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作者|卢伊编辑|孙杨每晚,于国庆都要喝一小杯红酒,这个动作,他重复了5年。算不得上瘾,也不是为了刻意效仿某种生活方式,他只把酒精当保健品,觉得可以保护自己不受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作者|卢伊 编辑|孙杨 每晚,于国庆都要喝一小杯红酒,这个动作,他重复了5年。 算不得上瘾,也不是为了刻意效仿某种生活方式,他只把酒精当保健品,觉得可以保护自己不受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以前,除非年节,于国庆是不喝酒的,他是「 ”三高”患者,心脑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硬化。但听朋友说,每天喝一杯红酒有助软化血管,他心动了。 后来,于国庆上网去查,许多养生网站都说,红酒富含白藜芦醇,能抗氧化、降血脂。甚至还有的举例说,盛产红酒的法国和每周饮酒的医生,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均相对较低。他开始相信了。 他也试过洋葱泡红酒,但一嫌麻烦,二嫌味窜,就改为只饮红酒。 借酒养生的5年里,于国庆的体检数值虽未改善,但他也从未因突发中风或心梗入院。他坚信,这都是红酒的功劳。 但前不久,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一项历时10年、涉及全国51万成年人的随访研究显示,饮酒非但不能防病,还会增加高血压和脑卒中的风险。 其实,一直以来,饮酒都是健康的极大威胁,位列全球过早死亡和残疾前十大诱因。 数据显示,仅2016年,全球就有近300万人因酒而亡,平均每20名死者中,就有1人与饮酒有关,酒精每分钟会夺走6人性命,3/4为男性。 饮酒致死人数,远比艾滋病、暴力行为和交通事故致死数的总和还要多。 但如此重要的信息,却总是淹没在社交媒体「 ”饮酒养生”「 ”酒局文化”的大量宣传中,难为公众熟知。 干杯不只会肝悲,每一滴酒都会损害健康 「 ”小酌怡情,大饮伤身”几乎是内地酒桌上的一条定理。 但,鲜有人能以一个具体数字解答:最多喝多少才算安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是:成年男性、女性每天饮用酒精上限分别为25克和15克,孕妇、乳母和少年儿童则不应饮酒。 但标准答案应是:滴酒不沾。 2018年8月,《柳叶刀》刊载了一份研究,最先推翻了「 ”适量饮酒,无损健康”的说法。 这份由全球40多国超过500名研究者参与的研究,花费近30年时间,追踪全球195国2800万人的数据发现,无论喝多喝少,只要饮酒,就有危害。 研究发现,饮酒与心脏病、癌症、肝硬化、结核病、交通事故伤害等23种健康风险相关。且与滴酒不沾者相比,每天饮用一杯酒(相当于一听啤酒、半两白酒或0.1升红酒),健康风险将上升0.5%,若每日饮酒量分别达到2杯和5杯时,该数字将分别升至7%和37%。 「 ”每天喝一两杯酒有益健康一直就像个神话,我们的研究无疑打破了它。”该研究参与者之一、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教授埃马努拉·贾基杜说。 类似现象也引起华人学者的关注。 今年4月,来自牛津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医学科学院的学者,合作开展了一项针对中国50万男女的大型系列研究,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受访者饮酒量,并对其中超16万人进行基因测序,以观察部分基因变异对饮酒量的影响。 经过近10年的随访发现,进行基因测序的饮酒男士中,约有1万人罹患中风,2000人罹患心脏病。且饮酒越多,血压升高越快,中风风险越高,而中风是国人健康的头号 ... 手。 「 ”适量饮酒不仅没有保护作用,恰恰相反,还会增加中风发作的风险。”牛津大学纳费尔德人口健康系教授陈铮明称,平均每天每多喝二两白酒或2听啤酒,中风风险将增加35%,即使是适量饮酒者,中风风险也将增加10%-15%。 因此,滴酒不沾,才是保持健康的最好 ... 。 目前,饮酒已被证实与超过200种疾病和伤害相关,其中近30种直接由酒精造成。各类癌症即属此类。 酒精的致癌性臭名昭著,早在100多年前便有相关研究问世。饮酒不仅有可能引发胃癌和胰腺癌,口腔癌、喉癌、鼻咽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也均与酒精有关。 后来研究者们发现,即便只是小酌一杯,患癌风险也会增加,女性更为明显。以乳腺癌为例,每天饮一杯酒会增加4%的患癌风险,一旦过量饮酒,患癌风险将增至40%-50%。 酒的主要成分就是乙醇,也就是酒精,它能麻痹神经,让人越喝越嗨,越嗨越醉。 进入人体消化器官后,酒精很快转化为乙醛,这是一种明确致癌物,可直接导致基因突变,并 ... 死体内细胞,诱发慢性炎症和细胞复制,从而增加癌变概率。 数据显示,早在2012年,全球就有77万人因酗酒患癌,48万人因此身亡。这相当于,全球近6%的癌症因酒而生,还有4%-30%的癌症死亡与酒有关。 酒精的危害远不止于此。 大量饮酒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导致肺炎和肺结核。「 ”酒后乱性”可增加如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感染风险。孕妇酗酒还可引发胎儿患酒精综合征,造成永久性的出生缺陷。此外,醉酒驾车或借酒滋事,也会带来数量可观的死亡与伤害。 但对多数内地酒民而言,饮酒的危害,多仅限于伤肝。 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饮酒是肝病的最常见致病因素之一,酒精肝、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等均与此有关。 中国作为饮酒大国,肝病问题甚至引起世卫组织关注。 其最新发布的《全球酒精与健康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特别指出,每年有超过4万名肝病患者前往 ... 第三〇二医院就诊,其中,2002-2013年间,该院酒精肝患者比例翻了一番,98%患者为男性。 「 ”中国酒精肝患者人数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报告》判断。 全球大戒酒,中国为何独自逆流而行? 为减少饮酒伤身,早在2008年,世卫组织便提出以全球战略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 ”戒酒行动”,要求各国出台政策,减少公众有害饮酒,使全球酒类消费到2025年减少10%以上。效果正逐步显现。 但,全球饮酒呈下降趋势的大背景下,中国却是个例外。 《报告》显示,2005-2016年间,中国人均酒类消费从4.1升提至7.2升,增长近一倍,终身戒酒率却从50.9%跌至42.1%,且酒类消费还将在未来10年里持续增加。 数据显示,中国56%的男性和15%的女性是饮酒者。支持饮酒的受访者中,过半男性和女性均出现过量饮酒,中国高风险饮酒行为已达到流行程度。 这些都意味着,中国酒民和饮酒量都在不断增加。 其结果是,中国酒精致死人数位居全球榜首。仅2016年,全国超70万人死亡与酒相关,远高于排第二、三位的印度(33万)和俄罗斯(22万)。 这已经不是中国第一次被世卫组织点名批评了。 早在2006年,中国就被列为世界酒精重灾区。 7年后,世卫组织甚至在政策简报中专门警告,「 ”酒类消费在中国的增长速度比世界上其他地方都快”,并称,相比亚洲其它国家,中国有关酒类销售和消费政策仍较为薄弱,急需引起 ... 关注。 「 ”差距很大,一言难尽”,道出了内地一名公共卫生领域专家的无奈。 该专家曾梳理内地现有控酒政策,结果发现,尽管内地已将控酒纳入《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国家级政策规划,但目前仍未像控烟一样,出台或设置限制酒类消费的法律规章或专门机构,也未设立酒类消费和相关疾病的监测系统和防控目标,这些均与世卫组织推荐的控酒战略相差甚远。 好在,随着内地先后颁布「 ”醉驾入刑”,并为响应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各地公务系统陆续下达「 ”最严禁酒令”,要求工作日中午,甚至公务活动一律不准饮酒等,饮酒热在一定群体内有所「 ”退烧”。 对此,世卫组织物质滥用管理处处长乌拉迪米尔·彭茨亚科建议,可采取增加酒精税、禁止或限制酒类广告等社会经济措施。 但前述专家认为,上述方面并非无法可依,如《广告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等,对限制酒类广告、禁止未成年人饮酒和征收酒类消费税等内容,均有明确规定。 「 ”但从实际执行效果看,这些政策并未起到减少酒类消费的作用。”该专家说。 如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都明文规定,需核实成年,再售烟酒。数年前,该专家出访美国时,就曾看到一名购酒的华人游客,因长相年轻,被超市收银员要求出示护照,核实年龄。 但去年流传网络的一段小视频中,4名高中男生围坐在一起,公然在课堂上喝酒吃肉,仍多少令他吃惊。 「 ”酒是从哪里来的,未成年人为什么不用出示身份证就能买到酒,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问题。”他说。 更为严峻的是,抽样数据显示,每100名15岁以上中国人中,就有超过3人可能或已经罹患酒精依赖综合征。照此推算,国内约有4000万人或患有这种慢性脑病,饮酒难以自控,不能休止。 「 ”酒精使用障碍是中国位列第三的精神疾患,但多数未得到治疗。”前述专家说,目前戒酒疗法五花八门,除手术戒断和心理干预外,药物治疗和社会支持都较为有限,且存在治疗周期长、副作用多且十分强烈、患者难坚持、易复发等问题。 民间也有大量宣称可戒酒的保健品、机构和个人,但多是噱头与风险大于实际疗效。 酒类巨头的「 ”反击” 作为全球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中国一直盘踞于全球酒类生产与消费的头把交椅。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国之一,葡萄酒生产和消费也在大幅增加。 《2018年酒仙网饮酒大数据报告》发现,2018年,内地酒友们共喝掉48014045瓶酒,连起来可绕北京二环367圈。 其中,广东、山东、河南人最能喝,而北上广深和西安人则最能为酒花钱。此外,25-35岁的年轻人是购酒主力军,近八成为男性,以购买白酒为主,女性则更钟爱葡萄酒、洋酒。 酒不仅是商务应酬、亲友走访时的常客,更日益成为一种时尚健康的生活潮流和文化延续。它无处不在:「 ”网红酒”一度刷爆朋友圈,传统老酒则霸占了文化综艺冠名,下班后,「 ”996社畜”偶入酒吧释放压力,平日里,养生老人则以药酒逃避病痛…… 这些,都离不开酒企营销。 解铃还须系铃人。 2018年6月,世卫组织召集全球30余家大型酒企和行业组织,赴日内瓦总部参加全球减少有害使用酒精战略磋商会,探讨全球「 ”戒酒”大背景下,酒企如何自律营销、负责任零售、改进酒类包装和标签、公布行业信息数据等内容。 中国酒业协会和多家国产酒类巨头,均有出席。 此时,距《柳叶刀》发布滴酒伤身的研究仍有两月时间,中国酒企提出「 ”不强调、不夸大(酒类产品功效),也不妖魔化酒类产品(对健康的损害)”的观点。 他们认为,数千年来,酒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医酒同源”「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观念根深蒂固,并为各类典籍记载,这一历史与消费习惯应被尊重。 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何勇甚至辨称,「 ”认同酒类产品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且过量摄入酒精影响人体健康,但不能认为酒类产品等同于酒精,不会把酒类产品和健康建立直接相关性”,并将「 ”充分肯定理性饮酒的作用,对消费者,对国家、行业和企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并积极争取得到更多 ... 相关部门的支持”。 各式宣称可袪风湿骨痛、提高免疫、防癌抗老、补益延年的药酒之外,为洗白饮酒对健康的影响,酒企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此外,由部分医学院主导,「 ”证实”国内个别名牌白酒有益肝脏健康,或具明显辅助降血压、血糖和血脂保健功效的研究论文,也陆续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并作为相关白酒产品的营销点,广而告之。 但经部分内地媒体起底及有关专家质疑后,发现部分研究涉嫌「 ”盗用名义、篡改数据”等学术造假行为,还有部分研究的关键数据至今未对外公布,经受同行检验。 近年来,以「 ”健康”为卖点的酒类产品层出不穷。一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 ”健康酒”市场规模在350亿元左右,且每年保持30%的增速,是酒类产品中高速增长的品种。 该人士推测,老人养生是传统习惯,加上中青年人也越来越注重健康生活,健康酒由于兼具酒和养生双重功能,必将创造一种消费趋势,带来巨大商机。 其中,既有传统的保健酒、药酒,也有采用由人参、苦荞等药食同源药材酿造的养生酒,和采用新酿造工艺生产的健康白酒,还有不少宣称添加或含有少量抗癌物质者。 但这些打出「 ”养生”「 ”保健”旗号的「 ”健康酒”,多未获得国家保健食品认证,其保健功效也始终未得证实。多位专家均认为,未获保健食品认证的「 ”健康酒”仍属普通食品,不得宣传保健功效,否则涉嫌违法。 2019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2019年第一批典型虚假违法广告案件中,就不乏在网上发布「 ”强身健体、养生益人”等违规广告信息的地方酒企,据了解,该酒企被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处罚35万元。 更早之前的2015年,内地51家企业的69种保健酒、配制酒,为突显其产品壮阳、性保健等功能,被查出违法添加「 ”伟哥”等化学物质,引发食品安全担忧。其中19家因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移送公安机关进行刑事犯罪侦察。 尽管如此,「 ”每天喝一点,健康多一点”「 ”春节团聚,带健康回家”「 ”关注养身,健康饮酒”等酒企广告仍不断影响着于国庆等普通人的消费习惯。至少对于国庆而言,饮酒养生,仍算是一个值得坚持的好习惯。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于国庆为化名。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凤凰WEEKLY】创作,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柳叶刀养生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