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秦汉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在秦汉时期取得很大进展,教育形式多样化,有职官教育、设官教民、开设专门学校、技艺家传、私人授徒、文籍传播、官职世袭等教育形式。教材的编写也日臻完备,在教学方法上也有所创新。

  [关键词] 秦汉时期;职业技术教育;教育形式;教材;教学方法

  秦、汉王朝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对科学技术及其教育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农、医、天、算四大学科,在两汉时期均已形成独特体系,众多生产技术也在此时发展成熟。因此秦汉时期社会各业急需大批掌握这些生产技术的科技人才,为适应这一需要,必然要求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事业。本文从职业技术教育形式、教材编写及特点、教学方法等方面具体论述秦汉时期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情况,以备当前社会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参考借鉴。

  一、职业技术教育形式

  秦汉时期职业技术教育采用了多种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官方教育——主要指 *** 部门组织的教育,包括职官教育、设官教民、开设专门学校等形式。民间教育——主要有私人授徒、技艺家传等形式。此外还有官职世袭、书籍传播等其他教育形式。

  (一)官方职业技术教育形式

  1。职官教育

  秦朝实行“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政策,禁毁私学,使宦学几乎成为唯一的教育形式。当时还设立了专门训练吏员的机构——“学室”。汉代继承了秦代宦学制度,官学创办之后仍未废止。据1977年8月在玉门花海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竹简《苍颉篇》、《甲子表》考释,汉代宦学所习,不以律令、书记为限,还有农田水利、算学、天文、地理水利等知识[1]。

  (1)农业生产技术知识教育——秦汉时期,封建 ***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对专职农官将是否善理农事,作为奖惩的主要依据,促使他们认真学习和运用农业生产技术,切实提高管理农业生产的水平。在统治者重农政策激励下,秦汉时期封建官吏学习农业生产技术知识一时蔚然成风。

  为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汉武帝还亲自组织与农事有关官吏学习赵过的代田法,为职官教育开创了注重实验和应用的良好学风。在汉代涌现出一批悉心劝课农桑、管理生产有方的官吏。

  (2)天文历法知识教育——汉代太史府除行政职能外,还是天文历法的学术研究和传授结构。汉武帝曾征召二十多位民间天文学家,参加太初历制定工作,各家学者都献其所长,彼此切磋琢磨,取长补短,大大提高天文教学水平。

  (3)工业生产管理知识教育——秦汉官营工业十分发达,中央一级归大司农及少府管理,地方工业也设工官管理,这些官员管理工业生产,需掌握这方面专业知识,因此必须对他们实行这方面的教育。在汉代,中央一级的大司农与少府员吏中各设有学事75名和13名。大司农的官员对所在学事,负有教导之责,在汉代这类官员中有这方面的名师,如桑弘羊等。

  (4)地理水利知识教育——秦汉时期,封建 *** 出于管理生产,征讨扩边等需要,要求文武官员掌握地理知识,其职官教育继承发扬传授地理知识的传统。从官志来看,司空掌全国水土,将军习熟全国地形边塞地理形势,大司农主各地物产经济、人口、贡赋,郡县行政长官要依据当地物产、土壤、人力、民情等管理生产,每年要向朝廷呈报政绩。这些机构中都有从事职方、史志工作的人员,他们负有传授地理知识的责任。

  (5)畜牧兽医知识教育——汉武帝为抵御匈奴,致力于发展养马事业,朝廷十分重视马政。太仆掌车马,其官属有31人为学事,太仆下设六厩,主马万匹,是进行有关养马及兽医知识教育的有利场所。改良马种的教授是其中重要内容,汉武帝曾派使臣到大宛,引进汗血马三千匹,进行大规模的繁殖杂交改良马种工作,学事及未央厩的员吏、卒驺都参与此事,边干边学。

  2。设官教民

  这种形式主要见于农业技术知识的传授和教育中。所谓设官教民,就是国家在管理机构中设立专门部门和官员,负责农业新知识、新农具的传播和应用,指导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由于是 *** 监管,它具有很强强制性,在中国古代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中,效果明显。

  “设官教民”制度在西汉组织、发挥效果相对来说是较好的,汉代设有大司农和力田一类的官吏,负责管理农业生产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西汉设有搜粟都尉,赵过在做搜粟都尉时发明推行了代田法和新田器——耧犁和耦犁。为推广赵过代田法,汉武帝令“二千石遣令长、三老、力田及里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2],学成后再回到地方向农民推广。如此“以故田多恳辟,……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2]。

  3。开设专门学校

  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的鸿都门学就是一种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东汉灵帝光和二年二月于洛阳“始置鸿都门学,时其中诸生,皆州、郡、三公举召,能为尺牍、小说、辞赋及工书鸟篆者。相课试至千人焉”[3]。类似以研习尺牍、小说、辞赋、字画等专门学科为主。因此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但当时士人十分鄙视这些经课试得官者,认为这些身怀技艺者“皆出于微蔑斗宵小人”,“士君子皆耻与为列焉”[4]。

  (二)民间职业技术教育形式

  民间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有技艺家传、私人授徒等教育形式。

  1。技艺家传

  自春秋战国之后,由于个体经济发展,一些掌握某种行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他们以父子相传、兄弟相传方式把各种技艺世代保存下来,尽管具有封闭、保守的缺点,但它毕竟对我国工艺事业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秦汉时期,民间手工艺制作技术如捏泥人、剪纸等则是通过这种方式流传的。

  2。私人授徒

  古代民间农、工、商业,都有收徒传艺传统。这种职业教育形式虽事前有“勿泄”、“禁方”秘传规定,但同技艺家传相比,的确前进了一步。汉名医淳于意“诊病决死生”,其技艺则来自其师阳庆的传授,《史记•仓公传》记有淳于意“少而喜医方术。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5]

  除了以上官方和民间两种主要教育形式外,还有官职世袭、书籍传播等教育形式。所谓官职世袭就是子就父学、子袭父业的官职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职业教育形式。古代有“职业性”很强的文章典籍,在流传过程中也会成为各行业学习内容和教育形式,这就是书籍传播教育形式。秦始皇焚书坑儒,但医药、卜筮、种树的书未烧,给民间技艺的传播留下一条渠道。

  二、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及其编写特点

  秦汉时期,职业技术教育所使用的教材种类繁多,也各有特点,以下分类叙述之。

  1。地理与水利知识教材

  司马迁作的《史记•河渠书》是系统论述前代治水史实及当代防洪、航运、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史书。刘向父子著《域分》,为疆域地理提供了资料。班固父子撰写《汉书•地理志》,编写出我国第一部历史地理学专著。

  2。农业教材

  据《汉书•艺文志》记,汉时农家共有9家114卷之多,其中《神农》20篇,《野老》17篇,《宰氏》17篇,《董安国》16篇,《尹都尉》14篇,《赵氏》5篇,《氾胜之》18篇,《王氏》6篇,《蔡癸》1篇[6]1742——1743。其中以《氾胜之》最为著名,本书是二千多年前现存最早的一部农学专著。《氾胜之农书》可说是我国职官性农业技术教育第一部教材。

  3。养马教材

  “相畜”方面已经有专门著作出现,《汉书•艺文志》中载有“《相六畜》38卷”[6]1775。通过《齐民要术》保留下来的汉代《相马经》,已认识到马体各部位间相互关系和内外关系,还科学指出相马的关键和一些关于马的外形学的知识和理论。

  4。医学教材

  《黄帝内经》是秦汉时期专著性医学教材典型代表,也是现存最早、最系统医学典籍。内容丰富全面,几乎囊括了秦汉医家主要经验,既是初学中医者入门教材,又可作为深造的重要指南。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临症诊疗专著,它总结了秦、西汉300年临床实践经验,和《内经》基本理论联系,加以充实、发展,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为实践服务。

  5。天文、历法教材

  《史记•天官书》,开创了史志记载历代科技成就的体例,为后世职官性职业教育提供了教材。此外还有其他方面教材,在此不作一一叙述。

  秦汉时期的这些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在编写方面有很多特点,至今仍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首先是其成熟性。秦汉时期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教材,从形成过程看,大体经历了创作、流传、接受教学实践检验,得到社会认可,最后形成定本。《黄帝内经》一书,经历了自先秦以来各个时期临床实践,医学教学实践的检验,并得到社会广泛承认,至今仍作为中医教学教材。

  其次是实用性。秦汉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教材,不仅具有独特体系,且具有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医学教材,都着重于阐明问题的一般原理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并重的原则,既简便明易,富于感性色彩,又便于具体运用,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另外这些教材在正文中附加大量注释,有利于辅导学生自学,有利于借助加注创立新说,使教材内容不断更新。

  三、 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秦汉时期职业技术教育是以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不偏重于讲论和记诵之功,而更重视于思考和操作能力。秦汉时期职业技术教育所采取主要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培养对学习自然科学和掌握生产技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秦汉时期各行业职业技术教育,除训练学生掌握算法、治疗、制历等知识和技能外,还特别注意算理、医理和历理的传授,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2。提倡“游学”与调查

  这种方法是总结各行业劳动人民生产技术经验和博采众家之长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秦汉时期许多科技人才和能工巧匠在授徒传艺过程中使用,如东汉名医华佗常带领徒弟,遍游四方,送医治病,总结各地医疗经验。在行医过程中把自己的医术和调查研究的精神和方法,毫无保留传给了门徒,造就了一代良医。

  3。实地科学试验

  秦汉时期的各种职业技术教育中科技教学活动,都要求学生进行实地科学试验。如赵过在推广代田法时,经试验成功后,才训练农官与作田能手。受训的官员、老农学成后,又继续传授他人,从而使代田法广泛推广到各地。

  4。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在医学教育中最为普遍、成功。东汉张仲景在发展中医临证医学过程中,临床开诊,在其丰富的著述中记录了大量医案,授德育人,继承和发扬了问难论辩,以此较为津梁的讨论式教学法。

  秦汉时期职业技术教育,只是一种广义职业技术教育,还不是由于教育事业内部结构变化和任务分工而产生的狭义职业技术教育,即伴随近代大工业生产出现而产生的职业技术学校。但它同传统经学教育相比,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起到积极作用。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地动仪;中华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也是在秦汉时期出现。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和当时职业技术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甘肃省博物馆。玉门花海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C]//汉简研究文集。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153。

  [2]班 固。汉书•食货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2:1139。

  [3] 范 晔。后汉书•灵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65:1021。

  [4] 徐天麟。东汉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116。

  [5]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2314。

 

  [6] 班 固。汉书•艺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2。

秦汉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随机推荐

  1. 梦见兄弟贫穷_周公解梦梦到兄弟贫穷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兄弟贫穷好不好

    做梦梦见兄弟贫穷好不好?梦见兄弟贫穷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兄弟贫穷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自己的兄弟一贫如洗,身处困境,意味着可能会遭到不幸,或者会有非常严重的损失将来打击你。梦见自己很穷,是个好梦,表示你要交好运。青年男子梦见娶了一个贫寒人家的女子为妻,意味着能得到很多陪嫁。梦见与穷人交朋友,是不好的兆头。梦见与穷人为敌,会受到人民的喜欢。

  2. 【领选】的意思是什么?【领选】是什么意思?

    ●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建元二年,迁尚书左仆射,领选如故。」●《新唐书杜如晦传》:「进位尚书右仆射,仍领选。」●《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领军将军王国宝为左仆射,领选。」胡三省注:「领选者,领吏部选。」★「领选」在《汉语大词典》第17086页第12卷285参见:领选词条推荐

  3. 端午佩香囊,防虫保平安

    端午节这一天民俗中有带香囊驱毒、预防疾病的习俗。

  4. 塞琉古一世:亚历山大逝世后的继业者,塞琉古王朝建立者

    >他起初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军官,亚历山大逝世后成为继业者之一,在继业者战争中塞琉古占领亚历山大帝国东部的领土,并自立为国王,建立塞琉古帝国,领土包含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小亚细亚一带。然而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提到那时塞琉古应是75岁,所以应该是前356年,但这跟亚历山大大帝同年出生,很可能是日后塞琉古用来表示自己是另一个亚历山大的宣传。塞琉古一世也被认为可能有一个叔叔托勒密,但非常不确定。

  5. 春树暮云是什么意思?

    【拼音】chūnshùmùyún【解释】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例子】【相关】百度“春树暮云”

  6. 一份庞大的遗产,诞生三个国家,三国都对中国进行掠夺,占领土地

    德国、法国、意大利这三个国家对中国人来说是具有魅力和神秘感的国家,因为三国离中国很远,在古时候也很少与中国有交往,如今世界交通十分便利,人们到了欧洲首要想拜访的名单里一定都有这三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虽然跟中国相比不是什么历史悠久的国家,但他们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也不短,尤其在欧洲这三国是大文明之下诞生的新格局,在他们诞生前,同样在这片土地上也是一直存在种族和文明的,只不过是换换名字罢了。

  7. 贼眉鼠眼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zéiméishǔyǎn【解释】形容神情鬼鬼祟祟。【出处】【例子】【近义词】贼眉贼眼【相关】百度“贼眉鼠眼”

  8. 吴中四杰简介,吴中四杰都有哪些文化造诣

    吴中四杰简介,吴中四杰都有哪些文化造诣  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的并称。因四人都是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全以文名著称于世,故称“吴中四杰”。四人由元入明,诗多怀旧、题咏之作,抒发故国之思和生民之痛。那么吴中四杰简介,吴中四杰都有哪些文化造诣?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

  9. 冒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冒”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冒名顶替——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假冒别人的姓名,代他去干事或窃取他的权力、地位。冒名接脚——假冒别人的名,接替他。冒大不韪——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10. 梦见别人织毛裤

    周公解梦梦见别人织毛裤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别人织毛裤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