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马礼逊简介

  马礼逊画像(胡谦益提供)

01_conew1.jpg

  马礼逊(RobertMorrison,公元1782年——公元1834年),第一位来华宣教的新教宣教师,他藉着担任官方翻译员的身分开展其宣教工作,并完整翻译新旧约圣经,开创新教在中国的宣教工作。

  马礼逊在公元1782年1月15日出生于英格兰的一个苏格兰家庭,公元1798年加入苏格兰教会,并开始学习拉丁文、希伯来文与神学。马礼逊于公元1802年进入公理会神学院(CongregationalTheologicalCollege)就读,就学期间产生海外宣教之心志,遂于公元1804年进入伦敦传道会(LondonMissionarySociety),预备前往中国宣教。马礼逊花了两年的时间学习中文,并在公元1807年1月8日接受差派,于1月31号启程。因为那时的东印度公司(BEIC,BritishEastIndiaCompany)对于在中国的宣教工作有所迟疑,马礼逊便先行前往美国,获得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麦迪逊(JamesMadison)的推荐,再搭乘三叉戟号(theTrident)自纽约抵达澳门。因为中国对宣教的限制,马礼逊不能公开讲道,转而致力于学习中文,并着手宗教文献之出版工作,以利后续宣教工作。

  公元1809年,马礼逊与玛丽‧莫顿(MaryMorton,1782-1821)结婚,后者是对华进行鸦片贸易的东印度公司职员莫顿先生之女。同时间,马礼逊获聘为东印度公司的翻译员,他藉着东印度公司翻译员以及英国副领事的身分,经历长达二十五年之久的中国宣教生活。

  马礼逊与玛丽育有三名子女:雅各(James,1811于出生日夭折)、玛丽(MaryRebeccaMorrison,1812)与儒翰(JohnRobertMorrison,1814-1843)。儒翰在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1839-42)时与英方行动有关,马礼逊与马儒翰父子与东印度公司以及鸦片战争的关係,www.lishirenzhi.com至今仍是新教对华宣教史的议题。公元1821年玛丽亡故,公元1824年马礼逊回到英国,作为着名讲员激发出向中国宣教的兴趣。马礼逊于公元1824年与艾思庄(ElizaArmstrong)再婚,另育有五名子女,并于公元1826年回到中国。

  儘管在马礼逊之前不乏圣经汉译的努力与作品,但他的确是第一位完整翻译新旧约圣经并在中国本土出版的西方人,可谓圣经汉译之先锋。他所翻译的圣经在公元1823年以《神天圣书》为名出版。此外,他亦是编印汉文本的圣诗集的第一人,在公元1818年以《养心神诗》出版。他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Malacca)所设立的英华书院(Anglo-ChineseCollege,1818于1843年迁至香港),亦成为东亚基督教教育机构之滥觞。文化方面,马礼逊一连编译了《通用汉言之法》(AGrammaroftheChineseLanguage,1815)、分三部共六册的《华英字典》(ADictionaryoftheChineseLanguage,1816-23),当中第二部又题中文书名《五车韵府》。他并在马六甲出版了竹一份中文民间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并在书院附近建立铅字活版印刷厂。马礼逊还创立「恆河外方传道会」(Ultra-GangesMission),整合在马六甲的教育、编撰与印刷工作。

  马礼逊在公元1814年、也就是抵达中国七年后,为他的第一位中国信徒蔡科施洗,蔡科可谓第一位中国新教徒。之后二十五年间,马礼逊及其差会只为十位信徒施洗,显示宣教工作之艰难。但马礼逊仍为新教在中国的宣教工作立下重要的基础。马礼逊在公元1823年按立了中国第一位新教牧师梁发,梁发在公元1832年写了《劝世良言》一书,该书日后启发了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

  公元1834年,马礼逊病逝于广州,后葬于澳门,享年52岁。作为第一位来华宣教的新教宣教师,他藉着担任官方翻译员的身分开展宣教工作,虽然受洗人数不多,但马礼逊的宣教贡献主要展现在翻译圣经、编纂字典、创建书院上,为日后新教在中国的宣教工作打下重要基础。

  马礼逊的历史定位有多重角度,或可透过他的墓志碑、铭文一窥端倪,共有四个:(1)拉丁墓志文,刊载于《中国丛报》(TheChineseRepository)公元1834年8月号;(2)英文墓志铭,隽刻于马礼逊石棺上;(3)中文墓志铭,于公元1843年立于石棺前;(4)中文纪念碑,公元1934年由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立于墓地。这些文字中,拉丁文只提圣经翻译作为功业,英文仅提及出版、翻译圣经与东印度公司经理等功绩,几乎不提宣教工作,中文则以信仰见证为重而不提东印度公司。

马礼逊简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中国的第一位牧师,却造成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是为何

    起义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共同影响造成的,比如清朝的...统治和剥削,外国列强的侵略,...的输入等。这就要从一个叫梁发的人说起了。说到梁发这个人,大家可能很陌生,他也是清朝末年的广东人,是基督教在中国的第一位华人牧师。

  2. 来自西方的God,中文到底该怎么译?晚清各教派曾为此大战数场

    在英剧或美剧中,经常能看到「”God”这一词,中文字幕常用「”天”、「”神”、「”主”、「”上帝”等字词来表示,大家也不会过分追究这些字词之间的差异。但回头看晚清时期传教士对《圣经》中「”God”的翻译,却是争议不断。今天,我们一起看一看晚清时期,「”God”汉译之争。圣经一、天主教的翻译唐朝时期,景教传入中国,当时的传教士翻译造物主一词时,时不时会借用道教、佛教中的「”天尊”、「”佛”等字词来表

  3. 国家利益至上:黎塞留是如何让法国成为欧陆霸主的

    在这治世的结尾和乱世的起始,黎塞留率先抛弃天主教以信仰看待政治外交的观念,率先秉持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为了维持法国的国家利益而不择手段,在他巧妙而诡诈的外交下,法国击败了强大的神圣罗马帝国,成为了欧陆的霸主。黎塞留这一行为在当时实属离经叛道,因此遭到了舆论广泛的抨击。

  4. 帝国遗民:葡萄牙远海帝国的东方后裔

    葡萄牙人一方面尝试维持他们的东方据点,一方面也不得不留下许多失去母国联系的后裔。正是这种联姻政策,帮助葡萄牙人在16世纪后半段维持自己的东方帝国。与西班牙人为敌的荷兰和英国海盗,肆意在各海区袭击葡萄牙人的船队。葡萄牙人在东方的海洋帝国,至此断裂成数节。已经沦为二流国家的葡萄牙王国,为了挽回往日老朋友英国的支持,通过联姻将孟加拉殖民地作为嫁妆。

  5. 席卷欧洲的大战场,近代欧洲格局的决定战——三十年战争

    矛盾激发了下一场战争,最终演变成几乎席卷整个欧洲,造成了欧洲尤其是中欧地区无尽苦难之殇。西班牙贵为欧洲一大霸主,希望借助战争打压敌手,巩固霸权;奥地利则希望借助战争统一神圣罗马帝国。三十年战争对近代欧洲军队训练和战术的变革也起到了一定影响。

  6. 17世纪西班牙衰落后,欧洲进入了怎样的一个大乱世?堪比战国时代

    中世纪后的欧洲,终于摆脱了天主教对人性的压制,通过文艺复兴走上了人文和科学的道路。这是一支古老的日耳曼贵族,发迹于中世纪中欧的德意志地区。1516年,以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成为西班牙国王为标志,往后的一个半世纪里,欧洲的主旋律就是哈布斯堡治下的西班牙——奥地利轴心同剩下的半个欧洲铁血对抗。新教国家一直作为一股政治联盟,统一协调地防备着哈布斯堡家族的扩张,期间的战争自然是不胜枚举。

  7. 查理五世的哈布斯堡王朝,盛世霸业的背后是一地鸡毛!

    16世纪初,查理五世(即卡洛斯一世)通过继承一跃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班牙国王与尼德兰的君主,缔造了强大的「”哈布斯堡王朝”。他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在朕的国土上太阳永不落下”,是他创造了鼎盛时期的西班牙,使其称霸欧洲。在我看来,查理五世的确在...扩张方面有着非凡的作为,但在内政治理上却是乏善可陈。长期的战争使得西班牙人民不堪重负,经济严重衰退,留给儿子费利浦二世一个空空如也的国库,而他在的德

  8. 爱尔兰和北爱尔兰是怎样分开的?

    英国原来全称叫「”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后来改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问题就出在爱尔兰上。因为爱尔兰后来分成爱尔兰和北爱尔兰,爱尔兰独立出去,而北爱尔兰还留在了英国,所以就把国名改了。那么,英国是怎样吞并爱尔兰?又是怎样分离出去的呢?历史上的吞并其实,爱尔兰和北爱尔兰,在历史上是同一个地方,就叫爱尔兰,而且在公元前就有了许多王国,但是仍被强悍的北欧海盗所侵犯,到公元10世纪时的爱

  9. 郑和给南洋送去一位明朝公主?汉丽宝真的存在过吗?

    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市中心,有一座被当地华人称为「”三宝山”的小山丘,而这座小山丘在许多马来西亚华人心中地位极高,甚至会将其视为南洋华人之根。因为根据马来西亚一部古代文献记载,在中国明朝时,曾有一位中国公主下嫁马六甲王国苏丹满速沙,此后满速沙将此地赐予这位中国公主和她带来的500名随从,所以此地也成为了华人在南洋最早的大规模定居地之一。那么这们「”中国公主”在当地有过怎样的经历,她究竟是真人还是传说呢

  10. 罗马教皇正式批准耶稣会

    在477年前的今天,1540年9月27日,罗马教皇正式批准耶稣会。天主教会为了...新教,于1534年组织了耶稣会。耶稣会以总会为最高权力机关,下设咨议会,实际权力集中于总管罗耀拉手中。1540年9月27日,耶稣会经罗马教皇正式批准。耶稣会教士四出传教,他们居世俗生活中心,按天主教会利益和耶稣会指令来影响社会生活。

随机推荐

  1. 梦见说再见梦到说再见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说再见好不好

    做梦梦见说再见好不好?梦见说再见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说再见的详细解说吧。梦到自己跟别人说再见,意味着与对方的关系将会划上一个段落,两人很可能会因为某些事情而无法再继续友情。梦见流泪眼泪梦到流泪眼泪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流泪眼泪好不好梦见高兴地与人道别,表示你将愉快地参观和参加许多社交宴会。

  2. 倒悬的神木

    1红桧木梁风雨飘摇的南宋小朝廷刚在临安建都,皇帝赵构就要大兴土木,修建一座支撑门面的金銮殿。>第二天,施览上殿把苦修说的话一一禀报,赵构听了,心里也有些不安,他就把修金銮殿的木工头刘老三宣了上来。苦修在太监的带领下,直接来到堆着12根红桧木梁的殿址前,赵构领着满朝的文武跟在后面。>金銮殿上的12根梁柱现在都是根上梢下倒悬着呢,那危险的情景倒像南宋小朝廷,它只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最后还是被后金国给灭了。

  3. *** 的后宫胡皇后:揭秘胡皇后卧室内与数百男云雨

      女子无才便是德,想必这也是对那些性格温柔的佳人来说的吧。在古代狭隘的意识形态里,对于刚烈性格的女子又是什么评价呢?悍妇?但是 *** 也真的不少。  今天小编又要打击一批让人高山仰止的女人了。比如被爱因斯坦赞扬"人格高尚"的居里夫人,在丈夫死后就做了破坏别人家庭的第...

  4. 精选出自《论语》的成语典故? | 成语故事

    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这段话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记载。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制度加以实行。原指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后泛指牺牲自己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5. 佛说美丽

    佛说美丽_七个女儿拘留国有一位婆罗门名叫摩诃密,是富豪之家,国王都拜他为师。婆罗门对女儿的美貌,很有信心,认为有利可得,就叫女儿装扮了,去...。他準以为佛陀一定也要赞美的,哪知道佛陀呵斥道:“这七个女人,没有一点可说是美的。”

  6. 梦见在地里收玉米

    周公解梦梦见在地里收玉米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在地里收玉米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她不顧母親反對,為情遠嫁中國,歷經十年牢獄之苦仍至死不悔

    民國時期是一個短暫卻又承前啟後的非常時期,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人們的婚姻觀價值觀也悄然發生着變化。那個年代曾經涌現出許多動人的愛情凱歌,才子佳人的傳奇愛情故事已是數不勝數,而有一對戀人他們更是打破世俗,成就了一段矢志不渝的跨國情緣,女主角更是放棄了原本舒適安逸的生活,選擇了遠嫁異國他鄉,她就是戴乃迭。中國出生的英國人戴乃迭,1919年出生於北京,父母都是英國人,他們作為傳教士來到了中國,因此戴乃迭是

  8. 乾隆青花矾红描金彩盘鉴赏

    乾隆青花矾红描金彩盘鉴赏我国古代瓷器到清代乾隆时期,可以说是发展到了极致。这件青花矾红描金彩盘就是乾隆时期一件比较精美的民窑瓷器,原藏于四川省文物总店。以下将对此盘从器型、图案花纹、釉色、圈足处理、款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一、器型这件青花矾红描金彩盘的口径为25.5厘米,圈足直径为7厘米,圈足高l厘米。所以这件青花矾红彩盘才会以金粉描饰,以突出吉祥富贵之意。

  9. 观音菩萨现金身

    2010的一天夜里,我在睡觉,没有睡着,但眼晴是闭上的,突然在我的大脑里,出现了观音菩萨的金身,菩萨的金身坐在莲花坐上,放出五颜六色的光照向我的身上照来,我当时被这种情况惊呆了,但我大概知道菩萨的光是帮我的。我就睡着没动,大概光圈放了七秒钟左右,金身就消失了。菩萨大慈大悲能在我面前现得金身,教导我。我生生世世都不会忘记的。

  10. 春蛙秋蝉造句_春蛙秋蝉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春蛙秋蝉chūnwāqiūchán春蛙秋蝉的意思和解释: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春蛙秋蝉的出处晋·杨泉《物理论》:“夫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舌而已。”春蛙秋蝉的例子春蛙秋蝉造句春蛙秋蝉造句相关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