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于是有了太平军北伐。但是李秀成在《自述书》中总结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排在前几位的失误就是北伐。李秀成认为北伐是最终失败的重大原因。太平军轻敌了,这也是李秀成认为是失误的原因。第三点,太平军派出的这2万人都是精兵。这次失败严重影响了太平军的士气。李秀成是指责杨秀清是败亡的根源。猛将陨落,精兵损失,这对太平军都是打击。

太平天国自从起义开始,前期所向披靡,很快就占据了南方大部分土地。太平军便想着向北打,打下北京,灭掉清朝。于是有了太平军北伐。可惜最后北伐失败了。虽然失败了,但是北伐前期是十分顺利的,打得清朝十分狼狈。半年时间就打到了天津,也是厉害。但是李秀成在《自述书》中总结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排在前几位的失误就是北伐。 林凤祥,李开芳北伐一误,曾立昌北上救援二误,秦日纲二次北上救援三误。李秀成认为北伐是最终失败的重大原因。林凤祥北伐出兵2万,为什么这么少的兵力就敢北伐?两个问题一起分析一下。 首先,太平军在南方进展顺利,士气高涨,认为北伐不用那么多人。一开始北伐也是高歌猛进。以前八旗军战斗力十分强悍,中后期完全是靠 ... 的军队。清军也被打得没信心了。太平军轻敌了,这也是李秀成认为是失误的原因。要么等南方完全平定,在南方站稳,完全南北对峙,有充足准备后再北伐。要么就不要北伐,这样轻敌冒进地北伐,认为两万军队就能灭清也是太轻敌了。太平军都打到清朝家门口了,清军肯定是拼死作战,两万人就灭亡清朝太不现实。 第二点,清军确实有弱点,布防有问题。满清是少数民族政权,本身八旗军队人数不多,现在战斗力还不行。但是过于倚重 ... 军队又怕造反,所以 ... 军队规模也不大,受到很多限制。清朝时用的是募兵制,成本很高,清朝军费花销大,皇帝没那么多钱,部队规模不大,打仗也没有士气。清军布局过于分散,每个乡镇都有兵马驻扎。清朝觉得这样有利于维护统治,这要是在平时还行,在战争时期,兵力不集中。调度起来很费劲,集结军团很难。临时组在一起战斗力也不行。这也是为什么两万太平军前期进展十分顺利的原因。 第三点,太平军派出的这2万人都是精兵。林凤祥,李开芳都是猛将,攻打益阳,岳州,武昌,金陵的时候,这两员大将都是冲锋陷阵,带兵率先 ... 进城。除此之外,两人打运动战,长途奔袭也是很有一套。将领勇猛,太平军有信心。将士也一样,都是从一开始起家便一路攻城略地的老兵。猛将配上战斗力强悍的老兵,自身实力过硬。但是这两位虽是猛将,却也只是勇猛。在战略决策上出现了很多失误,这是北伐失败的直接原因。没有选好将领,也是李秀成认为这是失误的原因。 但是北伐是有成果的,而且是人员和战略安排不到位,不能怪北伐这件事本事。李秀成为何还认为这是整体失败的原因?这次失败严重影响了太平军的士气。以前是清军怕太平军,打完北伐战争,反倒让清军有勇气了,认为太平军也不是那么难打。局势开始逆转。其实李秀成是在指责东王杨秀清,李秀成写的是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杨秀清后期的作为引起天京事变。李秀成是指责杨秀清是败亡的根源。 北伐不仅是在士气上的损失,实际损失更大。猛将陨落,精兵损失,这对太平军都是打击。可惜了太平军的北伐,若是不冒进,稳扎稳打,占据根据地,不要着急,等待大军的支援,一举攻占京城。也许清朝就完了。
本文标签:李秀成太平军太平军北伐中国近代史清朝历史清军太平天国清朝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