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南明著名将领李定国的生平简介,李定国的人物事迹

早期经历>李定国,字鸿远(或作宁宇、霖宇、一纯、大绶),1621年(天启元年)六月十一日出生于陕西延安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年仅十岁的李定国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张献忠看到李定国相貌不凡,收做养子。张献忠有四个养子,老大是孙可望,然后就是李定国,老三老四是刘文秀和艾能奇。从此,李定国追随张献忠。>公元1637年(崇祯十年),十七岁的李定国即率部下二万人,跟随张献忠攻打河南和湖北。公元1641年(崇祯十四年)二月,他又乔装成明军差官,同二十匹轻骑连夜飞奔到襄阳城下,后攻占襄阳,明督师大学士杨嗣昌所储军资十余万,皆为农民军所得。襄阳大捷是张献忠起义军开始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张献忠正式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李定国以战功卓著被封为安西将军,监管十六座军营。这时李定国才二十四岁,而他身高八尺,相貌英俊,做事有度,在军中以宽容和仁慈而出名,作战时则一马当先,英勇无比,被人称为“小尉迟”或“万人敌”,是大西军中智勇双全的战将。>自从清军入关以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公元1646年(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八月,张献忠率大西军五十万北上抗清,不幸于十一月二十七日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军射中,不久就死了,张献忠死后军中大乱,顿时惊溃,伤亡惨重。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将军在危难中收集残部数千、家口万余人,由顺庆(今南充市)急速南下,一昼夜驰数百里,才保存下部分有生力量。十二月,大西军至重庆江北,南明总兵曾英率兵阻击。农民军在断粮十余日的情况下,抢渡长江, ... 曾英,使十几万残明军顷刻瓦解。在重庆,四将军处死了唆使张献忠妄 ... 兵民,久为军中积恨的左丞相汪兆麟,乘胜进抵綦江。四将军传谕各营:“各宜同心协力,共扶幼主,克成大事”,提高了士气,“传谕之后,欢声满营……各营帖然”。大西军又开始从逆境中发展起来。>平定黔滇>公元1647年(清顺治四年、明永历元年)正月,大西军向贵州进军。三月,连克贵阳、定番州、永宁州,贵州西部诸郡望风而降。>在贵阳,四将军对大西军今后的出路和策略进行了商讨。孙可望主张> >李定国抗清兵到广东南岭一代,若有危机可以出海,李定国则主帮助南明,恢复大明江山。由于清军入关,张献忠对明朝的态度已有所改变。他在北上抗清前夕曾对部将说:“三百年的大明是中华正统,他没有灭亡是天意,我死了以后,你们要归顺大明,不要做不义之事。"大西军的失利,也使李定国感到自己反明的失误,此时李定国想要归顺南明,恢复明朝政权,孙、李两人争执不下,李定国气愤地说:”你要是有本事就自己去,不要拉上我垫背“,于是拔出战刀自刺。众将夺下战刀,立即撕破一面战旗为其裹伤,也一致表示愿意听从李定国的命令。孙可望见状只得收回己见,四将军设坛盟誓各自恢复了各自的本来姓氏,尊崇孙可望为首,联明抗清之势开始形成。>此时云南正值阿迷州土司沙定洲之乱,明黔国公沐天波逃离昆明。由于副将龙在田早在张献忠谷城诈降时与孙可望相识,便派人向孙可望求援说:“如果你们兴义师来讨伐,那么云南全省可以拿下。”四将军认为这是扩大农民军辖地的好机会,便以为黔国公复仇的名义出兵云南。沙定洲闻讯,惊恐万状,弃昆明南逃。>公元1647年(清顺治四年、明永历元年)四月,大西军开进昆明,城中百姓万人空巷的出来迎接。四将军马不停蹄进行分路平定,说服沐天波与农民军联合,宣布:“共襄勤王,恢复大明天下”。>八月,四将军在昆明共同称王,孙可望称平东王,李定国称安西王,刘文秀称抚南王,艾能奇称定北王,仍然保持着农民军的传统,每次遇到大事开会,四个人并列坐一起,各营将士的赏罚都有孙可望说了算。>孙可望随着地位提高,个人野心逐渐膨胀。明御史任僎,投其所好,对孙可望说:“孙将军不如自己做一国之主,设置百官,发印钱币,颁布新年号”,孙可望听到后十分高兴,然而李定国十分鄙视这种做法,每次说到这个就十分抵触。孙可望便与亲信王尚礼策划,欲压服李定国,树立个人权威。公元1648年(清顺治五年、明永历二年)四月初一,各部队同赴演武场 ... ,李定国部先入武场,军中按惯例放礼炮,升帅旗。孙可望指责李定国说:“你平日不把我放在眼里。“然后发令杖责李定国一百军棍。李定国大怒说:”我和你是兄弟,只是大军暂时没有统帅,尊你为主罢了,我何必指望你。“为防止分裂,前军府都督白文选从身后抱住李定国说:”请李将军暂时忍让,如果你离开了,那么大军就会分裂,我们会被人乘虚而入。“李定国勉强受责,诸将求情才被杖责五十军棍。打完以后,孙可望假惺惺地抱住李定国痛哭说:”我是为了大义,希望贤弟不要记恨,以后我们同心同德。“李定国为了维护大西军的团结,忍受了这场侮辱,然后请令去平定沙定洲。“>五月,定北王艾能奇在征讨东川的战斗中,中毒箭牺牲,所部为孙可望收编。八月,李定国、刘文秀破沙寨,生擒沙定洲,滇东全平。大军回师时,沐天波“顿首谢”,当地人因为受沙定洲平时残害恨透了他,听说他被 ... 无一不拍手称快。>由于四将军在云南实行了恢复生产有利于民的政策,彝、白、壮、傣等族人民纷纷参军,大西军扩大到二十余万人,还增加了新武装——象队。仅李定国部就有五万多人。生产也有了很大发展,当年就出现了大丰收,军民和平相处的景象。>联明抗清>公元1646年(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十一月,明广西巡抚瞿式耜拥立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年号永历,建立南明最后一个政权。孙可望不顾”联明抗清”的大义,妄图割据云南,独霸一方。李定国义正辞严地对他说:“肇庆已经有了永历皇帝,你也不看看你有什么德行,竟敢妄自尊大,难道是想自取灭亡吗?”碍于李定国、刘文秀实力雄厚,孙可望暂时打消了这个想法,但内心却耿耿于怀。明云南副使、孙可望的同乡杨畏知窥透孙可望的心思,怂恿说:”孙将军和其他三位将军地位并列,并不是靠的什么虚名而服众,今天永历帝只是在肇庆,你真的不像成为一方雄主么?“孙可望说:”既然有了皇上,我那就‘挟天子以令诸侯’,想必他们不会反抗我的。“遂于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明永历三年)四月派杨畏知为正使,与永历帝谈判“联合恢剿”,并要求封为秦王。李定国虽然知道孙可望是怎么想的,但为实现“联明抗清”的愿望,只好默不作声。但是孙可望的要求却被永历帝及其臣属拒绝,孙可望在任僎的撺掇下,于公元1650年(清顺治七年、明永历四年)八月自称“秦王”,把云南称呼改作云兴省,并且私自铸造钱币。李定国对此很不满。>九月,孙可望率军入贵州,并分兵规取川南,扩充根据地。李定国被派进攻安顺,明威清道黄应运乘机游说:”如果依靠大明天子的名号,再加上将军的神武,扫清奸逆,天下有谁敢与将军为敌。”于是李定国和他歃血为盟,共同辅助明室,表示绝无二心。孙可望得知此事,将黄应运处死,李定国心里十分厌恶孙可望,二人矛盾愈益加深。>很快贵州被平定,孙可望自往贵州,留李定国固守云南。李定国加紧练兵,准备东进,刘文秀平定了川南,大西军又建立起以云贵为中心的新基地。>然而永历政权的处境却江河日下。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明永历三年)清军攻占湖南,第二又攻占桂林,瞿式耜被 ... ,朱由榔逃到梧州又逃南宁,只得依靠大西军这唯一的一支力量了。>公元1651年(清顺治八年、明永历五年)初,朱由榔派使臣前往贵州,封孙可望为冀王,但孙“犹不受”。李定国等劝孙可望仍派杨畏知与明谈判,孙虽然表面答应,暗地却派出精兵赴南宁, ... 死五大臣,逼迫朱由榔改封他为秦王。年底南宁又陷落,朱由榔逃到濑湍。公元1652年(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正月,孙可望派人将永历帝接到贵州安龙所,改名安龙府,答应每年向永历帝送钱粮,以供皇室开销,而永历帝允许孙可望今后的大小战事,可以先斩后奏。这样,大西军与永历政权的联合抗清阵线才正式建立。>留在云南的李定国,为了“联明抗清”,继续实行政治和经济改革,减轻百姓的负担,使滇南出现一定的安定局面。他终日操练兵马,制造盔甲,训练象队,一年内练就精兵三万。还举行了生童考试,对考中秀才者,发给赏钱三百串,鼓励大家好好读书,若以后恢复江山,就让他们去做官。>两蹶名王>公元1652年(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春,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由桂林出河池,进攻贵州,命吴三桂由嘉定(四川乐山)出叙州(四川宜昌)进攻川南。清廷的目的是要用两路夹击之策,实现对大西军抗清基地的包围。面对紧迫局势,李定国给孙可望写信,要求出兵湖广,粉碎清兵围剿。孙可望表示同意,决定大西军兵分两路出击,北路军以刘文秀为主将,白文选、王复臣为副将,进攻四川;东路军以李定国为主将,马进忠、冯双礼为副将,进攻湖南。孙可望则统率”驾前军”留守滇黔,大西军从此开始与清军主力正面交锋。>三月,李定国率步骑八万和五十头战象出征。临行前订约法五条:不 ... 人、不奸淫、不抢财货、不宰耕牛、不放火,有力地保证了军纪和部队战斗力。五月,北路军连克沅(湖南芷江)、靖(湖南靖县)、武岗诸州。镇守宝庆(湖南邵阳)的清将沈永忠急忙向孔有德告急,孔有德从桂林分兵救援。李定国抢在援敌之前,从枫木岭渡江直取宝庆,消灭清军五千。>六月,李定国出兵祁阳,准备夺取广西的门户全州,消灭桂林孔有德。他兵分三路,由冯双礼率左路取全州,张胜率右路攻严关(广西兴安县严关乡),自己亲率一路攻桂林外围据点,然后三路合攻桂林。在桂林之役中,大西军作战勇猛顽强,速战速决。左路出奇制胜,很快攻克全州,李定国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勿入全州,与自己合兵推进,直趋严关。这个决策为取得桂林大捷打下了基础。>严关位于桂林以北,抢占它便扼住了桂林的通道。六月三十日,清军来夺严关,大西军奋勇抵抗,死者不计其数。七月初一,孔有德又率精锐来攻,只见两军还没有交战,大西军的战象就扑来,清军马匹都受惊了,孔有德大败而跑,大西军趁势掩 ... 过去,只有孔有德一人逃回桂林城。大西军乘胜追至桂林,将城包围。七月初四,大西军登云梯攻城,孔有德额头已中一箭,他自知走投无路,于是把所有的家产放在一个屋子里,然后又亲自把自己的爱妻们 ... 掉,最后自焚而死。仅有一女孔四贞逃脱。>桂林大捷后,广西全境很快被收复,有些地区的百姓,不等大西军到,便自动将清军驱逐,李定国下令不要乱 ... 无辜,先安置百姓,明将胡一青、赵印选、马宝等相继归顺李定国。为此,李定国在桂林七星岩摆下酒宴,庆祝胜利。他对明兵部尚书刘远生说:“文、张诸公(指文天祥、张世杰)其精忠浩气,固足以光昭青史,为天地生色,然吾侪之对于国家,窃不愿有此结果也。”表达了他决心收复被清军占领的土地,恢复明朝的志向。>八月,李定国以明巡抚徐天佑守桂林,又率军北上直捣湖南,连取全州、永州(湖南零陵)。九月,李定国进攻衡州(湖南衡阳),守将沈永忠再次弃城逃跑,长沙巡抚金廷献沿长沙逃至郫州,监司以下官员都逃遁一空,清军还没有到来,整个湖南的清军却都跑光了。李定国在衡州安设官员,休整部队,准备继续北进。>同时,李定国又命令马宝率广西明军东取阳山、连州,占领广东西北部,派马进忠、冯双礼北取长沙,攻占常德、岳州,命高文贵东进江西,连下永新、安福、永宁、龙泉,围攻赣西重镇吉安。李定国自七月出兵以来收复两个州,十六个郡,大致有三千里的土地重新回到南明政权手里。取得了史称“湘桂大捷”的胜利。>李定国的部队不仅战斗力强,而且纪律严明。明遗老李寄描述说:“定国兵律极严,驻师半载(指在长沙),居民不知有兵,入市输买。定国所将半为罗倮傜佬,虽其士官极难钤束,何定国御之有法也。”>清军在湖广接连失利,使清 ... 大为震惊,急忙命洪承畴经略湖广、云贵、两广,趋长沙。十一月,清廷又派敬谨亲王尼堪任定远大将军,率领三贝勒、八固山共十五万精兵朝长沙扑来。面对强敌,李定国进行了周密的布署:大西军暂退出长沙,引诱清兵渡湘江,将冯双礼、马进忠部埋伏白杲市,待清兵过衡山,李定国从蒸水(衡山西南)正面攻击,冯、马二将背后出击,两军相夹,合歼尼堪。但这一计划却被冯双礼透露给孙可望,孙可望不想让李定国立功,却暗自想着怎么陷害他。密令冯双礼退出伏击,马进忠见状也撤离了战场。>十一月十九日,尼堪进抵衡州,李定国在蒸水率军出击,接着转战到城北香草庵、草街,不分胜负,为此李定国准备采用伏击战术。二十四日,双方再战,李定国佯装败退,尼堪紧追不舍,追至演武亭,一声炮响,大西军伏兵四起,团团围住尼堪,李定国手举大刀,将尼堪一劈两半。清军失去主帅,大败而逃。李定国缴获了尼堪的铠甲、绣旗,正准备乘胜追击,才发现冯双礼、马进忠未到,派人侦察说已走湘乡。李定国才知自己是孤军作战,无法扩大战果,只得收兵向武岗转移。衡州战役后,李定国叫人绘制孔有德、尼堪画像,刊布粤楚,“露布告捷”。>桂林、衡州两次大捷,使得满清政权朝野震动,一听到李定国的名字就颤栗不已,甚至还有放弃西南各省与李定国平分天下讲和的打算。李定国出征不足一年,纵横数省,收复湘、桂,击败清军数十万,掀起了继1647年第一次抗清 ... 后的第二次抗清 ... 。黄宗羲赞道:“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孙李内讧>然而,北路军由于主将刘文秀由于轻敌,于公元1652年(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十月,在保宁(四川阆中)被吴三桂击败,副将王复臣牺牲。孙可望不仅削去刘文秀的爵号,又拆散其部队,引起大西军将领的不满,大西军人心涣散。孙可望看到李定国立下赫赫战功之后,更引起他的嫉恨。对李定国他不仅扣发犒银和制止永历帝封其为西宁王,而且千方百计想加以谋害。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明永历七年)正月,孙可望怕李定国日后拥兵自重,对自己不利,便率“驾前军”东进沅州。此时李定国屯宝庆,侦知清兵放牧湘江东岸,在道路中设伏夺其马匹,孙可望三天中来信七封,催李定国前来议事。李定国只好放弃奇袭前往。行至 ... 渡口,刘文秀之子秘密派人来告:”孙可望让你回去就是想 ... 了你“。李定国听罢流着泪说:”孙可望仍有盗贼的心态,不可和他共事,但是我还是要真诚对他。“并致书孙可望:”今天好不容易取得这么好的局面,成败就在眼前,我们应该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恢复大明江山,请你不要听信谗言,使我们自相残害,希望你能够三思呀。”孙可望接信后恼羞成怒,领兵前去攻打。李定国为顾全大局,避免自相残 ... ,迫不得已决定离开湖南赴广西全州。他对部下说:“今天我们取得这么大的胜利,然后却遭到别人的猜忌,况且我和刘文秀同时起兵于云南,战功俱在,一旦有误,就前功尽弃了,但是为了大局,我们这么能半途而废呢?”诸营中跟随其南下的部队约有五万,未跟随者都说失去这次战机太可惜了。>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明永历七年)二月,清军已得知孙、李内哄,派贝勒屯齐再入湖南,与追赶李定国的“驾前军”在宝庆相遇。由于“驾前军”骄傲轻敌,被清兵 ... 得大败,孙可望急忙逃往峒江,衡州、武岗、靖州、辰州、沅州、黎平等州郡均陷于清军之手,民死者将百万,定国精锐亦挫者殆半。清平南王尚可喜也派舟师夺取了梧州和桂林。李定国和大西军将士取得的大好局面,被孙可望破坏殆尽。>转战两广>清军对李定国也紧追不舍,二月底,永州被攻陷,李定国移驻龙虎关(湖南桃川西)。三月,广东义师罗锦鼐迎接大西军入粤,广东再次掀起抗清运动。李定国连破开建(广东封开)、德庆,直抵肇庆城下,又分兵攻克四会、广宁、三水,完成对肇庆城的包围。三月二十六日,大西军三面围攻肇庆,但由于清军拚死抵抗,围攻一月未破,清将耿继茂发铁骑兵来救,农民军被迫撤围退军柳州。洪承畴闻其败,曾派人招降,李定国置之不理。>李定国深感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平定广东,便于六月主动致书郑成功,邀他会攻广州,但由于联络不便,郑成功误期,郑、李第一次联合行动未能实现。>李定国不仅在广东失利,在广西的进展也不顺利。七月十三日,他率兵两万进攻桂林,围攻七昼夜未克,只得退回柳州,然而孙可望仍要置他于死地。八月,派冯双礼偷袭柳州。李定国早有准备,暗地伏兵于江口芦荻中。当冯双礼来攻,便以精锐抵挡。冯连忙退兵,伏兵四起,冯只得自投水中。李定国传令勿 ... ,晓以大义,从此冯双礼投顺李定国。>公元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明永历八年)初,南明鲁王政权定西侯张名振率海舰攻入长江,直抵镇江。郑成功也遣兵攻崇明,清廷沿海一带告急。形势的好转,使李定国再度东征。三月,他率领数万农民军和十三匹战象,连破廉州(广东合浦)、雷州(广东海康),并占领罗定、新兴、石成、电白、阳红、阳春等县。五月,进攻高州,清守将张月举兵来归。六月,再攻梧州,虽因清兵有备,不克,但广东、广西各地义师群起响应。李定国控制了廉、雷、高一带,各地的百姓纷纷响应,抗清形势再度出现 ... 。李定国准备约郑成功合攻广州,平定全广,再扩大到全国。于是他题字“一匡天下”,自比管仲复出,产生了骄傲情绪。>李定国明白,要想攻克广州,首先要打开广州的门户新会。这一计划必须要有郑成功的配合才能完成。七月,李定国再次致书郑成功,邀他合攻新会。信中指出:“会城两酋(尚可喜、耿继茂)恃海撄城,尚稽戎索。兹不谷已驻兴邑,刻日直捣五羊;然逆虏以新会为锁钥枢牖,储粮悠资,是用悉所精神,援饷不绝。不谷之意,欲就其地以芟除,庶省城可不劳而下。”信中注明援兵不得迟于十月以后。同时,李定国又联络了粤东水陆义师王兴、陈奇策等部,号称二十万大军,将新会包围得水泄不通。>十月十四日,攻城开始,农民军采用炮击,掘地道、伐木填壕等战术均被击退,连攻两月,未能奏效。这时李定国轻信了间谍城中粮尽的谎言,命令罢攻,采用围困战术,并且建造行宫,设置官仓,向诸县征收盐米,使清军有了喘息之机,大西军中也遭受了瘟疫,士气不振,处于不利的境地。>十二月,尚可喜、耿继茂及清廷靖南将军朱玛喇率十万满汉兵赶来,清军以铁骑兵冲垮李定国左军,李定国依恃的战象也被惊散,致使大西军全线崩溃。清军乘胜追 ... 二十里,尸横遍野。李定国只得渡横江焚浮桥解新会之围。>李定国撤出新会后,沿途六、七十万百姓跟随撤退,李定国安抚百姓跟随大军撤退,连夜退走南宁。从此,广东高、雷、廉三府,肇庆、罗定所属三州十八县及广西横州、郁林一带全部沦入清军之手,广东义师也随之失败。新会惨败,从主观上讲,与李定国的骄傲轻敌不无关系;从客观上讲,郑成功此时正与清廷议和,拖延了援粤之师,等十二月议和失败,郑成功才派林察率舟师赴粤,李定国早已败退,贻误了战机。同时,孙可望又切断了滇黔的物资援助,这一切终于导致了新会之战的失败。当李定国退抵南宁时,身边仅剩下六千人,从此他企图恢复两粤的事业终于化成了泡影。>粉碎孙逆>参见:十八先生之狱、孙可望投清>自从永历帝被孙可望接到安龙后,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孙可望自居贵州省城,大造宫殿,设立文武百官,开始的时候还遵守永历帝的名号,后来的行为和皇帝无异。朱由榔为了保住帝位,与大学士吴贞毓密谋,派使臣往广西召李定国护驾。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明永历七年)十一月,李定国接密敕后,表示:“只要我李定国活一天,就不会让陛下受到屈辱,希望陛下暂时忍受,我这就去救驾,我宁可背负孙可望,也不会背负陛下。”并告知俟恢复粤东,即来迎驾。不料文安侯马吉翔为讨好孙可望,将此事具告。孙可望便以“欺君误国,盗宝矫诏”的罪名,处死吴贞毓等十八名大臣。从此,孙可望更加跋扈,为防备李定国返滇,派刘镇国、关有才屯兵田州(广西田阳),加以阻止。>新会之战的失败,也使李定国无法在两广发展。中书金公趾(即金维新)便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翦除奸雄的故事,劝他回师滇黔。公元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明永历九年)永历帝又一次派使臣赴南宁告孙可望“僭逼”之事。李定国接血字诏书,伏地痛哭不能起,表示誓死为永历帝铲除奸逆,恢复江山。此时洪承畴正用“两粤合剿”之策,全力压缩南宁,李定国备受威胁,于是他决计回黔。第二年正月,李定国火速赴田州,守军听说大西军来了,要不逃跑,要不归降,关有才、刘镇国逃跑。孙可望为长期控制永历帝,又立即派出白文选迁永历帝于贵阳。白文选不满此举,便以“舆徒不集”为理由,拖延移跸时间。正月二十二日,李定国至安龙,于永历帝相见,君臣相抱持痛哭,李定国密誓效命,背出所刺“尽忠报国”四字给南明朝廷大臣,大臣们都说道李定国是大忠臣。经商议,决定迁朝廷入滇。>当时,刘文秀和孙可望亲信王尚礼、王自奇、贺九仪等均驻云南,兵力合共五万。二月十一日,李定国抵曲靖,云南守将议论要以兵拒。刘文秀私下会李定国说:“我们认为孙可望是董卓那样的人,但是就算诛 ... 了孙可望,也难免会出现像曹操那样的。”李定国指天为誓,决不学孙可望。于是两人合计,迎驾本来是孙可望的意思,现在要单独去做了,瞒住孙可望亲信,平安入滇。永历帝改昆明为”滇都”,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白文选为巩国公,所有大事都归李定国处理。>李定国虽掌兵马大权,但是十分尊重永历帝,而且给永历帝的钱粮也颇为丰富,但是用人不当,金维新被授予吏部侍郎兼都察院,导致内讧四起,马吉翔则大力拍李定国的马屁。永历朝的 ... 之气已在腐蚀着李定国。>但对待孙可望,李定国仍从抗清大局出发,希望和解。他曾请刘文秀拿着敕书请孙可望回来,遭拒绝,又送孙可望妻子归黔,仍未达和解。他还不甘心,公元1657年(顺治十四年、明永历十一年)五月,派白文选入黔议和,孙可望竟扣押了白文选,而且把他的部队也给扣住了。又派孙可望旧部张虎去说情,临行永历帝赐虎金簪给张虎,令张虎从中开导孙可望。张虎两面三刀,见孙可望谎称道:”永历帝赐给我金簪,让我 ... 你。“孙可望大怒,联络王自奇、王尚礼、关有才为内应,内战终于由孙可望挑起。>大西军绝大多数将士反对内战,孙可望部将马进忠、马宝、马惟兴密谋帮李定国,一致要求还白文选兵权。孙可望不知是计,便任命白文选为征逆招讨大将军,马宝为先锋,自己另率一军随其后,合兵十四万,以“清君侧”之名出师。>九月,孙可望部队抵交水(云南沾益),李定国、刘文秀领五万人抵挡,因兵力悬殊,人心浮动。这时白文选来告诉李定国:“赶快去出兵迎战,他们已经都准备好了,迟了我们会吃亏的。“李定国才下了交战决心。孙可望估计昆明空虚,又派马宝、张胜前往偷袭,与王尚礼里应外合,马宝又告李定国。九月十九日,双方在交水河畔会战,白文选率铁骑直冲马惟兴营,马军却掉头冲向孙可望营。孙可望大惊失色喊道:“怎么诸将都叛变了”,然后落荒而逃。李定国挥师前进,孙可望的各营将士都大喊“迎晋王”,孙可望大败。刘文秀、白文选追孙可望溃卒,李定国还师昆明,结果马宝反正,张胜被擒,王尚礼自尽,内战平息。>孙可望倒行逆施,众叛亲离,从者仅数十骑,所过镇将皆闭门不纳。时冯双礼守贵州,佯装追兵到,孙可望携妻子财宝投降洪承畴。清廷封他“义王”,但又戒备他,于公元1660年(顺治十七年)十一月,借围猎之机,将他射死。>宁死荒外>可是永历帝在马吉翔挟持下,从腾越逃入缅甸,从此与李定国、白文选失去联系。三月,李定国、白文选相会于木邦(缅甸新维),商议今后去向。李定国认为:“缅甸地区贫苦,大军进入缅甸日后必回发生祸乱,况且缅甸只是但是你我二人,但是皇帝单独去那里说不定到安全了,”白文选则说:”现在内地都已经被清寇占领,继续在内地会危险,不如,我随皇帝去缅甸,你主持外部军务大事。“两人意见不和,便各自行动。>磨盘战役后,李定国余众不过数千,势力窘迫。不久,贺九仪从广南率万人来会合,祁三升、魏勇等均率部投归,军势稍振。李定国将大营移孟琏(云南澜沧),多造印敕,遍结土司,号召共同抗清。沅江土司那嵩起兵响应。李定国部坚持数月,被清军攻破,又移营孟艮,招安头人,耕种纳粮如郡县例。>吴三桂见无法扑灭大西军,又采取招降措施,一时农民军中不坚定分子纷纷投降。公元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明永历十四年)三月,吴三桂用贺九仪妻子劝降,贺九仪刚要去投降竟被李定国 ... 了,从此无人敢言降字。>李定国曾连续上疏三十余封给永历帝都石沉大海。直到七月,白文选强攻缅都阿瓦失利回来,白、李才了解真相,原来缅甸扣住了永历帝,二人决定攻缅抢出永历帝。九月,两人分别入缅。至十一月,定国大败缅军,提出送还永历帝,在退兵的的条件。缅则回答:”你们要攻城,我也不怕,你们大军来这里,水土不服,将士会的病而死。“第二年二月,白、李又合兵入缅,缅集众十五万,巨象千余头来战。二人奋力苦战,大败缅军,渡锡箔江临金沙江窥缅城,缅甸仍不交出永历帝。李定国只得派兵造船渡江,五月又被缅兵捣毁船厂。李定国大怒,围困缅城,不料军中老幼累累,军饥疫作,死亡相继,不得已移军亦渺赖山下。八月,两人又分兵攻缅,但出师不利,十六舟有五舟被击沉。在缅甸他们亦得知吴三桂已大举攻缅,缅 ... 害永历从官四十余人,白文选部情绪低落。是月中旬,张国有、赵得胜劫持白文选欲降清,离开李定国。李定国子嗣兴准备堵截,李定国不忍双方自相残 ... ,命放还,率本部独进洞乌。>十二月,李定国又准备再度攻缅,忽闻缅王已献永历帝于吴三桂愤懑欲绝说道:‘势既不敌,追无能为’”。移营景线。但到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明永历十六年)四月,他又抵勐腊,遣官入车礼(西双版纳)借兵,企图东山再起。五月,礼部侍郎江国泰说服暹罗(泰国)与定国联姻,帮助象马,恢复云南。蜀人马九功也从古剌返回,云南已集四千人,愿为掎角之势。正当李定国欲图大举,不幸军中瘟疫流行,人马病死甚多。李定国修表告天,祈求说道:“如果大势已去,希望老天让我李定国一人去死,不要再连累军民。”>六月十一日,李定国正逢四十二岁生日,突然发病,接着又传来永历帝于四月初八被吴三桂绞 ... 的消息。李定国恸哭并命人为永历帝发丧,全军将士穿白衣,李定国披发徒跣,号诵抢地,两目皆血泪,大哭道:“我对不起大明,也对不起皇帝,我该怎么面对天下。“六月二十七日夜,李定国死于勐腊(一说景线),临终前还嘱咐儿子及部下:“宁可死到荒郊野外,也不可投降。”>李定国死后,部下有数千人不降,聚于阿瓦河东百里,称为“桂家”。勐腊各族人民亦奉李定国为神,过晋王墓均膜拜。并于后山复建“汉王庙”,每年春节进行隆重祭祀。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南明著名将领李定国的生平简介,李定国的人物事迹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因洁癖而意外死亡的国君

    春秋战国,乱世纷争,各诸侯国国君的死法不尽相同。邾国,曹姓,子爵,相传为黄帝后裔曹安之后。是今天山东省境内的一个先秦古国,其故址在今邹城市。邾庄公曹穿,是邾国的第十六任国君,在位33年>说起邾庄公,就不得不让人捧腹大笑。世上有那么多死法,可他偏偏因为洁癖过度而导致意外死亡。>说到洁癖,邾庄公的洁癖可是很不一般。>说来也巧,庄公三十三年刚一开春,有一个叫夷射姑的晋国使节,来邾国进行正常的访问。

  2. 大学班级座右铭

    大学班级座右铭   1、被拒后就应坦然以对。要自我定义自我,不好用外在指标定义自我。   2、缄默的嘴,真诚的心是世界上最令人赞美的东西.(李玉浩)   3、学习并领悟赞美别人。在生活中,既要当好演员,也要当好观众。很多时候我总是感觉和别人有距离,其实就是缺那简单...

  3. 者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者”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者”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蔼然仁者——对人和善的有仁德的人。 绿衣使者——原指鹦鹉。近代称邮递员。 识时务者为俊杰——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

  4. 孕妇梦见小树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小树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小树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专家点评] 紫檀前赤壁图笔筒

    [专家点评]紫檀前赤壁图笔筒中国古代雕刻工艺品之中以木雕的历史最为悠久了: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就有木雕鱼出土;河南信阳战国大墓出土木雕镇墓兽;湖北云梦汉墓中出土彩雕木俑均为我国早期木雕作品。清代紫檀木雕品种不断增多,产地以广州、苏州等地为主。这件紫檀木雕前赤壁图笔筒,构图繁密,刀法精湛,细部刻画入微,层次鲜明,是清代中期紫檀雕刻的代表作品。

  6. 一把椅子的问候

    初到纽约闯荡时生活非常拮据,常常因为拖欠房租而遭受房东的责难,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白天学习声乐,晚上就在一个小餐厅里当服务生。只有她动了恻隐之心,她知道,在美国有很多老人晚年都很孤独凄苦,于是,她搬了一把软椅让老人休息,并为他要了杯饮料,当然,饮料钱要算在女孩子的帐上。为了让老人开心,她还专门给老人唱了一首美国乡村歌曲,并热情邀请他参加她和朋友们的聚会。

  7. 为什么郭子仪功劳那么大,皇帝却从来不猜忌他呢?

    郭子仪虽然功高盖世、声名显赫,但他却从来没有“震过主”,从唐肃宗到唐德宗,三代皇帝都对他信任有加,从来没有一丝猜疑。除了郭子仪以外,绝大多数功臣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皇帝猜忌和迫害。随后,郭子仪服侍妻女的事一传十十传百,成为首都长安民众所周知的笑料。对于儿子们的请求,郭子仪只是捋捋胡须,不置可否。

  8. 转载: 做到这十条才有顶撞妈妈的权利

    做到这十条才有顶撞妈妈的权利做妈妈的总是唠叨,有一次,已经高中的儿子不耐烦的顶撞了母亲,母亲气得半死。当晚,父亲便约儿子一起出门散步。一直到要进家门口时,父亲拍拍儿子的肩膀,以男人对男人的语气说:“等一下进去时,给我的女人一点面子!”儿子惊讶于老爸用哥们的语气对他说话,并因男人跟男人之间的义气,从此对母亲毕恭毕敬的。上述10项,我觉得当娘的真不是人干的活。所以,有的时候,父亲这个角色还是很重要的!

  9. 现代周公解梦,古老文化与现代科学的结合

    现代周公解梦,古老文化与现代科学的结合过去,人们的认识水平不足,对于自己无法理解的事情,要么归为神迹顶礼膜拜,要么斥为愚昧彻底打压。佛洛依德解梦因此,现代周公解梦不是凭空捏造的,是有历史由来的,也是有其现代科学依据的。现代周公解梦是对梦境和现实的影响与反应的总结,这一部分是经历了千百年的实践证明的。

  10. 曹操的儿子为了储位争得你死我活,司马懿儿子却从不争呢?

    两人是否也跟曹操的儿子一样,起过残...之心?这点确实是一个很让人感兴趣的问题,因为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都曾激烈的争夺过储位,与曹操情况相似的,司马懿的两个儿子,是否也这样做过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是这样认为的,首先他们不能够争斗,为什么说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不能争斗?因为司马懿的情况和曹操是不一样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