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清代皇家的性启蒙教育,据说比明代更规范,更系统。结婚前,小皇帝上过“理论知识课”之后,有关方面选出八名俏丽而年龄稍长的宫女,作小皇帝的“司门”、“司帐”、“司寝”等,掌管小皇帝的“床笫事务”,为他充当夫妻生活的参谋、顾问,陪他“实习”,积累实践经验。
  限男女之年定婚姻、执六礼,始于周代。《礼记》、《唐律》、《明律》规定,六礼屡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
  即使是皇帝,也不免“买卖婚姻”之俗。明神宗朱翊钧大婚,仅织造费就用了九万多两白银;清同治皇帝载淳大婚,共花了两千多万两白银。
  奢华的背后,隐藏着一大批贪官污吏。
  明正统七年(1442年),英宗朱祁镇年届十六,该结婚娶媳妇儿了。
  或许是,除了天大地大,就是皇上大;或许是,皇上的婚礼场面大,动静大,规矩大,麻烦大……反正,皇上娶媳妇儿叫作“大婚”。
  大婚的同时,用金册、金宝(证书和印鉴),册立皇后;册立皇后的同时,选一至四名妃子。
  不是每个皇帝都能赶上大婚这种风光体面事儿的。登基前已经成年娶妻的皇帝,当上皇帝后,只举行册立皇后大典,不补办婚礼。
  朱祁镇这小子有福气,赶上了大婚。为了这件事,太皇太后张氏、皇太后吴氏,以及朝廷重臣,搜肠刮肚,千挑万选,操碎了心。司礼太监、朱祁镇的“忘年交”王振,也忙得不亦乐乎。无论从私人交情、拍马屁固皇恩方面说,还是从公事公办,甚或乘机大捞油水方面讲,王振都实心实意地主张“大办特办”,并且早早地向全国各地派出了采购团,看样订货。
  朱祁镇这盏“灯”,本来就费油,绝不能再弄个“疯丫头”,跟他配对儿!太皇太后张氏掂量来掂量去,综合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毅然打破“皇后出自民间”的祖训,决然拍板:以工部尚书钱允明的长女为皇后,以御史云湘的女儿为妃。礼部和翰林院官员会议以后,完全赞同、坚决拥护太皇太后的英明决策。随后,翰林院负责起草证书及其他有关文件,礼部负责制册造宝,并会同司礼监、内府等部门,备办用品、礼品。钦天监的担子也不轻,负责选择良辰吉日,以便“执六礼”。
  “限男女之年,定婚姻,六礼之仪”,始于周代。《礼记?王制》,以“冠、婚、丧、祭、乡、相见”为“六礼”。其中的“冠”,为“成年礼”;没到成年,没举行过“成年礼”,就结婚,那就是“非礼”。《礼记?昏义》、《唐律》和《明律》,规定“婚”的程序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亲迎,也称“六礼”。
  纳采,即送礼、议婚,请媒人去探探口风、虚实。古人认为,大雁“夫唱妇随”,感情专一,值得学习;因此,纳采时拿一只大雁作见面礼。明清时期,见面礼可就丰盛了,互相攀比,再也不能光拿只大雁去蒙事儿了。
  问名,就是举行一个仪式,询问对方的姓名、出生日期,看看“命相”是否合适。
  到了纳采、问名这一天,礼部官员拟定了礼仪程序和规范,又和一大帮太监、宫女,忙前忙后,布置典礼会场。按“常仪”,陈设仪仗于乾清门外,设女乐于乾清宫丹陛上。乾清宫正殿内,临时设置两张桌子,铺上杏黄色缎子桌布,一桌上面放“节”,另一桌上面放“问名”诏书。准备送往钱尚书家的礼物,也一水儿展示在光天化日之下。
  大婚的礼仪,皇室成员、朝廷命官也难得一见,也许一辈子就遇到这么一次。别看礼部官员咋咋呼呼的,其实,他们也是根据典籍、文件的有关规定,“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学习。其他中央机关来观礼的官员,都觉得新鲜,光顾着看热闹,忘了遵守纪律。鸿胪寺(掌礼宾)的官员好容易逮着个露脸的机会,指手划脚地整顿观礼队伍,维持秩序,惹得好多“卖呆儿”的官员,对他们侧目而视。
  钦天监官员神气活现地报告:吉时已到!朱祁镇打扮得人儿似的,在内大臣、侍卫、太监簇拥下,隆重登场,在乐曲声中步入乾清宫正殿,升座。王公大臣伏地叩拜,高呼万岁。宣制官奉诏书,站在东侧丹陛上,高声宣诏,任命正、副二天使,去钱尚书家纳采,问名。乐曲声中,两位天使奉节、奉诏。礼成,朱祁镇退朝。
  正使持节,副使捧问名诏书;仪仗队、鼓乐队在前开路,送礼官员跟在二使 *** 后头,自乾清宫出发,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地奔向钱府。
  钱尚书在大门口跪接天使,奉旨,接受礼品,谢恩。就事儿举行问名仪式,钱尚书把写着女儿姓名、简历、生辰八字儿等项内容的“表”,呈交天使。礼毕,钱家盛宴招待天使。仪仗队、鼓乐队员,就只能吃“盒饭”了。
  酒足饭饱,天使率队回紫禁城。进午门,在太和门外打住,将“节”和“表”,交给司礼监太监,就算圆满完成了任务。司礼监太监持节、表,到乾清宫复“皇命”。朱祁镇向王公大臣“诏告”纳采、问名情况。
  皇室择日为朱祁镇举行隆重的“上中礼”,即《周礼。王制》所说的“冠”礼。
  这个仪式类似目前世界上某些地区或民族仍在实行的“成年礼”,以此宣布某男某女业已成年,并象征性地为他(她)穿戴上成年人的衣帽。从此,他(她)便有了社交和谈婚论嫁的自由。
  居住在中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摩梭人比较坦率,干脆把这种仪式称作“穿裤子礼”或“穿裙子礼”,分别由舅舅或母亲,为年满十三岁的男孩、女孩操办。当太阳光照进屋子里的时候,男女孩脚踏粮食口袋和大块的猪肉,男孩手持长矛和银元,女孩拿着首饰、衣料,主持人为他(她)脱掉童装,穿上成年人的衣裤或裙子。已经“成年”的男、女,一一向客人敬酒,并接受客人赠送的贺礼。
  朱祁镇在“上中礼”上,带上了一种名为“通天冠”的帽子。这样一来,他就可以装“人”了。太皇太后、皇太后等皇室长辈,临场观礼;王公大臣三跪九叩,表示热烈祝贺。礼成,朱祁镇去祭祖,再到太皇太后、皇太后的寝宫,跪谢养育之恩。
  作为一个成年人,不管朱祁镇“戴帽子”之前都干过什么,“戴帽子”之后,也得上一堂重要的生理知识课。据说,自古以来,各朝各代的皇太子或小皇帝,进入青春期后,皇室都要派专人(也称师傅)教以人伦;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胜任“上以事宗庙,下以续后世”的重担。这种性启蒙教育,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既传授理论知识,又通过“春宫图”和模型,展示操作方法。
  据《万历野获编》记述,明代紫禁城中供奉的欢喜佛,就是对皇太子或小皇帝进行性启蒙教育的教具之一。欢喜佛为男女合一佛像,成互相搂抱状。佛身上设有机关,控制男女性器;按动机关,佛就作交合之状。初入佛殿,必须举行一个仪式,老师带着学生烧香,上供,叩拜。然后,老师讲解,演示。得到老师允许,学生才可以触摸佛身,甚至操作、演练。“上课”时,师生都必须“端庄”,“严肃”;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以“儿戏”对待,那是绝对不行的。
  前述,故宫西北部雨花阁供奉的五尊欢喜佛,是不是《万历野获编》所说的“教具”,不得而知。
  清代皇家的性启蒙教育,据说比明代更规范,更系统。结婚前,小皇帝上过“理论知识课”之后,有关方面选出八名俏丽而年龄稍长的宫女,作小皇帝的“司门”、“司帐”、“司寝”等,掌管小皇帝的“床笫事务”,为他充当夫妻生活的参谋、顾问,陪他“实习”,积累实践经验。
  朱祁镇行过“上中礼”之后,按钦天监选下的吉日、吉时,行纳吉、纳征礼。
  纳吉,说白了,就是算一卦,即古人为结亲的事儿占卜吉凶;如果是“吉兆”,生辰八字儿又合适,就请媒人携带礼品去订婚。
  纳征,就是送订婚礼品。古人云:“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见。”因此,纳征又叫作“纳币”。币,是古人用作订婚礼物的玉或帛类丝织品。
  行纳吉、纳征礼,宫中仍要举行相应的仪式,派天使持节,带着礼物和有关文件,前往钱尚书家。这一次,钱家老小,凡是能动弹的,倾巢而出,在大门外跪接天使。他们当然有理由兴师动众,兴高采烈。皇帝女婿“没挑儿”,想得非常周到。礼品中,现金和实物,两全齐备;不仅有钱小姐的,而且有钱尚书及其全家人的,连家丁、奴仆,也人人有份儿,的的确确是“甘霖普降”,“皇恩浩荡”。况且,经过纳吉和纳征,这门“皇亲”就算攀定了,即使入洞房前,皇帝女婿有个三长两短,“皇后”的名份和皇亲国戚的荣耀,也都到手了。按照传统习俗,一旦订了婚,钱大小姐就是朱家的人了。清末,内务府大臣庆善的女儿阿元,与慈禧太后娘家大侄儿订了婚,万事俱备,只等举行婚礼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太后的大侄儿死了。然而,阿元已经是叶赫那拉家的人了,终生不得再谈婚论嫁。刚满十八岁的黄花闺女,就被人称作“元大奶奶”。到她满二十岁的时候,才“名副其实”,看上去,整个一个四十多岁的半大老婆子。
  坤宁宫大婚洞房在民间,未婚夫死了,婚期一到,婚礼照样举行。新娘子与未婚小姑子,或与一只大公鸡拜天地;之后,要么独守空房,要么与一个木制假人共寝。
  告期,就是把结婚的日期,通知对方。至此,大婚的序曲唱完。真正的大戏,在亲迎那天上演。
  亲迎,那是对平民百姓的要求。皇上可不能屈尊到老丈母娘家去接新媳妇儿。他选派“儿女双全”的代表去,能从他们身上“借点儿仙气儿”。亲迎这天,朱祁镇起了个大早。他根本就没睡着,翻来覆去地琢磨:钱大小姐到底儿长的啥模样。要不是每一步程序,都得按照钦天监认定的“吉时”进行,他早就想起床了。朱祁镇穿上礼服,在脸上胡乱抹了点化妆品,美滋滋地去祭祖、拜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然后,在乐曲声中御太和殿。迎亲和册立皇后用的节、证书、金印,等等,放在大殿内临时设置的桌子上。朱祁镇走过去,装模作样地查看一遍,才升座。
  皇宫中到处张灯结彩。各主要宫殿,都备足了鞭炮、红色烫金双喜字儿大蜡烛。御路上都铺了红毡子。
  中和韶乐设在太和殿前,丹陛大乐设在太和门内。法驾卤簿陈设在太和殿丹陛及庭院内。皇后仪仗陈设在午门之外,其中有一顶皇后礼舆,外面的杏黄色缎子帷幔上,用金线绣着大凤凰。“女乐”分设在乾清宫后面和交泰殿前面。王公大臣喜气洋洋地站在太和殿丹陛上和太和殿庭院中。静鞭三响,在鼓乐声中,王公大臣向皇上行“三跪九叩”礼,“万岁”之声,地动山摇。礼毕,乐止,礼部尚书奉金册、金宝,宣读册文、宝文;然后,把节、册、宝授予迎亲使者。王公大臣再拜。朱祁镇在乐曲声中,起驾回乾清宫,静候佳妇。
  迎亲使者把金册、金宝放到“龙亭”里。仪仗队、鼓乐队在前,迎亲使者居中,后面跟着迎亲官员、太监、侍卫,出午门,会同皇后仪仗,抬上大批的礼品,直奔钱府。一行人马,花花绿绿,绵延数里,绝对是难得一见的“靓丽的风景线”。沿途观者如潮,尾随始终者,大有人在。
  钱府自纳采,小动;自纳吉,大动;告期以来,全府总动员,上上下下,谁都不能闲着,整修宅院,大搞环境卫生;虽然不能“僭越”,搞得像皇宫一般辉煌,但是,也得光彩夺目,尽量让人看着有“门当户对”的感慨。单是阖府上下、全家老小,置办里外三新的行头,就忙得够呛,何况,还得张灯结彩,张罗喜筵,广泛散发“喜帖”呢!
  为新娘子化妆,最伤脑筋。弄这么大动静,差不多天下尽人皆知,生米基本成了熟饭,“退货”是不大可能了。可是,万一皇上女婿一掀盖头,不满意,不开心,这门儿亲戚走得不近乎,皇恩就不会浩荡了。于是乎,沐啊浴呀,恨不得把钱大小姐搓掉一层皮!沐浴之后,反复地用以绿豆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护肤剂、西域香水,揉面擦身;再用蜂蜜、玫瑰花瓣等原料制成的洗面奶涂面,用朝廷大臣都难得一见的高级纸膜,轻轻地擦拭;又用羊脂、白色素馨香等原料制成的护肤霜,反复涂抹。最后一道工序是,在脸上扑香粉,画眼线,涂眼影,描青眉,抹红唇;再在两个脸蛋子上,鼓捣出两块“颊红”来。
  至于发式,当然要按“文件”中规定的几种样子,选择处理。那是有“级别”的,整得像妃子、贵妃,那就糟了。不管是浪漫的“飞天髻”,还是新颖的“朝天髻”,既要考虑带凤冠的方便,又要适合钱大小姐的脸型。
  两绺鬓发,无论如何也要“自然下垂”,有如飘逸的蝉翼,让皇帝女婿一见,就两眼发光。
  说时快,那时慢。经反复推敲,反复试验,反复论证,反复彩排,直到迎亲的头一天晚上,才最后“定盘子”。可倒好,这么一捯饬,看上去,钱大小姐像个瓷人儿似的,一点儿活泛气儿都没有了。不过,她爹妈都说好:美丽,最要紧的,是“端庄”。
  此刻,钱大小姐全副武装,端坐在绣楼上,耳闻迎亲的鼓乐声越来越近,心里的那面“鼓”,点儿也越敲越急。时刻未到,终不知这副尊容,能否得到“客户”的青睐!
  后来的经历证明,钱大小姐的担心,还是有道理的。她这次“出门儿”,享福不多,遭罪不少。
  钱尚书率全家老少,在大门口跪接迎亲队伍。迎亲使者高声宣诏。鼓乐声中,锦衣卫轿夫把皇后礼舆、龙亭,抬入前院,再由太监抬到后院的“绣楼”前,按钦天监官员指定的“吉利方位”停放。钱小姐着皇后礼服,戴凤冠霞帔,闪亮出场,跪受金册、金宝,回“楼”等待吉时
  吉时一到,新娘子升舆启驾。大队人马经前门,沿御路,过大明门,入天安门、端门,到午门,城楼上钟鼓齐鸣。队伍从午门正中门洞进入紫禁城,经太和门,到乾清门。皇后仪仗入乾清门,太监、宫女列队夹道,拍巴掌“热烈欢迎”。在丹陛下,迎亲使者还节复命。鼓乐声中,礼部官员奉皇后金册、金宝,交有关人等陈列于乾清宫后面的交泰殿。新娘子坐的礼舆,由诰命夫人、女官、宫女,或引,或抬,或扶,或随,送到坤宁宫去拜天地,行大礼。
  合卺宴开。卺即“瓢”。古时,把一只葫芦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执其一,喝交杯酒,取“合二而一”之意。看来,古人早就意识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然而,俗话又说:按下葫芦起来瓢。这东西似乎不大吉利,后来人们多用杯子喝交杯酒。明末,帝后有了特制的“青玉合卺杯”--两只连体圆筒杯,高约7?5厘米,外侧有凸雕、镂空的龙、凤,以及两首“打油诗”。这只专用合卺杯,现存故宫博物院。那是国家二级文物,人家肯定不会出租、外借。再者说,谁都用,容易传染非典、爱滋、霍乱、伤寒什么的。如今人们结婚不惜血本,讲究排场;不妨少花点儿钱,仿造一个,酷它一把。钱大小姐和朱祁镇在坤宁宫里相对而坐。新娘斟酒一杯,递给新郎;新郎抿一口,交给新娘,新娘一饮而尽。新郎斟一杯酒,交给新娘;新娘抿一口,还给新郎,新郎一口喝干。交杯酒喝完了,作为皇后,钱小姐在坤宁宫定居下来。
  大婚礼成,余波未尽。朱祁镇偕皇后钱氏,去祭拜列祖列宗;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寝宫,行谒见礼;朱祁镇御乾清宫,“诏告”大婚礼成,皇后率妃子等,叩拜丈夫。太皇太后、皇太后在各自寝宫,向新婚夫妇赠礼,设宴祝贺。朱祁镇御太和殿,接受王公大臣祝贺。皇上设宴款待皇后家人,赐礼物。
  结婚“限男女之年”,皇帝也不能胡来。万历五年,皇太后李氏为神宗朱翊钧定下了皇后人选。钦天监反复论证后认定,只有十二月“宜嫁娶”。大学士张居正直嘬牙花子:过了年儿,皇上才十六岁,腊月娶媳妇,岂不是“早婚”,“非礼”?可是,到来年腊月再办喜事儿,朱翊钧肯定会“火上房”,“猴急”;怎么办?
  好在皇太后李氏对张居正印象不错,他的话她还听得进去。张居正求见太后,对她说:“英宗,武宗,世宗,都是十六岁大婚,咱不能坏了祖宗的规矩。要是等到明年腊月,也确实晚了点儿。我看明年三四月比较合适。虽说钦天监认为不大好,可那是一般老百姓的见识。皇上是什么人?天之骄子,一福压百祸,哪位神佛都得卖这个面子,保佑他。”
  皇太后李氏思考再三,决定来个“中庸”,来年二月办事儿。
  明神宗朱翊钧结婚,光织造费一项,就花掉九万多两白银。他给几个儿子办喜事儿时,为了采购珠宝,花了两千四百多万两银子。
  明太祖朱元璋为后世子孙立下一个规矩:“皇后出自民间。”在执行规定过程中,“亲民”变成了“扰民”。各地官吏奉旨,大肆征选十三至十六岁未婚少女,送往京城,当地立马鸡飞狗跳,乱成一锅粥。不乐意应选的,哭;想乘机跳龙门的,笑;舍不得离开父母和情郎哥的,投河上吊。
  万历年间,民间传说“皇上又要选美了”。一时间,嫁闺女,聘女婿,忙得昏天黑地。浙江省青田县一位老兄,正在旅途之中,为了争取时间,也赶紧给女儿找了一个婆家。匆忙之中,手头上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只好用一条腰带,权当“信物”。那时候,人们没有手机这种东西,难以互通讯息。他老婆在家里,不知道当家的是死是活,啥时候能回来,情急之下,自作主张,把闺女许给了一个有钱的人家。当家的回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得一塌糊涂。那个大款听到这个消息,来个“近水楼台先得月”,捷足先登,迎娶新娘子。这个闺女挺倔,仅遵父命,不从母意,在花轿中割喉自尽。
  天启元年(1621年),熹宗朱由校准备大婚,广选天下美女。消息传来,江苏浙江一带,许多当父母的,担心女儿一旦入选,势如永诀,就抓紧时间谈婚论嫁。单身汉无论老少俊丑,身价陡增,甚至出现“拉郎配”现象--不问青红皂白,从街上拉过一个男人,到家里就强迫他与自家闺女拜堂成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香港凤凰影业出品的彩色影片《抢新郎》,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了类似的情景。
  数千名美女云集京城,真是个花团锦簇,风情万种,美不胜收。她们千里迢迢而来,许多人没有看到紫禁城到底儿是个啥样子,在初选中就被淘汰出局。剩下的,每百人一批,按照年龄大小排队,顺序入宫,参加“精选”。肩负着重任的太监,远看看,近瞧瞧,把那些稍高、稍矮、稍胖、稍瘦的,都扒拉出来,送回原籍。留下来的,再按年龄大小编组,进入“一审”。
  太监以极为挑剔的目光,审视着每一位姑娘,观察她们的容貌,辨听她们的嗓音,发、耳、额、眉、目、鼻、口、颔、肩、背、腿、脚、音,只要有一处看着不顺眼,听着不顺耳,当场“退货”。
  “二审”时,太监拿着尺子,量姑娘的手、臂、腰、腿、脚,再令姑娘“活动活动”。凡是一处尺寸不符合要求、各部分“零件”不搭配,以及风度、仪态不佳者,一律打发回老家。
  “三审”由女官和年老宫女把关。姑娘单独进入一间秘室,脱得 *** ,女官和宫女摸其乳,探其秘,闻其味,察其肤……合格者在宫中接受一个月左右的培训。在她们熟悉宫中规矩,学习礼仪规范的过程中,负责培训的女官,考察她们的智力、性格作风之优劣;当然,睡觉时咬牙放屁吧嗒嘴的,说梦话撒癔症的,绝对不能容留,将来惊了驾,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千淘万滤之后,所得“精英”不过数十名。
  《光绪帝大婚图》局部“终审”一般由皇太后负责,有时皇上亲自出马。他们按摆在面前的桌子上的名单,逐一将精英传进。姑娘立而不跪,回答一些有关姓名、家庭状况、学问方面的问题。“考官”们审形辨音,从中筛选出一后一妃或数妃。其余的,赐给亲王、郡王、皇子、皇孙,或留在宫中当“女官”、宫女。明代内廷有“六个局”,由女官掌管,每局下设“四个司”,女官在百人以上;她们都是皇上后妃的“后备军”。
  明嘉靖年间,为世宗朱厚熜选皇后时,礼部负责初选,张太后负责终审。她听钦天监观天象的官员说,河北大名府“有佳气”,进入决赛的姑娘,大多数来自大名府。张太后端坐在一个青纱帘后面。姑娘们三人一组,“一正二副”,依次被传入。张太后相中的姑娘,就赐一只赤金镶玉的手镯,由宫女当场给她带上,这个姑娘就被牢牢地“铐上了”。落选的姑娘,张太后让宫女把几枚银币,塞到她的衣袖里。
  清代,坤宁宫不再是皇后寝宫,只在东暖阁入“洞房”。大婚礼仪与明代大同小异。《清史稿》说,同治皇帝载淳大婚,“纳采、大征、发册、奉迎,悉遵成式。”有的史料说,光绪皇帝载湉大婚的程序为:纳采礼,大征礼,册立礼,奉迎礼,合卺礼,庆贺礼,赐宴。
  上述记载,有的把“六礼”简化了,有的则细化了。说法不一,做法相同。

古代皇帝婚事全揭密 小皇帝如何积累性经验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5.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6.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7.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8.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9.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10.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随机推荐

  1. 梦见看话剧

    周公解梦梦见看话剧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看话剧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梦见山丘爆炸

    周公解梦梦见山丘爆炸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山丘爆炸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性格偏执、不畏强权的海瑞,为何能在奸臣遍地走的明朝善终

    明朝一个奸臣居多的朝代,刘瑾、王振、严嵩、大名鼎鼎的魏忠贤,几乎每一个新皇登基都会出现一个奸臣,而且还是权势熏天的那种奸臣。

  4. 26岁女子,深夜尿血入院,医生叹气:就算再心急,也该忍一忍!

    深夜,救护车呼啸着驶进医院,一个年轻的女子被送进急诊室。据这个室友说,这个已经有些神志不清的女子叫小丽(化名),今年26岁,白天还好好的,晚上下班后,两个人还一起吃的饭。医生听完,查看了小丽的情况,初步怀疑是急性肾衰竭,随后的检查结果证实,医生的推测一点没错。医生摇头叹气道:就算再心急,也该忍一忍!

  5. 金刚经持验录:重见光明、策内无名幸免一死

    又过了两个月,两眼就完全恢复正常,重见光明,甚至比年少时的眼力还好。>周少岳有感于《金刚经》的功德,更加虔诚读诵,后来活到八十岁,无疾而终。>二、策内无名,幸免一死>隋朝仁寿年间,杜之亮任汉王谅府的参军。但是名册内却没有杜之亮的名字,因而幸免一死,过了不久,杜之亮就被释放。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如来有所说法不。

  6. 日本阴阳术!

    每个民族都会产生属于自己的巫术、咒法等等东西,在现在流行的许多日本漫画中,经常会出现阴阳、灵异之说,并且经典而耐看。其实日本的阴阳术也有好多种,下面就一些基本概念作一个简要的介绍。是日本小说和漫画中最普遍使用的伎俩,有点像是特异功能者。)阴阳术在日本古代一直是很盛行的法术。而在日本的当代的灵异小说、漫画中,那些除灵师们大多也是使用阴阳术的,阴阳术在日本流传之广,可见一二了。

  7. 苏氏面相学四:耳_看相大全

    苏氏面相学四、耳耳分为六个部位,各有不同之处。天轮、人轮、地轮代表年岁及吉凶情况;廓代表与父母之缘分及气色好坏之出处;风门代表个人气量之大小;风挡则可以观察个人是否有责任心。耳之年岁是从左耳开始,天轮代表一岁、两岁,人轮代表三岁、四岁,地轮代表五岁、六岁及七岁;右耳则为八岁至十四岁。一.思想型思想型耳朵,其天轮高且大,人轮平平,地轮尖小且无耳珠,谓之思想型。

  8. 神农:中国医药与农业之王

    神农,意为“神农”或“神农”,是中国宗教中的神.他是一位神话中的圣人医治者和史前中国的统治者.神农也被称为吴谷神“五粒”,或吴谷贤迪“五神的第一神”.他被认为教过中国人如何实践农业、草药的使用、植物药的应用和针灸.在中国神话中,神农被认为是锄头、犁、斧子的发明者.挖井、灌溉、保存储存的种子(特别是煮马尿)、农贸市场和农历.他也被认为对脉诊、针灸的实践(烧灼艾蒿在身体的特定部位)的实践有了更高的理解

  9. 【露英】的意思是什么?【露英】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露英lùyīng1.露水,露珠。唐·元稹《蔷薇架》诗:「风蔓罗裙带,露英莲脸泪。」2.花卉。宋·张先《少年游》词:「帽簷风细马蹄尘,常记探花人。露英千样,粉香无尽,蓦地酒初醒。」露英的拼音lùyīng露英是什么意思露英lùyīng1.露水,露珠。

  10. 大力士小圆环

    小圆环向黑大个子挪近。>跟小圆环一起柬的还有一个新伙伴——一块月牙形的磁铁,他的名字叫“小月牙”。>小月牙也怪小圆环:“明明是你在推我嘛!”>小圆环觉得手表的话讲得有道理,便跟小月牙悄悄地商量开了,研究怎样才能做好事。小刀和铁钉原来没有磁性,吸不住铁屑,现在受到小圆环和小月牙的感应,也有了磁性,能够吸住铁屑了。他们感谢小圆环和小月牙。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