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不懂筷子的历史?不懂筷子对中国的意义?我可以教你啊

昨日,某奢侈品牌创始人关于中国不当言论被曝光,激起了广大中国人的不满。除此之外,该品牌还拍了一个用中国筷子吃披萨的广告,片中女模特用餐过程中,夹杂着中式发音、傲慢语气以及各种奇怪姿势。不知这群人是否了解中国的筷子,也许他们并不想了解,但是我们更想说,基于无知而建立起来的偏见是多么的愚蠢。

历史悠久的筷子

筷子,是中国独特的进食工具,中国人使用它的历史至少持续了三千年。 >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jiā),汉代时已称“箸”,到了明代才开始被称“筷”。 >关于筷子,比较有名的是关于商王纣用象牙筷的记载。《韩非子·喻老》说: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也就是说商王纣以象牙为箸,挥霍无度,大臣箕子为之恐惧。 >商代青铜箸 >这说明,在商王纣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20世纪的考古发现也验证了这一点。1934年至1935年,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青铜箸六支。1994年湖北长阳县香炉石遗址出土商代中期(前15—前14世纪)的骨箸,长16厘米。 >龙虬庄出土的骨箸(新石器时代),20世纪90年代在江苏高邮龙虬庄被发现,距今6600-5500年,属于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骨箸的形状,一般一端平或钝平,另一端尖圆,也有个别两端尖圆;长度在9.2-18.5厘米之间 >虽然筷子的起源历史悠久,但这时的箸并不是吃饭的工具,而是用来捞有汤羹的菜。《礼记·曲礼上》上记载,那时人们吃饭或者喝汤的工具主要是餐匙(古代称匕、匙)。 >两汉时期,箸的使用等级已经显现。西汉早期时多用竹箸,而在东汉贵族们的墓穴里,铜箸更为常见。 >等到了隋唐、五代时期,箸的质料更显夸张,出现了金箸、银箸、玉箸、犀箸、木香箸,这些当然都是统治者们才能用得起、大概也只限于他们使用的食具。拜隋唐手艺人想象力的丰富,这些箸中出现了一批两端细、中间粗的新型箸。有种说法认为,它们是为了满足箸的两端皆可挑刺和挟取食物之需。 >浙江长兴下莘桥出土的银箸(唐代) >到了明清,箸的称呼终于转变为“筷子”。明成化十一年(1475),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
>“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今江苏吴县)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此皆俚俗可笑处,今士大夫亦有犯俗称‘快儿’者。”
>意思是说,江南地区的船家在开船过程中期盼尽快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而忌讳说“住”(停止)、“翻”等不祥之字,“箸”与“住”音同,故将“箸”称为“快儿”。此名迅即传开,以致士大夫也跟着叫起。“快儿”再加一竹字头,就成为“筷子”。 >明隆庆年间,李豫亨在《推篷窹语》中也说:“亦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今因流传之久,至有士大夫之间亦呼为筷子者,志其始也”。 >定陵出土的金二镶乌木箸(明代) >到了清朝,“筷子”一词逐渐普及。《红楼梦》第四十回载,“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 >不过这个时候,“箸”与“筷子”还在一同使用,直到现代才统一称“筷子”。

想用筷子不容易

>如果教中国人使用刀叉,估计需要一顿饭的工夫。但是如果让西方人学会用筷子,大概不是几顿饭能解决的。 >且不说筷子在古代曾被当过算数工具(短箸进行数学演算)和思维训练工具(长短箸表述八卦),仅仅是用它吃饭就是一门学问。我们需要用一只手握住两根筷子,通过手指的灵活和协调动作,才能将饭菜夹起送入口中。 >中国人自古重视饮食,相应的,对饮食工具也赋予了很多含义。 >比如,筷子多七寸六分长,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是不同于一般动物的情感动物;因此,吃饭时也时时提醒人们要节制不当欲望。 >筷子圆的一头象征天,方的一头象征地,表示着“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 >此外,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朴素理解。 >最后,筷子成双出现,也与国人遵守的太极、阴阳理念相符: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分为二,这代表着万事万物都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合二为一,阴与阳的结合,也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结果…… >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卷4(1985年中文版)对筷子有高度评价:“中国以筷子取代(西方)餐桌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文化英雄的优势胜过了武士。”因为筷子有丰富的科学文化内涵和广泛社会功能,是文明礼仪之邦的进食工具。

筷子的对外传播

>筷子首先从中国传到 ... 、日本和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接着传到东南亚一些国家。 >关于筷子如何传播出去的,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商纣政权灭亡后,遗臣箕子带领子民来到 ... 半岛时传入的。 >箕子 >西汉在 ... 半岛北部置郡县期间(前108—前24),大批汉官员、学者、工匠和农民来此定居,筷子也跟着传到这里。两汉之际(1世纪前后),韩民族建立高 丽、百济和新罗三个政权,史称三国时代(前57—668)。高 丽与中国辽东陆上交界,与大陆北方各政权有密切联系,百济、新罗则与中国南方六朝有海上交往,在三国时代半岛居民已以箸为进餐工具, ... 语中“箸”读作jeo,发音与汉语“箸”相近。 >在筷子传入日本前,日本人几乎还在用手抓饭吃,史书《魏志·倭人传》记载说古代日本人“手食”。 >通常的说法是,筷子在弥生末期由中国经 ... 半岛传入日本,由竹子加工成像镊子一样的东西,不像现在的筷子成双成对,日语叫“折箸”。此时,日本人用折箸主要是在祭祀活动中,所以被看做神器。而广大日本百姓仍旧“手食”。 >到了日本在古坟时代中期(392—504), ... 半岛百济的 ... 大批东渡,带去了先进的汉晋文化与技术,飞鸟朝(592—710)更与隋建立正式关系并派遣留学生前往中国。来自考古界的资料说,公元5世纪时,在日本伊势神宫、出云大社等寺庙举行祭祀活动时,已经使用一种称做“神箸”的箸。它两根一套,一端圆形,另一端尖形,与现在的箸已相当接近。 >“箸”字最早出现于奈良朝(710—794)初期太安万吕(664—723)编写的《古事记》(712)中,日语读作はし(hashi)。圣德太子以小野妹子为遣隋使,出访中土。 >小野妹子(男) >小野妹子为中原朝野上下使用筷子的进食方式所折服,就将筷子带回日本。于是,圣德太子在一次招待以裴世清为团长的中国使节团时,依照小野妹子的建议,用箸接待了客人。到这个时候,日本人似乎忘记了先前他们用箸只是祭祀的神才享有的专宠,箸在贵族群里得到使用,并慢慢向平民扩散。 >公元8世纪时,箸在日本已相当普及,成为各个阶层都喜闻乐见的食具。当时还把它称为“唐箸”,意为来自大唐的筷子。 >从长度上说,一般而言,中国的筷子最长,韩国次之,日本敬陪末座。 >从上至下中、韩、日三国筷子 >此外,我们的筷子足部往往又圆又粗,韩国的筷子筷身纤细,足部扁平,据说这是方便夹豆子,又容易在小碟里撕开泡菜。日本的箸则头尖身短,这与日本人爱吃鱼有关系,因为它比较适合挑鱼刺。 >三国之中,韩国的筷子材质最为特别,用金属制成。这与其历史文化大有关系。韩国崇尚金属,更崇尚身份的等级制,上流社会使用金、银等筷子,普通群众使用的多是铁筷,到后来就基本变成了不锈钢的筷子。金属筷契合了韩国的饮食结构。因为它们耐高温、不易变形,而韩国人偏向料理和烤肉是地球人都知道的。 >韩国筷子与匙 >日本的筷子使用的都是木筷,看似平等,实际上是因为它的矿产资源太有限了。江户时代初期(即公元16世纪),日本流行在筷子上涂漆,用以彰显有钱人的富有和尊贵。发展到后来,漆筷不仅在实用上得到发展,而且向工艺品的方向进步,一举又成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除了东亚地区,17世纪明末清初之时,筷子还传到了欧洲。文艺复兴后,曾经用手抓饭的欧洲人才开始普遍以刀叉进食。明万历十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中国,他在回忆录《中国札记》中谈到中国人的宴会时写道:
>“他们吃东西不用刀叉或匙,而是用很光滑的筷子,长约一个半手掌,他们用它很容易地把任何种类的食物放入口中,而不必借助于手指。”又说:“筷子是用乌木或象牙或其他耐久材料制成,不容易弄脏,接触食物的一头通常用金或银包头。”
>清朝时期,除传教士外,有更多外交使者、商人、游客自欧洲前来中国,而中国人也踏入西土,这就为筷子西传创造了条件。 >沈福宗 >康熙二十年(1681),南京人沈福宗(1657—1692)随比利时耶稣会士柏应理携带40部中国书籍前往欧洲。1684年二人应邀访问法国,受国王路易十四世接见。沈福宗是法国国王接见的第一个中国人,对国王的提问对答如流,言谈举止给国王留下了良好印象。巴黎《风流信使》杂志1684年9月号报道说:
>“柏应理神父带来的中国青年,拉丁语讲得非常之好,名为迈克尔·沈。本月25日,他们二人前往凡尔赛宫,受到国王陛下的召见。然后,他们在塞纳河上游览,次日又蒙赐宴。”
>值得注意的是,国王在宴会上当着王公大臣的面要沈福宗教他如何用中国餐具进餐。沈福宗右手拿起从中国进口的象牙筷子,在宴席上边说边作示范。 >清代银箸 >路易十四很爱中国物品,除身穿绸缎外,还在凡尔赛宫和枫丹白露宫陈设很多中国瓷器、漆器、家具和日用品,现在又学会用中国筷子。法国人将其称为bâtons,意为“小棍棍”。从这以后,法国宫廷和上层社会便将用中国筷子进餐当做时尚。接着英国、德国和荷兰等国也跟着效法。 >康熙三十二年(1693),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派荷兰人伊台斯为首的使团前来中国,两年后(1695)返回莫斯科,伊台斯及使团成员德国人勃兰德各以荷兰文及德文写有游记,分别刊于1704年及1695年。勃兰德的游记1695年还译成英文出版。二者在游记中反复提到筷子。 >康熙三十二年八月十四日(1692年9月13日),俄国使团来到黑龙江嫩江,受到清朝廷派去的侍读学士的迎接,并在帐内设宴款待。使团成员勃兰德写道:
>“他们吃饭不用刀叉,而用两根骨制的筷子。中国人用以代替刀叉的筷子很细,有一杈长,一般用乌木、象牙和其他硬质材料做成。筷子接触食物的一端有金或银的包头。中国人用这种筷子能很快把任何食物送入口中,从不弄脏手指。”
>九月二十二日(10月21日),使团来到直隶境内一城就餐,两人一桌,漆木桌上有丝绣桌围。率领使团的荷兰人伊台斯描述说:
>“中国人不用桌布、餐巾、刀叉或盘子,桌上只放一双象牙或乌木小圆筷子(stokjes,意为棍),这就是席上的全部陈设。中国人很会运用这种筷子,特别使人惊诧的是他们能用筷子夹住大头针的头儿,把它拣起来。他们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及中指拿筷子。所有饭菜如汤、米饭、热菜等都盛在瓷碗里。”
>使团共22人,除使臣为荷兰人外,其中12人为德国人,9人为俄国人。他们返国后,自然会将中国人进食的方式及使用筷子的 ... 讲给别人。因此可以说,早在17世纪,中国的筷子就已通过中、欧双方人员交流传到葡萄牙、意大利、法国、英国、荷兰、德国和俄国等欧洲国家。 >中国人发明了筷子,将其传播到不同国家,并根据不同的形态和文化特色入乡随俗。但饮食结构毕竟不同,进食方式也一定有区别,这本身正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所以,给予尊重是起码的底线。 参考资料 >潘吉星:《筷子的传播史》,载《文史知识》,2009(10); >老梁:《同样是用筷子吃饭,中日韩的画风咋就差得那么大!》,微信公众号“视知”; >李庆祥:《日本的箸与文化》,载《 ... 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 沙媛媛、王晓葵:《筷箸与日本文化》,载《文化学刊》,2015(2); 赵传松:《中国筷箸文化初探——兼与韩国筷子文化比较》,载《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蔡秋英:《东亚文化的食文化考察》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不懂筷子的历史?不懂筷子对中国的意义?我可以教你啊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4.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5.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6.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7.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8.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9.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10. 夫妻「 ”合葬墓”遍地黄金,被盗3次后,考古家:至少还有20亿文物

    560年后,这座夫妻墓被发现,考古专家赶到时,发现了3个盗洞。仅是一个魏妃,就有着价值上亿的珠宝陪葬品,考古学家们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梁王墓中随葬品的价值,梁王墓中的文物不是瓷器就是黄金和玉器,其他的陶制品都很少,因此考古专家认为梁王墓中的文物价值超过了20亿。专家大呼:快挖,还剩下20亿文物!从梁王的墓志铭来看,在梁王去世后,皇帝为他赐谥号为:庄。

随机推荐

  1. 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琪罗逝世

    >1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1505年在罗马,他奉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之命负责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后回到佛罗伦萨。1536年,米开朗基罗回到罗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时间创作了伟大的教堂壁画《最后的审判》。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罗马,从事雕刻、建筑和少量的绘画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

  2. 哱拜之乱:大明文官地位过高、武将地位过低所结出的一枚苦果

    ——《万历野获编·补遗》景泰时期,由于武将在土木堡之变中损失惨重和文官于谦在京师保卫战中打退了瓦剌的大军,武将的地位开始降低,文官的地位开始提高。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大同巡抚年富越职干涉大同总兵郭登处理军务一事。事后,郭登将年富这种明显的越职行为上报给了明代宗,明代宗又将此事交给了兵部尚书于谦处理。

  3. 夏季婚礼八大流行趋势 绿色婚礼走上舞台

    夏季婚礼趋势四:创意请柬象牙白和黑色的请柬仍然流行,它们的优雅感一如往昔。夏季婚礼趋势五:自然风餐桌中心将切开的柑橘类水果作为餐桌中心是很经典的夏季婚礼餐桌布置,不过还有更多意想不到、在视觉上更具吸引力的选择。夏季婚礼趋势七:结婚蛋糕白色婚礼蛋糕在每个季节都非常受欢迎,当然,巧克力蛋糕占据了新郎蛋糕的首选。上面给大家介绍的夏季婚礼八大流行趋势,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4. 梦见自己要被枪毙_周公解梦梦到自己要被枪毙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自己要被枪毙好不好

    梦见自己要被枪毙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自己要被枪毙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自己被枪毙,预示着生活幸福。犯人梦见自己将要被枪毙,会很快出狱。梦见朋友被枪毙,预示梦者的交际能力得以提升。梦见妻子被枪毙,预示梦者的夫妻感情会很融洽。老人梦见同学被枪毙,预示梦者最近万事如意。未婚男女梦见同学被枪毙,预示梦者在爱情方面存在问题,主动去解决,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5. 梦见萝卜 梦见萝卜什么意思

    梦见萝卜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萝卜的详细解说吧。原版历史新知出售萝卜,主有凶。《历史新知》购买萝卜,贵人至。《历史新知》食萝卜,女怀千金。《历史新知》心理学解梦梦境解说:萝卜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享用的蔬菜,虽然算不上珍贵,但其营养丰富,是人们健康的必需品,尤其是冬天吃萝卜更好。病人梦见吃萝卜,好事,预示在逐渐恢复健康。

  6. 恶有恶报,在中国结束罪恶一生的日军六大将

    恶有恶报,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共有6名日军大将在中国丧命,结束了他们罪恶的一生。白川义则,庆祝会上乐生悲白川义则,日本爱媛县人,1876年生,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并赴德国留学。历任陆军省人事局课长、关东军第十一师团参谋长、华中派遣部队司令官、步兵第九旅团旅团长。1916年8月返日任陆军省人事局局长,1919年1月调任日本陆军大学校长,1921年

  7. 嫦娥与后羿(二)--后羿和嫦娥求仙丹

    西王母知道羿来寻她,又钦后羿的作为,同情羿的遭遇。嫦娥听到这话,心里的石头落地了,后羿丝毫没有发现妻子的心情转变,高高兴兴地拿了那灵丹。后羿回到旅舍,却见嫦娥正和一个男子窃窃私语不知在讲什么。后羿隐忍不发,等那个男子走后才向嫦峨盘问,嫦娥轻描淡写地回答:“是个卜卦先生,名字叫黄。”后羿十分欢喜地回到旅舍,想要和嫦娥分做药引。后羿才想到也许嫦娥已经把药都吃了。

  8. 他合并了青帮和洪门,为辛亥革命立下大功,后因帮袁世凯被炸死

    不过袁世凯窃走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当上大总统后他开始靠重金收买人心,在重金面前,徐宝山失去了立场,开始为虎作伥,成了袁世凯的头号刽子手。

  9. 为人民献出生命的切罗基民族英雄蔡力的牺牲

    蔡力是一位为人民献身的切罗基民族英雄.他们躲开了美国...,美国...下令将切罗基人从他们的家乡赶走.查利,也被称为查理,是一个对政治毫不关心的农民.然而,在19世纪30年代,美洲原住民被美国...强行驱逐,蔡利在被驱逐期间的行为成为切罗基人的传奇.简而言之,传说中说,蔡利自首,交给...处死,这样切罗基人的其他部分就不必搬走了.人们对蔡利在19世纪30年代以前的生活知之甚少.据记载,他有一个妻子

  10. 拜占庭罗勒二世:他把一个圣母像带到战场上,然后挖出敌人的眼睛

    世界各地许多君主在古代和现代所犯下的恐怖和大规模屠...,可能会被拜占庭人所掩盖,包括被称为保加利亚...戮者的拜占庭皇帝巴兹尔二世.公元1014年打败保加利亚军队后,他使15000名战俘失明,除了百分之一的人,他用一只眼睛把他们的战友带回家,其他拜占庭皇帝使敌军失明和残废,所以巴兹尔二世并非独一无二.这是对巴兹尔二世28年前在保加利亚人手中惨败的报复.但是,他在战斗后失明的大多数人可能在28年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