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这是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中给先生的颁奖词。
季羡林:保护下失去自由的国宝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这是2006年“感动中国 ”人物中给先生的颁奖词。
季羡林先生,中国当代硕果少存的学问大家之一;他希望把“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三顶桂冠一摘,还了自己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摘三顶桂冠,还二自凡身。实先生之大幸,国人之大大幸!清醒自知的先生希望可以涤清学界功利浮躁的暗流,涤清又怎么可能!“十万狂花入梦,一泠寒泉泻清。”(晓林语)先生的“摘冠”对于时下逐鹿“泰斗”、纷纷“大师”的中国文化界以至整个中华文明能够“净化”、能够步入“正轨”注入了极其珍贵的“血液”。我想除此以外,已近百岁的先生的确也感觉到了人生的名利所累而需要心灵的大平静了!“时光流失,一转眼,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算。有人说,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对众生的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先生在耄耋之年就早已表达过自己的所思;期颐之年的先生感慨可能更多!然而,近来的事情却使先生的“心灵大平静”彻底化为虚幻。
季羡林先生的个人藏品“流向”了市场,他自己却不知道。季羡林先生的儿子想见他,他在保护下又失去了自由。偌大的中国发生的有些事情实在是让我等智商自人及格却在现实中屡屡被击晕而无法找北!因“季羡林藏品疑案”而引起的系列事件已演化成为“季羡林事件”。国宝需要保护、需要好好的保护,先宝再护才是!怎样保,如果被保的人一点都不舒畅保又有什么用呢?保要先在“内部”保起才是,其次才是外在的保。一个人毫无自由可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匈牙利的诗人桑多尔.裴多写过,我信。对到了此等境况的先生 而言,自由(思想、行动等)更为重要。令人感到可悲的是,在偌大的中国里不算偌小的北大或者北大的某些人却把季羡林先生保的“密不透风”了!难道是想让先生在“密封”状态下再次深悟中国的神奇文化:大象无形。“开电灯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在师从瓦尔德施米特教授学习梵文时留下了如上的长叹。“开心灯以继日,恒兀兀以穷生。”我替先生对中国的神奇文化之不解留下如上的心酸!确信“丢画的事,谁也掩盖不了”的季老不愿给 ... 添麻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不需要秘书照顾”、“回家”,然而国宝的“请求”遭遇了莫大的“验审”。季羡林先生是国宝,国宝是用来供奉、不让见光的吗?于其他物体可以,于有着活生生的人来说绝对不行!季羡林先生还没有失去自主意识和行为能力,因保护而失去自由的话不要保护也罢!!
先生说过:“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先生能被世人称之为国宝,除了学问大、境界高,优秀品格也是少不了的!他讲真讲忍讲希望,这里面哪个能少得了相互呢?相互即要考虑对等,最基本的思想层面对等!失去了对等的单方面如何能得到相互呢?可能因为此、因为先生的“不争与包容”使得自己的自由被“剥夺”了!试想如果是换了大学问家、先生的老师陈寅恪先生,谁敢保护他让让他失去自由才怪!当然,季羡林先生可能已不是季羡林先生了!
世纪老人季羡林先生在暮年因“玄妙”的保护而失去了自由,很好!我们需要为此而深思,我们国家的灵魂也需要被重重的敲打:国宝在保护下失去自由,天大的笑话!!
作者:刘晓林
来源:搜狐
编辑:因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