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犀角早在中国古代,即已受到重视。“骇鸡犀”指的是通天犀,相传鸡见而惊之,所以称作骇鸡犀。这虽是传说,但足以说明犀角的贵重。在现代科学发展的今天,可分析出犀角的药用元素,并不为奇,但在古代就能够证实犀角的药用功能,令人惊叹。而文人饮酒作乐,把玩犀角制成的杯盏,十分惬意。他们挥笔作画,将花草鱼虫、传说典故雕刻于犀角制成的杯、爵、壶等酒器,玲珑细致,精美绝伦。
[网上展馆] 玲珑精美犀角杯
清 连科及第图杯
明 犀角雕仙人乘槎杯 槎长19.2cm 宽10cm 高10.5cm
清早期 犀角雕松下高士杯 高13.5cm
清乾隆 犀角雕草虫花鸟图杯 长17.8厘米
明 犀角雕双螭杯 高9.5cm
清初 赤壁夜游犀角杯
明 犀角螭龙杯 长13.5cm
明 犀角素身小杯 口径6.4厘米
清早期 犀角雕花卉杯 高14cm
清初 犀角雕鱼塘纹菏叶杯 直径12.3厘米
明 犀角雕螭龙灵竹杯 高8.2cm
明 犀角雕荷叶纹杯 高5.5cm 长12.5cm
清 犀角雕草龙杯 直径16.31厘米
清中期 犀角雕荔枝纹杯 直径13.7厘米
清 松鼠葡萄纹杯
清中期 兽纹柄仿古螭纹杯 高9.7厘米,口径17.5厘米。
明 犀角雕折枝花纹杯 高16.7厘米
清 双马纹犀角杯 杯口径长轴13.5厘米,短轴9厘米;底径长轴5.5厘米,短轴3.5厘米;重259克。
犀角早在中国古代,即已受到重视。例如在殷商的甲骨文中就有猎犀获犀的记载。当时,在我国南北各地都曾有犀牛生存过。古人把犀牛视为“国之宝”,也把犀角称为“物之珍”。他们把犀角与夜光璧、明月珠以及金银奇宝相提并论。《韩诗外传》一书中记载:“太公使南宫适至义渠,得骇鸡犀以献纣。”“骇鸡犀”指的是通天犀,相传鸡见而惊之,所以称作骇鸡犀。《抱朴子·登陟》中记有:“通天犀其角一尺以上,刻为鱼而衔以入水,水常为开。”这虽是传说,但足以说明犀角的贵重。
犀角之所以珍贵,一是稀,比象牙更为难得;二是犀角可以入药。在药物的成分中,犀角作为清热、解毒、定惊、止血的上等良药,它的主要成分中含角质及碳酸钙、磷酸钙、酪氨酸等。在现代科学发展的今天,可分析出犀角的药用元素,并不为奇,但在古代就能够证实犀角的药用功能,令人惊叹。正因为人们认识到它具有药用的功能,所以从商周时期始,人们就曾“以兕(雌犀)角为觚”,将它刻制成饮酒的器皿,企望在饮酒的同时,将药力溶于酒中,达到疗病养身的效果。可惜宋以前的犀角器皿只见记载而未见实物。宋代传世的犀角制品也很少。只在1981年从浙江诸暨南宋董康祠的合葬墓(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中,发现了一套文房用品,内中有犀角镇纸二件。还有爱尔兰都柏林毕蒂爵士的小博物馆中,也有一件北宋徽宗年间刻制的犀角制品,上有徽宗的印款。
以犀角 ... 杯盏并上升到艺术领域,最为兴盛的阶段,在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当时,由于中国与南亚、非洲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犀角自远方输进。犀角与竹、木、金、玉雕刻艺术同为艺林珍品。而文人饮酒作乐,把玩犀角制成的杯盏,十分惬意。他们挥笔作画,将花草鱼虫、传说典故雕刻于犀角制成的杯、爵、壶等酒器,玲珑细致,精美绝伦。就让我们一同领略吧!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