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李孟

  李孟(?~1321年),字道复。祖籍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其父在陕西做官时迁居汉中(今陕西汉中市)。他七岁开始读书,天资聪明,勤学博览。青年时期便通晓经史,尤爱好研究历代治国策略。他在家乡,设书馆讲学,临近州县有许多人前来拜他为师。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四年(1277),李盂的父亲调任蜀地(今四川省),他随父入川,四川行省要录他做晋原县主簿,他不肯任职,依旧潜心研究学问。到至元末年,李孟因事北上至京都,见到中书省右丞杨吉丁。杨知他博学有卓识,将他推荐给皇太子真金。但不久,皇太子卒,李孟未被朝廷录用。

  至元三十一年四月(1294),真金之子铁木耳即皇帝位,是为成宗。成宗命各地采辑上报忽必烈在位时的政绩,以备史官记载。陕西行省便命李孟邀集人汇集编写。当时,成宗的母亲徽仁裕圣皇后访求名儒辅导海山(即武宗)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仁宗),有人推荐李孟可任,皇后便将李孟召人宫辅导武宗仁宗。大德元年(1297),武宗离京去北边抚军,仁宗在宫中继续接受李孟的教导。成宗闻知李孟辅导皇太子有方,便下诏授李孟为太常少卿。但丞相恨李孟未曾登门拜访自己,从中作梗,使李孟未能授职。后仁宗侍奉昭献元 圣皇后居于怀州(今河南沁阳县),李孟亦随行住于怀州四年之久。

  1307年初,成宗死后,安西王阿难答谋夺皇位,成宗皇后和左丞相阿忽台等从中支持。当时武宗尚在北疆万里之外,宫廷混乱,李孟力劝仁宗速陪昭献元圣皇后回京城主持朝事,继承皇位。仁宗回京后,平息了内乱,派使者迎接武宗回朝。当时仁宗监国理政;命李孟参知政事。因李孟久居民间,了解下情,又胸怀治国谋略,所以,他给仁宗参赞得当,但却遭到朝中一些大臣的反对。李孟便对仁宗说,执政大臣要由皇帝亲自授任,现武宗尚在途中,我还不知他的态度,因而不敢贸然担当重任。要求离朝,仁宗不许,李孟便暗自逃出京城,隐居于许昌泾山(亦称邢山,在河南新邓县西南)。

  武宗即位后,仁宗为皇太子。至大二年(1309),仁宗向武宗说明了当初李孟力主平乱、辅助继位的功劳,武宗即命寻访李孟回朝。次年春李孟进京,武宗在玉德殿召见,并当众大臣的面称李孟为宾师,随之,特诏授李孟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集贤大学士,同知枢密院事。

拜住

  至大四年(1311),武宗卒,仁宗即皇帝位,正式任命李孟为中书省平章政事,晋阶光禄大夫。李孟深感仁宗的信任,尽心尽职。他对仁宗说,皇帝的权力,在于赏罚分明。若赏罚得当,则吏民心服,正气发扬;若赏罚失当,无法治国。他协助仁宗 ... 昭雪冤案,剔除了滥封的官爵,裁减了冗员。劝仁宗节制对近臣权贵的赏赐,严格朝章制度,制止奢侈之风。节俭财政开支,受到朝野欢迎。

  仁宗当初在怀州时,看到一些地方官吏行为不正。即位以后欲严加惩治。而李孟却对仁宗说,官吏中也有贤才,且人是可以转变的,关键在于加强教育和激励。仁宗赞扬李孟善知别人之所长,而不责人之短的高尚品德。同时,李孟劝仁宗效法汉唐宋金开科取士的办法,以科举选录贤才举选录贤才。他建议取士应首先重道德,其次才是文章,这样才能选到真正的人才。由于李孟为仁宗参赞朝政有成绩,是年七月,仁宗封他为“秦国公”,赐钱10万贯,并命将作监为李孟建造新的宅第。李孟坚辞不受。

  皇庆元年(1312)初,仁宗又授李孟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之职。是年底,李孟再三请求辞职,仁宗准以平章政事参议中书省事,承旨翰林。第二年,李孟三请交还“秦国公”印绶。延祐元年(1312)底,仁宗复拜李孟为中书平章政事。第二年春,命李孟主持贡举,开科取士,并担任廷试进士的监试官。七月,晋阶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受封“韩国公”,政职如前。过了几年,李孟以年老体弱请求辞官归田。仁宗虽然同意他辞去政职,离开中书省,仍命为翰林学士承旨,留在宫中陪伴酒宴,谈论时政。

  延祐七年(1320),仁宗卒,英宗硕德八刺即位,铁木迭儿复出任中书丞相。他怀恨李孟从前不肯依附自己,便对李孟大加诬陷和诽谤,唆使英宗取消了李孟原来的封号和官职,降授集贤学士、嘉议大夫。但李孟并不介意,欣然到集贤院供职,使英宗深为佩服。

  至治元年(1321),李孟因病而卒。御史多次向英宗奏章,为李孟申辩所遭受的诬陷。英宗下诏追复李孟以前的官爵。第二年,又赠“旧学同德翊戴辅治功臣”、太保、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魏国公”。

“李孟66108” 7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孟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2.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3. #正史也疯狂#功臣屠戮殆尽?布衣天子朱元璋残暴背后的政治羁绊

    朱元璋,一个从皇觉寺游僧成为九五之尊的传奇人物。洪武元年,朱元璋分封六公,大封功臣。朱元璋到底是本性暴劣,还是另有城府?性情分析朱元璋善...的大臣,除了功臣就是...犯。对于...犯的残暴处罚,源于放牛娃出生的朱元璋对苛政误民、贪得无厌的极度鄙夷排斥。换句话说,在朱元璋眼里,那些贪官搜刮民脂民膏,就应该全部...光。但是,应了朱元璋廉洁节俭的政治要求,明朝的官吏工资是历朝历代最低的。

  4.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5. 深度了解三省六部制的兴起变迁:一切为皇权服务的副产品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本期就来聊聊这一制度。大家耳熟能详知道六部的主官为尚书。

  6. 明代皇权究竟是生 ... 予夺还是徒有其表?带你了解皇权变化的秘密

    随着近些年明清史的热门和各类科普类书籍的走红,明朝似乎成为了一个人人都能谈论上几句的时代。谈论到对明朝的印象时,无论是对其抱有好感还是深恶痛绝,读者脑海中都会浮现皇权专制的字眼。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其上升期衰落期。皇权在这二百多年中的变化其实远超我们的想象。

  7. 「 ”省”这个称呼从何而来,贯穿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

    众所周知,我国省制划分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而行省则是「”行中书省”的简称。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朝,兴于唐朝,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三省六部制。然而「”省”这个称呼究竟从何而来?本文在此略作探讨。首先我们要介绍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地方,那就是禁中。秦始皇为了显示皇帝地位的至高无上,规定了很多皇帝专用的词,比如皇帝自称为「”朕”,皇帝印章为「”玺”,皇帝墓为「”陵”,而皇帝所居则

  8. 「 ”誉满天下”与「 ”谤满天下”,谈谈大唐六朝名臣李德裕

    引言「”幼有壮志,苦心力学”,门荫入仕,历经宪、穆、敬、文、武、宣宗六朝。一生仕途跌宕起伏,与「”牛李党争”纠缠不清,集清名与污名于一身的大唐名相李德裕。李商隐称他为「”万古良相”,叶梦得赞他是「”唐中世第一等人物”,梁启超誉他为我国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可谓清名标史。唐宪宗时,李德裕补任校书郎,后因父亲李吉甫担任宰相,为避嫌而到藩镇任职。父亲去世五年后,他才回朝任监察御史。唐穆宗时,李德裕任翰林学

  9. 明武宗朱厚照:一个不合格的昏君

    最近看了黄仁宇先生的《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书,中间有一句话:「”即有坏人为朝廷的独裁者,如何又有这么多的好人做大官?”这句话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因为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明武宗的历史名声可以说是恶劣,他荒淫暴戾、好色、尚兵、无赖,所行之事多荒诞不经。可以说是明朝没亡在他手里,估计除了感谢朱元璋在天之灵的保佑,还得感谢他只当了十六年的皇帝就驾崩了。那么这样的一个人当皇帝,为何明朝

  10. 小太宗?宣宗之治实则是唐朝亡国之始?

    「”宣宗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呜呼,自是而后,唐衰矣!”——欧阳修中国历代皇帝之中,唐朝的宣宗李忱,当得上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在少年时,未露峥嵘,持重少言,因此,被宫中上下认为是个「”不慧”的皇子。待他长到十多岁的时候,又突生重病,常有突兀之举,被照顾他的乳母认为是心病,而在当时,其兄唐穆宗李恒在见过李忱之后,却给出「”此吾家英物,非心惫也”的评断,并御赐其玉如意、御马、金带等。▲唐穆

随机推荐

  1. 徐志摩与林长民的另类友谊,彼此曾以“恋人”互称,情书往来

    1925年11月,林长民接郭松龄电,经其奉劝,准许随他一同反奉,是月底,两人一同搭车启程,不虞行踪泄露,路遇袭击。林长民在这场炮火中不幸中弹身亡,离定数之年仅一步之距。林长民剧照回首他的平生,在文政两界均声名显著,与梁启超照样旧识,但我们提起他,多半照样冠以林徽因的父亲,徐志摩的忘年交。尤其是与徐志摩的一段友情,在昔时的文化界曾掀起过一股风波,被世人津津有味地围观。现在再来看,我们只能说民国文人潇

  2. 对越还击战,被我俘虏的部分越军,为何未列入战俘交换名单?

    作者:枪骑兵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是我军迄今为止最近的一场大规模对外作战,影响深远。因为有许多被我军在战场上俘获的越军,并未进我军战俘营,当然也不在交换战俘名单中。

  3. 安倍引管仲名言谈重振日本

    新华网消息 据大公网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悍然拜鬼,在外交国防政策中又处处针对中国,不过他在1月1日发表的新年贺词中,引用了中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管仲名言,大谈日本重振之道。 安倍在新年贺词中说,在“(安倍)三箭”齐发后,日本经济已戏剧性地从负增长转向正增长。他说:“...

  4. 逆来顺受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nìláishùnshòu【解释】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若是一个略略知趣的,见家主来光顾,也便逆来顺受。”【例子】从前受了主人的...,无非逆来顺受。(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三回)【近义词】委曲求全,犯而不校【反义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针锋相对【相关】百度“逆来顺受”

  5. 梦见自己吃了半个包子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吃了半个包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吃了半个包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唯美的古风说说句子 古韵经典语句大全-感人的情话

    世事无常,诸多变幻莫测,想过故事里感慨的声音,沉醉在那一场相遇的风花雪月,昨日留下的种种风情,都幻化了万般落寞。遗忘在彼岸的轮回,孤独的唱响宿命的悲歌。生死不晓,往事成说,执吾之手,与吾赴老。柳低舞,月将心,只道,痴人说梦,由相逢。落叶轻舞,红尘客梦,一季风华,归于尘土。

  7. 赵九章的学生 如何评价赵九章

    赵九章赵九章在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赵九章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振兴是赵九章培养的第一个研究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双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振兴评:在50年前赵九章就特别强调科技工作的“创新”意识,在科学思想、研究...和科学道德方面,赵九章为学生们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8. 蔬菜对痛风有啥好?

    蔬菜对痛风的四大好处蔬菜嘌呤含量低大多数蔬菜仅含少量嘌呤,对尿酸、痛风的影响小。富含嘌呤的蔬菜并不增加血尿酸水平及痛风发生率,甚至还能促进尿酸排泄。蔬菜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减肥超重或肥胖的痛风患者应注意减肥,控制热量的摄入,少吃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这样对痛风控制有益。蔬菜提供维生素C,且热量极低大多数蔬菜主要是水分,所以能量低,有助于痛风控制。对痛风患者来说,钾可减少尿酸沉淀,有助于尿酸排出。

  9. 拥有众多「 ”先进”火器的明朝,为何无法在野战中压制满清?

    一提起明朝被清朝所替代,很多人总是会责怪李自成,责怪他的叛乱耗损了大明的国力,致使明朝疲于奔命,两面作战,由此使得满清有了可乘之机,进而入主中原。但是,大明对清战争的失利真的仅仅由于两面作战吗?

  10. 台湾省第一任巡抚刘铭传的传奇人生

    刘铭传,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说到刘铭传的一生可谓很是传奇。他原先只是草寇出身,还干着贩私盐的...,后跟随李鸿章,因为身材高大,勇武过人,最后竟做到清朝封疆大吏的位置。这样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刘铭传剧照1854年(咸丰四年),刘铭传18岁,其母周氏被一富豪欺诲,他追数里找那富豪评理.富豪持刀威胁,被铭传夺刀毙下劈下马背。铭传自知闯祸,遂揭竿而起,召集无业乡民,在大潜山北建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