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司马懿见了大惊。魏军着慌,各自逃窜。且说司马懿逃回寨中,心甚恼闷。司马懿得知此事后,派兵夺取了几个木牛流马进行仿制,并将其军粮运输载具。谁知此举正中诸葛亮下怀,诸葛亮派大将王平袭击司马懿大军的运粮队伍,将曹魏大将郭淮击败。司马懿亲率大军前来增援,又被诸葛亮的伏兵袭击。在混战中,司马懿被廖化追赶,险些丧命。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二回至一百零三回,发生在诸葛亮北伐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廖化和司马懿。原文如下: 却说司马懿闻北原兵败,急自引军来救。方到半路,忽一声炮响,两路兵自险峻处 ... 出,喊声震地。旗上大书汉将张翼、廖化。司马懿见了大惊。魏军着慌,各自逃窜。却说司马懿被张翼、廖化一阵 ... 败,匹马单枪,望密林间而走。张翼收住后军,廖化当先追赶。看看赶上,懿着慌,绕树而转。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树上;及拔出刀时,懿已走出林外。廖化随后赶出,却不知去向,但见树林之东,落下金盔一个。廖化取盔捎在马上,一直望东追赶。 原来司马懿把金盔弃于林东,却反向西走去了。廖化追了一程,不见踪迹,奔出谷口,遇见姜维,同回寨见孔明。张嶷早驱木牛流马到寨,交割已毕,获粮万余石。廖化献上金盔,录为头功。魏延心中不悦,口出怨言。孔明只做不知。且说司马懿逃回寨中,心甚恼闷。忽使命赍诏至,言东吴三路入寇,朝廷正议命将抵敌,令懿等坚守勿战。懿受命已毕,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运粮,解决了长期困扰北伐大军的军粮运输问题。司马懿得知此事后,派兵夺取了几个木牛流马进行仿制,并将其军粮运输载具。谁知此举正中诸葛亮下怀,诸葛亮派大将王平袭击司马懿大军的运粮队伍,将曹魏大将郭淮击败。司马懿亲率大军前来增援,又被诸葛亮的伏兵袭击。在混战中,司马懿被廖化追赶,险些丧命。此战过后,司马懿坚守不出,再也不敢与诸葛亮决战。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 ”不知去向”,意为不知道去哪儿了。 小说中提到的此次司马懿遇险的故事情节,不仅在历史上并未出现过,而且双方在北原一带的战事结果也并非是以郭淮的失败而告终。据《三国志·郭淮传》载:「 ”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是时司马宣王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由此可见,诸葛亮对北原的攻击并未得逞,反倒是被郭淮击退。 说到小说中这位败军之将郭淮,在历史上却是令诸葛亮和姜维都非常忌惮的名将。早在汉中之战期间,郭淮就曾与张郃一起击退过刘备。街亭之战期间,又是他与张郃紧密配合,击败马谡,令诸葛亮的首次北伐无功而返。诸葛亮死后,郭淮又多次击败姜维,是曹魏在西北战场的一员悍将。 介绍了历史的原貌,再来谈谈小说的情节。在这则成语故事中,有一个较为有趣的话题,那便是司马懿的武艺高低。如果单单看此次他与廖化的较量,可能给读者的感觉是司马懿的武艺太弱,但真相却并非如此。在小说第一百零三回中,还出现过一次司马懿的单挑情节,结果出人意料。这段情节是这样的: 却说魏兵皆奔祁山寨来,蜀兵四下一齐呐喊奔走,虚作救应之势。司马懿见蜀兵都去救祁山寨,便引二子并中军护卫人马, ... 奔上方谷来。魏延在谷口,只盼司马懿到来;忽见一枝魏兵 ... 到,延纵马向前视之,正是司马懿。延大喝曰:「 ”司马懿休走!”舞刀相迎。懿挺枪接战。不上三合,延拨回马便走,懿随后赶来。 这场单挑发生在上方谷口之战期间。当时,魏延奉命引诱司马懿,并与司马懿进行了一次单挑。尽管魏延的任务只是诱敌,但仅仅三个回合便败下阵来也说明司马懿的武艺还是非常不错的。首先,如果司马懿的武艺很差,魏延完全没有必要诱敌,直接将司马懿砍死就大功告成了;其次,司马懿性格谨慎,魏延三个回合败走,司马懿放心大胆追击,也说明司马懿有自信能在单挑中击败魏延。从这一点来看,尽管司马懿未必是魏延的对手,但其武艺位列二流之列还是没有问题的。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本文标签:司马懿诸葛亮三国人物三国廖化魏延郭淮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