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突厥,公元5-7世纪活跃在蒙古高原的政权,曾经建立了强大的突厥汗国,对东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带来极大的威胁。

突厥,公元5-7世纪活跃在蒙古高原的政权,曾经建立了强大的突厥汗国,对东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带来极大的威胁。当时突厥「 ”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焉。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如此强大的突厥,在势力扩张之时,必然会和南方的中原王朝发生冲突,这是形势所致。 提起突厥与中原王朝的冲突,不得不提突厥与中原王朝的来往。公元六世纪中叶,突厥联合西魏,联合攻打柔然汗国。此前,突厥和柔然之间的冲突已延续数十年,就如同蒙古人起初誓师攻打金国一样,突厥受尽了柔然人的压迫,于是起兵反抗,遂有了柔然与突厥的战争,战争一直持续。秉持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策略,突厥联系定都关中的西魏政权,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柔然汗国。最终,柔然在突厥的持续打击下,走向灭亡。 突厥骑兵 柔然汗国的灭亡,使得突厥势力急剧膨胀,突厥占有了柔然的土地,控制了柔然的子民,成为北方草原唯一的霸主,与此同时,突厥还继续扩张,插手他处内政。而且第一次,突厥汗国和中原王朝如此的接近。双方在前期,关系倒还友好,西魏还与突厥和亲,同时也有借助突厥的势力,与东魏抗衡的打算。 突厥人自然看得出其中的门道,以此为要挟,两边下注,从东西魏,以及后来北周、北齐获取好处。当然,其中也少不了 ... 冲突。但囿于当时东西政权对立,南北分裂,北中国政权只能与突厥汗国虚与委蛇,不断满足突厥人的贪欲。而突厥也俨然以太上皇自居,干涉北中国的各个政权大政走向。但突厥人也有一个大原则,即哪一方强大,就与弱小的政权联合,削弱实力较大的一方。比如公元563年以前,北齐势力强大,突厥与北周联合,攻打北齐;在双方实力均衡之后,突厥则向双方联合勒索。北朝后期,北齐的国力下降,这时突厥又联合北齐,抗拒北周的统一战争。 东西突厥 隆化二年(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北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在北周统一战争及之后,突厥可汗他钵立高绍义为齐帝,而且还率军攻打北周的幽州,西略酒泉,其目的在于不希望北周单方面改变北中国的现状,这对于突厥在北中国的利益有着严重的损害。但最终,北周还是统一了北中国,突厥汗国和北周的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 北周灭亡北齐的过程中,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又有突厥大军不断南下袭扰,只得对突厥采取姑息态度,并于大象元年(公元578年),派宗室女千金公主远嫁漠北。大象二年(公元579年),突厥他钵可汗正式派使节迎娶千金公主。至此,北周和突厥汗国进入了关系和睦的时代,双方暂时维持了和平。 不久,突厥政局发生变化,他钵可汗死,其侄沙钵略可汗即位。与此同时,北周外戚杨坚发动政变,代周建隋。沙钵略可汗在千金公主的怂恿下,加之突厥对北中国的既定国策,以为北周复仇的名义,率领大军南下,东扰平州、马邑,西侵武威、天水、安定、延安等地。《资治通鉴》记载隋朝「 ”六畜皆尽”,足以表明突厥给隋朝带来的巨大冲击。 面临突厥汗国咄咄逼人的态势,隋文帝采取了 ... 和外交两种策略,一方面派军迎战突厥南下大军,另一方面出使突厥,离间沙钵略的联军。最后,隋军与突厥军在白道相遇,两军大战,结果突厥战败。突厥汗国在白道之战后,分裂成东西两部。两方彼此交战,而隋朝也利用双方的矛盾,南下攻梁、陈,并在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军攻入建康,灭亡隋朝。又派人南下招降岭表地区,中国结束了四百余年的分裂,再一次实现了大一统。 隋文帝杨坚 在隋朝南下的统一过程中,隋朝继续稳定东西突厥,其策略主要是和亲,改北周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在隋朝实现南北一统后,继续采用和亲和分化的策略,一方面继续派遣安义、义成公主与突厥和亲,另一方面离间突厥各部关系,使其互相攻伐,势力削弱。隋朝的策略取得了成功,突厥在相互攻伐,内部动乱中衰落,转而内附隋朝,隋朝和突厥进入了又一阶段。此时,隋朝在双方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突厥利用分裂局面获取利益的时代不复存在了。 但隋朝的统一只是昙花一现,仅二世就灭亡,中原再度陷入了大动乱。中原的瓦岗军、江淮的吴军、河北的夏军此起彼浮。当时的突厥,相比于中原,力量还算强大,社会比较稳定,遂利用此种条件,再度干涉中原王朝的社会事务。 具体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扶植代理人。《旧唐书》记载,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刘武周起兵反隋,遣使依附突厥,向突厥称臣进贡,突厥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陈寅恪先生在《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中提到,李渊派刘文静联系突厥,向突厥称臣,获取突厥支持,南下争夺天下。除此之外,还有薛举、窦建德、王世充、梁师都、刘黑闼等人,均向突厥称臣。二是直接出兵中原,再引前文刘武周事,刘武周向突厥称臣后,向突厥借兵,两军消灭隋军将领王智辩部。又有梁师都引突厥兵攻李唐边境。 唐朝统一后,由于国力尚弱,只得与突厥保持友好关系。而突厥也借此不断勒索,唐朝只得答应突厥,满足其贪欲。但在根本上,突厥与唐朝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唐太宗即位后,双方不断发生冲突,加上唐高祖年间的战争,唐与突厥相继爆发了五陇阪之战、泾阳之战、渭水之盟、定襄之战、阴山之战、庭州之战、灭西突厥之战等战事。经过近三十余年的战争,唐朝终于消灭了东西突厥,并在其地分别设立安西、北庭、波斯等都督府。最终,结束了唐与突厥之间的战争。 唐与突厥战争 回顾突厥与中原王朝的冲突,我们可以发现突厥与中原王朝的冲突是结构性的,不可逆的。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突厥可以始终插手中原,干涉中原王朝的政治走向,获取源源不断的利益。待中原王朝实现统一后,随着国力的强盛,多种策略并行,突厥原有的策略就不再奏效了。究其原因,中原地区的政治状况的变化,是突厥得以屡屡得手的根本原因。而突厥由于原有的松散的部落联盟体制的缺陷,其国力的兴衰,也来去匆匆。这也是突厥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后晋)刘昫:《旧唐书》; 2.(北宋)司马迁:《资治通鉴》; 3.陈寅恪:《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 4.刘春玲:《试论北周、隋与突厥的「 ”和亲”》; 5.许峡:《突厥在北周灭北齐中的作用》; 6.张功剑:《突厥对北周北齐策略及影响分析》。
本文标签:突厥中原唐朝中国古代史历史隋朝柔然战争千金公主鲜卑族东汉史记商朝南宋辽朝东周历史学辛亥革命中国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