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 ”怀柔蒙古”与「 ”中华卫藏”:五台山的历史作用

五台山自元代兴始喇嘛教之后,到了明清时期,便发展到了与汉地佛教等量齐观的地位。明清两代的皇帝,都非常崇信佛教,因此,明清时期,五台山汉地佛教一直常盛不衰,喇嘛教更发展到在全国占举足轻重和独占整头的地位。 一、五台山明代时期喇嘛寺的发展 明代诸帝对佛教的重视,使五台山的佛教又有了新的发展。明太祖朱元璋早年出身僧侣,自然对佛教怀有特殊的感情;以后诸帝,因其先祖曾做过和尚,便也都笃信佛教。 明成祖朱棣尤其喜欢佛学, ... 万机之余,常恭楷抄写经卷,现在尚存他抄写的《文殊师利菩萨神咒》等佛经四十一种。为了笼络蒙藏少数民族,他又十分重视喇嘛教,因此兼有汉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五台山,在明代又有了新的发展。 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为了增进同蒙藏少数民族的友好联系,派人到 ... 迎请 ... 地区的名僧哈里麻到京。次年,封为 「 ”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自在佛”,简称「 ”大宝法王”。 哈里麻以「 ”性喜林泉,朝廷之下,恐妨禅业”,不愿留住京城。于是,明成祖 「 ”乃赐銮舆旌幢伞盖之仪,遣使卫送于五台山大显通寺。”同时,又大兴土木,「 ”命太监杨升重修寺宇,并葺育王所置舍利塔(即今塔院寺的大白塔)以饰法王之居”。 哈里麻逝世后,明成想又敇命为哈里麻在显通寺法堂塑像奉祀。哈里麻大宝法王在五台山受到的优渥待遇,表明明代五台山喇嘛教的兴盛。同时,朝廷任命的五台山僧官称「 ”钦依提督五台山兼管番汉僧”。这说明明代五台山有「 ”汉僧寺”和「 ”番僧寺(喇嘛寺)”之分,喇嘛寺和汉僧寺同样并重。 二、明代时期五台山的汉寺的发展 明代五台山汉地佛教的情况,可以从明伏高僧憨山大师的一些事迹中瞥之。憨山太师(1546——1623年),与云栖、紫柏、藕益并称为「 ”明代四高僧”。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全椒(今属安徽)人。十九岁时,在金陵栖霞山庄出家。二十八岁, 「 ”春正月,往游五台山,先求《清凉传》,按迹游之。至北台,见有憨山,事甚佳,因问其山何在,僧指之。喜其秀,默取为号。” 从此,便居五台山钻研《华严经》近十年。万历十年(1582年),憨山已成为华严宗著名高僧。他在五台山显通寺登坛讲说《华严经》, 「 ”净百日之内,常住上牌一千众”,「 ”缁素每日不下万众”。 以上记叙不但记录了憨山讲经会的盛况,同时也说明明代五台山汉地佛教的兴旺。在明代,五台山的寺庙较宋代又有了新的发展,据万历年间五台山狮子窝寺镇澄法师编撰的《清凉志》记载, 「 ”台内(台怀地区)佛刹,凡六十四所,台外佛刹,凡三十六所”,共达百所之多。 三、绥柔蒙古 满族爱新觉罗氏建立的清王朝,与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一样。也特别笃信佛教。清世宗(雍正皇帝):自号圆明居士,非常喜欢禅学,曾从章嘉国师参学,他辑古徳参禅语要,成《御选语录》十九卷,以禅门宗匠自居。乾隆皇帝也是虔诚的佛教徒,自号「 ”长春居士”。 清朝统治者在入关之前,其国号称「 ”满洲”。在满语、藏语和蒙语中,「 ”满洲”与「 ”文殊”读音相同,都读作「 ”曼殊”。 「 ”竺兰宝号(文殊菩萨的称号)与清朝朝号相符,用微亿万年无量福祚也”。 因此清朝对五台山和文殊菩萨怀有非常的感情。从康熙皇帝开始, 「 ”国家绥柔蒙古,特兴黄教。宏启宗门,藉资控驭,是中外乂安,边民享升平之福者逾二百祀。而清凉五顶近邻郊圻,岁或再至。怀柔最先,所以迓休祥而带乐利者,典尤巨焉”。 有清一代,国家非常视利用黄教来加强蒙古地区和中央 ... 的联系。鉴于蒙古族非常尊崇文殊菩萨和崇仰五台山,因此清 ... 就用鼓励蒙古族佛教徒朝拜五台山的办法来融洽民族关系。这种做法,史称「 ”以黄教绥柔蒙古”。 同时,从康熙年间至清末,朝廷还让统辖内蒙古、青海佛教事务的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藏族)住在五台山镇海寺。这样,蒙藏佛教徒朝拜五台山,一方面是朝圣,同时也参拜了他们自己的宗教首领,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朝拜五台山的热情,很好地起到了「 ”怀柔”的目的。 朝圣图 四、中华卫藏 在清代,蒙藏佛教徒对五台山的崇仰达到了狂热的程度。 「 ”内外蒙古进香者,每年四月至十月,络绎不绝,檀施云集”。「 ”内外蒙古王公台吉,驱驼马牛羊数千里,倾诚贡献者,不绝于道”。 在清代,由于朝廷对文殊菩萨和五台山特别崇奉,加之国家利用五台山佛教「 ”怀柔蒙古”,因此,五台山佛教特别是喇嘛教达到了鼎盛。清圣祖时,为了便于皇帝临幸和蒙古王公贵族朝山拜佛,国家对五台山的大部分佛寺进行了修茸,并破格允许五台山寺庙覆蓋黄琉璃瓦。在清代,一般的寺庙建筑是不能随意覆蓋黄琉璃瓦的,只有皇家建筑才能覆蓋。康熙二十三年三月,清圣祖敕命 「 ”于菩萨顶前后山门,设官永镇。把总(正七品武职)一员,马兵十名,步兵三十名,守护香火供器”。 金顶琉璃瓦图 ​这种情况在佛教四大名山中是绝无仅有的。清世宗雍正时,五台山已有规模宏大的黄庙(喇嘛寺)二十六所,「 ”黄衣僧(喇嘛和喇嘛尼)恒千余人”。嘉庆时,仅菩萨顶一寺就住有喇嘛五百六十ー人。菩萨顶寺最盛时,「 ”内住三千喇嘛”。在清代。五台山的黄教(喇嘛教),在促进汉民族和蒙、藏、满各民族的和陆相处方面。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 ”(五台山)黄教为诸藩部倾心信奉,进关朝山顶礼者,接踵不绝。诚中华卫藏也”。 国家把五台山佛教圣地当成了「 ”中华卫藏”,因此,五台山的佛教在清代达到了鼎盛。有清一代,五台山的黄教声名煊赫,声震华夏,同时,五台山的汉地佛教也仍然非常兴盛。据光绪《山西通志》记载,清末,全山有青庙(汉地佛教寺庙)七十八所,僧侣人数亦在千人以上。 结语: 明、清两代在五台山大规模兴佛建寺的历史充分表明,五台山佛教的盛衰,是与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 主要参考资料: 《明成祖写经》 《新续高僧传四集》 《憨山老人年谱自叙实录》 乾隆丙午年(五十一年),五台山菩萨顶《乾隆御制碑》 清雍正:《山西通志》卷81《巡幸记》 〔清〕光绪:《五台新志》卷3 袁希涛:《游五台山记》,见《东方杂志》第17卷第23号 〔清〕光绪:《山西通志》卷171《寺观》 〔清〕董诰等:《西巡盛典》卷9

「 ”怀柔蒙古”与「 ”中华卫藏”:五台山的历史作用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三浴三衅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sānyùsānxìn【解释】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出处】《国语·齐语》:“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例子】【相关】百度“三浴三衅”

  2. 【伶俜】的意思是什么?【伶俜】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伶俜língpīng1.孤单貌。金·元好问《七月十二日行狼牙岭》诗:「狼牙路滑马伶俜,老鹤超超欲上征。」伶俜的拼音língpīng伶俜是什么意思伶俜língpīng1.孤单貌。宋·范成大《望海亭赋》:「若夫浩荡轩豁,孤高伶俜;腾驾碧寥,指麾沧溟。」3.飘泊貌;流离貌。明·郑若庸《玉玦记访姨》:「衰容凋谢,旧业伶俜。」5.艰难貌。

  3. 执迷不醒是什么意思?

    【拼音】zhímíbùxǐng【解释】犹执迷不悟。【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之一一八回:“宝钗虽不言语,遇事试探,见他执迷不醒,只得暗中落泪。”【例子】若再执迷不醒,这四人就是前车之鉴。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相关】百度“执迷不醒”

  4. 生活中处处留心

    生活中处处留心>娃娃脸的咖啡匙,会唱歌的柠檬榨汁器,能哈哈大笑的化妆盒……一套餐具改变了她的人生赵雪出生在中原古都开封市。赵雪的男友在一家外企搞营销,颇有生意头脑。大笑声中赚钞票赵雪拿出8万元积蓄,请女友帮她联系英国的那家“开心商品”公司。为了买到这种“开心商品”,很多年轻人甚至不惜从几十公里以外慕名赶来。开店的第一个月,赵雪轻松赚了7000多元,超过了当白领时的薪水。

  5. 100多个冷知识,一看吓一跳

    100多个冷知识,新鲜出炉的冷知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小伙伴们赶快让你们的朋友涨涨知识吧!冷知识1.巧克力对于狗来说是致命的,只要几盎司就可以使一只小狗丧命,因为心脏神经系统受损而死亡。中国人讲国语,英国人讲英文,中国人的手语和英国人的手语有没分别?聋哑中国人用中国手语可不可以和英国聋哑人士沟通呢?此外,向前跳的话,着地的时候,身体会向后仰,后脑撞到的危机性较大,死亡率亦较高。

  6. 梦见白狐_周公解梦梦到白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白狐好不好

    离异丧偶者梦见白狐貍,预示可以出远门旅行,但途中要小心。生意人梦见白狐貍,主近期财运比较佳,但防小人倒账。求学者梦见白狐貍,预兆考试成绩一般。孕妇梦见白狐貍,预示着你人际关系良好,近期不会与别人发生争吵,可以过平静的生活。孕妇梦见白狐貍预示会产下一个健康漂亮的女儿,同时也是生活会幸福的预兆。梦见一只白狐貍,财运将好转。

  7. 阿育王障日造塔的故事

    阿育王障日造塔的故事在《大唐西域记》卷八《摩揭陀国》“无忧王建舍利塔”条中记述:在地狱遗址南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座佛塔。接着近护大罗汉又给阿育王讲述了献土因缘〓的故事和如来授记兴建〓八万四千塔的预言。阿育王接受了这个指教,向各路鬼神宣布了这个命令。是说佛祖对阿育王授记预言的事。如把阿育王称作法王。两个故事的情节虽然不同,但结尾都是罗汉以手障日同时起塔入藏舍利的。

  8. 王伯当为何至死不投降秦王李世民?为何叫他“白衣神箭”?

    王伯当为何至死不投降秦王李世民?为何叫他“白衣神箭”?  王伯当是《隋唐演义》中的人物,为瓦岗五虎将之一。虽然通过演义被大家熟知,但是王伯当却不是作者原创的人物,历史上确有其人。  王伯当原名王勇,是河南兰考人,外号勇三郎。他是起义军首领李密手下...

  9. 「 ”三分靠治,七分靠养”这5招养好胃,从此一身轻松

    血不足就阴虚,阴虚就火旺,火旺就会加快体内脂肪垃圾的代谢,同时也会把一些正常的营养成分给消耗掉。因此,无论胖还是瘦,补气还是补血,最根本的其实是补脾!

  10. 关于慈禧太后的身世有哪些说法?

    俗语道:人红是非多,况且执掌大清政权48年的女皇慈禧呢。第三个就更加的详细了,说慈禧是山西潞安府(长治市)的...,本来父母都是穷苦的农民,后来家里孩子太多养不活她了,就把她卖给大户人家当丫鬟,后来由于伺候人伺候的好,被女主人赏识,于是就把她认作了干闺女,后来又让她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读书认字加以培养,没想到她天资聪颖,有一年宫里召秀女,慈禧就以干妈老公惠征女儿的身份入了宫,没想到一下成为了大清女皇。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