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名家名品] “金陵八家”中的龚贤

[名家名品] “金陵八家”中的龚贤

清龚贤 草书书法尺牍

清龚贤 行草轴

清龚贤 行草轴 纵123.3cm、横54.2cm。

清龚贤 渔歌子词卷(一)

清龚贤 夏山过雨图

清龚贤 简笔山水

清龚贤 寒林古屋图 纵75.2厘米 横45.7厘米

清龚贤 留客看湖图扇页 纵17厘米、横51厘米。

清龚贤 满船载酒图轴 纵104.5厘米、横30. 5厘米。

清龚贤 湖光村酒图轴 纵207厘米、横52.3厘米。

清龚贤 松林书屋图 纵271.2厘米 横128.3厘米

清龚贤 山水扇面

清龚贤 枯槎图扇页 纵17厘米 横53厘米

清龚贤 乐阳楼图

清龚贤 秋江渔舍图 纵92.2厘米 横49.7厘米

清龚贤 秋水板桥图 纵170.2厘米 横47.2厘米

清龚贤 山水小横幅 纵23.2厘米 横52.4厘米

清龚贤 挂壁飞泉图 纵273.7厘米 横99厘 米

清龚贤 清凉环翠图(部分) 纵30.2厘米 横144.2厘米

清龚贤 摄山栖霞图(1) 纵30.5厘米 横152厘米

清龚贤 溪山无尽图(部分) 纵27.4厘米 横725厘米

清龚贤 千岩万壑图(1) 纵27.8厘米 横980厘米

清龚贤 仙山楼阁图

  龚贤,字半千,又字野遗,大约明亡以后又名岂贤。他的故乡在江苏的崑山,后迁居南京清凉山,屋前修葺小园半亩,栽花种竹,故又号半亩。有一次他自画小像,偶然得一僧人扫落叶的形状,觉得非常满意,所以将自己的住房称为扫叶楼,又自称柴丈人。他生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18),死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享年七十八岁。

  龚贤由于长年寄寓南京,所以许多人以为他是金陵人。他与樊圻、高岑、邹喆、叶欣、胡慥、吴宏、谢荪等七位,并称为“金陵八家”。“金陵八家”并不是一个有共同作风的画派,而是各有不同的专长和面貌,各行其是,互不相牟的,只不过是同时有名于南京艺坛的八位画家的总称罢了。虽然在艺术上,“金陵八家”有各自创作的倾向,但他们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首先,他们都是遗民的思想志趣发于绘画,有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在艺术上属于文人画系统;与“娄东派”和“虞山派”画学不同的是,“金陵八家”的山水画继承董源、巨然和宋人的艺术为主。再就是他们比较重视师造化,多画南京一带的真山真水,有较强的创作个性。不过其中七位,造诣不很高,只有龚贤的画风影响到当时的艺坛及后世。

  关于龚贤的家世已不可考。龚贤有一首《半亩园诗》是自叙其生平的,从中知道他早年曾“觅食不毛地,冰霜坏衣襟”,到过北方苦寒地区。大约在壮年时回到家乡,正式有了家室。从回乡以后到明亡以前,他与南京复社中的一批正直的、想改良朝政的文人们相交游。1645年清兵进入南京以后,龚贤抱着复国的志向,积压离开了南京,在外飘流约十年。他在《拟归来》一诗中道:“故业乱余在,逃亡十载还”。回南京后他在清凉山购置了几间房屋,取名“半亩园”,过着遗民的生活。他晚年把精力集中到了绘画艺术上,此外他还致力于中晚唐诗的搜集整理和印行工作。龚贤这时的生活很苦,他不仅卖画、卖字,而且招收学徒教画,借以维持生活。

  龚贤在绘画教学 ... 上很为切实而有科学性。他认真地为学生们作示范,把山水画中的树木山石、房屋桥梁、江河流水等等一一加以分析讲解,指明画法的程序,应注意的事项和初学所最易犯的毛病。龚贤课徒所用的画稿流传到现在的还不止一种。画稿都是十分认真地画成的,图旁还有关于各种画法的批注。这些画稿合在一起就是一部为初学山水画的人所编的教科书,在今天对于我们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龚贤在死的前两年有一件值得加以叙述的事,那就是他与孔尚任的结识。孔尚任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大戏剧家。他所作的名剧《桃花扇》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光辉的地位。他们是1687年在扬州相识的,见面以后龚贤送了许多作品给孔尚任。1689年龚贤碰上南京一权势者以索书为名对他进行欺凌一事,结果病倒了。病中龚贤曾写信给孔尚任请求援助。因迫害者的势力颇大,孔尚任一时也无能为力,他还未来得及与龚贤见面,龚贤就死去了。孔尚任在《哭龚半千》诗中记下了这一悲惨的情景,“野遗归命辰,己巳秋之半。余时侨金陵,停车哭其闬。疏竹风萧萧,书籍已零乱。子女绕床啼,邻父隔篱叹。君寐不复兴,天地自昏旦。”并为龚贤打理后事,收存遗书,赈济他的子女。龚贤与孔尚任的友谊也成为了文坛佳话。

  龚贤的绘画在继承传统上,曾学习宋代董源、米芾和元代吴镇,孔尚任说龚贤“幅幅江山临北苑”,大概龚贤生前是同意的。在明代前期的画家中,沈周对他的影响最大。龚贤十分推祟沈周,认为他集古代诸家之大成,是“画苑尼山”。对于沈周的笔墨技巧,龚贤特别赞赏他的“墨丰笔健’。我们从龚贤的师学渊源的选择上,可以看出他的艺术眼光。龚贤身居江南,要表现的也是江南景色。而董源、米芾、吴镇、沈周都是以画江南山水见长,又都是注重写实并有独创精神的画家,这些对龚贤艺术风格的形成无疑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比起同时代“四王”派系的画家供奉董其昌的摹古要高明些。

  龚贤向前辈画家学习,但不是食古不化,而是吸取古人“师造化”的创作精神。他平日面对真山真水,不断地从事写生,他认定绘画艺术的源泉在于自然,反对当时画坛上一味摹仿的风气。他说:“古人之书画,与造化同根,阴阳同候,非若今人泥粉本为先天,奉师说为上智也。然则今之学画者当奈何?曰:心穷万物之原,目尽山川之势,取证于晋唐宋人,则得之矣。”他在教学生画泉时说:“画泉宜得势,闻之似有声。即在古人画中见过,临摹过,亦须看真景始得。”他还曾自豪地说过:“我师造物,安知董、黄。”龚贤的这些认识并不是空话。我们今天看龚贤的作品,首先会觉得那些画面是画家依据对自然的观察而创造出来的。他很好地把握住了江南山水所特有的那种丰饶、明丽的景色,这是他山水画面貌的一种总的特点。龚贤的画比较多的是晴明夏日的山景,通常画幅中远处是在阳光辉映下笼罩在大气中的山谷,近处则是茂密苍翠的树林。在树下林间的空隙处,或是在交叉掩映的林梢,可以看到房屋楼台,有时还可以见到远处明澈的江河溪流。这类作品,表现了大自然在幽静中的一种蓬勃的生趣,好像一切都在阳光和雨露中默默地滋长,他的《重山烟树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龚贤还有许多描写江南水滨的作品,大都真实动人地画出了明丽的湖光山色。龚贤还很善于画山水册页,他画的册页多样而有变化,常常能把自然景色中的一个平常片段画得诗意盎然而又耐人寻味,表现了画家对于自然细致的体验和吟味。

  龚贤所画的许多自然景色,在实际生活中其实是平凡的,但一成为他画上的的“丘壑”形象,就有了动人的美感。这是因为龚贤特别重视丘壑在画面上的位置,即特别注意画面的构图。他在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他说:“丘壑者,位置之总名。位置宜安,然必奇而安,不奇无贵于安。安而不奇,庸乎也;奇而不安,生乎也。今有作家、士大夫家二派。作家画安而不奇,士大夫画奇而不安。”龚贤在这里提出了构图的“安”与“奇”的问题。所谓“安”就是山水画中的丘壑形象要在构图上安置妥贴;所谓“奇”就是构图上要不同于一般,要高于大自然。只有“奇”和“安”的理想结合,才能算是好的作品,即他所说“愈奇愈安,此画之上品”。为了使作品达到“奇而安”的境地,龚贤一直孜孜孜不倦的追求,他曾叙述自己的创作经验说:“偶写树一林,甚平平无奇,奈何?此时便当搁笔竭力揣摩一番,必思一出人头地丘壑,然后续成,不然便废此纸亦可。”正是这种不甘“平平无奇”而力求独创的探索精神,造就了龚贤不同凡响的山水画风格。

  除了构图方面的特点外,在表现技巧上龚贤作品的另一个惹人注目的特点就是他的用墨。在当时的画坛上,枯笔淡墨表现 ... 盛极一时。龚贤则相反,他在墨的运用上作了新的探求。龚贤所最推祟的一些古代山水画大师,如董源、米芾、吴镇、沈周都是十分注意墨的运用效果的。龚贤吸取了古人的特长并在自己直接观察与描写自然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用墨的技法。龚贤将宋人的“积墨”法灵活运用,他画树木山石总是多次的皴擦渲染,有时多至七遍,墨色极为浓重,但浓重之中又有着明暗的细微推移变化,有着巧妙的明暗对比关系,细致地表现了大自然中的光和空气,达到了他所追求的“气宜浑厚,色宜苍秀”的画面效果。龚贤用墨十分善于利用黑白对比的效果,他曾说:“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利其黑。”龚贤用墨主张要“润”,他认为要把“润”和“湿”区分开来,“墨言涧,明其非湿也。”“润墨鲜,湿墨死。”“鲜”就是有光泽,有生命,“望之若有五色”,“望之有秀色。”“湿”而不“润”的用墨,下笔之后不能掌握与表现对象要求相适应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结果墨浮在纸上,一片模糊。龚贤的用墨“润”而不“湿”,真正取得了自成一家的成就。

  龚贤用墨要求“望之有秀色”,他用笔的特点也是一样,要求“欲秀而老”。也就是用老辣、准确、简练的笔法来表现“秀色”,表现江南景色特有的韵致。他在谈到山石的皴法时曾说:“皴法名色甚多,惟披麻、豆瓣、小斧劈为正经”,这说明他喜欢用小的笔触画山水。这一特点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出来,画上的山石树木,是用千笔万划将其明暗、轮廓画出来的,笔痕因多次皴擦渲染而被掩盖住,其 ... 和效果有点类似今天用炭笔画素描。他的朋友画家程青溪说:“半千用笔如龙驭凤,似云行空,隐现变幻,渺乎其不可穷,盖以韵胜,不以力雄者也”。还赠龚贤诗说:“铁干银钩老笔翻,力能从简意能繁。”这都很好地指出了龚贤在用笔上的特点和成就。

  龚贤是一个山水画家, 他对于山水画有着系统的研究。龚贤论画的专著有《画诀》一种,但这并不是他专门写的系统的著作,而是后人把他课徒画稿上的解说汇印而成的。龚贤课徒的画稿有多种,解说也互有不同,这书并未完全收录。《画诀》一书,不过为初学者讲解一些基本技法。他关于绘画的重要见解,往往见之于他的题跋中。龚贤曾说:“余不能画而能谈画,安得与酷好者谈三年而未竟也”。

  总之,龚贤是我国明清绘画史上一个有着坚实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画家,随着对画家研究的深入,我们可以从他的艺术思想与艺术实践中得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名家名品] “金陵八家”中的龚贤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代宫廷画家陈枚创作的绢本设色画 清代月曼清游图册

    此画册落款"臣陈枚恭画",钤"臣枚"印1方。每开均配有清代梁诗正的行草体墨题,款"乾隆岁在戊午秋九月朔臣梁诗正敬题",戊午为乾隆三年。钤清高宗弘历"乾隆御览之宝"、"古希天子"、"乐善堂图书记"等印共60方。

  2. 南宋画僧法常的作品意境深远,深受日本尊崇,宋元时期却饱受诟病

    中国绘画史上的画家里,法常是对日本画坛影响最大、最受日本喜爱与尊崇的一位画家。网络图片南宋的画家里,梁楷和法常都不自觉地受到宋代文人画热潮及一些非文人出身画家的影响。与寺庙的和尚们往来频繁,法常看到梁楷的绘画后,潜移默化受到很大的影响。圆寂后的法常,元代一些鉴赏家对他的绘画颇有微词。

  3. 棠棣双杰——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丁观鹤兄弟

    宫廷画家中经常会出现父子、兄弟先后相继,或同时供奉内廷的现象,这也体现了他们职业画家的特性。清朝宫廷中的供奉画家丁观鹏、丁观鹤兄弟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丁氏兄弟的姓名见于画史的记载,不像有些清朝的宫廷画家姓名失载于画史,而仅见于档案资料。

  4. 西方艺术史:19世纪东欧诸国美术-波兰历史画家 扬·马特义科「84」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19世纪东欧诸国美术从地理观念上讲,东欧仅指苏联的欧洲部分,可是通常我们把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以及阿尔巴尼亚统称为东欧国家。当然,东欧诸国之间在艺术上也有区别,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特色。他的历史画借古喻今,通过波兰历史上的屈辱、苦难来警醒世人,从而激励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5. 精美绝伦的宋代花鸟画怎么形成的

    精美绝伦的宋代花鸟画怎么形成的画院的形成,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早在周代,统治者开始对绘画极其的重视,并设置了专门的官员掌管。虽然没有形成专门绘画机构,却仍然有宫廷画家的存在,五代时开始在宫廷中设立了画院,宋代是宫廷绘画相具繁荣的时期。宋代的翰林画院就是为统治者进行服务的机构组织。都对画家的绘画产生一定的影响。

  6. 坚持自然光线作画的苏格兰鸟类画家 阿奇博尔德索伯恩

    阿奇博尔德索伯恩1860年5月31日生于苏格兰拉斯韦德,是苏格兰著名的艺术家和鸟类插画家。在20世纪30年代,他拒绝使用电来照明,喜欢用自然光线作画。1935年10月9日在哈斯科姆去世,享年75岁。

  7. 赵孟頫与陈琳的溪凫图:高举「 ”古意”大旗之下的一次划时代习作

    人渺渺,事休休。——仇远陈琳《溪凫图》局部子承父业的画家很多,绘画世家也很多,比如西方有扬·凡·艾克兄弟、勃鲁盖尔父子。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对父子一位是南宋的宫廷画家陈钰,另一位是他的儿子陈琳。壹陈琳和他的时代陈钰的画作几乎没有流传下来,有关其记录也有限。也即是说,他曾在南宋末期宋理宗赵昀宝佑年间间任宫廷画师,曾有《观瀑图》传世。

  8. 明清画人录|林良:笔精墨妙,形具神生,浑然天趣中气象万千

    承袭南宋院画的余荫,明代宫廷画家中浙江、福建、广东三地居多。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偶然中蕴含着必然,而林良以广东画家的身份最终脱颖而出就是一种鲜明的典型个案。明代嘉靖年间黄佐编撰的《广东通志》中记录最为全面,也不过仅仅几百来字,大致勾勒出林良一生几个重要节点:林良,字以善,...人。良自陈其能,金试使临写,惊以为神,自此腾誉缙绅间。林良的这次走红验证了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

  9. 在画卷之后,《清明上河图》到底隐藏了什么玄机?

    众多《清明上河图》中,最具代表性当属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传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画卷中的"清明"到底应该如何解释?《清明上河图》局部《清明上河图》局部第三部分,经过以上的结构情节分析,我们大家不妨推想一下《清明上河图》创作意图到底是什么?

  10. 击败杨继业的北宋名将,大字不识,还是个逗比

    党进,北宋著名将领。除了差点俘虏杨继业,党进一生并没有别的什么大的功绩。最初为杜重威的家奴,后汉时期投军,后周时官至铁骑都虞侯,北宋初年任职铁骑都校,后历任副都军头、都指挥使、节度使等官职。

随机推荐

  1. 梦见朋友淹死了

    周公解梦梦见朋友淹死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朋友淹死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忘记过去的名言

    ——丽塔·梅·布朗2、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蒙台涅尼9、凡是忘记过去的人们注定要重蹈覆辙。——德国13、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罗西塔15、忘记过去的错误,一切重新开始。——马尔兹16、忘记过去名言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爱有时。怀抱时,惜别有时,如果永远不肯忘记过去,如果一直恋恋不舍,那就是永远看不见晴空。——尼采21、只回忆过去是差劲的记忆。

  3. 一位明朝尚书与佛舍利的奇妙因缘!

    而在殊胜法宝中,佛舍利是不能不谈的圣物,舍利通常指佛陀之遗骨,而称佛骨、佛舍利,其后亦指高僧在圆寂后荼毗所得之坚实物。特别是佛陀留给世人的舍利,实是无价之宝,历来也有诸多感应之事,另外供养﹑瞻礼舍利出现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下面是一位明朝的尚书与佛舍利的奇妙因缘。明朝万历年间,吏部尚书陆光祖,他虔诚信仰佛法,并且极力护持。而他亲友所见舍利的瑞相也很好,不过没有他看到的那么奇特神妙。

  4. 师从苏格拉底

    柏拉图20岁那年,有一天他去听苏格拉底的演说。演说听完以后,他便立即下定决心,要拜苏格拉底为师。>经过这一次谈话以后,苏格拉底答应将柏拉图收为自己的学生。苏格拉底没有看错,柏拉图成了他最好的学生。柏拉图从公元前407年开始,在苏格拉底身边整整学习了8年。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故事,恰到好处地论证了:有其师必有其生,有其疑必有其问;有其无知,才使得无所不知。

  5. 永福寺与太平天国的一段故事

    永福寺与太平天国的一段故事□徐上峰在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古舜庙和玉琯岩的西北侧,有一座千年古寺,该寺系南齐初年为护卫舜祠而建,原名无为寺,又名报恩寺。太平天国时,发生了一个与永福寺有关的故事。有关永福寺的传闻逐步被淡忘,而关于仁能法师的感人事迹却依旧代代相传。新中国成立后,重修永福寺的事件被多次提起,但终究因各种原因而落空。永福寺在设计上别具匠心,大气磅礴中透露出结构上的灵秀。

  6. 梦见写作业_周公解梦梦到写作业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写作业好不好

    做梦梦见写作业好不好?梦见写作业,在周公解梦原意中表示将会有非常重要的事情等着你去完成,并且如果不完成的话将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男人梦见写作业,表示你的事业将会有好的起色,但是会有许多事情需要忙碌,所以千万不能偷懒。病人梦见写作业,预示你的病情将会得到好转,只要坚持治疗,总有一天能够痊愈,不要太过担心。

  7. 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李世民为什么要推倒魏征墓碑?

    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李世民为什么要推倒魏征墓碑?  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一)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  秦王听了...

  8. 十六国君主慕容祥:16岁成重臣,17岁当皇帝,

    后燕皇帝慕容宝见势不妙,以担心龙城被造反的慕容麟所占,因此留下慕容祥为统帅,抵抗拓跋珪进攻。但慕容祥成为后燕重臣只有16岁,但他却野心很大。赶跑慕容麟后,慕容祥更加不可一世了,认为自己才是后燕的救世主。慕容祥当了两个月皇帝就被...了。>随即慕容麟当了皇帝,但很快被拓跋珪击败,中山城被北魏所占。>通过后燕短命皇帝慕容祥之死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当皇帝,德不配位即使当了皇帝也不会善终。

  9. 关于回忆过去的qq说说-感人的情话

    执著是一种负担,往往会让人受伤。只是残忍的是,人是会变的。任何一段凑合的婚姻,最后都会演变成为一段悔不当初的未来。别了,雕塑于生命里的玫瑰,流水花落去的瓣瓣落红,一场刺骨的痛…

  10. 【龄齿】的意思是什么?【龄齿】是什么意思?

    ●清孙枝蔚《卫武公规箴图》诗:「古来富贵场,龄齿罕与齐。大德者必寿,斯言不我欺。」★「龄齿」在《汉语大词典》第18253页第12卷1452参见:龄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