货币,一般是金子或者是银子铸造而成的,相比较于金元宝来说,银元宝失败比较常见。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元宝都是圆的,很规则的一锭,但是这种外观很规则的元宝,在古代就很难见到。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出于制造工艺的限制。

  7. 刊首寄语

    刊首寄语(一)日报刊首寄语岁月如梭,光阴荏苒。邢台日报从创刊到今天,已经走过了整整55个春秋。刊首寄语(二)公司企业内刊刊首寄语缔造物联网新时代下的企业新文化——寄语《唐锐人》创刊他来了,他来了,他终于出来了。刊首寄语(三)校刊刊首寄语孕育——春孕育了夏的朝气蓬勃,夏孕育了秋的硕果累累,秋孕育了冬的洁白无暇,冬孕育了春的生命无价……

  8. 王实味斩首 王实味是怎么死的

    王实味>王实味斩首王实味是怎么死的>1942年3月,王实味连续推出《政治家,艺术家》、《野百合花》两篇文章,认为“揭破清洗工作不止是消极的,因为...消灭,光明自然增长。”1942年6月起展开了对托派王实味的批判并且不断升级扩大。不久此地遭到...轰炸,看守所需要转移,行前请示对于王实味的处置办法,王震将军亲自批复指示将王实味就地秘密处死。上述事实证明,说王实味“是保安机关在行军中间,自己...的”,显然不符合事实。

  9. 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出生

    1856年12月2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出生于弗吉尼亚州斯汤顿的一个牧师家庭。1883年,伍德罗·威尔逊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院,并在3年后获得历史与政治科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他是唯一一位葬于此的美国总统。>1961年12月28日,坐落于特区附近的伍德罗·威尔逊大桥开通。>1962年历史学家对31位总统的投票排名,威尔逊高居前4位,仅次于乔治·华盛顿、亚伯拉罕·林肯和富兰克林·罗斯福。

  10. 一生不幸的画家凡·高

    >病愈后的最初日子,幻觉总是缠绕着凡·高,他患了失眠症,只能靠药物镇静睡眠。1889年2月,凡·高再一次被送进医院,因为他怀疑有人要毒死他。此后,他的精神分裂症时经时重,一种无可奈何的沮丧侵蚀着凡·高的意志。>凡·高终于因发疯而被送入了精神病院,从1889年5月到次年5月,整整一年的时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