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个日军遗孤,画了半辈子毛主席像,他终于回到了日本,却又选择返回中国 │ 止戈出品

原标题:一个日军遗孤,画了半辈子毛主席像,他终于回到了日本,却又选择返回中国 │ 止戈出品 止戈传媒出品第 6 篇战争故事 >暮春时节,樱花已落。一架飞机在东京成田国际机场降落。一个体型瘦削的中年男子走出机舱,站上舷梯。他的身体略显僵硬,眼神有些迟疑。 >今年3月,在位于北京西长安街沿线的鲁谷某小区,我与如今已是满头白发的他初次见面。这37年前的一幕,在他口中犹在昨日。 王林起近照(高戈摄) >在登机前,他的身份还是北京重型电机厂的一名职工。为了这次日本之行,厂里给他补助500元钱,超过了普通工人一年多的工资,同时请北京红都服装店的师傅做了笔挺的中山服,又买了了两个高档的旅行箱。那时,他的名字还叫“王林起”。 >下舷梯,领行李,出机场,前来迎候的一众亲人用日语亲切地唤起一个陌生的名字:渡部宏一。 >练习了多日的日语还是没有出口。握手、拥抱……短暂的热情之后,双方便陷入了相对无言的尴尬。 >或许大家都陷入了同样的回忆: >往前推40年,一个6岁的孩童与家人一起,随日本农民组成的“日本开拓团”前往中国东北。而今,当年的一家6口,早已被岁月冲击得四散零落,有幸活下来又重返故里的,只有已是中年白发的他…… >我是最早从朋友口中听到了王林起的故事,而后慕名造访。 >王在北京的家不大,但干净异常,茶几上的日式茶具、书桌上的富士山沙画、橱柜里的日本玩偶,众多细节都显示房主人和日本千丝万缕的联系。 王林起使用的茶具(高戈摄) >山形县和田村,位于日本东北部。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一对年轻的夫妻天天忙着打包大件行李,要赶在入冬前把它们托运到一个很远的地方。这对夫妻正是少年宏一的父母。父亲是家中独子,一个勤恳的日本农民,母亲白石贞,性格温顺。一对俊男靓女自由恋爱,成为当时村里的新鲜事。 >和田村以冬季雪大闻名。不过1940年的那个冬天,当第一场大雪飘落时,宏一已经看不到了。 >那一年秋天,外祖父给了5岁的宏一一顶彩色毛线帽子,告诉他,要去的那个地方很远、很冷。当宏一一家跟随“开拓团”,从日本山形县辗转来到中国东北时,走出车站,他第一眼看见的是初雪覆盖下的土地上,低矮的房子四处散落,赶路人骑着毛驴,一群中国农民裹着黑色棉衣。 >与老家住草顶木屋、穿草鞋木屐,只有出远门的男人才有鞋穿相比,眼前的一切对宏一来说更多的是新鲜。 渡部宏一及弟弟骏与父母的合影 >1936年5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所谓的“满洲农业 ... 百万户移住计划”,动员大批本国贫民组建“开拓团”前往中国东北,“开拓团”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行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使500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 >在带领全家动身前,宏一父亲曾多次前往中国东北“满洲开拓团”查探,回日后又接受了短期培训。对于像他这样长年只能吃萝卜饭、南瓜和芋头的日本农民来说,肥沃的中国东北显然是一片望眼欲穿的乐土。 >从1936年到1945年间,日本前后组织了共计20万人 ... “满洲”。这些一心向往早日踏上乐土的农民并不知道,他们今后在这片土地上种出来的粮食,大部分并不能成为自己的收成,而是交日本军队当公粮。 >宏一的新家位于今天的中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境内。为了让 ... 安心于此,开拓团处心积虑将此地命名为山形县。 ... 们筑起住房,南北排列成村落,周围用木桩铁丝围住,并在所有房子的外壁划上白色的圆圈——这是他们从中国农民那里学来的防狼诀窍。 >“我们从东北农民那里学来很多,我家里就雇了一个中国帮工。”与东北农民的一些交往细节,多年以后一直是渡部宏一美好的回忆。 >在宏一眼里,日子仿佛如童话般美好。村民们专心耕种,甚至搭起了一座简陋的神社,企图在异国的土地上复原故乡的一切。父亲耕田,母亲看家,甚至还为他添了一个可爱的小弟。 >冬夜漫长,妈妈就在温暖的炉火旁教孩子们哼唱日本歌谣,那首全日本家喻户晓的《红蜻蜓》是孩子们的最爱: >晚霞中的红蜻蜓 >你在哪里哟 >童年时代遇到你 >那是哪一天 >…… >在大人眼里,生活并不和预想的完全一样。村里产出的稻米,在交完军粮后所剩无几,村民只能以高粱等杂粮作为主食。四五年间,铁丝网将这里与世隔绝。此外,偶尔还会有骑马背枪的士兵召集全村人问话,说要寻找某个逃跑的士兵。更多的日子里,日本农民听到的是“军队取得了大胜利”“占领了某岛”这样的消息。 >这种波澜不惊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45年日军战败时刻,陡然间转成不问生死的遗弃。 “突然有一天,邻居新野叔叔挨家挨户动员,‘黎明要开始逃难了,赶快做准备!’”回忆当年的情景,尽管早已时过境迁,我眼前的这个老人仿佛依然心有余悸。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发布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东北开拓团的农民瞬间成为被日方遗弃的难民。为逃避被日方威逼 ... 和苏联军队追击,全村人开始了仓皇的南下逃亡。 日本拍摄的开拓团影视剧照(资料图) >母亲无奈中遗弃了刚经营出个样子的家,背上被褥、粮食,拉着4个孩子再次奔向车站。逃难中途经一片原始森林:抬头看,针叶林密密匝匝,遮天蔽日,白天暗如黄昏;低头看,脚下横七竖八,枯叶堆积,踩上去却十分柔软---这种强烈而怪异的反差,给仓皇逃难的孩子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仿佛这里是一个万劫不复、活人不该踏入的死地。 >就在逃亡前不久,宏一和弟弟无意中闯祸烧毁了储物仓,兄弟俩提心吊胆,随时准备跪地接受父亲的惩罚,然而惩罚没等到,却等到了父亲离家的消息。日军为挽回时局,在开拓团内招募壮丁,并不符合征兵条件的父亲也被招募了,然后在寄回一封信后就永远失去了音信。 >穿林、过河,一路逃亡。有女婴被饿死,孩子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其他人却无暇顾及。已经10岁的宏一初次看到人死时非常恐惧,到后来,面对河里飘浮的成堆尸体已经完全没了感觉。人们轮着 ... 掉自家的牛马充饥,在“男人要被去势,女人要去做慰安妇”的传言里,艰难苟活。 >“突然有一天,我们一家人一早醒来,发现被一同逃难、朝夕相处的乡亲们遗弃了。”老人回忆。他们只能混入另一拨陌生但命运相似的难民,继续逃亡。 >灾难接踵而来。很快,妹妹登美子在慌乱中走失。在中国出生的幼弟秀策则被人趁乱抱走。终于抵达了沈阳难民营。还来不及庆幸,某天夜里,母亲被苏联士兵侵犯致死,几天后尸体被抬出难民营时,地上留下一滩乌黑的血迹。 >临死前,气息尚存的母亲试图说些什么,在吐出“宏一”两个字后,就彻底没了力气。这个才30多岁的日本女人,生命如灯一样熄灭,剩下10岁的宏一,还有小弟骏。 >“想哭吧,愣是没有流下泪。”老人平静地向我讲述那一刻的场景,“母亲临走前,满头全是虱子,瘦得骨头、颧骨全出来了。本来我的母亲,大家伙都说长得挺秀气的。一个温顺的女人,变成这个样子。” >从日本农民到日本开拓团成员,再到日本难民,至战争的牺牲者,剧烈的变化与打击都挤进了1945年的后半年。来自侵略战争发起国的一个普通日本家庭,还未回过神来,就已支离破碎。这一切毫无预兆地撞进一个10岁日本少年的眼底,也撞碎了所有对未来的期冀。 宏一和弟弟骏被领养时,已经瘦得皮包骨。5年时间,一个美满的六口之家到此刻只剩下这两兄弟。 >一个穿黑棉袄的男人,领着他俩坐三轮车爬过一大段斜坡路,又一座长桥,下坡后,再过一段铁道,最终穿过一座门洞,站到一座平房院里,“接受最后的挑选”。 >到了掌灯时分,有人从身后轻轻拍了他的肩膀。“一个眼睛很大、身材壮实的男人”,这是宏一对养父第一眼的印象。没有言语,男人牵着宏一的手回了家。 >领走宏一的男人名叫王殿臣,河北景县人,随闯关东风潮来到沈阳,做旧货小生意。按命理,当年王家五行缺木,这个被领来的孩子成了王家长子,叫“王林起”。次日晚上,“王林起”穿上了养母贾凤朝一夜未眠缝制的棉衣棉裤,“终于不再冷了”。 >这里冬季同样雪大。养父教会了少年说中国话,他开始读《百家姓》《三字经》。临近春节,他叩头、作揖的动作已经有模有样,还有了和养母一样的口味,时不时盼着用大黄米、小豆和大枣做成的东北大年糕,和夹着熟驴肉的煎饼解馋。 >很快,随着1946年春节的到来,皮包骨头的少年不但脸上有了血色,也在向父母的磕头作揖中回到了人间。他跟着养父学放爆竹,爆竹的炸裂声让他想起逃亡中的枪声,但他心中已经不再恐惧。被另一家人领养的弟弟却没闯过命运的转弯。兄弟再见时,弟弟骏已是裹在席子里冰冷的尸体。 >此后,少年有一次偶遇同在开拓团的日本孩子。那个孩子跟在一个中国大人后边,两人均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却欲言又止,各自走开。 >少年宏一从此消失,世间只有王林起。 >1949年后,王家从沈阳搬至北平。少年王林起表现优秀,在三年级时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少年先锋队队员。他和少先队员们一起涌上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庆观礼,伴着无数放飞的气球挥动双臂,向伟大领袖毛主席欢呼致敬。升入高中后不久,看到养父母维生艰辛,他选择了退学。 >“你加入少先队,学校知不知道你是日本孤儿?”我问。 >“我是收养的日本孩子,这一点从小到大周围人都知道。”王林起对这一点毫不避讳,“我从小就是个另类”,他如此给自己定位。 >1958年,中国 ... 。遗孤的身份没有影响王林起参加招工进入北京汽轮机厂操作磨床,兼干宣传。1964年10月,为庆祝国庆15周年,《东方红》首演,厂宣传 ... 和干事还带他去人民大会堂看了演出。那天,同在观众席的还有毛主席。 >“文革”随后而来。养母被单位“造反派”贴了一张“为什么收养日本孩子”的大字报,吊诡的是,他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冲击。 >当时,无数“右派反革命”的孩子遭受家庭破碎、发配支边等厄运,他反被厂里的造反派、保守派争抢。王林起选择了追随后者。他24小时等待毛主席发表的最高指示,一有消息,立刻写成大标语或放鞭炮表示庆贺。 >“文革”后期,联合后的两个造反派一致推荐有美术基础的他去学油画。 >“当时我上的是中央美院的毛主席像培训班,一次上课时,后来担任了美院院长和中国美协主席的靳尚谊先生来看课,还坐到我身边,亲自为我画的毛主席像动手做了修改。”如今须眉皆白的王林起跟我说起这个细节,满脸都是自豪的神色。 王林起在北京十渡写生 >学成归来,王林起开始专门为工厂画毛主席像和各类宣传画。 >在一笔一笔认真勾画毛主席像的日子里,革命青年王林起可曾记起那个曾经的少年“渡部宏一”? 10岁,按说一个人的语言功能已经基本完备。但奇怪的是,王林起在被收养后不久,很快就把日语忘了个一干二净。 王林起的中国养父母 >养父王殿臣曾带着王林起回过自己在河北景县的老家。那个村子的形状与宏一的日本老家相似,东西长,南北窄。 >“看到这个村子就当做看到你的老家吧。”在这个华北平原上种着大片玉米和红薯的中国村子里,养父对王林起说。那是1951年,王林起17岁,无论是养父还是他,都不敢也不去想回日本老家的事。 >后来王殿臣再次提起“回家”这件事,已是1960年他因食道癌去世之前。 >起初,王林起没动过寻亲心思,“我回不去了,也不会回去了” 。 >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在华遗孤有了回到祖国的机会。王林起的心动了,多半不是因为想念“祖国”,而是出于对养父心愿的遵照。循着模糊的记忆,他用中文给故乡日本山形县和田村的村长写信。 >辗转几波翻译后,他读到了故乡回信,第一句话是,“您受苦了”。那时,中国父亲已去世多年,日本姨母们还健在。 >“你对我们家的义务都已尽完了,放心走吧,不用回来了。”养母贾凤朝说。 >“老娘,我会回来的。”王林起答。 >回日探亲的飞机起飞了。走下飞机的王林起,一时间又变回了渡部宏一。 >在日本机场,王林起并没有用上提前反复练 ... 那些日语问候语。他还不习惯瞬间切换成宏一的生活。只是,在日本的第一夜,第一次睡榻榻米,他竟然“出乎预料地睡得很沉”。 >80年代的日本,经济已走出战后的凋敝,进入高速发展期。一年多时间里,中年宏一往返于城市与乡下之间,聚会、打工、出游,试着适应这个与此前40年在中国完全不同的生活。 >在日本,宏一幸运地见到了回到故乡的原开拓团部分成员,其中就有挨家挨户叫人的邻居新野先生。而逃亡途中离他们一家而去的静姨母一家四口,有三口病逝在中国,仅存的大儿子也被中国家庭收养,后来杳无音信。 >有着类似命运的不只宏一一个。 >1975年3月,日本 ... 厚生省正式开始调查“遗华孤儿”群体,并在经济上与探亲返乡诸方面给予补偿和方便。当时,日方将这些日本军队从中国大陆撤退和遣返期间、被中国人收养的未满13岁的日本人定义为遗孤,统计总数超过4000人。 >只是,不同的人生经历促使这些“遗华孤儿”做出了各种不同于人们想象的命运选择。 >有的因在“文革”中被打成残疾,坚决返回日本;也有的因做过护士,目睹过太多战争的残暴画面,留在中国“还债”;还有人在回到日本后,拒绝再认海那边苦苦思念的中 ... 亲。 >不管是怎样的选择,都是伤口愈合后的再一次撕裂。 >王林起与中国家人的合影 >1982年,在返日探亲一年零两个月之后,宏一再次坐上了前往中国的飞机。他选择了做回王林起,选择了兑现自己“我会回来的”的承诺。 >在这架连接命运两端的飞机上,王林起嚎啕大哭。他想起了1945年逃难中惨死的日本母亲白石贞,也想起了大陆那边视自己如己出的养母贾凤朝;他想起了10岁逃难中那片如魔域绝地般的原始森林,也想起了此去或将再也无缘见到的日本故土。 >机舱里的人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没有人能体会王林起此时的心情,这个泪水难遏的中年男人,到底哭的是王林起还是宏一的命运? >那段时间,贾凤朝被邻里羡慕不已,邻居都知道她养了一个“胜似亲儿”的日本儿子。王林起背回了一台12寸的索尼电视机,让贾凤朝在80年代就早早地看上了彩电。而这位再普通不过的中国妇女,则把最朴素的爱与善教给了王林起。 >王林起的中国妹妹王淑清直到初中时,才知道大哥并不是自己的亲哥哥,竟然是个日本人! >多少年过去,王家子女一直和睦相处,如同骨肉同胞。 今天,坐在笔者面前的王林起已经83岁。他从未想过,万幸穿越那个一家六口半年之间或离或死、那个“死很容易,活也不是”的战乱年代之后,自己在中国的第二次生命,竟然可以延续这么久。 >前几年,他在跟朋友聊天中讲起自己的经历,朋友鼓励他将自己的故事写出来。他写出来之后,又不断有电视台、媒体找他采访。他的故事也在日本NHK播出。 >如今,他享受日本 ... 海外遗孤的关照计划,每年可以带一名家属享受一次12天的免费日本探亲旅游。“像我这样的人,光我知道的在中国就有好多个。” 2017年9月18日,王林起做客北京电视台 >“如果我们这种人回日本, ... 也会给我土地、工作之类,但是我不想回去了。中国对我太好了。当年我第一次探亲厂里就给了我500元补助,在日本的一年零两个月还照发工资。我退休后还高标准给我分配了房子。” “还有,我的养父虽然很早就去世了,我的养母还在,今年95了,她的亲生子女有时都认不出,但见了我都会一眼不眨地冲我微笑,她还认得我。” >在近年来一些纪念活动中,王林起张嘴一口典型的北方普通话,常让人对他“日本遗孤”的身份产生错位感。他有时会抱着养父留给自己的一床墨绿色毛毯出场,说起做收旧货生意的养父,如何想法设法给他留下一辆收来的日本自行车,如何带他下馆子听戏等等充满温情与亲情的生活细节。 >最开始,王林起都会直接说“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之后,为了区分生父生母,不得不改说“养父”“养母”。往往说着说着,80多岁的老人就红了眼眶,浑浊的泪水翻越满脸的沟沟壑壑滚落。 >在与观众的互动中,有时会有观众提问他如何看待今天的中日关系、如何看待年轻人打砸日本车?有一次,老人回答说,别的我管不了那么多,我只知道我的中国父母对我非常好,我的生父也是善良人,醉酒说错话第二天都会上门向人认错。 >2011年,黑龙江的开拓团民亡者名录碑被泼上油漆(资料图) >历史经常是荒诞的,而这次,两个国家之间至今无法和解的过去,还有两个家庭之间永远无以回报的恩情,又让他如何割舍? >王林起跟养母学得一手包水饺的好手艺。当年在开拓团时,宏一家雇佣了一位中国农民帮工。那年冬天的某个夜里,雇工送来裹在大衣中的一大碗热腾腾的食物,这是宏一第一次吃到饺子。后来他慢慢知道, 那天是中国的春节,饺子被中国人用来庆祝最隆重的节日和表达最热忱的情感。 >回日本探亲时,他同样亲手包了饺子给日本亲友吃。他特意挑选了白菜猪肉做馅,那是与他在东北吃到的中国农民裹在大衣里送来的同样的味道。 >退休后,王林起经常回日本探亲 >直到如今,王林起仍不知妹妹登美子与弟弟秀策的生死下落,也不知父亲是否如“据说”中那样死在苏联,更不知母亲是否有坟茔存世。 >今天,不认识他的人,只会把他当成北京街头的一个普普通通的长眉毛老头。而一些无法诉说的记忆碎片,随着岁月流逝,也只怕要永远埋葬在老人的脑海中,比如生母曾说,“你爸爸可能回到日本了,我们也一定要回去”;再比如,回忆深处,在冬夜的炉火旁,趴在妈妈背上的宏一听母亲轻声唱着那首《红蜻蜓》: >晚霞中的红蜻蜓 >你在哪里哟 >童年时代遇到你 >那是哪一天 >…… >年方十五姐出嫁 >她音讯全无 >等待姐姐归来 >夕阳下的红蜻蜓 >...... (全文完)更多“王林起”们的命运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资料,从1972到1995年,赴日定居的在华遗孤有2171人,更多的人则在中国度过了一生。 >遗华日侨由于与日本社会长期分离,又缺乏良好的日语能力,大多生活在日本社会的最底层。 >他们和他们的子女,都是战争的受害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龙哥的战场” >过去的故事 >5、一位女记者和三个 ... 人逃犯的故事 >4、中越边境线上的秘密通道 >3、35年后,他终于等来了妈妈 >2、两岸军方接力护送他回家,50年前曾被定为叛徒 1、父亲葬在三八线北,他只能对着谷歌地图祭拜 0、致广大读者的一封道歉信 以笔为戈,为生命而歌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个日军遗孤,画了半辈子毛主席像,他终于回到了日本,却又选择返回中国 │ 止戈出品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东北「 ”易帜”—北洋军阀终结的标志

    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安国军”以奉军为主,意图统一中国。却在北伐军、晋军、冯玉祥军的联合打击下,屡战屡败。面对...的不利形势,张作霖自认大势已去,无力挽回。于6月2日发表「”出关通电”,次日即乘专列离京,前往奉天,以期能够卷土重来。可没想到,专列行进至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提前布置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重伤殒命。张作霖为什么日本人想要炸死张作霖呢?要知道当时日本为了

  2. 这个河北人1941年弃暗投明,为解放东北牺牲,吉林还有他的纪念碑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河北邢台平乡人,在吉林四平作战时牺牲的马仁兴烈士。马仁兴烈士马仁兴1904年出生于河北平乡县一个农村教师家庭。1926年,马仁兴毕业于开封军官学校,之后投奔冯玉祥部。在西北军中,他从文书、军政治部宣传员做起一直到升任上校参谋处长、少将参谋长以及第十四

  3. 崇祯有多苦:10年灾害、4年瘟疫,东北有皇太极、西南有李自成

    导读:公元1627年,落水生病的明熹宗朱由校服用「”仙药”身亡,因其三子早夭,身后的皇位只能有自己的弟弟朱由检继承,是为明思宗。就在朱由检继承皇位的前一年,公元1626年,东北地区后金政权的建立者努尔哈赤病逝,其身后汗位由第八子爱新觉罗·皇太极继承,开启了后金政权的新时代;就在朱由检继承皇位的第二年,公元1628年,初一登基便想着大施拳脚的朱由检开始了对驿站的精简改革,时为银川驿卒的李自成失业,并

  4. 清朝末年鼠疫是如何肆虐中国东北的?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1249-清末东北鼠疫作者:李团长制图:孙绿/校稿:猫斯图/编辑:养乐多鼠疫又出现了。尽管这种病已经多年没有在现代社会被发现,但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仍然时不时有对鼠疫的表现。那尸横遍野,药石罔效的场面,往往令观者不寒而栗。

  5. 1910-1911年东北的肺鼠疫流行及应对

    1910-1911年东北的肺鼠疫流行,就可以认为是处在这两种趋势的交错点上的事件。1910年9月16日,在俄国的达乌里亚发现了首例患者。到11月,肺鼠疫流传至哈尔滨等东北北部地区,至1911年1月,在包括东北南部的广大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流行。1910年10月27日,哈尔滨的俄国租界发现了第一例肺鼠疫患者。俄国方面派出来自东清铁路公司的人员,偕同医师对傅家店的肺鼠疫发生情况及相应对策展开调查,并会同商会协商应对举措。

  6. 康熙面对沙俄入侵时,局势更有利的清朝,为什么还要割地求和

    从中方来看,我们已经做出了巨大让步,将贝加尔湖地区拱手让与俄国人,令这个世界上巨大淡水湖泊成为异域。从俄方来看,贝加尔湖归属俄国"理所应当",而让他们失去了黑龙江的航行权是巨大的损失,是如此难以接受,侵略者之嘴脸昭然若揭。有朋友不禁会问,为什么我们胜利了还要做出巨大让步?然而,沙皇俄国的帝王们都有一颗扩张领土的进取之心,要知道在以海洋文明为主流的欧洲,海域之意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7. 东亚王阳明学说与维新革命

    1阳明学在近代东亚引起风潮,并成为知识分子维新或革命的精神动力,当首推日本,而其影响则及于中国与...的知识分子。日本近代风行阳明学,可从蒋介石的留日经验谈起。

  8. 富饶的东北为什么成了"北大荒"?

    然而,至清朝后期,东北地区才一百多万人口,名副其实的北大荒,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是什么呢?经过三百年经营,东北地区人口几百万,经济发达。清朝末年,沙俄和对东北地区虎视耽耽,迫使清朝取消禁令,河北,山东一带过剩农民大量涌入东北,掀起闯关东热潮。经过几代人的艰辛耕耘,昔日地广人稀的北大荒,一座座城市拨地而起,农田连片,村庄遍地,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年产上亿斤商品粮的大粮仓。

  9. 清朝的「 ”龙兴之地”如何一步步变成了 ... 地盘?

    「”龙兴之地”是指一个王朝起源、发迹的大本营。清朝最高统治者是来自东北的满人,因此东北地区自然就成了清朝的「”龙兴之地”。清朝入主中原后,东北与中原地区融合到了一起,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清朝前期,满清统治者并不允许...移居到东北。但到了清朝后期,东三省却俨然成了...的地盘,这期间究竟经历了什么变化呢?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很快就融入了汉文化之中,但东北地区却成了例外。清朝统治者严令...不

  10. 山河地理 |「 ”辽西走廊”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

    人类是在既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活动并进行历史创造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历史活动和文化创造的自然基础。

随机推荐

  1. 道教第五小洞天的传说

    恒山作为中国道教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被称为“道教第五小洞天”。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玄妙古老的中国道教在恒山留下了他们风雨苍沦的足迹。恒山道教主流属全真教龙门派,也有正一教分支和太乙派,丹道、符篆,性、命双修一应俱全。鲁班一听鸡叫了,主楼虽已成形,但南北展翅的配殿还未动工,忙乱中只好压缩工程规模,将南北配殿紧缩为小阁楼,并命名为“玄空阁”。

  2. 梦见奸尸

    周公解梦梦见奸尸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奸尸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孕妇梦见很多狗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很多狗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很多狗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

      中国的封建制度有几千年的时间,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演变。然而封建制度的核心价值观依旧不变。不难窥见,从封建社会这种职业的划分上,可看出当时社会制度的不平等,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在封建制度下,什么是“九流”,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在中国的三教是哪三...

  5.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2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二次机会

    历史上的今天:1849年12月22日,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作家、记者和哲学家。他在19世纪俄国的限制下工作,显然受到了影响。他的一些主要作品包括《犯罪与惩罚》(1866)、《...》(1869)、《恶魔》(1872)和《卡拉马佐夫兄弟》(1880)、184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加入了自由乌托邦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圈子。他们将开会讨论社会和政治问题,包括释放国家农奴的概念。费奥多

  6. 毛主席逝世,他是被安排守灵的唯一国军将领

    毛主席逝世,他是被安排守灵的唯一国军将领1976年9月9日下午4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准时向全国、也是向全世界广播了《告各族人民书》,沉痛地宣布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主席逝世的消息。黄维到了守灵的地方,与另外两人编成一个小组,轮流守灵,每次守两个小时。当时,黄维部下有人反对这样做,因为这是违反国际法的。得知黄维在车上,几百名伤员围拢上来。这些伤员大部分是被毒气弹所伤,他们愤怒地控诉使用毒气弹的罪行。

  7. 女人胸部看富贵吉凶_看相大全

    女人胸部看富贵吉凶“胸大无脑”是用来损女人的一句话,没有哪个女人能够接受。而从体相学来说,胸部的形状确实能够反映出一些命运信息,通过解读这些信息可以大致了解一个女人的性格、婚姻及命运走向。其人与父母、子女缘份较浅,需要积极主动改善关系。胎记看运势胎记看他的一生运势_看相大全

  8. 他北大毕业,我军伏击战大师,牺牲时25岁,毛主席伤心几天不出门

    1925年5月,伍中豪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成为林彪的同学,不同的是伍中豪编在步兵科第一团八连,林彪编在步兵科第二团三连。伍中豪所在的第一团是军官团,林彪所在的第二团为预备军官团,可见伍中豪在黄埔军校的成绩优于林彪。

  9. 一脚踢翻生死流

    灵佑寻已无火,百丈不信,再拨于灰中,挟出灰中尚有一火种,顿时暗夜灵光。>为让寺众无诤,百丈禅师令,华林与灵佑考一试题,若能对得一转语,出格当任住持。>百丈乃问佑师,佑师一脚蹋倒净瓶而去。禅者用无来截断生死之流.到此境地,更不会有所求,因为所求亦空无,真正进入自在净土。

  10. 算好的的死期

    ★算好的的死期“你的死期是今年八月初七日。死所就是你的营地。”>“李营长居然要半仙算他的死期、死地,这不是明摆着要整人家吗?”>下一年的八月初七也过了,李营长还是没有死。作为守土的军人本应血战到底,与驻地共存亡,无奈东北军奉命不准抵抗,不战而退。所以李营长感到深深的愧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