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周公的故事 周公辅成王 曹余章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生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
周公的故事
周公辅成王
曹余章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生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因为他要留在京城处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儿子伯禽长大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做国君。
伯禽临走的时候,问他父亲有什么嘱咐。周公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的叔叔,你说我的地位怎么样?”
伯禽说:“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说:“对呀!我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我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这儿来呢。你到了鲁国,不过是个国君,可不能骄傲啊!”
伯禽连连点头,表示一定记住父亲的教导。(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尽心尽意辅助成王,管理国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却在外面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夺王位啦!
纣王的儿子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监视,觉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的王位,武王死后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叛变起来。
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周公的谣言,闹得镐京也沸沸扬扬,连召公听了也怀疑起来。成王年小不大懂事,更闹不清是真是假,对这位辅助他的叔父也有点信不过。
周公心里很难过,他首先向召公披肝沥胆地谈了一次话,告诉召公,他决没有野心,要他顾全大局,不要轻信谣言。召公被他这番诚恳的话感动,消除了误会,重新和周公合作。周公在安定了内部之后,毅然调动大军,亲自率领大军东征。www.lishirenzhi.com
这时候,东方有几个部落像淮夷、徐戎等,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动。周公下命令给太公望,授权给他,各国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讨。这样,由太公望控制了东方,他自己全力对付武庚。
费了三年的工夫,周公终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乱,把带头叛乱的武庚杀了。管叔一看武庚失败,自己觉得没有面目见他的哥哥和侄儿,上吊自杀了。周公平定了叛乱,把霍叔革了职,对蔡叔办了一个充军的罪。
在周公东征的过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贵族成了俘虏。因为他们反抗周朝,所以叫他们是“顽民”。周公觉得让这批人留在原来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时,又觉得镐京在西边,要控制东部的广大中原地区很不方便,就在东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殷朝的“顽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
打那以后,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公辅助成王执政了七年,总算把周王朝的统治巩固下来,他还制订了周朝一套典章制度。到周成王满二十岁的时候,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管理。
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
未雨绸缪
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要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诗经。豳风的《鸱鸮》篇中,作者假借一只雌鸟的口吻,写了一首诗,共有四节。第二节的原文是:「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今此下民,或敢侮予!」这几句诗的大意是:「趁着天晴还没有下雨的时候,取些桑根皮来修补旧窗户;看他巢的鸟,谁敢欺侮我
!」
研究《诗经》的某些专家考证,认为这首诗是三千多年前的周公,写给他的侄儿周成王的,他劝周成王要时时警惕,努力治好国家,不要麻痹大意,自招祸害。
梦见周公
文/心语
【明慧学校】我们有时会对冗长的会议或无趣的演说,用开玩笑的口吻说︰「台上虽然讲得卖力,但台下总有人在梦周公。」其实,不管是睡觉、作梦或打瞌睡,俗话都可以说是「梦见周公」或「去见周公」。但是为什么不是梦孔子、梦老子、梦…等等,就是非要梦周公呢?
「梦周公」一词原来出自于《论语。述而》篇的记载︰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意思是,孔子说︰「我衰老得很严重,我也很久不再梦见周公了。 」所以,「周公」和「梦」还真有关系。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周公曾辅助武王灭商,封于鲁。周武王驾崩后,周公辅佐成王治国,他东征平定了管蔡之乱,又一举消灭参与叛乱的五十余小国,从此奠基东南。后来,周公制礼作乐,创立了不少典章制度,因而国家安定,对周王朝的建立及巩固有很大的贡献。
周公的许多事迹,都能作为后人的榜样,所以孔子对他是推崇备至。孔子认为周公是儒家精神的典范,周初的仁政也是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因此孔子终身倡导周公的礼乐制度。而孔子对周公的尊崇与敬重,让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经常梦到周公。后来人们就以「梦周公」来表示对先贤的缅怀之意,又可称为「梦周」,如晋朝刘琨《重赠卢谌》诗:「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现在则大多用于形容作梦、睡觉等。
周公之礼
相传西周初年,婚俗混乱。辅佐天子执政的周公为整饬民风,亲自制礼教民。周公格外重视婚礼,从男女说亲到嫁娶成婚,共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七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细致的规定,合称“婚仪七礼” 。春秋时代,周公制定的婚仪逐渐废弛,孔子重修礼典,把“敦伦”省掉,“六礼”于是产生。因此后人称夫妇同房为“周公之礼” 。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