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陀的启示(三)

┌──────────────────┐│第三章 第二圣谛:集谛 ── 苦之生起│ └──────────────────┘---------------------------------------------------------------------------- 第二圣谛──集谛,就是关于苦之生起或根源的真谛。这一圣谛最通俗而为人所熟知的界说,在巴利文原典中许多地方都可见到。 “苦的根源,就是‘渴(爱)’。它造成‘来世’与‘后有’;与强烈的贪欲相缠结,随地随处拾取新欢。这‘渴(爱)’有三:(一)感官享受的渴求(欲爱);(二)生与存的渴求(有爱);(三)不再存在的渴求(无有爱)。”﹝注一﹞ 这以各种形式表现的“渴求”、欲望、贪婪、爱着,就是生起一切痛苦及使得生死相续不断的根源。但却不能将它视为最初因,因为按佛法说,一切都是相对的、相互依存的。这苦之根源的渴(爱),也是依其他的条件而生起的。这条件就是受﹝注二﹞,而受又依触而生起,辗转相依,即构成所谓十二缘起。这在下文再为详论。 由上可知,“渴(爱)”并不是苦之生起的最初或唯一的原因,而是最明显、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主要与最普遍的事实。﹝注三﹞因此,在巴利文原典的某些地方,集谛的定义中,除了以渴(爱)为主要原因以外,还包括了其他的烦恼不净法。﹝注四﹞本文篇幅有限,无法详论,只请牢记一点:这渴(爱)的核心,就是从无明生起的虚妄我见。 “渴(爱)”一词的意义,不仅是对欲乐、财富、权势的贪求与执着,也包括对意念、理想、观点、意见、理论、概念、信仰等的贪求与执着。﹝注五﹞根据佛的分析,世间一切困扰纷争,小至家庭个人之间的口角,大至国与国间的战争,无不由于这自私的“渴(爱)”所引起的。﹝注六﹞从这一观点看,一切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根本,都在这自私的渴爱。大政治家们想仅从经济与政治方面去解决国际 ... ,讨论战争与和平,只触及问题的表面,而不能深入到根本症结之所在。佛就曾告诉罗吒波罗:“世人常感不足,梦寐以求,乃成为‘渴(爱)’的奴隶。” 每一个人都会承认,世间一切恶事都从自私欲生。这并不难懂。但是这“渴(爱)”如何能产生来世与后有,就不是那末容易把握的一个问题了。在这里,我们必须探讨与第一圣谛的哲理相应的第二圣谛中的深奥哲理。我们必须对业与再生的理论有若干的概念。 众生所赖以继续生存的要件“因、缘”共有四种,叫做四食:(一)普通物质的食粮(段食);(二)感官(包括意根)与外境的接触(触食);(三)知觉(识食);(四)思或意志(思食)。﹝注七﹞ 四者中最后一项的思食,就是求生、求存、求再生、求生生不已、繁衍滋长的意志:。﹝注八﹞它是造成生命延续的根本,以善恶等业使生命向前迈进。﹝注九﹞它就是“思”。﹝注十﹞在前面已经说明过思就是业,这就是佛自己所下的定义。关于刚才提到的“思食”,佛说:“一个人能了解思食的意义,他就能懂得三种‘渴(爱)’的意义。”﹝注十一﹞可知“渴(爱)”、“思”、“思食”及“业”等名词所表诠的,都是一样的东西,都是表示求生、求存、求再生、求日益繁衍、滋长、积聚。这就是苦之生起的原因。在构成众生的五蕴中,它是隶属于行蕴的。 在佛教的教义中,这是最重要的精义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明白记取苦之生起的原因、种子,只在苦的本身之内,而不在外。我们也须同样地记取苦之止息、苦之灭除的种子、原因,也是在苦的本身之内,而不在外。在巴利文原典里,时常可以看到一条人所熟知的公式:“凡是有生的,亦必有灭。”﹝注十二﹞众生、事物、体制,凡其内在的本性是生起的、是从无到有的,其身内亦必含有自行息灭的种子。因此,苦(五蕴)之内,有它自行生起的本质,也就含有它自行息灭的本质。这一点在讨论第三圣谛──灭谛时,还会再谈到。 巴利文 Kamma和梵文 Karma(从字根 Kr 做、作而来),其字义是“活动”、“作为”。但在佛教的“业”的理论中,它具有一个特别的意义:仅指“有意的行为”,而不指有的行为。有许多人误用或滥用业字来表示业的效应。在佛学术语中,“业”字决没有“业的效应”的意思。业的效应,叫做业果或业报。 意志(思)有相对的善或恶,如同欲望有相对的善或恶一样。所以业也有相对的善或恶。善业得善果,恶业得恶果。“渴(爱)”、思、业,无论善恶,其结果都能产生一种力量,一种继续向善的或向恶的方向前进的力量。无论善恶,业果也是相对的,而且是存在于轮回之内的。阿罗汉虽然也有活动与作为,却不造业。因为他没有虚妄我执,没有烦恼不净,他已不受后有。 业的理论,不可与“道德的正义”或“奖善惩恶”之说混为一谈。奖善惩恶与道德的正义,是以一个最高的主宰──上帝的观念为出发点的。上帝制造法律,君临众生,裁判是非。所谓“正义”一词,意义含混。使用不当,危险甚大。假彼之名以危害人类者,实较造福为多。业的理论,就是因果的理论、动力与反动力的理论。这是自然律,与正义、奖惩的观念毫不相干。每一个有意的行为,一定有它的效应和结果。善业得善果,恶业得恶果。不是正义,不是任何“人”或力量对你的行为加以裁判后所施于你的奖惩,而是因为这些行为的本质如此。这是它们本身的法则。这一点还不难懂。难懂的是:根据“业”的理论,意志行为的效果,即使在人死后,在来生仍能继续呈现。在这里,我们必须依据佛教先解释一下,死倒底是什么? 前文曾说明:众生者,不过是肉体与精神力量(能)的综合。我们叫做死的东西,只是身体机能的全部停止而已。这身体机能停止之后,是否这一切的力量与能也全部停顿了呢?佛教说:“不然!”对于生存、持续、繁衍的意志、愿力、欲望与渴爱,是一股极大的力量,大到足以推动整个生命、整个存在、整个世界。这是世界最大的力量、最大的“能”。根据佛教,这力量并不因身体机能的活动停顿──死亡──而止息。它继续以另一形式呈现,而造成称为再生的后有。 现在又生起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如“自我”、“神我”者,那末这个在死后仍能受有、仍能再生的是什么呢?在进一步讨论死后的生命之前,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现生是什么?以及它如何持续?我们已经一再重复的说过,所谓生命乃是五蕴和合而成,是肉体与精神力量的综合。这些力量时刻在变,没有两个相续的刹那是相同的。每一刹那,它们生起又立刻死亡。“五蕴生起、变坏、死亡的时后,比丘啊!那每一刹那,你也生起、变坏、死亡。”﹝注十三﹞所以在今生一生当中,每一刹那我们都在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而我依旧继续存在。假使我们能够了解,在今生中,我们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如“自我”、“神我”者,而能继续存在,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了解在身体机能的活动停顿之后,这力量仍能不假助于“自我”、“神我”而继续存在呢? 物质的身体不再活动的时后,“能”并不随之消失。它继续形成另外一种形态,就是我们叫做另一生命的东西。儿童的身体与心智机能都非常娇嫩、柔弱,可是其中却含有成长为发育完全的成人的势能。构成所谓众生的身心的能,其中即含有形成新色身、并使之逐渐长成及充份发育的力量。 因为没有永恒不灭的实体,所以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从这一刹那度到另一刹那。因而,很明显的,也就没有任何恒常不变的东西可以从今生投向他生。生命只是刹那变化而相继不断的一个系列。这系列,实在讲起来,只是一连串的运动。它就像一朵彻夜长明的灯焰。(从初夜到天明)它既非同一焰,也不是另一焰。一个小孩成长为六十老翁。当然的,这六十老翁与六十年前的稚子不会一样,可是他也不是另一个人。同样地,一个人在此地死了,在另一个地方又生了下来;这两者既非同一人,亦非另一人。他仍是同一系列的继续。死与生的差别只在一念顷间。此生的最后一念顷,便决定了所谓下一生的最初一念顷。这下一生实际上仍是此生同一系列的延续。就在此生中,亦复如是。此一念顷便是构成下一念顷的要件。因此,从佛教的观点看,生死的问题并不是什么大神秘。佛教徒对这问题是素不罣怀的。 只是求生、求存的“渴(爱)”存在一天,生死相续的轮回,就将不停的流转。只有以智慧照见实相、真理、涅盘,将它的动力“渴(爱)”切断了,这轮回才会停止转动。 注释: 一:见一九二二年阿陆葛玛版律藏大品第九页;巴利文学会版《杂部经》第五集第四二 一页及其他各处。二:见巴利文学会版《中部经》第一集第五十一页。三:见《阿毗达摩集论》第四十三页。四:见巴利文学会版《毗崩伽》(分别论)第一零六页以次各页。五:见巴利文学会版《中部经》第一集第五十一页;《杂部经》第二集第七十二页;《 毗崩伽》第三八零页。六:见巴利文学会版《中部经》第一集第八十六页。七:见巴利文学会版《中部经》第一集第四十八页。八:所谓“思食”与现代心理学中之 libido(性本能、生命力的源泉)可成一有趣的 对比。九:见巴利文学会版《中部经》觉音疏第一集第二一零页。十:见同书第二零九页。十一:见巴利文学会版《杂部经》第二集第一零零页。三种渴(爱)是(一)感官享受的 渴求(欲爱),(二)生与存的渴求(有爱),(三)不再存在的渴求(无有爱)。 前文集谛──苦之生起的定义中,业已列举。十二:见巴利文学会版《中部经》第三集第二八零页;。《杂部经》第四集第四十七页 及一零七页;第五集第四二三页及其他各处。十三:根据《小部经》集觉音疏(巴利文学会版)第七十八页,此语系佛亲口所说。但 着者迄未能查得其原文出处。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佛陀的启示(三)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译史||高山杉:欧洲人佛书翻译丛谈

    法王路易十四在一六八七年到一六八八年间曾派拉·洛贝尔出使暹罗。

  2. 佛陀的启示(二)

    佛献身说法四十五年,几乎在他的全部教诫中都牵涉到这一道谛。这也是佛教的基础。正业的目的是提倡合乎道义、荣誉而和平的行为。从这一条可见佛教是强烈反对任何战争的。八正道中这三条构成合乎伦理的行为(戒学)。须知佛教的伦理与道德的行为,是以增进个人及社会生活的和谐快乐为目的的。这种道德的行为,是所有精神方面的高度成就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此包括了八正道的另外三条:正勤、正念与正定。

  3. 佛陀的启示(一)

    有一天晚上,坐在尼连禅河边佛陀伽耶一棵树下,乔达摩证了正觉,那时他才三十五岁。证了正觉之後,乔达摩佛陀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为他的一群老同修——五个苦行者,作第一次的说法。佛陀在八十岁时,逝於拘尸那罗。全世界佛教徒的人数已超过五亿。第一章佛教的宗教态度在所有的宗教创始人中,佛是唯一不以非人自居的导师。依照佛教的看法,人类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所以,他就求佛收他做佛的在家弟子(优婆塞)。

  4. 佛陀的启示(四)

    要想彻底袪除苦的根本──渴(爱)。语文是代表我们所熟知的事物和意念的符号。不过如果用正面的文词来表诠涅盘,我们立刻就会产生一项与这语词有关的意念而执着它,结果可能与原意适相违反。涅盘即是绝对的真理,从《分别六界经》里可以略窥其端倪。佛将六者予以分析,结论是六者中没有一样是“我的”、“我”或“我自己”。无所罣碍故,心得澈底完全的平静。

  5. 佛陀的启示(六)

    在人类的思想史中,佛教是独一无二不承认这灵魂、自我或神我的存在者。佛的教诫不但不助长这愚昧、怯懦、恐惧与贪欲,反从釜底抽新将这些(劣根性)连根芟除,以使人类得到正觉为目的。既然整个的存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互为依存的,我们何能单独自由?这就是佛教的无我论或称灵魂非有论。

  6. 佛陀的启示(三)

    ﹝注五﹞根据佛的分析,世间一切困扰纷争,小至家庭个人之间的口角,大至国与国间的战争,无不由于这自私的“渴(爱)”所引起的。关于刚才提到的“思食”,佛说:“一个人能了解思食的意义,他就能懂得三种‘渴(爱)’的意义。”在佛教的教义中,这是最重要的精义之一。假彼之名以危害人类者,实较造福为多。根据佛教,这力量并不因身体机能的活动停顿──死亡──而止息。

  7. 佛陀的啟示(一)

    有一天晚上,坐在尼连禅河边佛陀伽耶一棵树下,乔达摩证了正觉,那时他才三十五岁。证了正觉之後,乔达摩佛陀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为他的一群老同修——五个苦行者,作第一次的说法。佛陀在八十岁时,逝於拘尸那罗。全世界佛教徒的人数已超过五亿。第一章佛教的宗教态度在所有的宗教创始人中,佛是唯一不以非人自居的导师。依照佛教的看法,人类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所以,他就求佛收他做佛的在家弟子(优婆塞)。

  8. 佛陀的啟示(二)

    佛献身说法四十五年,几乎在他的全部教诫中都牵涉到这一道谛。这也是佛教的基础。正业的目的是提倡合乎道义、荣誉而和平的行为。从这一条可见佛教是强烈反对任何战争的。八正道中这三条构成合乎伦理的行为(戒学)。须知佛教的伦理与道德的行为,是以增进个人及社会生活的和谐快乐为目的的。这种道德的行为,是所有精神方面的高度成就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此包括了八正道的另外三条:正勤、正念与正定。

随机推荐

  1. 道信赈救了中国佛教

    道信将佛门的教训同道门的经验进行对比后,决心破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风习。面对限佛、灭法的严峻形式,道信充分发挥了四祖寺地处偏远的优势,巧妙地采取了不张扬的措施,不仅保住了寺院,而且使中国"禅"有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宗"。"道信是禅宗的开创者,当然也可以说是他拯救了中国佛教。耐人寻味的是因为道信不仅是中国第一个被皇帝追封的佛医皆通的一代高僧;而且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大医禅师"。

  2. 梦见穿迷彩服

    周公解梦梦见穿迷彩服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穿迷彩服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梦见吸血鬼咬人

    周公解梦梦见吸血鬼咬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吸血鬼咬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人类史上第一次瓜分地球

     人类史上第一次瓜分地球  新航路开辟初期,葡萄牙捷足先登,发现了好望角及非洲大陆,葡萄牙人首航的丰厚收获引起了西班牙的嫉妒,双方在非洲首先展开角力。在海上,西班牙急起直追,后来,哥伦布从欧洲向西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双方对海洋发现的争夺更加激烈。1494年6...

  5. 如愿化去-祥云大师

    高齐祥云大师,乃是并州姓周人家的子弟。他用心阅读不到一年,整部涅槃经都可以朗朗成诵,每日都诵读一遍,习以为常。照样的持诵涅槃经,非常用功。神人并将几样珍奇之物相送,然而祥云法师不肯收下,但神人一再要勉强他非接受不可。

  6. 梦见自己舌头被针扎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舌头被针扎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舌头被针扎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梦见自己劈腿了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劈腿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劈腿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西汉军事家赵充国生平简介 他有多厉害?

      “百闻不如一见”这词就是赵充国说的,当时汉宣帝问他该如何应对战事,他称自己要实地考察过后才能回答。历史上的赵充国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如何有胆量这样跟皇帝说话呢?  赵充国,字翁孙,西汉著名将军,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最初赵充国只是一个小小的骑士,不过他善谋略,又有战...

  9. 所罗门王的宝窟

    据说所罗门王的金刚钻石宝窟在萨利曼山中,由一些神通广大的巫士守护着。他画的地图表明:通过沙漠以后必须爬过一座雪峰,雪峰北坡的山脚下有一条宽阔的所罗门大路,沿大路走三天就可到达王官。亨利和古德船长得知艾伦藏有地图后,千方百计找到他,劝他跟他们一起去冒险:寻找失踪的弟弟,寻找所罗门王的宝窟。>他们终于踏上了那条宽阔的大路,照约瑟祖先遗书上所说,走到王官还有三天的路程。

  10. 程十发:中国海派书画画匠,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

    长期任上海画院院长,此后,艺术视野不断拓展,“取古今中外法而化之”,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孔乙己》荣获首届全国连环画绘画评奖二等奖。在中国传统人物题材中,钟馗是程十发百画不厌的一个。的42开本,程十发的彩墨画连环画别具一格。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2007年7月17日18点58分,著名国画大师程十发先生因心力衰竭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