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专家点评]清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一)清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二)清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三)清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四)清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五)光孝寺位于广州市区,始建于东晋隆安时期,是岭南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名刹。虞仲翔祠及碑则建于清代嘉庆十六年。虞翻字仲翔三国吴时浙江余姚人。后孙权有所悔悟,下达如虞翻在世,给他人员及船只还都。
[专家点评] 清伊秉绶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一)
清伊秉绶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二)
清伊秉绶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三)
清伊秉绶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四)
清伊秉绶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五)
光孝寺位于广州市区,始建于东晋隆安时期(397-401),是岭南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名刹。民谚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虞仲翔祠及碑则建于清代嘉庆十六年(1811)。现祠与碑皆毁。虞翻字仲翔(164-233)三国吴时浙江余姚人。虞精于经学,因犯孙权,被谪戌广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达数百人。”后孙权有所悔悟,下达如虞翻在世,给他人员及船只还都。如亡,送丧还乡,让他儿子做官旨意。但此时虞翻已逝。
碑文作者曾燠,字庶蕃,号宾谷,江西南城人,乾隆进士。书者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宁化人。有清一代隶书大师。伊墨迹存世尚多,但少长篇巨制。此碑流传不广,但字数甚多,且为伊氏精心之作,有志于学习伊书者,于此碑细细揣摸,当大有衬裨益。
编辑:之君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