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起名洋味十足_姓名测试

  起名洋味十足

  人名作为人类的代号之一,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要使用。由于人类的种族和文化不同,在起名习惯上也不一样。例如,我国人有我国人的起名特点,外国人有外国人的起名特点。如果在起名时不考虑这种文化背景,我国人起个外国人的名字,或者外国人起个我国人的名字,从习惯上说都是有些不妥的。我国人要起我国人的名字,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如此,中国的民族特征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据一位欧洲汉学家对世界人名所作的研究,发现我国人名的字义要比西方人名丰富得多,字音要优美得多,形式要简单得多,字形也美观得多,并且更加灵活多变。还有人在比较我国人名和西方人名之后说,我国人名更加具有专指性,体现了礼仪之邦的特征。如在名字中一般要避开祖先的名号,讲究辈分,显得长幼尊卑有别,也让人更容易区分各自的身份,而西方人的名字正好相反。如法国人的姓名通常为二段,即本名加母姓加父姓,让人分不出哪是爷爷哪是儿子,远不如我国人的名字那样直接。但是,目前有不少人看不到自己国家人名的这些优势,一味追求洋化,为孩子起些诸如乔治、珍妮、安娜、约翰、汤姆、玛丽等洋味十足的名字,既不符合我国的人名习惯,又失去了我国名字的含义深刻雅致的特色,实在有些不伦不类当名字作为社会存在的一部分在社会卜使用时,当事人的目的无非有两个,即叫得响和让人记得住。假若起一个洋化的名字,由于不符合我国人的起名习惯,既叫不响,也难以让人记得住,其社会功能无疑大大降低。特别是洋化的名字大多是由字音而来的汉字组合,在字与字之间缺乏必然的内部联系,因此就显得索然无味,不容易像我国人的名字那样容易让人根据字义而在大脑中留下印象。

起名构思新颖别致_姓名测试

  如果一个人的名字在社会上使用时无法让人记住,那么名字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社会功能。根据一些生理学家的研究,人们在记忆东西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联想,习J喷把这些东西与别的事情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如5185988和1545941是两组随意组合在一起的数字,我们如果把它们仅仅当做两组数字记下来肯定有一定难度,特别是要把它们永久记下来相当不容易。但如果把第一组数字与汉字“我要发我就发发”联系起来,把第二组数字与“要我死我就死哟”联系起来,不仅使记下这些数字不成问题,而且还会留下很深的印象。近年流行一首歌曲叫《1314》,其流行的原因不仅是它的旋律欢快、词曲优美,还有一个原因是“1314’’与汉字“一生一世”同音,因而才容易被人记住。同样,前些年台湾省流行一首叫的《数字恋爱》歌曲,歌中用了大量的数字,如“3155530、520000、7788250、570、744’,等,但并没有影响它的广泛流传,其原因也是巧妙做到了把这些数字与汉字的读音结合,让人不再把它们当成数字,而是赋予了汉字的意义,表达与这些数字同音的汉字意义。其中‘,520’’的意思是“我爱你”,"530”是我想你,’,570’’是我气你。在这首歌曲的影响下,又有人用数字“88”表示“再见”,"596”表示“我走了”,"748”表示“去死吧”。这样把数字与汉字联系起来的做法显然要比单独记数字直观生动得多,因此,像数字“88”、“530’’、“520’’等几乎成了大家约定俗成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几乎人所共知。由此再联系到我国的名字,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因为有深刻含义而让人记住的,而外国名字在由读音译成中文以后,几乎无一例外的不具备这一功能。因此,中国人起一个像外国人一样的名字,除了徒然增加人们记忆上的负担以外,只会让人们产生一种像见了假洋鬼子一样的联想,所以不应该提倡。试想,假如在你的社交中总遇到叫亨利、约翰、玛丽等名字的同胞,所产生的感觉一定是不舒服的。但现实生活中有人不考虑这种民族习惯,一味地去赶时髦,起一些过于洋化的名字。

  殊不知也许在若干年后,这种洋化的名字可能会被人从心理上轻视,付出常人没有的代价。这样的教训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没有过。如据上海一家媒体报道,在2003年3月20日,一对姓邓的上海夫妻生了个儿子。由于当天正是伊拉克战争开战的一天,抱回家后又赶上非典闹得厉害,就给孩子起了个萨达姆·邓·非典名字,还自认为这样有纪念意义。在为儿子办“满月酒”那天,又在酒店门口的贺匾_上写上了这个名字。结果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无不满脸狐疑,如坠云雾。最后孩子的父亲见下不了台,不得不解释这只是乳名,图个热闹,不会一直叫到大,孩子还是姓邓。另外,从1989年以来,北京石景山区一位姓王的先生自称一直对历史名人充满崇敬之情,为了缅怀古人,决定将自己的名字改成“奥古辜耶”。这其中,“奥”意思是深奥,“古”是古代,“辜”则意味着不辜负,“耶”是一个语气词。为此,他在1989年首次向户口所在地―河北琢州的双塔派出所提出了变更姓名申请,但被拒绝。1994年,已经回京的他第二次向户口所在地―崇文区天坛派出所提出改名,又被答复“不能改”。1998年,他离婚了,独自迁到石景山区,户日也随之转移到该区某派出所,第三次要求改名,得到的答复还是不行。2000年、2001年,已经退休的他又屡次到派出所申请改名,后来又到石景山分局要求改名,仍被工作人员婉言谢绝。于是,2002年11月11日,他以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行政登记不依据法律为由,向石景山仄法院提出行政诉讼,要求受诉法院依法裁定被告行政行为违法,并要求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为其办理姓名变更登记手续,石景山法院受理了此案。最后,户口登记机关在多方权衡、难以胜诉的情况下,作出了同意其变更姓名的决定,并正式通知他在12月3日下午到某派出所办理姓名变更登记手续,他也在随后向石景山法院撤诉。事情至此本该告一段落,但到2005年,他又申请将“奥古辜耶”改为原姓名,则没有得到批准。究其要求改为原姓名的原因,当然是“奥古辜耶”不符合中国人名字习惯的缘故。

  • 共2页:
  • 1
  • 2
  • 下一页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起名洋味十足_姓名测试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中国人名发展简史:上古人的名号到底是如何诞生的?

    但是,中国的人名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是有一定的进化演变过程的,与社会发展的阶段密不可分,通过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来看人名的发展,可以看出人名的发展也是有阶段性的。上古人的名号等信息也是不是十分全面,但是可以大致结合资料和历史时期进行推测,感受中华的姓氏文化。

  2. 南京明城墙近亿城砖,砖上大多有字:细说隐藏在砖文里的元末明初

    南京的明代城墙始建于1366年,其后耗费近30年完成。目前仍然保留有三分之二的长度,是现存最长的明代城墙,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古代城墙由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角楼等组成,在冷兵器时代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而南京明城墙的主要建筑材料便为城砖、条石、片石、木材、石灰等。据统计,南京明城墙用砖保守估计有上亿块数量巨大,每块的尺寸在40*20*10厘米,所以,若是单块城砖首尾相接,也是可以绕地球一周的。

  3. 轻易不要说自己熟读三国,这些人名读不对就贻笑大方了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该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别的不说,单说其中一些人物的名字,能够全部读对就已经能够不容易了。不说了,太尴尬了。各位大神都熟读三国,告诉我下面这些名字都读对了吗?

  4. 宁夏吴忠市,为什么名字像人名?

    宁夏的吴忠市也是以人名来命名的,而且还是地级市,这在全国也为数不多。吴忠这个人好像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他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吴忠市。吴忠市位于宁夏中部,北面是银川平原,南面中卫平原和丘陵山地。吴忠市辖两区两县一县级市,总面积约2.02万平方公里,比上海市面积的三倍还大,人口还不到150万。吴忠市是1951年设立县级市的,1998年才升级为地级市。吴忠市看起来比较年轻,实际上吴忠拥有悠久的历史。

  5. 胡姓起源 胡姓的起源_姓名测试

    其公族四散,有的以先公之名“胡”为氏。周代有异姓诸侯“胡”国,在安徽阜阳县。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胡骨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胡”氏。高姓男孩名字_姓名测试4、据《周书.李远传》所载,敕勒有胡姓。大唐王朝皇室后裔,因家族皇权败落,最后一位太子在于幼年逃亡于江西途中由家臣托付寄养与一对好心的胡姓夫妇,自此隐姓埋名。

  6. 董姓女孩名字_姓名测试

    董-Dong-最好不用声母是t.n.l的字为名,双字名应避免全部使用d声母.ong韵母和上声字。-双字名首字最好笔划少而末字笔划多,单字名最好用笔划多的字。据1998年最新统计,您的姓氏是第29大姓。您的姓氏笔画为13画。

  7. 於姓女孩名字_姓名测试

    于-Yu-双字名应避免全用u韵母或阳平调的字。首字最好不用零声字母或拼音是y.w开头的字。-双字名最好首字笔画多而末字笔画少,单字名最好用笔画少的字。注意名的意义与"于"字的"在"的含义相连不要产生不佳的歧义。据1998年最新统计,您的姓氏是第28大姓。

  8. 於姓男孩名字_姓名测试

    于-Yu-双字名应避免全用u韵母或阳平调的字。首字最好不用零声字母或拼音是y.w开头的字。-双字名最好首字笔画多而末字笔画少,单字名最好用笔画少的字。注意名的意义与"于"字的"在"的含义相连不要产生不佳的歧义。据1998年最新统计,您的姓氏是第28大姓。

  9. 於姓起源 於姓的起源_姓名测试

    於姓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为氏。据《路史》所载,东海有于公裔孙,於姓迁徙_姓名测试本为...,随拓拔珪迁徙至代北,为万忸於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时,恢复为於姓。为唐淳於氏避讳改姓。据《古今姓氏书辩证》等所载,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氏。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於氏。到了宋代,又有部分於姓恢复淳於姓。

  10. 姓氏暗藏的玄机_姓名测试

    姓氏暗藏大玄机玄机一:姓氏暗藏遗传密码“此次的姓氏调查,目的并非仅局限于统计姓氏数量,实际上,姓氏是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梁。”

随机推荐

  1. 激励人心的说说 激励名言语录大全-感人的情话

    所以有人说年轻人的心并不年轻,感觉也并不锐敏。他们的冷淡并非历为感觉迟钝,而是因为他们的心被热情、野心、欲念和某些执著的念头淹没了。

  2. 霸气句子 能笑死人的

    10、我不想知道你有病,别表现的那么明显。

  3. 盛装的民主

    富兰克林明白他在巴黎的任务是多么敏感,他仔细地斟酌着自己的言辞,就像他在意自己的外表一样。在法国时,他穿着简单朴素的“同上”西装,因为他的外套、背心和马裤都是用同一条细绸裁成的,所以得名。其中一件这样的西服,从马萨诸塞州历史学会长期借来,在NMAH展出,曾经是一种深紫色,用作商业服装。他在会见国王时穿了一套与凡尔赛宫相似的衣服。当时的大多数男人都穿着更华丽、更高贵的衣服。但富兰克林热衷于将自己与众

  4. 范长生简介 西晋时成都天师道首领范长生生平

    出身土著豪族,时成都一带天师道首领,时流民起义军大成政权丞相,封为「四时八节天地太师」。平定后,朝廷为免再生事端,将涪陵五千余户强行迁往成都,其中即有范长生一家。饱受战乱与歧视之苦的范长生,也加入了天师道,长期住在成都西山(青城山)。因他注重信义,博学多才,深得天师道教徒的敬服,被拥为成都一带天师道的首领。《列仙传》说蜀才「年百余岁,人奉为仙,称曰长生」。

  5. 此人身为一降将,却被李鸿章跟左宗棠抢着用,最后此人 ... 殉国

    李鸿章经过打听之后知道了丁汝昌这个人,并且亲自写信想请丁汝昌到自己的部队。丁汝昌感动不已,连夜穿着...和袜子出现在了李鸿章面前。李鸿章觉得丁汝昌应该去出国深造,费用全由他出。经过一番争抢以后,丁汝昌跟了李鸿章,他在北洋海军中担任尚书,那时候的北洋海军名气还是很大的。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人劝丁汝昌投降,而他却...殉国,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6. 除了刘彻,中国还有多少"武帝"?其中一位没称帝却比刘彻更著名

    今天咱们就说说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谥号为"武"的皇帝。不过无论如何评价,刘彻巨大的历史作用无可否认。除了这九个"武帝",历史上还有一些谥号虽有"武"但在"武"前或"武"后还多了一个字的皇帝,当然,这个字也都是好词儿。历史上,还有几位特殊的"武帝",他们都没有正式称帝,但因为他们的赫赫战功为儿子们称帝打下了基础,所以儿子登基后就把老爸追谥为"武帝"了。

  7. 【麦穗两岐】的意思是什么?【麦穗两岐】是什么意思?

    【麦穗两岐】的意思是什么?【麦穗两岐】是什么意思? 【麦穗两岐】的意思是:★「麦穗两岐」在《汉语大词典》第17820页 第12卷 1019麦穗两岐mài suì liǎng qí(麦穗两岐,麦穗两岐) 1.    一麦两穗。旧时以为...

  8. 邪淫的人命不好

    邪淫的人为什么命运不好>《佛说四十二章经》说:“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而古人自励的箴言中也有一句说道:“求名者,因好...而名必败;求利者,因好...而必丧利;居家者,因好...而家弃必荒;为官者,因好...而官业必堕。”犯邪淫者,定削福报。犯邪淫者,家庭不合。犯邪淫者,寿命必短。一心念会消除你的欲念。

  9. 有一个国家,成吉思汗攻打六次都失败了,至死也没有灭掉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成吉思汗征服中原的绊脚石,六次攻打失败,他临死前也没有灭掉的西夏国。为了能更快速灭掉金国,成吉思汗决定先将金国的盟友西夏国灭绝。第一次成吉思汗攻打西夏只是探探西夏实力,这次突袭抓了很多西夏俘虏。又过2年蒙古军三次攻打西夏,这次西夏惨败向金国求助,金国却拒绝了。可是当时蒙古已经攻打了别的部落,没有很多兵力攻打西夏,所以最后也没能完全收复西夏,直到成吉思汗死前也没能完成。

  10. 杨复光是谁 杨复光是个怎样的人

    杨复光杨复光是唐朝末年宦官将领,被称作是“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他曾诱降王仙芝、劝降周岌、镇压黄巢恢复长安、引沙陀李克用等,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对唐朝而言他的确是一个功臣,也是一位人人敬佩的权宦。杨复光是谁>唐僖宗>杨复光本姓乔,福建人,因是内常侍杨玄价的养子而改姓杨,为唐朝末年宦官军事将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