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悉达多太子与耶输陀罗王妃往世因缘

过去无量劫之前,有一个婆罗门修行人,名字叫作光明,他在四万二千年之中修持清净行,已经到达不再造作种种恶业,甚至远离一切过失的境界。就在经过这四万二千年修行之后,有一次因为某种因缘他来到一个大城,这城里住了一个女人,名字叫作伽咤,这伽咤看到光明婆罗门色相端正,就生起了贪欲爱乐之心,走到光明婆罗门面前向他敬礼。这时光明婆罗门就问伽咤:“你对我是不是有什么希求而来到我面前敬礼?”伽咤回答说:“我请求您这位婆罗门修行人能与我共结为夫妻。”光明婆罗门就告诉她:“我是修行人,我已经不对女人生起贪欲爱乐之心了。”伽咤又说:“我今生如果不能跟你结为夫妻,我将在不久之后就结束这一生的性命。”这时光明婆罗门听了就想:“我好不容易经过四万二千年修持清净行,都不敢违犯任何禁戒,才能有今天的成果,怎么可以再与这个女人结婚,去受用违背清净修行的爱欲染着呢?让我千年万年修行成果毁于一旦!我还是赶紧离开她才好。”这么想以后,光明婆罗门就离开伽咤。但是才走离了七步,光明婆罗门却停住了脚步,心中生起了大悲心而改变了心念说:“我现在应该发起勇敢捍卫众生的心,纵使因为与这个女人结为夫妻而违犯禁戒,我也应该忍受地狱的苦报,不应该就这样离开她,让她因而失去了性命。”伽咤听到光明婆罗门的话,心中当然非常高兴!因为已能如她所愿,不至于要结束生命。这时光明婆罗门就抓着伽咤的手对她说:“就如你的希求,我同意随着你。”于是光明婆罗门就与伽咤结为夫妻,二人共同生活了十二年。因为古印度传统婆罗门修行人,是把一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外出寻访、跟随师父学习婆罗门祭仪,修清净行。第二个阶段,就是返家结婚生子,经营世间营生事务及祭祀礼仪,还有行布施等。第三个阶段,年纪中老,就把家业交给儿子家人,自己则是隐遁山林,栖居在树林中修苦行,专心思惟修行。到了最后第四个阶段,则离开山林,披着粗布衣,手持水瓶、钵碗游历四方,超脱世事,接受布施供养。因此光明婆罗门与伽咤一同过了十二年的夫妻生活之后就离家,栖居山林中精进修持清净行,然后舍报后就生到梵天,成为 ... 天人。 释迦牟尼佛讲完这则故事后,又再说明,当时的光明婆罗门不是别人,正是释迦世尊的前身;而当时与光明婆罗门结为夫妻的女人伽咤,正是释迦世尊成佛前为希达多太子时的王妃耶输陀罗。世尊说到这里,进一步解释其中的缘由说:“我于尔时,但能一念起大悲心;又复还修梵行,得生梵界。如是,我于十千劫中受轮回身,虽受是身,不生厌倦。”(《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1)就是说:光明波罗门当时能生起一念大悲心,怜悯伽咤、满伽咤的心愿,让她免于死亡;又因为之后还继续修清净行,得以生到 ... 梵天。由于这种大悲心与清净行的缘故,虽经过十百千劫轮回生死,受报各种三界身,但都不生起丝毫厌倦之心,最后终于成就究竟佛果。从这件释迦牟尼佛过去世的事迹,可以看出来,释迦世尊在因地修行时,正是为了救护众生,以大悲心成满众生的愿求而不顾自己的道业,甚至因而违犯禁戒必须下堕地狱受苦报,也在所不惜!丝毫不起厌倦之心。释迦世尊就是这样以大悲心对待众生、摄受众生,自己则继续不断修清净行,并且这两者的先后次序取舍,也相当明确,就是先利益众生,再成就自己;可以说,就是以利益众生、摄受众生来成就自己的佛国净土,纵使在夫妻之间,也是以同样的态度来面对。 另外,对于夫妻间相处之道,经典中也有不少记载;像《佛说善生子经》这样记载:“夫当以五事正敬、正养、正安其妇。何谓五?正心敬之、不恨其意、不有他情、时与衣食、时与宝饰。妇又当以十四事事于夫。何谓十四?善作为、善为成、受付审、晨起、夜息、事必学,阖门待君子、君子归问讯、辞气和、言语顺、正几席、洁饮食、念布施、供养夫。”(《善生子经》)这大意就是说:身为丈夫的应该要诚正、没有恨意地敬重自己的妻子,不可与其它女人发生邪淫婚外情,并且适时给予妻子所需的衣食、宝饰等以抚慰妻子的身心,让她得到安适的生活。身为妻子的人,也应该要以身行、言语和善对待自己的丈夫,整治家务让丈夫能无忧虑地在外营生、养家等来奉侍自己的丈夫。这在古印度当时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是极为切当的家庭教育;纵使现今社会形态已有所转变,但是夫妻相互诚信、尊重及互相扶助的精神,是有助于家庭和谐、社会安定,还是应该被强调的。尤其佛教戒律中,都将淫戒列为重戒之一,对于在家人就是不可邪淫——不可以和配偶伴侣以外的人行淫,否则就犯重戒。犯邪淫戒,罪业是很重的!像《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说:“邪淫有十罪:一者常为所淫夫主,欲危害之。二者夫妇不穆,常共鬪诤。三者诸不善法,日日增长;于诸善法,日日损减。四者不守护身,妻子孤寡。五者财产日耗。六者有诸恶事,常为人所疑。七者亲属知识,所不爱憙。八者种怨家业因缘。九者身坏命终,死入地狱。十者若出为女人,多人共夫;若为男子,妇不贞洁。”(《大智度论》卷13)纵使没有受戒,如果有了对自己的配偶不真诚而与配偶以外的人行淫,当生就会发生很不好的后果,像《佛说善生子经》中说:“淫邪有六变当知。何谓六?不自护身、不护妻子、不护家属、以疑生恶、怨家得便、众苦所围,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获者消,宿储耗尽。”(《善生子经》)就是不止有损于自己的名声而不能守护自身,妻子及家属对你也会因而互相猜疑生恶而不能守护,进而让怨家得便、种种苦恼缠绕,终致事业罢废、资财耗尽。这当然对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悉达多太子与耶输陀罗王妃往世因缘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明教是什么教?《倚天》里张无忌率领的不是魔教,而是光明的宗教

    《倚天屠龙记》当中张无忌所属的「”明教”,在人类历史上确实存在过,那就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摩尼教”,由于吃素,并且崇拜教祖「”摩尼”,明教被当时的人们污蔑为「”吃菜事魔”,这就是「”魔教”一词的由来。其实,「”魔教”并不崇拜恶魔,相反,他们崇拜光明和善,他们的教祖摩尼,也是一个带来善的启示的「”光明使者”。一、明教教祖摩尼按照摩尼教的教义,宇宙起源于十二个千年以前,每一个千年都会产生一个伟大的先

  2.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3.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4.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5.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6.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7.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8.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9.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唐朝李夷简人物生平简介,诗词作品【西亭暇日书怀十二韵献上相公】

    李夷简,字易之。唐穆宗时,以检校左仆射兼太子少师,分司东都。长庆三年卒,赠太子太保。>人物生平>>郑惠王李元懿四世孙。李夷简早年为郑县丞,贞元二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李夷简推荐徐晦为监察御史,徐晦不知为何升官,李夷简说:“君不负杨临贺,肯负国乎?”元和十三年七月,罢相。由程异接任宰相。>诗作>西亭暇日书怀十二韵献上相公唐朝李夷简五言诗诗词原文《西亭暇日书怀十二韵献上相公》胜赏不在远,怃然念玄搜。

  2. 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女皇帝,陈硕真(竟发生在贞观之治年间)

    第一位女皇帝,陈硕真陈硕真,陈硕真自幼父母双亡,和一个妹妹相依为命。姐妹俩一直熬到妹妹被乡邻收养,陈硕真到一乡宦人家帮工,这才能吃上一顿饱饭。陈硕真在深山之中隐迹,装扮成一位道姑,疗养身体。陈硕真在养伤期间,觉得只有推翻朝廷,才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3. 梦见深雪中迷路梦到深雪中迷路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深雪中迷路好不好

    做梦梦见深雪中迷路好不好?梦见深雪中迷路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深雪中迷路的详细解说吧。梦见缺乏缺少断药梦到缺乏缺少断药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缺乏缺少断药好不好梦见身上的雪花或残雪不掉落,丧事或重大变故等灾难跟随的梦。周公股市梦见深雪中迷路,股市暗示股价将低软一段时期。

  4. 乔伊·亚当森简介

    FatherofLions.org专业:博物学家和作家国籍:奥地利为什么出名:JoyAdamson因为她的书《生而自由》和他们的后续报道而出名,这些书讲述了她在肯尼亚试图抚养狮子Elsa的真实故事,以及她后来试图将狮子放归野外。亚当森利用“生而自由”的成功,为非洲的保护工作筹集资金和提高认识。一位插画家和画家亚当森的作品经常被收录在她的书中。

  5. 快乐喝酒,90后硬核养生测评进行时

    虽然感觉自己还风华正茂,但已然也提前进入了养生模式。冬季悄然而至,我早已全副武装起来,帽子围巾秋裤一个都没少,甚至……

  6. 女朋友过生日来点表白情话高手请进 | 历史新知网

    高手请进从7月14认识你以来,我和你在一起,我可以感受到快乐、开心和幸福!,此时此刻,我希望可以和你天长地久永不分离我有个心愿就是!我愿意为你吃任何的苦受任何的罪,愿意一辈子照顾你!爱护你,我不敢说爱你一万年,但我敢说我会爱你到我生命的最后一秒,生日快乐!然后跪下说刘沙嫁给我吧!过生日想要说情话??

  7. 清朝到底什么地方招人爱?电视入眼为何都是满清猪尾巴

    清朝总共十位皇帝,加上入关前的两位,大概全都过过电,而且基本上都是正面形象,至少是值得同情的形象。然而,清朝到底什么地方招人爱呢?显然,清朝修律者的工作只是将《大明律》换了个封皮。整个清朝的政治,虽然稳定持重,但却不可讳言地偏于保守。那么,是不是清朝一点可以称道的地方都没有呢?而明清之际,皇帝能做到这一点,的确是相当的不容易。

  8. 抗战炮火连天,蒋介石对自己的中央军嫡系爱将怎样对待?

    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蒋介石调集50个师60万精锐部队云集徐州,这几乎是中国军队的全部家当,大有与日军决一雌雄的气概。当蒋介石意识到自己将60万大军置于无险可依的平原地带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决战,无异于送肉上砧、引火自焚,他急出了一身冷汗,便火速突围,将徐州这座空城扔给了日军。全面抗战爆发后,骄狂的日军并不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他们的铁蹄在中国的土地上横冲直撞,已没有了任何兵家之忌。

  9. 梦见和女友那个了

    周公解梦梦见和女友那个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和女友那个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向下

    老师低头不语,只是用手指指脚下的土地。在年轻的建筑师的几次请求下,老师才说出两个字:向下。于是,年轻人立刻醒悟“要想向上,先要向下,打牢根基”的道理。于是,他也说出“向下”二字并讲了许多所见所感。凡事难道不都该眼睛向下、着力向下、关怀向下、爱心向下,尔后才会获得个大楼向上、事业向上、人心向上、精神向上吗?向下,实际是在向上。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