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心地与命运

什么叫心地?心地又叫心田,心像田地,能播种善恶的种子,生长善恶的苗子,最后结成善恶的果实。《华严经》偈语:“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古德解释“心”字是:“三点如星相,横钩似月斜,披毛从此得,作圣也由他。”说明十法界不离一念心。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一切福田,离不开自己的心;能从自己的心田去寻找,是没有得不到感通的。”正如种地一样,种什么得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因结福果,种恶因结苦果。  什么叫命运?命运指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富贵贫贱等现象,就是业因果报的体现。本来我们这个身体就是由业报所生,是来受善恶业报的,所以叫“报身”,或“业报身。”一个人的相貌气质、贵贱穷富等属于:“正报。”所处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亲属子女及生活享受等属于:“依报。”正报有福,依报自然丰富圆满;正报无福,依报必定贫困恶劣。我们今生所受用的正报和依报,都是过去种的“业因”现世结的“果报。”正如《涅槃经·矫陈品》所说:“恶报之报,如影随行;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可知一个人的命运,并非由天神掌握,也不由别人操纵,完全是自种,因自受果。佛法从根本上揭示“命”和“相”的由来与原理,却不教人去算命、看相,因为这是舍本逐末、徒劳无益的。“命”和“相”算也是这样,不算也是这样;但佛教又不同于宿命论,认为因果律是活泼泼的,不是什么“铁板数。”我们在受果报的同时,又不断在种业因,只要改变“业因”就可以转变“果报”;而转变的关键又在于“心地。”所谓“业由心造”、“业由心转”;“相随心转”、“命自己立”的道理。正是“心能造作一切业,由心固有一切果;如是种种诸心行,能生种种诸果报。”《心法念处经》古德偈语说:“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儒家也认为:“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和“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而教人“自求多福。”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说得好:“人与器皿不同,如笔只能是笔,剑不能变琴。所以它们存在和毁灭时间的长短,是有一定的。人便不一样,因为有的人,昨天还是盗跖,今天可成为大舜;他的吉凶祸福,也便随着改变。很难说得定。”宋代隐士陈博(希夷)的《心相篇》说:“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这些都说明;善业恶业,唯心所造;福报祸报,惟人自召。归根到底,说明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流传的一首《心地与命运之歌》:  心好命又好  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  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险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  天地自相保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对于此诗,深为赞赏,尝书写赠人,并说:“此诗于心命二义,发挥周到。果能依之行,则命自我作,福自我求,造化之权不归于天地鬼神矣。”当代高僧星云大师,也高度评价此诗,劝人依此修心,忏悔罪障,不造恶业,广种善缘,培植福德,那么我们的命运必定是光明平坦的。  此诗前八句,把心地与命运的关系,概括为四种不同的情况。后八句,揭示“命由心造”、“境随心转”和“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道理,最后指出对待这个问题的两种态度,两种结果。  下面分别就心地与命运的四种不同情况,加以说明,并引据事例为证。  一、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这类人,过去生中,善根福德都比较深厚,今生善缘成熟,享受大富大贵。但是,他们深信因果,崇尚道德,廉洁奉公,摒拒骄奢淫逸的 ... 生活,同时乐善好施,救济贫穷,广种善因。不仅一生富贵到老,而且子孙昌达,家族兴盛,甚至经历几百年都不衰败。这种事例历史所载很多,下面举两例为证:  1.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江苏苏州人,少年家贫,寄居寺庙读书。一次种地,挖出一罐金银,仍把它埋下,到后来显贵时,才告知寺僧挖出来培修寺庙。他在苏州设置“范氏义庄”,举办各种社会福利事业,大量救助贫穷的族人。苏州有座南园,据堪与家说,如果用它作住宅,子孙必定显贵。那时他正任丞相,人们劝他买作住宅。他说,一家出人才,不如一县出人才。他买来办“苏州书院”,果然培养了一批人才。而他的子孙同样人才辈出,儿子范纯仁又当宰相,经历千年并未衰败。前几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范氏家族约百余人(寓居世界各地的),在台北市 ... ,隆重纪念范文正公诞辰。  2.清代著名政治家曾国藩,湖南湘乡人。官至两江总督,弟曾国荃继任两江总督,子曾纪泽为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官,曾任驻英、德、法等国使节。一门富贵,显赫一时。但是他律己甚严,居安思危,功成身退,治家有方,教子成才。其子孙后代均能秉承家教,直到今天曾氏子孙在科学界教育界还出了不少知名人士。  二、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这类人,过去生中种植善根福德,今生享受富贵荣华。当其享富贵时,便贪恋五欲,纵情享受,穷奢极欲;同时倚仗权势,损人利己,造种种恶业。所以富贵愈大,恶业愈重。一旦福报耗尽,恶业现前,不仅身败名裂,甚至秧及子孙。老子说;“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说明祸与福本来是互为倚伏,也可以互相转化的。而转变的关键在于一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命运虽然很好,如果心地太坏,那么美满的福报,终将变为悲惨的遭遇。古往今来,这类事例很多。下面引述一例为证:  《历史感应统纪》载,唐代李林甫,官至宰相。其人又才辨,能书画。可惜心术奸险,嫉妒贤能,凡是才望功业在他之上的,就起忌恨之心,表面美言奉承,暗中设计陷害。他建一间密室,结构曲折幽深,命名“堰月堂”。常在里面苦心策划,构思许多使人家破身亡的毒计。所以,历史上评价他是“口蜜腹剑”的人物。但结果害人终害己,后来七窍流血而死,死后被人开棺戮尸,家产充公,子女发配为奴仆、官妓。  当李林甫未显达时,有相士说有三十年太平宰相的洪福。后来不久事败,去责怪相士所说不验。相士笑谓:“相公确有三十年太平宰相的福报,应该责怪自己不知珍惜,坼太甚罢了!公任宰相时,广搜珍宝,纵情声色,一羹千命(常喜吃鸭舌汤),盘菜百金(烧鹅掌将铁皮烧红,放活鹅在上面,让他扑跳惨叫,血液均集中在脚掌上,再砍下来鹅掌作菜肴)。穷极奢侈之能事。相府家人的享用,也胜过富贵人家。早已超过三十年宰相应享之福,后代还须为娼奴偿报。反而责怪我所说不验,又此道理吗?譬如有人将一个月的生活费在一天内挥霍光,剩下的二十九天要受饥寒此乃理所当然,怎么能怨天尤人!”李林甫听后默然无话,汗流不止。  三、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这类人,过去生中造作恶业,今生恶业先成熟,遭受种种恶报。但是,有的人相信三世因果,能够不怨天,不尤人,安分守贫;有的更能忏悔宿业,随缘行善。一旦恶业消除,善缘成熟,否去泰来,必然使贫穷困苦的厄运,转化为美好幸福的佳境。这种故事社会上流传不少,这里举两例都是很真实的:  1.《南洋佛教杂志》载,清代台湾省嘉义州林登章,为人诚实,不幸被人诬告,关进监狱。林妻变卖财产营救,无结果。官府索银两去衙门,不慎在途中遗失。这袋银却被一个用手呆脚、沿街讨饭的乞丐徐良泗拾得。徐当时心想,这笔巨款,失落的人可能会 ... ,便决定留在那里等待失主。果然林妻匆匆跑回来寻找,徐问明情况后即回还她。后来,县官知道林妻买子救夫、乞丐拾金不昧的事情,大受感动,释放林登章,不受她的银两。林回家后,用此款经营五金店,维持生活。  徐良泗当天做了这件好事后,晚间仍回太伯公庙过夜。次日清明节,徐去郊外墓地讨乞,夜里宿地藏庙,半夜惨叫一声,惊醒香灯师:第二天醒来,瘫痪多年的双腿居然能站立了。香灯师问经过,徐说:“昨夜梦见两个小鬼,一个抱身,一个包脚,对拉:痛得我大叫一声,便昏迷过去了,就睡着了。今晨起来,两腿竟然能伸直走路了!”  徐良泗从此给人挑水维生。林夫妻开店三年,生意兴隆,时常想念徐的恩德,但不知其姓名和住址。有一天徐挑水到林家店里,林妻见他面貌很像恩人,但这人是站立走路,又不敢认。次日徐又来,林妻上前询问,才知果是恩人,夫妻回广东继承其父的百万家产,便将在台湾省的五金店及其他财产,全部赠送给徐。徐晚年又将财产布施给一家医院。  按:徐良泗讨乞维生,又系残废,竟能面对巨款,不昧良心,归还失主。只此一念,便能清楚夙业,增长善根,转祸为福,是理所当然的事。  2.王恩洋著:《人生哲学与佛教》载,清代,有乡试官王某,原系一穷秀才,年过六十,教私塾,年终散学,带 ... 书所得的六千文钱(有方孔的铜钱)回家过年,中途听茅屋里哭声悲惨,去明情况,银欠债无力偿还,年终索债很急,只好改嫁妻子来还债,有小儿女,不忍分离,所以痛哭。这穷秀才很同情他们,问欠债多少?回答六千文。便毫不犹豫把六千文给他们,就回家去了。  穷秀才走在岩边,天晚了,恰遇对面几十人抬大木料前来,躲避不及,坠落岩下,当场死亡。消息传开,人们都说:“老天没眼睛,做好事没好报,因果根本就不可信!”  这穷秀才的神识,忽然像一场梦醒来,睁睛一看,自己却睡在一豪华房间中,宽广的卧床,锦缎的被盖。他的头刚一动,一个老太太惊喜说:“我儿子活了!”两个年青的妇女正在哭泣,急忙用手抚摸他,好像是妻子一样。这时穷秀才大为困惑,用手摸胡须没有了,心想我可能死去又投生了吧?!联想起布施救人和坠岩丧生的经过,感觉浑身疲乏无力,不能说话,便糊里糊涂的睡着了。第二天,一位老太爷,须发尽白,和自己前生形状差不多,陪着医生来诊病,诊脉后医生说:“公子的病基本好了,只需培补一下就可恢复。”这样卧床七天,可以下床走动,他走到中堂,可那供的木主牌位,才知道不姓张而姓王了,又从奴婢口中知道这家是当地最有地位的,老太爷只有这个独生子,现年二十五岁,读书不长进,是童生。没有孙儿,结婚后又接姨太太。一天老太爷对他说:“我家世代书香,不能到你便中断。现在病也好了,可去书房用功读书!”公子连答是是,走进书房,窗明几净,室外花木繁茂,老师已坐在那里和自己过去相似。叫他背书,没一字错漏:叫他写字,没有一字败笔:叫他作文,写出的文章十分老练,怀疑是抄别人的。另出题面试,也和前篇差不多。老师大惊,心想这个学生素来脑子很笨,做八股文写不成篇;问他是什么原故?公子不答,老师再三追问,还是不说。老师对此始终感到奇怪。一个月明之夜,老师留他赏月谈心,又诚恳地问到此事,公子说:“我前生是个秀才,教私塾,年终回家途中,布施救人,坠岩而死。万没有想到神识投入这个臭皮囊中,便以这人的父母做父母,妻子做妻子。想我前生,并没有做坏事;可是功名很不顺意,年过六十仍然十分贫困。拿我布施的六千文来说,并不算多,但这是自己全家的生活费,当时也没有考虑,只觉得别人一家分离,太凄惨,动了悲悯心。是不是因这一念真诚的悲心,所以死后神识便投入这公子的躯壳中呢?”老师听后,异常惊诧说:“想不到果真有这种事呀!”第二天,老师要告别,公子问为什么?老师说:“你的学问文章,我比不上;你的思想境界,更比我高。我怎配当你的老师?假使是从前的公子,那我再教他十年也没有问题。”公子说“我前生也是教书的,今生能获得这种好报,我怎忍心让你离去!我们俩正好一起研究学问,秋天同去参加县上的考试,如果能够还我一个秀才,您也光荣,父亲必定重谢您。”教师便留下,秋天考试,两人同时考取秀才,父母喜出望外,重谢老师。公子继续考中举人、翰林、出任主考官。十多年后,他回到原来家里,谈起往事,件件吻合,给家里购置产业,安慰他们的辛苦,并宴请乡亲,畅谈前生事。这一下传开了,人们都说:“今天才知道,老天有眼睛,作善有善报,因果贯通三世,是真实不虚的!”  按:从佛法看,这个穷秀才,过去生中造的恶业较重,所以一生穷困,还应凶死,死后可能坠入恶道。但他能够起一念悲心,舍己救人,六千文虽不多,是他全家的生活费。这一念和“不我一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菩萨心肠没有两样,自然能消除过去的罪障,种植未来的福报,所以神识不经过投胎,而直接投入公子的躯壳中。这也由于业力和福报所致,佛教名叫“夺舍”,像夺占别人的房舍来住一样,因为没有住胎,所以转世不迷,记前生事历历如昨日事。还有一点要说明,因果并不是机械的,如果存心去模仿,要想获得这样的好报,未必能如愿。我们只应当学习他舍己救人的大悲心行,因为一念真诚的悲心,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德,改变命运,这是丝毫不用怀疑的!  四、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这类人,过去生中多造恶业,未种善因。今生大多愚痴,不信因果;遭遇不好,环境困厄。但是又不知道反思忏悔,总是愿人穷,恨人富,总想采取损人利己、违法犯罪的活动,来谋取财富,来实现自己的美梦,其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往往遭受横祸,或者终身贫困,或者短命身亡。这种事例随处可见。社会上的犯罪分子中,有部分人因为环境贫困,自己好吃懒做,不安分守法,不勤奋谋生,而是采取偷盗、赌博、抢劫等损害别人身命财产安全、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手段,妄图改变自己的命运,其结果难逃“以害人开始,以害己告终”这一因果规律。以下引用一九九四年台湾省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的《太上感应篇注训证》中的三件事例为证:  1.浙江永嘉人徐辉,家贫经商,曾向单阳富翁借了一笔巨款,对家眷说:“如果富翁死,没人索债,我便成了小富翁了。”不久,富翁果死去,富翁家属不知道借款事,徐便隐瞒过去。后来徐生一子,聪颖俊秀,非常可爱,八岁时患病,多方医治,耗尽家产,病仍不愈。一天,来一位老比丘尼,孩子对他说:“我想走了!”老尼说:“这便是你的家。父母这般疼爱你,你还要去哪里?”答说:“我是单阳人,徐辉曾借我巨款,希图我死,便不还债,我是特来讨债的!”说完便断气。  2.安徽有陈某、徐某二人,均以撑渡船为职业。陈撑船较快,收入较多。徐嫉妒,常暗里损坏陈的篙竿和挠浆。一次同宿江边船上,徐又暗中把陈的篙竿弄断;快天亮,怕被发现,便解缆离去,船行至江心,突然失脚落水,大呼救命,陈听见,要去救援,可是挠浆断了,无法行船。这时徐在水中说:“我暗里弄断你的挠浆,反而断送自己性命,没料到报应竟这样快呀!”说完便沉没水中。  3.明代嘉靖年间,江西南昌人,木工李某,载缝段某,算命刘某三家,因灾荒逃到湖北居住,有学问,教书维生。刘算他的命主贵,给他做媒,与段订婚。后李桥准备回江西参加考试,要求与段女结婚同行。可是段妻变心,认为富贵未必可望,不愿让爱女远离,便另觅一少女代替,李桥和刘某均不知道。李桥回江西后,考试连捷,旋出任成都府知府,路过湖北,携重礼致送岳母。而段某亲女,则与一姓肖的结婚,劳力维生,十分贫困;这是暗里羡慕肖女享受富贵荣华而自己却贫困不堪的段女,忧郁而死。  究竟应该这样对待命运问题?  目前,社会上一般人都相信命运,有的人时常都在算命、看相求签问卜,把自己的前程、未来的命运,都寄托在这上面,却不反躬自责,修省心地;有的人到处跑寺庙,挂红放炮,烧香拜佛,乞求佛菩萨保佑自己官升三级,腰缠百万,却不想一想自己究竟种的什么业因?是否能够获得这种果报呢?这种人都是舍本逐末,不遵循佛陀的教诲,不修省内心,不从自己心田上去下种、耕耘,却向外弛求,想获得福果,获得好的命运,是绝不可能的。  我们学佛的人,首先必须深信因果,持戒修行,以三归五戒,净化身心,以四摄六度,利益众生,最后达到心不随境的地步。如果命运不好,应该反求诸己,忏悔今生或前世的罪愆,虚心改过迁善,决不怨天尤人。这样恶业日消,善缘日增,冥冥中常蒙护持,自能转祸为福,获致吉祥。如果命运美好,应当了知,富贵荣华,转眼成空;梦幻泡影,不堪留恋。这样泰然处之,不为物累,任运逍遥安详自适。真要了生死,出轮回,生净土,成佛道,也必须从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做起。这是作为佛弟子对命运问题应持的态度。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心地与命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埋下恶种,吃到苦果

    埋下恶种,吃到苦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至于为什么不报在贺永兴身上,而是让他“无辜”的儿子吃到了苦果呢?贺永兴和其儿子所受的“报应”,只是属于在他们共业范围内,于今世成熟的一个“特例”,而不是一种“普例”,但由这个故事所揭示的因果报应和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却有着普遍性的意义。它警示世人,埋下恶种,必吃苦果,只是迟来或者早来的问题。

  2. 亲身经历的因果故事和念佛感应

    恒玉居士庐山东林寺的徐居士让我讲一点念佛感应的例子。那我只有求阿弥陀佛的加持,说几例念佛的感应和见到的因果事例吧。在手术期间,我为她们母子二人讲解...生的果报,并为他们全家讲解佛法。现朱开封已经基本痊愈,母亲已经出院了。正在这时,众莲友劝其放生念佛,求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小孩不幸遭水灾死亡了。小男孩几天前,突然高烧病情加重,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在县医院抢救无效的情况下,转入我院儿科。

  3. 因果故事:偿还内心的债务

    偿还债务的马从前有个年轻商人,他要从乡下到都市做生意,因此,他从乡下沿途采买了许多货物,准备带进城里去卖。眼看货物越来越重,离城还有一、二百里路呢,心里想着:“看来是应该买匹马或驴子来扛这些货了。”走了两、三个小时后,眼看离城还有五、六十里路,但那匹马却停了下来,不走了!商人一下醒了过来,感觉自己做了一个非常真实的梦,他终于了解那匹马为何突然不走的原因了。

  4. 因果故事:送花予仇人

    送花予仇人小沙弥去担水,回来的路上被蛇咬伤。小沙弥一脸的不服:“可我不是圣人,做不到心中无恨。”

  5. 因果故事:家庭和睦的“神咒”

    虔诚的祈祷沧州有位官宦人家的妻子,不被丈夫宠爱,心中郁郁寡欢,都快要成为心病了。她的性情乖戾,夫妇俩更合不来。这时,恰好有一位修行高深的尼姑到来,她就前去向尼姑询问:自己与丈夫合不来的原因和解厄之道。这位妻子,按照尼姑的话去做了,许久以后,夫妻关系,真的像刚结婚时那样,终于和睦相爱。

  6. 因果故事:石头可以煮成佳肴

    把石头煮成佳肴专心无杂的摩陀大师传说,过去安徽省有座山,叫“摩陀山”,这座山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有一位老师父于山中古寺,他只收了一名徒弟,这位弟子长得很清秀,又有福相,看样子应该很有智慧,但是却正好相反,老师父教他经文,教前一句,忘了后一句,教后一句,又忘了前一句。石头煮成佳肴老师父意外地看到弟子比过去更高,又白又胖,身体很强壮。

  7. 因果故事:功德箱里的钱

    白天,男人曾来过一次,他看到很多人往功德箱里放钱。看看四周没有人,男人便将功德箱放下,从里面往外倒钱。小沙弥非常生气,可不敢发作,只好眼睁睁看着男人取走功德箱里的钱。男人提到了一年前的事,他说自己那时候走投无路,非常需要钱,看到功德箱里的钱,就打起了歪主意,功德箱里的钱让他绝处逢生,现在他的日子好了,他就来加倍奉还。每天,小沙弥都会往功德箱里装钱,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去取钱。

  8. 因果故事:改过灭罪

    冥官沉思良久,说:“你先起来,有这么个故事,不知你听说过没有?有位老禅师登座讲经,向众僧提出个问题:‘有一老虎的脖子下系了个铃铛,请问,谁能把它解下来?’众僧正在不知所答时,忽有一小沙弥朗声说道:‘何不让系铃的人去解?’这就叫‘解铃还须系铃人。’你往常忤逆了父母,如今只有去向父母忏悔恕罪,痛改前非,也许能有免罪的希望!”冥官说罢,便派遣一名鬼卒将他送回阳间。

  9. 因果故事:只为追逐一片菜叶子

    雪峰禅师雪峰禅师和同伴三人出外传道。忽然水面上漂来一片青青的菜叶,雪峰禅师一看,心中不悦,向同伴表示不愿意到那户人家投宿,因为他不惜福爱物,这种人大胆粗心,微妙的佛法是流不进他的心田,不值得我们去度化。雪峰禅师感动他对一片菜叶都这么珍爱宝贵,于是欢喜地前往投宿,并且为这户人家讲说禅心妙义。一片菜叶值几何?

  10. 因果故事:拯救蚂蚁短命变长寿

    沙弥听了非常欢喜,相信为善有报。路上遇到大雨,沙弥眼看大水就要淹没路边的蚂蚁洞,无数蚂蚁即将遭遇灭顶之灾。想到这里,沙弥开始动手搬来泥土,堵住流水,并将积水排走,这样蚂蚁洞也就保全了。为了察明真相,师父马上入定,这才获悉小沙弥因为拯救了无数蚂蚁的寿命,今生的寿命已经延长了许多。

随机推荐

  1. 梦到猫说话 做梦猫说话的周公解梦

    梦到猫说话的意思梦到猫说话,在周公解梦里有人觉得,这梦是暗示著,做梦的人最近在现实生活中,会因为某写上为自己招来强大的敌人,也许对方可能对做梦的人发起攻击,这是做梦的人需要很注意的。12梦到猫说话各方面影响工作学习方面梦到和猫说话说明成绩优异,但不能因为一时疏忽,导致大失利。不同的人梦到猫说话将出远门的梦到猫说话,能如期出行。上学的人梦到猫说话,说明你初试不理想,接下来还是有利的。

  2. 武姓男孩取名字大全_姓名测试

    武静涛武杭杭武欢之武晓丹武国力武嬖昊武戌武波武耀争武振洪武琢太武昊宇武祉源武森潇武友优武舒源武紫宣武雨靖武昌茂武日坤武炯焯武心岚武佳针武翌武兴达武亮钧武记烁武哲玮武俞豪武金鑫武姿亦武弋卓武维烁武铭武金仪武曼昔武羿珉武舒涵武煮武...武葛亮武馨海武问武一晨武联贵武琪遥武果武川武天昊武聚明武肖莲武国顺武金然武韦超武浩轩武子楷武勇武韬超武旋璇武昌展武雷武畹盈武桂生武业诚武真忍武广兴武浚锋武国兴武忻跃武楚

  3. 当面输心背面笑是什么意思?

    【拼音】dāngmiànshūxīnbèimiànxiào【解释】比喻当面显得十分亲热,背后却在捣鬼。【出处】【例子】【相关】百度“当面输心背面笑”

  4. 参差错落是什么意思?

    【拼音】cēncīcuòluò【解释】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错落:交错、交织的样子。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出处】《史记·滑稽列传》:“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饮五六斗……八斗而醉。”《古文观止》注:“上云,一斗一石,此又添二斗、五六斗,八斗,参差错落。”【例子】【近义词】参差不齐【相关】百度“参差错落”

  5. 籍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籍”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籍”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博通经籍——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杯盘狼籍——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纷纷籍籍——纷纷:众多。籍籍:杂乱的样子。纵横交错。形容众多而且...

  6. 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他说阎罗王个子不高,大概只有三尺,他也常常跟他们交往。以后跟我学佛,我跟他说这个境界不好,如果长期下去,恐怕要走明演法师的路。定中常常见神见鬼,不是好事情,连常常梦到过去的亡人也都不是好事情。

  7. 爱情坚贞的诗句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君当做磐石,妾当如蒲草。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8. 武则天在称帝的路上牺牲了哪些东西?亲生儿子都可以当作弃子!

    亲生儿子都可以当作弃子!>当武则天有了可以称帝的机会,她可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牺牲任何人,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孩子。武则天和李治一共有四个儿子,其中长子李宏和次子李贤都是被武则天给逼死,从而废除了他们的太子之位。等李治去世后,武则天的登基之路以无人能够阻拦。然而,此时已成为皇帝的李治却仍对武则天余情未了。679年,武则天命人在太子东宫中搜出数百副铠甲,并以此为名义指责太子欲图谋反。

  9. 开合自如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kāihézìrú【解释】合:按照,适合;自如:不受阻碍和拘束。打开闭合不受拘束,形容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出处】法·法布尔《蝉》:“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例子】无【相关】百度“开合自如”

  10. 丰田宣布全球召回287万辆车

    2016年2月18日,丰田宣布将在全球召回287万辆车。丰田汽车RAV4据英国路透社2016年2月18日报道,丰田汽车18日称,将在全球召回287万辆汽车,原因是在发生碰撞事故时,这些汽车的安全带可能会被座椅垫金属框架损坏。此次召回包括丰田美国事业稍早所宣布在北美召回的130万辆,还包括在欧洲的大约62.5万辆、中国43.4万辆、日本17.7万辆以及在其他地区的30.7万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