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不求甚解求兴趣

“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陶潜的自况。既曰好读书,又说不求甚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起初,以为这是一种调侃或曰陶式幽默,好似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般,于平静淡泊中突现心中的奇峰。然而,一俟后来读到那里的一篇争鸣之文,说那陶潜若不是失于细节,便有些眼斜,居然面对东篱,望见南山,便觉得读书与甚解之间,并非一定要一致而形成一个可见的链环,而对陶潜的那种自况,也渐渐地不以幽默与自嘲视之,直以为那是真正会读书的一种学习境界。 有这种心得,已是老大徒伤悲的时候了。 >50 年代初入小学,用的是“刀手口牛”的课本,描的是“一去二三里” 的仿子,全然不知书的可贵。只记得,书除了要念,还有多种用途,如叠纸鸢、纸人与纸船等等。因为用途多,除了要把已经念过的课本积起来,还要想方设法向哥哥姐姐们讨高年级的课本,讨来之后,不免又要好奇地翻翻看看,于是又有些舍不得用来做工艺材料,由此算是有了第一批书和自己的书箱。 >为什么舍不得,因为我发现,高年级的课本尤其是语文、历史、地理课本,比我的好看,居然有从来未见过的古诗,还有历史故事、地理知识等等,很有兴趣。这些书里的许多学问似识未识,事情也似懂非懂。但好在未入学之前已经被迫认得三五百个宁块,也就在“识字不识字先认半边字”中对付过来,并且猛然间窥见了书的一种大世界。 >这个世界是狭小、朦胧的,也是不连贯的,特别是跳来跳去地挑着看,很像是现在看电视不停地选台,一个晚上下来,眼前都是些片断,支离破碎。但正是这些支离破碎的片断,构成了少时读书的最初收获。 >这些事想起来,很觉好笑也有些遗憾。我曾想,当年若是学得更自觉更多更系统,不是好许多吗?然而,少时毕竟是少时,读书只是出于突然的兴趣,虽然那兴趣之中隐然有着一种求知欲,毕竟是不自觉的,大约也是这个原因,我似乎从来未领略过求甚解的境界,而那好读书在我也只能称作是刘姥姥初进大观园,好奇罢了。 >真正开始读点书,是 60 年代初得到一部线装的《古文释义新论》,而我对文学的全部理解,除了当年风行一时的长篇小说、中外古典名著,便是这部新论。陶潜的《五柳先生传》以及开篇的《郑伯克段于鄢》、至今也能背得下来。但看小说,也还是看热闹,除非有了好句子好段落,不由地多看几遍,而对于《新论》中选录的历代散文,则是完全由兴趣的程度决定是背诵还是大致浏览一遍,而那兴趣又常常取决于文章的顺畅与艰涩的程度。我总觉得,好文章如《五柳先生传》,纵然是古文,却并不难读,难读的倒是有些用白话写出来的大部头专著和读大学时的称为某学的教科书。大部头读着很累,勉强读书,不免要犯昔日跳着读的毛病,称为某学的教科书又往往很板,要不是应付考试,说什么也不肯受那份洋罪。于是,又是一轮恶性循环;背几篇古文,那只是古代文章中的沧海一粟。所学既少,也就谈不上甚解,读几本大部头,挑肥捡瘦,不成体系,也无法和无兴趣去甚解,能够聊以 ... 的,也还是那个东翻翻西看看,杂读,杂学,杂七杂八。也因此,我那几架书,竟然成了杂货铺,能有的都有一些,失之交臂的也就随它去了。 >但是,杂学也有杂学的规律。自忖不是那位什么书都读的乞乞科夫,但也不是情有所钟的专门学问家。这半生但凭兴趣读书,那兴趣常常是两年一变、三年一换,有一段突然想搞美学,艺术哲学之美的书找来许多,铺在桌上,好像在打牌,虽然成不了气候,却也知道了许多,于是“见好就收”,转向了考古资料,这玩意太专门,又无法去实践,便又换成了先秦哲学。甚至,连中国古典戏曲史也琢磨了一大气,自己也不知为甚来着。眼见得许多人已学有专长,未免着急,但转而又想,从事新闻工作且又弄过一段文学,大概这辈子不会成为专门家了,因此也不必为成大器委屈了自己经常转移的读书兴趣。读书毕竟是读书,如能不同饭碗连在一起,最好不要硬拉在一起。鲁迅先生不是议论过兴趣读书和职业读书吗?职业读书大概是苦中作乐,多少有点难过的,真不若一篇在手,随意浏览,东摘西采地长点见识。 >其实,职业读书的不少,兴趣读书的也不少,而两者之间孰优孰劣,也很难判断。因为,职业读书的也有积极消极之分,而兴趣读书同样如是,所不同的是,前者一定是要甚解的,不惟甚解,还要解出一些新学问和新发明,对于社会的贡献也会是功莫大焉。而兴趣读书,则往往不要把求甚解作为硬指标,更像是张果老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但近来终于有点悟了。即便是兴趣读书,这甚解二字也很是必要。就陶潜来说,以不求甚解自况,怕是有一个原因,还有一种境界。在陶潜的时代,学问并没有现在这样精细分化,虽然科举尚未大开,那读经仍是读书人的必由之路,因此,陶之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实乃有所指。而那不求甚解,大约也有个 ... 问题,以陶的性情,频频大呼“田园将芜,胡不归”,不去皓首穷经地去注疏,当在事理之中。再说,他说好读书而不说不读书,说不求甚解而不说不求解,其实正是对读书作学问的一种求实态度。古来论学问,厚积而薄发,无疑是至理。学问这事既在书中也在书外,寻章搞句必未是解。学问或曰才识,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一种思维结晶,而思维又是依靠各种知识材料的组合与撞击形成的,如果读了一点书,便去大谈其解,大谈其学,其勇可嘉,其解未必是甚解。也因为如此,读书之时特别是买书之时,也还得掂量一下,生怕洋洋洒洒的这个专著那个专著不知所云不知所解,既费了不多的几两俸银,又看得很累而不得读书之乐。 >当然还有开卷有益的古训,但人生苦短,这种有益还要看看大小再说罢。好在我是有跳着看的习惯的,终久还有法子应付这等事。 >前几日,突然又想改毛病了,打算着系统地读些书了。一是嘴虽硬,心里总觉得少时养成的读书习惯不好;二是没有陶潜那样的旷达,读了书,不管有解无解,总希望用点出去,而书到用时方恨少,不去系统地补补课怎么行?但先系统什么呢?想了又想,去找老友,请他帮我买一部二十四史。无论如何,要为买书大出一次血。 >要研究历史吗?老友有些惊奇。我只能老实地说,历史学可搞不了。我只是想补补不连贯的片断,接续上学时的中国历史课本,别再朦朦胧胧,似通非通。兴许,阅读之中会另有所得,算是赚了。一定无所得,至少不会委屈了眼下发生的一种兴趣呀!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不求甚解求兴趣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4. 明教是什么教?《倚天》里张无忌率领的不是魔教,而是光明的宗教

    《倚天屠龙记》当中张无忌所属的「”明教”,在人类历史上确实存在过,那就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摩尼教”,由于吃素,并且崇拜教祖「”摩尼”,明教被当时的人们污蔑为「”吃菜事魔”,这就是「”魔教”一词的由来。其实,「”魔教”并不崇拜恶魔,相反,他们崇拜光明和善,他们的教祖摩尼,也是一个带来善的启示的「”光明使者”。一、明教教祖摩尼按照摩尼教的教义,宇宙起源于十二个千年以前,每一个千年都会产生一个伟大的先

  5.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6.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7.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8.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9.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10.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随机推荐

  1. 孕妇梦见野猫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野猫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野猫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有什么好的说说 戒烟容易,戒爱难-感人的情话

    六、离时容易见时难七、这样的人,只要你走进一次,就会慢慢了解懂得八、谁折我姐妹翅膀,我定废了他整个天堂。

  3. 藩屬國送來貢品,滿朝都不認識,司馬光說:管它是什么,都不要

    司馬光是中國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他和王安石在政治上是勢不兩立的對頭,關於變法在當時是不是適合,是不是應該,這些問題咱們不談,但司馬光的人品是毋庸置疑的。他為人溫良恭謙、剛正不阿,是名臣的典范。哪怕是一件朝廷小事,也讓人對其智慧和品德傾慕不已。那是發生在宋仁宗時期,當時的交趾是宋朝藩屬國,按照慣例要向大宋天子朝貢。這一年,交趾帶來的貢品,竟然是一頭怪模怪樣的動物。它是什么樣子,現在沒有影像資料,但

  4. 陕西靖国军将领 党跛子党玉琨简介

    陕西靖国军将领。1928年9月5日,被宋哲元部击毙。后任陕西精国军第一路第三支队司令。1921年8月,冯玉祥整肃陕西军阀,郭坚因不服管束而被西北军打死,党玉琨率一部分残兵败将逃到陕西醴泉县驻扎。党玉琨还先后派其部下,大肆盗掘西府一带古墓葬,窃掠了大量珍贵文物,据为已有,供其挥霍。纷纷离开陕西境内。由于冯玉祥与陕军各部的矛盾不断升级,双方皆有将对方驱逐出陕的目的。

  5. 梦见头发变长 梦见头发变长什么意思

    梦见头发变长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头发变长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自己头发变长,意味着厄运增加,或者得病,或者受穷。如果梦到了自己的头发变长了,意味着现实生活中,自己将会患上重病,而且收入会锐减。因此,女人梦见头发长了,意味着夫妇恩爱,幸福长久。而如果梦见掉头发、剪头发,则是守寡的前兆。

  6. 梦见晚上住山洞里

    周公解梦梦见晚上住山洞里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晚上住山洞里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梦见自己骨折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骨折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骨折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平原公主为什么会在新婚后三天 ... ?原因是什么

    她是公主,却在新婚后三天...,侍女掀开她的裙子,得知原因。>>平原公主出生在南燕国,她的父亲是南燕国的开国皇帝慕容德。当时慕容德只有一个女儿,但即便如此,与江山相比,平原公主并不重要。>14岁时,平原公主被慕容德许配给了段丰,段丰是皇后家族的孩子,皇帝为了自己的地位牢固,选择了和皇后家族连亲。但是慕容德为了权力,再次将平原公主许配给余炽。

  9. 秋雾有毒 雾天多吃豆腐牛奶

    据童医师介绍,雾是空气中水气丰沛时发生的凝结现象。童医师建议,首先要躲雾,雾天尽量不要出门行走,更不要早起锻炼,否则会造成呼吸加深、加快,从而更多地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由于老人和儿童的抵抗力较弱,童医师建议老年人要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要注意饮食清淡,少食...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必要时要补充维生素D。

  10. 订婚要不要改口叫爸妈_求婚订婚

    订婚要不要改口叫爸妈,因为各地的婚礼习俗不同,导致了改口叫爸妈的习惯也有所不同。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给改口费的那天,就要正式改口称呼“爸爸妈妈”。同时,婚礼中流行“改口费”,敬茶时喊一声“爸、妈”,双方二老就会给女婿、媳妇一个红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