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开工时纣王还没死,全做好已19世纪,这套爱斯基摩铠甲有啥神道?

谈起爱斯基摩人,人们通常的印象只有雪橇、冰屋以及捕猎海豹,似乎他们从开天辟地时就与世无争地生活在地球最北端,但爱斯基摩人也绝非纯良的善类,因为善类无法在北极严酷的环境中生存。而居住在东北亚和西伯利亚的居民又和爱斯基摩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可能存在的贸易路线,将许多 ... 技术输入到爱斯基摩人手中,盔甲就是一个例证。例如在白令海峡上的圣劳伦斯火山岛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许多公元600年左右土著人使用的武器,包括骨制盔甲和弓箭。一般学者认为札甲技术从南西伯利亚和东北亚地区扩散到西伯利亚东部的楚科奇人和北美西北部。这一盔甲技术在南西伯利亚历史悠久,早在相当于我国商周时期就诞生了骨制的护身札甲,而后世的爱斯基摩人盔甲也一直保存类似的风格。 ▲南西伯利亚骨甲 ▲出土的南西伯利亚骨甲 盔甲主要由沿海地区的爱斯基摩人使用,一般用坚固的海象牙制成矩形薄板状的甲片,有时也用兽骨、鹿角或者木头做盔甲的材料,然后在甲片上钻孔,用动物皮革做绳子串联叠压起来,以札甲的形式保护战士的胸背,通常情况下这件包裹在皮革大衣下的盔甲对于抵御弓箭十分有效。 ▲爱斯基摩人的骨甲 但爱斯基摩人并非只会用骨头、木头和角质这些看上去「 ”落后”的材料来制甲,对于一直以冶金技术相对于旧大陆十分落后的美洲土著而言,爱斯基摩人居然能通过贸易或其他的手段制造金属铠甲。阿拉斯加大学博物馆保存了五副爱斯基摩人的铜札甲,一些是通过在圣劳伦斯岛上的进一步考古发掘得来——1936年在库库莱克(Kukulek)遗址的发掘过程中,考古学者发现一家富裕的因纽特人土著皆死于自己的宅院中,从他家中考古学者们找到了一套有107个甲片的铜铠甲,另有一具则直接购于圣劳伦斯岛民之手。 ▲爱斯基摩人的铜甲 ▲圣劳伦斯岛的位置 这些甲片大部分为9-12厘米长、3-6厘米、0.9-1.4毫米厚的长方状,从厚度而言基本保持了亚欧大陆上青铜时代实战铜甲的厚度(即1-1.5毫米)。经过金相学分析的107枚铜甲片中,73枚为青铜质地,32枚为黄铜,另有2枚纯自然铜。青铜成分约为青铜被描述为由92%铜,6%锡,1.5%锌和0.5%铅组成,而黄铜具有65%铜,34%锌和1%铅。 ▲铜札甲的金相学分析 有趣的是,黄铜甲片中含锌过高,无论是传统中国铸造黄铜钱币时的技术,还是欧洲工业革命早期的实验中均不能满足这一水平的需求,除非以新的冶炼技术制造纯锌板,这一技术先后诞生于16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英国,这给爱斯基摩人铜铠甲的具体来源带来了巨大的疑团,到底爱斯基摩人从哪里获得他们需要的铜材呢?是中国人向东北亚贸易的进一步转移成果?还是英国人带来的工业革命产物? ▲专家复原的爱斯基摩人铜札甲 一些遗址从公元前200年开始就有人类活动痕迹,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期的大饥荒才被废弃,许多遗址既出土了公元600年时期的文物,却又混入了玻璃瓶、铁器这些19世纪才由西方捕鲸者和探险家输入的物品。这对铠甲文物的纪年造成了许多困扰,幸亏现代科学技术帮了科学家的大忙,首先是对绑甲片用的驯鹿皮革绳索进行碳十四测年,结果不出所料,是19世纪末期的「 ”新货”,一些黄铜甲片也不例外,由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的现代黄铜制成。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其他甲片的年代却十分古老!一些甲片的纪年可追溯到公元700-900年,即我国的唐代,一枚甲片甚至测年结果是距今3000年,即我国商周时期的产物!这些从商代、周代到唐代再到19世纪欧洲人的铜材是如何拼合在一起,成为爱斯基摩人的护体铠甲的?不禁让人想脑洞大开。 ▲阿拉斯加北部大学保存的爱斯基摩人铜甲文物 在19世纪,尽管全世界都已经进入火器时代,但在天寒地冻的阿拉斯加及白令海峡沿岸,金属盔甲作为一种土著人械斗和展现「 ”身份”的象征却还在使用。一具出土于阿拉斯加最西端的爱斯基摩人甲胄主体由164块海象牙拼成,但最上端保护咽喉和脖子的护甲却是铁制。民族志中也反映了土著人对金属铠甲的迷恋,一位爱斯基摩人的萨满穿着由「 ”三英寸长的铁或钢板,两侧穿孔,用皮革缝合在一起”的护甲,而救援富兰克林探险队的人员则发现一位白令海峡地区的土著酋长身穿由厚重海象皮毛和薄铁板 ... 的胸铠,以证明他的权势和地位,但这副铠甲过于笨重,「 ”穿戴者在战斗中难以移动”。 ▲白令海峡沿岸土著骨器上刻画的战争场面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洗兵大秦海上波,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开工时纣王还没死,全做好已19世纪,这套爱斯基摩铠甲有啥神道?的更多相关文章

  1. 12000余尊彩塑,一览中国古代雕刻的最高水准

    山西古代彩塑总数有12000余尊,是不折不扣的彩塑艺术大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治古代彩塑分别是:长治郊区梁家庄观音堂,长子县法兴寺,长子县崇庆寺以及沁县南涅水石刻。长治▼观音堂彩塑(明代)▼法兴寺彩塑(宋代)▼崇庆寺彩塑(宋代)▼南涅水石刻看完这些,果然美不胜收,但长治只是作为整个山西的缩影被推在了风口浪尖。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夫妻「 ”合葬墓”遍地黄金,被盗3次后,考古家:至少还有20亿文物

    560年后,这座夫妻墓被发现,考古专家赶到时,发现了3个盗洞。仅是一个魏妃,就有着价值上亿的珠宝陪葬品,考古学家们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梁王墓中随葬品的价值,梁王墓中的文物不是瓷器就是黄金和玉器,其他的陶制品都很少,因此考古专家认为梁王墓中的文物价值超过了20亿。专家大呼:快挖,还剩下20亿文物!从梁王的墓志铭来看,在梁王去世后,皇帝为他赐谥号为:庄。

  4. 定陵是如何成为考古界的一个深刻回忆与极大的损失的?

    此处的定陵,特指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皇陵区的明定陵,明定陵是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也是第一处被官方主动考古发掘的帝陵,但就是这次的挖掘,却造成了一次巨大的考古损失,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下面慢慢道来。鉴于这次灾难性的后果,在郭沫若在此请求挖掘武则天的陵墓时,上面冷冷的说:不允许,而且今后再也不准主动挖掘帝后陵墓!!!

  5.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6. 郭沫若本是文化名人,为何热衷于挖坟掘墓,梦想是破解秦始皇陵

    早年的郭沫若确实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称「”孔夫子挂腰刀”,写过很多不错的文集,然而解放后,身为中国科学院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却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开棺1956年,郭沫若和吴晗等人向国家建议挖掘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刚开始就遭到了大多考古学家的反对,主要当时国家文物保护技术很不成熟,就是挖掘成功,也难以对陵墓出土的文物进行妥善的保护,可是当时反对者人微言轻,加上郭沫若的一意孤行,

  7. 郴州有个位于闹市的帝王园陵,见证郴州历史发展,却少人来游玩

    义帝陵是秦末义帝的陵墓,现位于湖南郴州市最繁华的地方,来郴州市旅行之前不知道郴州有这么一个历史景点,到达郴州后在宾馆打开地图才发现义帝陵就在宾馆的旁边,而义帝陵公交站就在文化路中段西侧的地方,对于前来游玩的游客来说位置相当好找。

  8.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9. 古墓发现蒙面女尸,忽然涌出大量液体,老专家大喊:危险,退后

    内蒙古的一个通辽墓室就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离奇事件,这起事件究竟是怎样的?作业人员立马上报当地的考古专家,专家听闻这个消息后紧急赶往现场进行勘测。考古专家打开棺椁时,发现墓室主人穿着极为华美的丝绸服装,脸上盖着厚厚的蒙面黄纱,在发掘蒙面女尸衣物时,女尸身体里突然冒出了大量不明液体。这个时候,一位有经验的考古专家立马喊到:危险,退后,大家停止发掘,快去穿上防护服!

  10. 九千年前的古笛被发掘出,可吹奏现代曲调,中华文明史是否提前?

    但是,1961年,舞阳县博物馆馆长朱帜因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贾湖村劳动时,他发现了这个村落与众不同,认为其历史沉淀极其深厚。1980年,河南省博物馆考古队到舞阳调查,确认贾湖遗址为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这样,从1983开始,河南省博物馆考古队正式对贾湖遗址进行科学发掘,截止到2001年,一共进行了7次科学发掘。贾湖古笛的发现,发生在1986年5月初的那次发掘。那是第4次发掘,主要负责人是河南考古所第一史前研究室副主任张居中。

随机推荐

  1. 夜猫族吃夜宵的不良习惯

    当夜猫子等等一系列的不良饮食习惯,造成了“三低一高”的趋势。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夜猫族以下吃夜宵需要注意六点。建议最好在吃完晚餐或者其他夜宵后再来吃甜品,这样可以减少脂肪的积累,让糖不会迅速地立刻转化为破坏体形的罪魁祸首。其实,只要注意营养搭配,不要暴饮暴食,吃夜宵对体型不会造成影响。

  2. 来世存在的理由

    不承认来生之人,所持唯一理由便是:正如莲花之盛开与闭合一样,此间并无前后世关系;刚降生之众生不经学习就会吸吮乳汁,也与前世无有干系。真希望国王善加观察,能承认来世存在才如理如法。"而支施国王因邪知邪见非常深重,且屡屡造恶,因此一听仙人宣说来世存在之理,内心就深感不安。国王闻听地狱中令人不敢目视、耳闻之恐怖景象后,终于舍弃原有邪见,他开始对来世存在之道理确信不疑。

  3. 威胁的近义词

    威胁的近义词威胁劫持恫吓勒迫胁迫胁制挟制吓唬威迫威逼威吓要挟恐吓(动词)用威力逼迫恫吓(he)使人屈服。(作谓语)安抚安慰宽慰

  4. 庐山会议林彪为何为彭德怀洗清一桩历史冤案?

    但就是这次会议“在批判和斗争彭德怀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段与会议主旋律不相和谐的插曲”,反而为他澄清了一桩背了20多年的历史冤案,卸下了“反...”这一沉重的历史包袱。由于林彪的缄默和彭德怀“事久自然明”的态度,造成了事实真相被错误的主观认识所掩盖,最终累积成一桩历史冤案。随后,会议转入对彭德怀等人的批判阶段。林彪的一番表白,终于澄清了事实,还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也为彭德怀洗雪了一桩历史冤案!

  5. 文件深潜:第一次SAT是什么?

    编者按,2019年5月16日:有消息称,学院董事会计划将“逆境分数”分配给SAT考生,并在今年秋季与参与该项目的150家院校中的任何一家分享该分数。“参加SAT考试是一种仪式,从1926年第一次考试开始,它就一直是消除大学入学过程中预科学校偏见的一种方式。”第一次SAT,摘录如下,看起来与今天的3小时版本大不相同。1926年6月23日,参加原SAT考试的学生在97分钟内完成了9个分项测试,共315个问题。

  6. 明朝江西通过科举选为进士的有2700余人,为何仅吉安就有800余人

    在明朝时期,江西省在科举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江西省通过科举选为进士的有两千七百余人,仅吉安一府就有八百余人,占整个江西省的三分之一。吉安府选中进士的人士甚至超过了江西省会南昌府的人数,成为明朝历史中单府选中进士人数总榜的第三名,仅次于绍兴府和苏州府。随着科举制的产生,平民百姓通过科考也有从政为官的可能,而地理的优势解决了吉安地区人民的物质需求,因此吉安府的科举盛况有着强大的物质基础。

  7. 梦见被纠缠

    周公解梦梦见被纠缠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被纠缠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延津之合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ánjīnzhīhé【解释】指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在延津会合的故事。后比喻因缘会合。同“延津剑合”。【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延津之合”

  9. 三国时吴蜀两国的「 ”平分天下”计划:将魏国一分为二,一人一半

    导读:公元229年,三国历史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耐心爆棚的吴王孙权,终于敢于称帝了;另一件则是蜀国与吴国达成了「”平分天下”的盟约,约定将来攻灭曹以后,吴蜀平分天下,瓜分其地。两国的关系从此开始开始了「”蜜月期”。《三国志·后主传》所载:「”是岁(公元229年),孙权称帝,与蜀约盟,共交分天下。”在《「”遥领州”制度:是三国皇帝们的画饼,还是另类的「”股权激励”?》中,我们谈到了「”遥领州”制

  10. 公孙瓒明知赵云很能打,为何愿意让他跟刘备走?背后有这三大顾虑

    本文中谈的赵云离开公孙瓒,指的是赵云离开公孙瓒护卫刘备左右这一事件。所以公孙瓒没有试图挽留赵云,使得赵云最终义无反顾的离开。其次公孙瓒出于现实的需要在赵云伴随刘备离开的时候,正值公孙瓒与袁绍大战之时,也是用人之际。再次公孙瓒与刘备的关系,顺水推舟卖个人情。因此,公孙瓒一定会是十分信任刘备的。这样以来,赵云能够感恩戴德,在刘备麾下为自己取得更大的战果。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