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晕散”“飞红”各归其类

“晕散”“飞红”各归其类

  从事古陶瓷专业研究人士和收藏爱好者们在解悟、分析与研究不同时代,不同窑系,不同品种制品中,常常会遇到不同时期的各类古陶瓷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部分烧造缺陷,直接会影响到古陶瓷制品的艺术效果、产品质量和成品率,也不可避免地留下某些时代特征,成为鉴定古瓷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阅读古陶瓷专业书籍时,当介绍釉下彩最庞大的品系青花瓷及釉里红瓷时,不时会遇到“晕散”和“飞红”这样的专业术语。初学者也许对此缺乏感性认识,不能对号入座。而内行者,却知其然,而其所以然未予深究。笔者查遍陶瓷词典,只字未见,可能是疏漏所致。陶瓷界往往又将这两种烧造缺陷混淆起来,归为一类,统称为“晕散”,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有必要加以澄清。

  一、“晕散”与“飞红”之现象定义

  “晕散”是指釉下彩瓷纹饰产生了一种局部边缘地带彩料的浸润、扩散现象,在瓷胎胎骨上形成有如中国水墨画在宣纸上的浸漫现象,或在釉层中的扩散现象,或两者兼有之,造成纹饰相对模糊,轮廓不清,相互渗透。这是青花瓷较常见到的制造缺陷。

  “飞红”是指釉里红瓷中的铜原子,在高温烧造过程中达到熔点后产生的飞逸现象。或逸出釉面,飞散出去,或沉积在釉层中,产生大面积的弥漫现象,也同样造成纹饰轮廓不清,也属烧造缺陷。

  二、“晕散”“飞红”现象的形成机理

  (一)“晕散”的形成机理:既有钴料成份性质所致,又有工艺制造过程中的缺陷。一是画师在瓷胎尚未干透的状况下瓷绘,必然会产生洇漫,二是钴料调制含水分多,易洇湿胎体;三是在浸釉、荡釉、吹釉时水分对纹饰的均漫作用;四是瓷坯在窑炉中锻烧时,釉层在高温中呈玻璃相液态,有部分青花钴料熔蚀在釉层中;五是“苏泥勃青”钴料较容易渗透到釉层中。以上几方面的原因,一种或多种因素都会造成青花纹饰的“晕散”现象。金属钻的物理熔点是1490℃,而沸点是3520℃,显然窑室内的温度是达不到挥发程度的。

  (二)“飞红”现象产生的机理:众所周知,按照古代陶瓷的工艺条件,釉下彩瓷中最难烧成的是釉里红瓷器。釉里红瓷是用黑色的二氧化铜(CuO2)作颜料在瓷胎上作画。一是要充分掌握窑炉中的气氛,在弱还原气氛中将原来是黑色的二氧化铜脱氧还原烧成红色的铜原子。还原程度充分呈色鲜艳,还原不充分呈黑红色。二是要准确掌握窑内煅烧温度。铜的熔点是1083℃,这显然是窑室内容易达到的,而沸点是2595℃,这显然也要求过高。但铜原子对温度极其敏感,温度曲线区域狭窄,稍过火候,即行挥发,弥漫、扩散到熔融的釉层中去,形成大面积的“飞红”现象。“飞红”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弥漫到釉层中去;温度再高即形成气泡,飞离釉面,形成红色的消退,造成纹饰局部的断线、失缺,形成纹饰缺陷。古代没有精准的科学仪器测量,完全靠烧窑把桩师傅,凭传统经验和感觉判断用火照观察窑室温度高低。《陶录》卷一:“瓷器之成,窑火是赖”;卷十:“瓷器固须精造,陶成则全赖火候”,火候对产品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火候不当,使半成品变为次品、废品,导致窑户收入减少,甚至破产。明代陈有年说“若陶事则人所能搏埴为坯耳,及闭陶而锻之,成矶变幻,目不及睹,手不及扶,迨日至启陶,盼之然视器成则喜不成,则有彷徨愁叹而已。”可见何其困难。现代窑炉靠电窑、煤气窑,采用铂(Pt)铑(Rh)热电偶,可精确掌握窑温和还原空气量,烧造铜红釉已非难事,而在元、明早期很难大量烧造铜红釉制品。在古代有关陶瓷著述中对铜红釉赞不绝口,《景德镇陶录《称:“永乐鲜红最贵”,“宣窑以鲜红为宝”。清乾隆皇帝曾在《咏宣窑祭红瓶》诗中咏颂“晕如雨后霁霞飞,出火还加微灸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画翻嗤画是空。”

  也许有的读者会质疑文中既然标出了铜的沸点是2595℃,窑温达不到,为什么会挥发呢?道理很浅显,水的沸点是100℃,但水未开之前是否也会部分蒸发呢?液体可流动,温度相对均匀,尚且如此。固体受热后,热分布不均匀,少量挥发是正常现象。尤其铜又是对温度极为敏感的物质,釉里红瓷也有部分会形成“晕散”效应的缺陷机制。但青花钴蓝却很难形成“飞蓝”现象。这就是一般性与特殊性对立的统一。

  正因为铜红釉在当时的工艺条件下很难烧成,相对集中在元晚期和明早期,到成化以后,基本断烧,到明嘉靖时代,红色以釉上矾红彩替代。釉里红断烧了一百五六十年,直到清康熙中晚期在督陶官郎廷极的努力下,又恢复了釉里红瓷器的烧制,并加以发扬光大。烧出了鲜如牛血,灿若晚霞的郎窑红瓷;烧出了珠光宝气,匀净娇妍的祭红瓷;也创烧出红妆素裹、偶点绿苔、犹如贵妃醉酒般的豇豆红瓷;还烧出了红蓝相间,如行云流水、飞流瀑布、变幻莫测的窑变釉瓷。可谓是硕果累累,春色满园。铜红釉给我们创造出了奇妙的姹紫嫣红的陶瓷世界。

  “晕散”与“飞红”现象都是釉下彩瓷的固有特征,与釉上彩瓷无关联,釉上彩瓷是在烧成瓷器的釉面上作画,因烧成温度低,仅800~900℃,已无对釉层的渗透浸漫现象,也不产生彩料的飞逸。故不赘述。

  三、“晕散”“飞红”打上了历史的印记

  古瓷是时代的产物,无论是从器型、胎质、釉色、绘画纹饰风格,所用彩料的种类及各朝款识的书写格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给古瓷的断代与鉴定都留下了一般有规律可循的清晰轨迹,要鉴赏者去认知、感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培养自身对古瓷鉴别的悟性。

  “晕散”与“飞红”现象也在不同历史年代的遗存物上留下了历史印记。例如“晕散”现象在永乐、宣德年间的青花瓷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与当年使用“苏泥勃青”钴料、施釉方式及窑炉的煅烧工艺直接相关。

  古瓷鉴定资深专家张浦生先生在他的《青花瓷鉴定》专著中,在介绍“苏泥勃青”钻料时就曾指出,该料属于“色散而不收”,就是指此料易产生晕散,造成局部纹饰边缘轮廓不清。耿宝昌老先生也由此得出结论:该料如此性状,故永、宣青花瓷绝少绘画人物,否则易造成人物、嘴腔轮廓不清,有失大雅。“空白期”亦如此。而到了成化年间,所用平等青钻料,色调清新,淡雅,笔路纤细、游离,弘治、正德均为此料,均很少产生“晕散”现象,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使用回青料,彩料匀薄,艳丽,呈蓝紫色,十分醒目,也基本上无晕散。天启晚期、崇祯朝开始使用云南珠明料,笔路清晰,呈色青幽,难见晕散。应该说康熙朝使用的珠明料,配制最为出色,笔路清晰,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素有“墨分五色”之称,有如明暗相间的水墨画。值得一提的是雍正、乾隆二朝,部分制品刻意模仿永乐、宣德青花的青幽、深沉铁锈斑的艺术效果,采用了人为小笔点触,人工点染的 ... ,加重了青花浓艳色彩,使得部分制品“晕散”效应又重现出来。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自康熙朝恢复了釉里红烧制以后,经过多年认真的摸索,反复实践,充分掌握了釉里红瓷的烧制技术,达到了工艺精良、技艺娴熟、炉火纯青的地步,釉里红瓷可谓是发色纯正,笔路分明,纹饰纤细,运用自如,散发着红宝石般的光芒,很难再见到红霞飞舞、纹饰朦胧的现象了。

  “飞红”现象重点出现于元末明初洪武、永乐、宣德年间。结合器型、纹饰,可作为釉里红瓷断代的重要标志之一。确切地讲釉里红瓷是当时最难烧的品种,成品率之低在30%以下,往往整窑报废,制品在窑中的摆放位置,火候控制,还原气氛等综合因素直接会影响产品质量。直到康熙朝窑业中仍流传着“若要穷、烧郎红”的警言,以示训诫。

  总之,青花瓷中的“晕散”与釉里红瓷中的“飞红”现象在胎上和釉中洇渗、浸漫表象的某些趋同,却不能归类在形成机理上的一致,在古陶瓷研究的领域里,是应加以区分,各归其类的。

  来源:《收藏界》 2008年第04期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晕散”“飞红”各归其类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4.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5.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6. 古代中国两大绝密技术为何会被盗?

    「”丝绸之路”,是一条陆地交通线,由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来的,他曾七次沿着这条商路来到中国,著有三卷本的《中国》一书。「”陶瓷之路(TheChinaRoad)”,是一条海上航线,起源于唐代中后期,当时,中外通商,依赖这条海上大动脉。瓷器跟丝绸不一样,怕碰,易碎,最适合海路,因此,「”陶瓷之路”,又称「”海上丝绸之路”。工业革命来临之前,中国贸易几乎具备压倒性的优势,最牛气的,莫过于丝

  7.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8.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9.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10.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随机推荐

  1. 历史记载最早战争 涿鹿之战炎黄文明的奠基战

    它也是我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涿鹿之战就这样以黄帝族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涿鹿之战的结果,有力地奠定了华夏集团据有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并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由此可见,涿鹿之战的确为我们中华民族在发轫时期决定日后基本面貌的历史性“战争”。

  2. 这么远那么近

    这么远那么近   美文选摘一:   这么近那么远   这么远那么近,让远方是远方,让生活是生活,总有回家的人,总有离岸的船,迷失的人会继续迷失,相逢的人会继续相逢。   一场冷雨过后,压得更低的云层是挨著远处漫过去的。我抬头看,回家的路仍在苍茫的暮色下延伸。似乎...

  3. 解放宣言是如何签署的

    1862年7月20日,林肯的私人秘书约翰海伊(JohnHay)在一封信中预言,总统“不会再保存奴隶制了”。两天后,林肯穿着他熟悉的深色外套,语调有度地讲话,在他狭窄的白宫办公室,在东翼楼上召开了内阁会议。他说,他在奴隶制问题上“谈了很久”。然后,林肯大声朗读了一份325字的《解放宣言》初稿,目的是在不受美国管辖的邦联地区解放奴隶。从这个故事中[×]关闭需要什么才能把《解放宣言》的初稿、林肯的墨水瓶

  4. 水底金影(图文)

    过去有一个愚痴的人,当他走到一个大池的旁边,看见池中水底有一条金链条的时候,他就跳下水去,捏着泥土寻觅。过了一会儿,池水澄清了,他又看见那条金链条在水底现出。他的父亲听说,便向水底看了一会儿,明白那是金链条的影子。

  5. 梦见难过伤心

    周公解梦梦见难过伤心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难过伤心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梦见下雪扫雪

    周公解梦梦见下雪扫雪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下雪扫雪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梦见自己的好朋友死了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的好朋友死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的好朋友死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是什么?

    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一六一八年(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四月十三日,后金汗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其文曰: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恨一也。明虽起衅,我尚欲修好,设碑勒誓:‘凡满、...等,毋越疆圉,敢有越者,见即诛之,见而故纵,殃及纵者。’讵明复渝誓言,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恨二也。明人于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岁窃窬疆场,肆其攘村,我遵誓行诛;明负前盟,责我擅

  9. 人皆有尊严 杨贵妃用洗三羞辱安禄山 最终死于逃亡安史之乱的路上

    我们生来每个人都是有尊严。只是有些人为了生存,会暂时放弃尊严。有些人还好,不会在意一时的荣辱。即使曾经受过他人的羞辱,为此曾经暂时放弃过尊严,到他获得权利和地位之时,也不会刻意的去报仇。比如兵仙韩信,年轻时就曾经受过胯下之辱,等到他成为大将军之后,也没有刻意去寻找当年羞辱他的人。有些人则不然,睚眦必报,曾经受过的羞辱,在他获得权利和地位之时,就会去找当时羞辱他的人报仇。这样的人比如《水浒传》里的高

  10. 古月轩瓷考 上

    余独无似,记古月轩瓷并加考正焉。凡例一、古月轩除陈公浏之《陶雅》及《海王村游记》、许君之衡之《饮流斋说瓷》外,前无瓷书道及,故征引者亦止此三种,反复考证而举世之讹传始定。与其呼为古月轩瓷,而古月轩无稽,毋宁呼为端凝殿瓷,或承乾隆宫瓷,尚有历史之可征。则自陈公说古月轩已误,许君乃踵误之。又据《说瓷》云,乾隆以古月轩声价为最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