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 【出处】《列子·黄帝》: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 宋国有...
【出处】《列子·黄帝》: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
宋国有个养猴子的老人,喜爱猴子,养了一大群。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很顺狙公的心意。狙公设法减省家人的口粮,以满足猴子的要求。
没多久,家里的口粮短缺了,准备限制猴子的食粮。他害怕猴子不顺从自己,便先欺骗它们说:“给你们橡子吃,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听了嫌少,纷纷跳起来,非常恼怒。
过了一会,狙公又改口说:“以后给你们橡子,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够吃了吗?”猴子们听了,都俯伏在地上,十分高兴。
后人用“狙公养狙”一方面说明猴子的愚蠢,心目中有偏见,往往使自己受骗。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狙公的诡计多端。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