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古时候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常看古装电视剧的老铁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一位英雄好汉叫上一坛好酒,切上两斤牛肉,然后再甩出几锭银子,霸气侧漏。 但这样的情节在古代并不靠谱,要知道在古代黄金白银都是贵金属,夏商周时候的交易还大都以物换物,或者用贝壳、盐、茶等稀罕物作为交易货币,到了冶铁炼铜技术成熟时,铁制铜制钱币开始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所以古代大部分的交易场景,还是已这类货币为主。 其实古代的银价并不是固定的,那这些不靠谱的电视剧场景背后,古代的银子实际上等价于多少现代的人民币呢? 汉代银价 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千。(《汉书·食货志》) 根据《食货志》记载,汉代的朱提银成色好(产于朱提山,包括今昭通、鲁甸、永善3县沿金沙江、牛栏江流向的山脉),8汉两为1流,价值汉五铢钱1580枚,其他的银子8汉两,价值1000汉五铢钱。 从已发现的海昏侯墓出土的黄金重量可知,汉代一斤为16两,则1两=15.43克或15.625克。朱提银1两=197.5五铢钱,其他银子1两=125五铢钱。 不过,从汉代一直到唐宋,白银一直不是流通货币,只是一种贵金属,这种贵金属的官定价格,实际上与实际流通计价的铜钱的「 ”购买力”是直接挂钩的,而铜钱的铸造流通量,哪怕在一个王朝的几百年内,也是不同的。 所以,除了用米价进行约略折算,没有任何可以贯穿2000年的一般等价物,而历史记载的米价又和货币量、地区、丰欠、消费人口直接相关比如: 汉文帝时,粟至十余钱。(《史记·律书》)今张掖以东,粟石百余,刍藁粟数十……本始中,金城湟中,谷斛八钱。(《汉书·赵充国传》,宣帝时事)元康四年,比岁丰,谷石五钱。(《汉书·宣帝纪》,宣帝时事)永光二年,是时岁比不登,京师谷石二百余,边郡四百,关东五百。(《汉书·冯奉世传》,元帝时事) 需要注意的是,汉文帝时用三铢钱,汉武帝后才行五铢钱,而五铢钱铸造了一百多年才280亿枚。在宣帝、元帝时代,五铢钱的货币供应量实在不多,边地谷价便宜,很大成分上来自于「 ”钱荒”,即「 ”钱贵物轻”。 如果按照宣帝时面临羌人战争时的标准,张掖以东的粟价,则1两它银也不过买1石粟罢了。 汉制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为120斤,则汉代一石粟相当于今天30千克,也就是60市斤小米,三解到京东上搜了一下,最便宜的小米1市斤(500克)价格是6.8元。 也就是说,汉代1石粟=408元人民币,当然,这是精小米,古人算一般称量为原粮,还要削掉一定比例,此处先忽略了。 由此大体上可知,西汉1两白银=408元人民币,1克白银约为25.5元人民币。 同样的算法,以宣帝丰收时粮价为准。则1两银=125钱=25汉石=1500市斤小米,则为10200元人民币,1克白银约为661元人民币。要注意的是,上述价格等于差了25倍,这种数据的差距,在相关记载中毫不少见。 唐、五代银价 唐代用银的记载和考古发现的银饼、银铤不少,不过主要是皇室赏赐和折算「 ”轻货”(体积小、价值高,利于长途运输的货品)顶租庸调,使用时也往往是以重量计量,也因此成为一种财富储备。 黄金一斤为饼,百饼为簉,至有百簉。银五倍之。(《南史·武陵王纪传》) 这种熔金为饼的储藏财富,这是汉晋南朝以来的传统,只是考古所见的唐代银饼要小得多,最大的约为唐代50两,小的也有10两规制的,可见并没有形成固定形状的银币,仍为「 ”轻货”用。 至于具体的与商品挂钩的银价,则记载更少,只能以唐之后五代十国的后蜀为例了: 伪蜀广政中,凡银一两, 直钱千七百。(《续资治通鉴长编》) 此时的后蜀也通行的是唐代开元通宝钱的规制,粮价如下: 孟昶广政十三年,是时蜀中久安,赋役俱省, 米斗三钱。(张唐英《蜀梼杌》) 10斗1石,则蜀国1石米为30钱,五代一斤合596.82克,一两合37.30克。1700钱可换56.67唐石=6800唐斤大米=8116.752市斤大米。假如以500g大米最便宜的是4.8元,则总数为38960.41元人民币。 即唐代、五代十国时1两白银约等于38960.41元人民币,1克白银约为1044.51元人民币。 北宋、南宋银价 咸平中,银两八百,金两五千。(《续资治通鉴长编》)(景德四年)诏河东路所辞戍兵白金每两直以一千为限。(同上)(熙宁八年)蜀州。银每两官折二贯三百文足,市价一贯六百文,九年,银每两官折二贯二百文足,市价一贯四百文。(政和六年)官中支钱此曹,每两请官价钱一贯四百文足。 这是从北宋真宗朝到北宋徽宗朝选取的几个数据,基本上,银价在不断上涨,当然,北宋的货币投放量也不断增加,仍面临「 ”钱荒”。 看看米价: 景德四年,诸路丰稔,淮、蔡间麦斗十钱,粳米斛二百。熙宁七年,以上等粳米每石为千……中等粳米斗为钱八十五文,零粜与贫民。政和五年,白米市价为百二十。 真宗朝,1两银子只够买米4——5斛,最多716.18市斤,*4.8元/市斤=3437.664元人民币,1克白银=92.1625元。 神宗朝,1两银子只够买中等粳米2.7石,386.73市斤,*4.8元/市斤=1856.304元人民币,1克白银=49.7668元。 徽宗朝,1两银子够买白米1.16石,139.2宋斤,166市斤,4.8元/市斤=796.8元人民币,1克白银=21.3619元。 南宋的折银价相对稳定,绍定元年(1228年)前,银1两折钱多为三贯三百文。 德祐元年(1275年),银每两一十四贯二百八十五文,银每两价钱七贯三百六十文。 再看米价: 嘉定十六年(1223年),和籴米石,每石计官会三贯七百五十文。 德祐元年,麦每石三贯七百三十。 也就是说,南宋宁宗、理宗时代,银1两,折米1石左右(以纸币会子计价,实际上,白银比纸币吃香),也就是说,1两银子够买米1石,143.23市斤,*4.8元/市斤=687.504元人民币,1克白银=18.43元。 南宋末年,银1两,折麦3.8297石,548.55市斤,京东的小麦粉是3.7元/市斤,即2029.64元,1克白银=54.4142元。 当然虽然已经尽量寻找时间贴近的对应物价数据,但是以上数据仍没有考虑上述几个时代粮食计量单位的「 ”石”和重量计量单位的「 ”石”的具体区别只是简单计数,同时,在古代其实没有标准的一两银子,因为古代银锭都是要现称的,并非标准两,没有标准的银元。所以以上只能算是一个估算。

古时候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明朝白银货币化:中国传统经济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在和世界各国的贸易不断发展过程中,白银最终成为了中国的主流货币。明朝时期是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关键时期,和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密不可分。白银货币化反映了中国和世界市场的接轨开始,也反映了中国商品经济出现了新变化。元朝纸币明朝初期,为了改变元末货币混乱的局面,于是统一使用铜钱。

  2. 王莽真是个"穿越人"?

    如果说古代真的有穿越者,那王莽一定是嫌疑最大的那个人。自从王莽改制以来,历代史学家对王莽的争议就不绝于耳。有人说他是富有远见的改革家,也有人说他是充满了现代思维的穿越者。

  3. 丝绸之路上卖出去丝绸茶叶和瓷器,却收回了白银和 ...

    在远古时候,丝绸成为东西方之间交易的第一座桥梁。

  4. 左宗棠穿越「 ”死亡之海”收复和田:驱逐5千外国人,缴获白银3万两

    和田,新疆最南端的一个城市。这里古称于阗,是盛产美玉的地方。

  5. 中国对外贸易史上辉煌的一页,三亿两白银涌入中国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因此,在明朝以前,中国用于货币的贵金属一直处于比较匮乏的状况。不过这并不是我国的骄傲,是不得已而为之。最早的纸币交子可因为没有足够的硬通货,直到明朝初年,宝钞还在流通使用。但是,到后来,我们惊奇的发现,明朝成为了银本位的国家。银子已经成为了国家的通用货币,纸钞已经无声无息的退出了流通领域。

  6. 许景澄,四十万两白银与八国联军侵华

    说的是清朝的许景澄,四十万两白银,八国联军侵华的故事。被慈禧里通外国罪。徐景澄因在俄国存有四十万两白银。故通报朝廷,取出在俄国的白银。1892年,沙俄出兵侵占中国新疆帕米尔地区,他曾作为中方谈判代表,据理驳斥沙俄侵略行径,俄军拒不撤退。1898年,许景澄代表清...与沙俄议定,在边界未划定前双方军队维持现状。许景澄往来于彼得堡、哈尔滨之间,为签订协议奔波。1898年8月28日,许景澄参加了中东铁路开工典礼。

  7. 钱币收藏(一二一)——北魏「 ”第一钱”太和五铢钱

    ★北魏北魏,是鲜卑族在中国北方建立的政权,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重建代国,自称代王,定都盛乐,同年四月,改称魏王。

  8. 大明朝官吏 ... 多少钱就会被处死?

    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2.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5500-6000元的购买力,一文铜钱就是6元人民币。到了明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普通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因此得出明朝一两银子约合人民币900到1000元之间,一文钱相当于1元人民币。

  9. 清末「 ”七年重建海军计划”差点吓倒对手

    进入近代以来,海军就是花大钱的军种。甲午海战,基本是东亚两国钱包厚度和采购力的比拼。因为两国都是从欧洲的英德等国订购新式铁甲舰。本来清朝下手订购比较早,订购的铁甲舰吨位也比较大。曾有明显领先对手。反倒是日本方面。拿出全部财政收入的接近一半拼命订购新舰。大东沟海战中的吉野舰,本来和致远舰就是同一个英国海军工厂出品的同一套图纸的先后升级版。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到了清朝要灭亡的前几年。

  10. 大开眼界!第一套人民币票样图案,最大面值是50000

    第一套人民币是1948年12月1日由新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印制发行的法定货币,只有纸币,共有12种面值: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同时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这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

随机推荐

  1. 梦见坐火车忘带身份证

    周公解梦梦见坐火车忘带身份证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坐火车忘带身份证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梦见加法 梦见加法什么意思

    梦见加法是什么意思?梦见加法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加法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苦苦思索著加法题目,表示你将为克服困境而奋斗,这困境不久将会在你的生意交往中凸显出可怕的形迹。梦见加法运算有错误,表示你将能成功地击败敌人,因为你在他们实施阴谋之前幸运地识破了他们的企图。梦见计算得准确无误,表明你的计划万无一失。梦见计算得错误百出,暗示你要细致认真。

  3. 狼前虎后是什么意思?

    【拼音】lángqiánhǔhòu【解释】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狼前虎后”

  4. 梦见山丘 丘陵

    周公解梦梦见山丘 丘陵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山丘 丘陵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割臂之盟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 成语大全

    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

  6. 进退两难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ǐntuìliǎngnán【解释】前进和后退都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出处】宋·李靖《卫公兵法》:“凡攻城之兵……进退又难,前既不得上城,退则其师逼追。”【例子】孔明曰:“既主公在涪关进退两难之际,亮不得不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近义词】进退维谷【相关】百度“进退两难”

  7. 拜年祝福语_提前拜年祝福语_拜年祝福

    新的一年就要来临了,你想要提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送去美好的春节祝福语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提前拜年祝福语”,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提前拜年祝福语(篇一)1、觅生计,一年无休,工资未涨物价涨。提前拜年祝福语(篇三)1、一条短信,有如此多的牵挂,只因它承载了浓浓的祝福。拜年祝福语|拜年短信|新春祝福语|新年祝福语|除夕祝福语|春节祝福语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

  8. 伪满洲国政治体制:由日本次长主导的傀儡统治

    伪满洲国政治体制:由日本次长主导的傀儡统治  体制  伪「满洲国」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为溥仪。1932年3月8日,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年号」为」大同「。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伪「满洲国」为伪「大满洲帝国」。溥仪为「皇帝...

  9. 秦襄公是秦始皇的什么人?秦襄公个人生平简介

    秦襄公是秦始皇的什么人?秦襄公个人生平简介  秦襄公是秦始皇的什么人?秦襄公个人生平简介  秦襄公是秦始皇的先人。秦襄公(?—公元前766年),嬴姓,赵氏,名开,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秦襄公是秦始皇...

  10. 蜘蛛的启示

    一只蜘蛛在断墙处结了网,把家安了下来,但是,它的生活并没有安宁,因为它常常会遭受风雨的袭击。大雨刚过,这只蜘蛛向墙上支离破碎的网艰难地爬去。一直在里面避雨的三个人看到蜘蛛爬上去又掉下来的情景,开始讨论起来,他们的观点却大不一样。受这只蜘蛛的启发,他从此坚强无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