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王阳明,被《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

  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

  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作为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

  下面这十句,尤其精彩,堪称说尽了心学的高明境界。

  1、王阳明: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立什么样的志,成什么样的人。

  故事背景:

  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相当于是在问,人生的终极价值是什么?

  他的老师吃了一惊,因为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但他还是很快作出了坚定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中国的古人,也一向高度强调立志的重要性。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贤,后来果然成为圣贤,则为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立志为什么重要?因为志向就是意志,就是方向。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复杂的现实之下,才可能意志坚定、少走弯路,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标的可能性。

  2、王阳明:我以落第动心为耻。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故事背景:

  1496年,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

  王阳明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修养。寻常人往往慌乱悲戚,唯有修养深厚者能做到泰然处之。文天祥说:时穷节乃现。

  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自觉和修养呢?王阳明还有一句话,道出了所有: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3、王阳明:他一疑,事就成了。

  ——人没有坚定的信念,就容易被人利用。

  故事背景:

  王阳明在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曾用过一个伪造公文的计谋。

  他伪造了答覆朱宸濠手下重臣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

  然后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

  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的这些计谋不以为然,问他“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有官员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会疑。”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这个故事,同时告诉了我们修养和做事的秘诀。

  对于修养,为什么“他一疑,事就成了”?因为这样的人做不到一心不动,于是就有了被人迷惑和利用的可能。计谋、策略只能应对一事,修养则可以应对一生。前者总是悔之晚矣,后者往往有备无患。

  对于做事,人往往要么怯懦,要么只有血气之勇。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攻心为上,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4、王阳明: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便能无往而不胜。

  故事背景:

  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王阳明举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家,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为什么“此心不动”是唯一的技巧呢?因为心不动才能冷静,冷静才能沉着,沉着才能在危机面前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所谓急中生智。如阳明先生所说,这不是天外飞来的。

  事事讲技巧,似乎看着聪明,其实都是投机者的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从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实实做功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如何做功夫呢?王阳明在这里指出了另一条路——努力做学问。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对于才能和修养,读书学习就算不是唯一的路,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条路。

  5、王阳明: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什么!终日眼睁睁看什么!

  ——顺应自己的本性,保持自己的良知。

  故事背景:

  王阳明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说已不视不言 *** 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

  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什么!终日眼睁睁看什么!”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地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和尚答:“还有老母。”王阳明再问:“想念她吗?”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王阳明露出满意的神色,向和尚轻轻地摆手说:“去吧,回家去照顾你的母亲吧。”第二天,和尚离开寺庙,重回人间。

  这个打坐的和尚明明不言不视已经三年,王阳明为什么偏偏问他口巴巴说什么、眼睁睁看什么?

  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

  王陽明其實就跟他說了一句話:順應自己的本性,順從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絕不是要別處再求一個凌駕於人心萬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真心诚意想做王阳明心学的信徒,好好生活,好好做人,听到自己内心善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的良知召唤,也就够了。

  6、王阳明:光不仅在烛上。

  ——真正的光明,只存在于心中。

  故事背景:

  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地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

  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 *** 。他确信在 *** 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地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这样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徐樾相当沮丧。

  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

  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蜡烛能发光,光却不仅在蜡烛上,还可以在太阳上、月亮上、火把上。如果心中有光,那么光便无处不在,因为你的心已经是太阳,正大光明,普照万物。这就是王阳明要告诉我们的。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推导,如果一个人眼中看到的全是阴暗,那么其实不是这个世界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的心里没有光明,是他的心态出了问题。看到这点,力求扭转,那么光明便已不远。

  7、王阳明: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 *** 么?

  ——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有自暴自弃的心。

  故事背景:

  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

  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

  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 *** 也脱了, *** 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 *** 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总有人感叹人心险恶,可王阳明告诉我们,哪怕是罪恶滔天的罪犯,心中也是有良知的。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感化。这就是慈悲。

  总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王阳明则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品质。所以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的价值。

  喜欢蔑视、贬低和打压别人的人,修养品行往往都是下乘,这种人的看法不值得放在心上。

  反而是王阳明这种修养精深、境界高明的人,往往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很多时候,并不是你错了或者没有用,你只是还没等到有能力欣赏你的人。

  8、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我心由我不由天。只要此心不动,如何都是安然。

  故事背景: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花当然是自开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扰动我心,却是由我来决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电闪雷鸣、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远是在桃花源、艳阳天。

  这就是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恶,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9、王阳明: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这个世界不欠你的,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故事背景:

  有一天,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他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

  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是在讥笑王阳明。

  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最有深意的就是王阳明的最后一句话——“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表明你心中有着无限的包容、友爱和善意;而这样的人,谁不愿亲近?谁不会爱戴?自然“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而能做到如此,也确实已经是真正的圣人。

  仅仅一句话,既说出了一个人应该具有的修养,也说出了教化世人的最好方式——以身作则,感化世人。所以别再怀疑和抱怨了,你只是修养不够深,做得不够好。不是这个世间亏欠你,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10、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用尽一生,去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故事背景:

  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弟子回答:“青龙铺。”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

  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弟子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地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

  周积无声的落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笑了一下,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坦荡必光明,光明必坦荡,所以说坦荡荡光明磊落。生当如此,死亦如此。阳明先生死时都已经做到了,而我们连生时都还做不到,这就是差距,也是方向。他的学问是心学,他帮我们指出的方向,则是光明磊落的心地。

「千古第一等人」的王阳明:经典的十句话,说尽心学境界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2.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3. 王阳明一出山就把刁民横行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心学的强大

    从贵州到江西,这一路王阳明足足行了一个多月。而我们的主角王阳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管了庐陵。不出所料,王阳明第一天上班,在县衙外面击鼓鸣冤的百姓便有黑压压的一大群。但实际上,他们对于王阳明的承诺丝毫不抱希望。做出承诺以后,王阳明派人把庐陵的各种税收单子调了出来,发现这里的杂税多如牛毛,而且大多来历不明。

  4.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5. 历代王朝虽是以儒为政,但杂家才是整个古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当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自然都基于统一的国家制度框架,不过当中的具体执行者却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也都各具其能、各安其职。

  6.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7. 孔子最喜欢的年青人是什么样子?

    长者喜欢一个年青人,无过于把他收为女婿。

  8. 日本最敬畏的中国人,受日本军神一生参拜,却在中国不温不火

    我们都知道,古今往来,我们跟日本向来都是恩恩怨怨,就在一百多年里,日本多次向中国发起战争,使得中国百姓民不聊生。但是日本人却对中国一个人物非常尊敬,并且是已经到了敬畏的地步了。199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做了一个调研,目的是为了了解日本人心中最敬畏的中国人。

  9. 且看「 ”坏人”孟子是如何给齐宣王「 ”下套”的

    孟子学有大成后,一直周游列国想要实现自己用「”仁爱「”治国的抱负。但是苦于当时礼崩乐坏,一直都未能如愿。虽然周游的国君一直都认为他说的话是没有错的,但是没有一个君主愿意采用他的政治思想。孟子说话总是很赋有技巧性,下面来看一下孟子这个”坏人「”是如何给齐宣王”下套「”的。一、你可以是这样的人齐宣王问孟子说:"老先生,你能给我讲讲齐桓公和晋文公的故事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没有讲齐桓公和晋文公的

  10. 说韩愈不配当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怕是没读过他19岁的这16字神作

    对于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位置,不少人是不解的,毕竟排在其后的还有王安石、欧阳修和苏轼。

随机推荐

  1. 祥麟威凤造句_祥麟威凤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祥麟威凤xiánglínwēifèng祥麟威凤的意思和解释: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祥麟威凤的出处《宋史·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获威凤。”祥麟威凤的例子祥麟威凤造句祥麟威凤造句相关作为一种修辞手法的互文从语言单位看可分为短语互文、单句互文、复句互文等;受四字格构造的限制,成语中的互文只能发生在成语的前后两个直接成分之间。

  2. 梦见坐的士

    周公解梦梦见坐的士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坐的士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食物禁忌大全:糖酒

    蜜忌豆腐花----同食会引起耳聋,吃绿豆可以治疗蜂蜜与开水相克:会改变蜂蜜甜美的味道,使其产生酸味蜂蜜与豆腐相克:易导致腹泻蜂蜜与韭菜相克:易导致腹泻蜂蜜忌大米:同食会胃痛蜜与毛蟹相克:同食会引起中毒红糖与豆浆相克:红糖的有机酸和豆浆的蛋白质结合产生变性沉淀物,降低了营养价值红糖与竹笋相克:形成赖氨酸糖基,对人体不利红糖与牛奶相克:使牛奶的营养价值大大降低红糖与生鸡蛋相克:同食会引起中毒红糖与皮蛋

  4. 见义当为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iànyìdāngwéi【解释】指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同“见义必为”。【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见义当为”

  5. 带有能字的成语

    包含有“能”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未能免俗——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任贤使能——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能者为师——会的人就当老师。能工巧匠——指工艺技术高明的人。量能授官——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良知良能——旧指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力所能及——在自己力量的限度内所能做到的。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6. 家居死角卫生清洁小窍门-十大家居死角清洁小妙

    夏天天气闷热,细菌、微生物活跃,如果家里的清洁卫生没有做到位,细菌、病毒、寄生虫在舒适的环境下大量繁殖,非常容易引发各类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所以,尤其是在夏天要特别注意居家环境的清洁卫生。但是人们往往对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落视而不见,为家居健康埋下隐患。家居死角卫生清洁小妙招1、枕头:经常清洗、消毒枕套,把枕芯多晾晒,平时保持头发干净卫生。

  7. 野蔌山肴是什么意思?

    【拼音】yěsùshānyáo【解释】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例子】【相关】百度“野蔌山肴”

  8. 医时救弊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īshíjiùbì【解释】匡正时政的弊病。【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及唐元宗时,宰相姚元崇直奏十事,可以坐销患害,立致升平,惟虑至尊,未能留意。医时救弊,无出于斯!”【例子】无【相关】百度“医时救弊”

  9. 2015羊年经典祝福语短信大全

    新春又到祝福也到。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衷心祝福吾友度过一个祥和美满的新年!把美好的祝福,输在这条短信里,信不长情意重,我的好友愿你新年快乐!褪去你一年疲惫的外衣,到我们友情的天空下沐浴,抖去奔波的尘埃,卸下心头的倦意,祝福你的明天万事如意,在新的一年里大展鸿图!

  10. 梦见钱包多了很多钱 -周公解梦

    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想想就好,比如天上掉钱,比如突然中大奖,这种几率极低的事情,做做梦就好,但要是真的做梦梦见多了很多钱,是什么含义呢?一起来解梦网了解一下吧。梦境解析:周公解梦详细介绍关于梦见钞票,梦见数钞票,梦见很多钞票的梦境预兆各是什么意思:1、梦见钞票:梦见钞票,主财,钞票是财富的象征。梦见和老公吵架预示什么-周公解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