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舌头不会焦烂

鸠摩罗什是天竺国人。他的家庭世代为国相,而父亲鸠摩炎却辞掉了相位,离家修行。后来,鸠摩炎东度葱岭,被龟兹王迎为国师。龟兹王的妹妹,貌若天仙,聪慧无比,许多王侯公子前来求亲,她都不嫁。鸠摩炎出现后,她一见钟情,龟兹王就为他们缔结良缘。婚后不久,王妹便怀上了罗什。这时,她自感有超人的神悟,忽然无师自通地掌握了天竺语,甚至对佛学中的驳难之辞都非常精通,众人万分惊讶。达摩翟沙罗汉说:“你所怀的必是个有智慧的儿子,这是舍利弗已经证明了的。”罗什七岁时,便随母亲出家当了小沙弥。他跟从师父学习佛经,每天能背诵千偈经文,当天就通达《毗昙》的全部内容。罗什九岁时,母亲带着他来到宾,在此遇到了德高望重的法师脖头达多。脖头达多是宾王的堂弟,他博学多才,识见精深,精通经、律、论三藏及九部经,是当时最有学识的高僧。他的声名传播西域各国,四方的学道者闻风而来。罗什拜他为师,跟着他学习《杂藏》及中、长二《阿含经》,经文共有四百万字。达多常常称赞罗什天资杰出,宾王听说后,请罗什入宫,召集了一些信仰其他宗教的论辩师,与罗什相互攻难、辩论。起初那些论辩师轻视罗什年幼,后来被罗什一一挫败,只得服输。宾王因此对罗什非常尊敬,起居、供给都以高僧身份礼敬。罗什十二岁时,又随母亲回到龟兹国,这时许多国家都来聘请罗什,给以很高的爵位,罗什没有答应。母子俩在月氏北山遇到一个罗汉,罗汉对他母亲说:“你要好好守护这个小沙弥,他若能在三十五岁时不破戒,一定能大兴佛法,度无数人,将与阿育王之师优波掘多无异;若是戒律不全,就不会有太大的作为,只能做个聪明卓俊的法师而已。”后来,罗什又随母亲来到温宿国。当时温宿国有一个和尚,具有非凡的论辩能力,名振各国。他手击王鼓发出誓言:“谁能在论辩中胜我,我就斩下首级来谢他。”罗什来到温宿国后,提出两个问题进行问难,温宿国和尚当即迷闷自失,无法回答,只好叩头至地,归依罗什。罗什因此声誉鹊起,名震四方。龟兹王还亲自来到温宿国,迎接罗什回国。罗什在龟兹国讲经说法,没有人能与他抗衡,受到人们的敬仰。后来,罗什的母亲要去印度,临行前对罗什说:“大乘佛教博大精深,应该大力阐发。而弘扬佛法到东土,只有依靠你的力量了。但这一切都对你自身没有什么益处,你该怎么办呢?”罗什回答说:“菩萨之道,在于忘我利人。若是能使大乘佛法流传各地,能洗去我的蒙昧和世俗,即使让我吃尽人间之苦也无遗憾。”于是罗什留在龟兹国。龟兹国王为罗什建造了金师座,还铺上锦褥,请罗什升座讲经说法。罗什说:“我的师父还未能领悟大乘佛经,我打算亲自去找他,不能在此久停。”不久盘头达多大师从很远的地方来了。龟兹国王问:“大师在远方怎能知道这里的事情?”达多说:“一是听说我的弟子悟出了非常之理;二是听说大王弘扬佛法,所以不畏艰难危险,从远方来到贵国。”罗什看到师父来了,心里非常高兴,就为师父讲说《德女问经》,达多对罗什说:“你在大乘经中看到什么特殊的东西了,如此崇尚它?”罗什为师父讲解说:“大乘佛经博大精深,明‘有法皆空’,而小乘教偏颇,多有漏失。”师父不解地问:“你所说的一切皆空,非常可畏,哪有舍弃有法而爱空的呢?”罗什耐心地摆出很多道理,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终于使达多信服了大乘佛教。达多感叹道:“你是我的大乘经师父,我是你的小乘经师父。”这时西域各国,都非常敬服罗什杰出的才智,每当罗什讲经说法时,国王就长跪在讲座的一侧,让罗什踏着他的背登上讲座。姚兴弘始三年(401)年三月,有两棵树的枝干连生在一起,逍遥园中种的葱也变成了香草,人们都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有大智之人将要到来。这年五月,姚兴派陇西公硕德去讨伐后凉吕隆,九月吕隆上表归降,十二月二十日,罗什离开了滞留十八年的后凉,来到长安。姚兴待以国师之礼,二人常常整日交谈,研讨佛理,乐而忘倦。罗什到来后,被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翻译众经。罗什能够背诵许多佛经,又通汉语。他翻译的经文非常流畅。由于前人翻译的经书文义多有差错,没有做到忠实于梵文原着,于是姚兴便让道恒、僧肇等八百余位僧人,咨受于罗什,又请罗什重译《大品经》。罗什执梵文本,姚兴执旧译汉文,相互校译,新译本比旧译本文义圆通,众人心悦诚服,欣慰赞叹。因佛教经义博大精深,劝人为善,是脱离苦海的津梁,治理世事的妙法,因此姚兴寄意于佛教十二部经,罗什为此着《通三世论》,以明示因果,王公以下各级官员,都钦佩赞叹他的风范。大将军常山公显、左军将军安城侯嵩,都笃信佛法,多次请罗什宣讲新译出的经书。后来罗什又陆续重译了《金刚般若》、《法华》、《维摩》等经,共三百余卷,译文流畅,充分表达出原着的精髓。于是各地的佛教徒,万里来集,佛法得到空前的发扬光大。龙光寺的高僧道生对佛经有细致入微的研究,遇到疑难也来找罗什解决。庐山慧远,学贯群经,是佛学界的栋梁,对佛经中的疑难问题,也写信向罗什问询。罗什在龟兹国时,曾跟从卑摩罗叉律师受戒律,后来卑摩罗叉来到关中,见到罗什非常高兴,问他道:“你在汉地,大有胜缘,受法的弟子有几人?”罗什说:“汉地的经、律还不齐全,新译出的佛经及各论书,都是我译出的。有三千徒众,都从我受佛法。”罗什临去世前说:“我所译出的经、论共有三百余卷,只有《十诵》这一部,还未来得及删改。希望我所译的经书能够流传于后世。今天我在众人面前,从心底里发出誓言,若是我所传译的经文没有大的差错,在焚烧尸身后,舌头不会焦烂。”东晋义熙五年(409)八月二十日,罗什卒于长安,在逍遥园中按外国风俗,将尸身焚化。薪火息灭后,罗什的尸身都烧成了灰,只有舌头没有烧坏。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舌头不会焦烂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都是诸侯争霸 为何春秋战国走向统一东晋十六国走向对峙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和东晋十六国时期均出现了秦晋燕赵魏楚等各国争霸,但最终春秋战国由秦国一统而东晋十六国却走向了南北朝对峙。本文尝试着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通过换一种角度重新梳理历史来探究其背后的发展规律和内在原因,以供参考。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执鞭随镫是什么意思?

    【拼音】zhíbiānsuídèng【解释】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镫,死亦甘心。”【例子】无【近义词】执鞭坠镫【相关】百度“执鞭随镫”

  2. 父爱如山!健康防癌 是送给父亲最好的礼物

    端午节才过完,很快的,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就到了。每个国家的父亲节虽然日期有异,但为人子女感谢父亲的心意却是一样的。

  3. 梦见喝热水

    周公解梦梦见喝热水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喝热水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 :武力征服台湾省是双输,一定要用和平方式

    台湾省当局前领导人...今天在东吴大学演讲时回应学生提问时指出,台湾省不是一下就能打掉的,用武力征服台湾省是双输的局面,一定要用和平的方式,用各种交流,慢慢让两岸人民产生认同感,才有机会。...表示,...当时只有陆军几乎没有海军与空军,没有两栖作战的经验,现在要...省,没有海军、空军怎么可能,而且台湾省也不是一下就能打掉的。

  5. 毕再遇香豆之计

    公元1206年,宋将毕再遇和金兵交战。打了一会,毕再遇下达了撤军的命令。宋军撤回驻地,休息了两个时辰后,毕再遇又下令出击。就这样,毕再遇采用拉锯战术,一忽儿进攻,一会儿后撤,三番五次地引得金兵又是抵挡,又是追击,把他们搞得坐立不安,精疲力尽。毕再遇下达了第五次出击令。>毕再遇一见计谋得逞,立即命令宋军回兵反击。

  6. 衷心接受

    奥地利维也纳的作曲家卡尔?米勒尔,有一天收到了一位富翁邀请他晚餐的请帖,上面这样写着:“我深信这将会是一个很快乐的晚上。我要我妻子唱歌,女儿用钢琴伴奏,所以请您无论如何驾临赏光。然后晚上9点正用餐。”米勒卡在回条上这样写:“蒙您的邀请,衷心接受。那么我晚上9点一定到。”

  7. 没时间老

    大智关心似的说道:“老师!应该多一些时间休息!”“没有时间老”,这句话后来一直在大智的耳边响着。“没有时间老”,其实就是心中没有老的观念,等于孔子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没有时间老,很好,不能的话,做个四岁的老翁,也很有意义。

  8. 名著读后感2000字

    名著读后感2000字篇1:读《罪与罚》有感-2000字读后感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读后感大全-名著读后感书本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前后的心理描述。篇2:《四大名著》读后感2000字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个泱泱大国,它不仅仅仅有着5000年的历史,也是世界四大礼貌古国之一,因此,中国的历史,是不能不了解的,就犹如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四大名著是不能不读的。

  9. 吕雉与戚夫人

     吕雉与戚夫人  吕雉是刘邦的糟糠之妻,却很受刘邦冷落,在刘邦东奔西跑打天下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等刘邦天下坐定,身边早有更年轻漂亮的戚夫人了,戚夫人更常常恃宠而骄,嚷嚷着劝刘邦改立自己儿子做太子,这让吕后如何不恨?老公不爱自己,就指望着靠儿子留着家里的地位了,...

  10. 梦见自己抱着个婴儿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抱着个婴儿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抱着个婴儿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