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专家点评] 罗文俊行书七言对联

[专家点评] 罗文俊行书七言对联

行书七言对联(题跋)

行书七言对联(细部)

行书七言对联(细部)

  罗文俊(一七八九-一八五0),字泰瞻,号萝村, ... 南庄人。清道光二年(一八二二)进士,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记名以御史任用。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升左春坊左庶子,补翰林院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授通政司副使、詹事府詹事,累官工部左侍郎。派查东陵工程,冒寒得病,归里调养。文后自任官后,在史馆活动达十年,多次充任各馆纂修、协修官,教习庶吉士,内阁批本和日讲起居注官等。试差任过顺天乡试同考官、山东乡试正考官、顺天乡试副考官、山西学政、陕甘学政、山东学政和浙江学政等,均甄拨得人。他经常说,考官必须从“外著之文”得“中藏之美”,“择其文之独有见地开径自行,不剽窃前人牙慧者录之。”著有《绿萝书屋文集》。

  释文:西窗月满高人榻,南国星占太史书。叶筠大兄正萝村罗文俊。

  印章:罗文俊印(白文方印)、壬午探花(朱文方印)

  鉴藏印章:罗原觉传本(朱文方印)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专家点评] 罗文俊行书七言对联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王铎最落魄时,把最好的行书写给了一个德国人

    王铎最落魄的时候,并不是南京城下的投降。王铎落魄是事实,而且没有落魄,他也许根本达不到后来的高度。落魄,让政治上的王铎走向绝路,却让书法上的王铎得以升华。今天看到的这件作品,就是在他最落魄无助的时候,写给一位故人的册页。

  2. 晚清军机大臣,瞿鸿禨 行书 八屏立轴 赠唐炯

    瞿鸿禨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晚清曾任军机大臣。光绪初年,大考名列第一,擢为侍讲学士。殊方异物,四面而至。及赂遗赠送,万里相奉,师旅之费,不可胜计。且通西域,近有龙堆,远则葱岭,身热、头痛、县度之厄。西域诸国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

  3. 蔡襄行书尺牍《谢郎帖》,尽显晋人风流

    蔡襄,字君谟,福建仙游人,生于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即1012年,卒于英宗治平四年,即1067年,享年55岁。这种性格上的忠厚正直、仕途上的顺利和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无疑对蔡襄书风的形成产生了影响,也是他有别于其他三家书风的一个客观原因。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蔡襄《谢郎帖》也叫《初春帖》,便是一件体现蔡氏书风的精妙之作。《谢郎帖》应属其壮年之作。

  4. 这才是清朝300年最美丽的行书,当代人再也写不出这么美的字了

    清朝历史300年,出现了许多大书法家,然后能流传史册且能传之久远,深入人心的却只有寥寥数人!

  5. 比王羲之还厉害的书法家,被誉为「 ”书神”!你知道谁吗?

    导读如果把王羲之尊做「”书圣”,那么谁是书神呢?东晋有没有成熟的楷书?1965年,郭沫若发表了著名的《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郭沫若从王谢家族的几方墓志,怀疑东晋没有成熟的楷书,而质疑《兰亭序》的存在。一场关于《兰亭序》真伪的大讨论,影响至今依然没有消散。《兰亭序》从风格学的角度讲,确实不像王羲之的手笔。郭沫若怀疑《兰亭序》没错,但是从考古证据的角度说,晋朝王兴之和谢鲲的两方墓志,

  6. [专家点评] 明祝允明 行书七言诗

    [专家点评]明祝允明行书七言诗明祝允明行书七言诗,立轴,水墨纸本131×31厘米。祝枝山的书法,在有明一代极负盛名,有“国朝第一”之称。此轴曾经《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书法挪赏大辞典》、《祝允明墨迹大观》多次出版印行,《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中“祝氏希”一印亦选自本幅,是他的中年真迹中之佳者。

  7. [专家点评] 元赵孟頫 行书二赞二图诗卷

    [专家点评]元赵孟行书二赞二图诗卷元赵孟,行书二赞二图诗卷,27厘米x456.3厘米。元代初年,书法的风貌出现很大的变化。赵孟的《二赞二图诗卷》所流露的风格却与其追慕的风貌不甚相同而较为少见。此卷款署“湖州观堂与受益外郎饮酒,一杯之余,便觉醉意横生。戏书此卷,为他日一笑之资。孟。”从署款可知,此卷是赵孟俯和友人于湖州观堂相众时乘着酒兴而书的。

  8. [专家点评] 元鲜于枢 行书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

    [专家点评]元鲜于枢行书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鲜于枢此卷以行书录杜甫《行次昭陵》诗,末署“右工部《行次昭陵》诗,困学民书”,无年款。鲜于枢以书法录写唐诗,这与以晋、唐书法为楷模的复古观念颇相一致。他的书法于元代初年与赵氏齐名,两者的书风亦有共通之处,惜因过世较早而未如赵氏般对后世有更大的影响鲜于枢的传世墨迹多为行草书,而这件《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属大字行书,是其传世的代表作之一。

  9. [专家点评] 明周天球 行书心经

    [专家点评]明周天球行书心经此为明周天球的《心经》。周天球,号幼海,又号六止居士,江苏太仓人。善画写意兰草,在文徵明门下学习书法,文徵明赞其:“他日得吾笔者,周生也。”晚年独创书风,当时丰碑大碣皆出自他手。于《心经》气脉贯通,工稳有致,峻厚妍秀,温润苍劲。

  10. [专家点评] 清刘墉 行书元仁绝句

    [专家点评]清刘墉行书元仁绝句此为刘墉的《元人绝句》。《元人绝句》丰腴圆劲,法度井然,渊雅醇厚。《临米芾诗帖》较之元人绝句更敦厚平和,貌丰骨劲,妙伏契机。刘墉字崇如,号石庵,青原等。通经史百家,文风甚佳,然为书名所掩,工书,遍临诸名家,功力极深。尤擅小楷,用墨厚重浓烈,丰腴遒劲,时称“浓墨宰相”,也称“墨猪”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并称四大家。遗留书作有《元人绝句》《临米芾诗帖》等。

随机推荐

  1. 诗史数千言的主人公是谁?诗史数千言是谁的诗?

    诗史数千言的主人公是谁?诗史数千言是谁的诗?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  赞颂诗圣杜甫的,他的诗被人们称为“诗史”,意思就是他的诗很多都是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好像史书一样...

  2. 皇袍并不是一直都是黄色的 秦始皇时期竟然是黑色的

    秦时龙袍影视形象在我们的印象中,黄袍一直以来都是黄色的,其实龙袍最开始并不是明黄色的,而是黑色的,那么为什么后来历代的皇帝都沿用黄色的龙袍呢?>在我们中古古代的历史上,第一个穿黑色龙袍的人就是秦始皇。所以,知道这些这个消息的秦始皇就想要自己统治下的百姓成为秦朝的子民。而在当时,黑色就代表着水,于是秦始皇就把自己的龙袍做成了黑色,那就是说明秦朝是按照天理了来接替周朝。

  3. 坚壁清野的主人公是谁?坚壁清野有什么历史典故

    坚壁清野是一个描写战争的成语,其意思是指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成语坚壁清野的主人公是曹操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坚壁清野的历史典故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军后占据兖州地区,继而挥师东进,准备夺取徐州。

  4. 一揽包收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īlǎnbāoshōu【解释】指总揽一切。【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指台抹凳,担汤担水,一揽包收,多是他上前替力。”【例子】幸得夫人贾氏才智超群,不但家务内政一揽包收,即张继在署演试兵将,惟仗帘内夫人照悉一切。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三十二回【相关】百度“一揽包收”

  5. 梦见骑士

    周公解梦梦见骑士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骑士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一坐四十年

    一坐四十年>佛窟惟则禅师,宋朝长安人,少年出家后,在浙江天台山翠屏岩的佛窟庵修行。佛窟禅师回答道:“大概已易四十寒暑。”一坐四十年,用普通的常识看,四十年是漫长的岁月,但证悟无限时间,进入永恒生命的圣者,已融入大化之中的惟则禅师,这只不过一瞬之间而已。在禅者的心中,一瞬间和四十年,并没有什么差距。“虽非凡夫,但不坏凡夫法”,禅者悟道,不破坏另有建立,不坏万法,而已超越万法了。

  7. 摄威擅势的意思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shèwēishànshì。

  8. 董福祥的甘军为什么会被解散 甘军有做错了什么事情吗

    湘军北路军总指挥刘松山因不听董福祥劝阻中了...义军的诈降计,不幸中弹身亡。董福祥就是刘锦棠亲自招降的,又加之进军新疆要大量依靠骑兵马队,所以他这个出身于西北的汉子才得以进入湘军高级将领之列。刘锦棠以开花炮轰城,董部则潜伏于城下。在西征后期董福祥已经可以独立作战收复和阗了。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由于甘军抗击八国联军时表现英勇,清廷议和时为了讨好洋人竟将其革职留任。>>董福祥失势,甘军也随之解散。

  9. 龙潭虎穴是什么意思?

    【拼音】lóngtánhǔxué【解释】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开了天关地户,跳出这龙潭虎窟。”【例子】【近义词】悬崖峭壁,刀山火海【反义词】洞天福地,鱼米之乡【相关】百度“龙潭虎穴”

  10. 人物小傳之北宋名臣王安石:熙寧變法藏私利,新舊黨爭再升級

    王安石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他名列「”唐宋八大家”,其文學造詣獲得當世與後世的諸多好評,在這方面,王安石受到的爭議並不大。對於王安石的身後評價之所以會充滿爭議,主要原因就在於他辦的另一件大事:熙寧變法。每提及此事,大多數人都會扼腕嘆息,認為這是一次改變北宋積弱的絕好良機,可惜北宋沒能把握住。今天,我們略過王安石的文學成就,聊聊他的「”熙寧變法”。提起「”熙寧變法”的由來,主流意見是由於趙匡胤「”杯酒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