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围攻特洛伊人

    尼素斯和欧律阿罗斯没有能够完成他们的使命便牺牲了,特洛伊人哀悼着这两个遇难的年轻人,并传颂着他们的故事。而两个特洛伊人的死却给了罗图勒人极大的鼓舞,图尔奴斯命士兵吹响了号角,带领罗图勒人冲向特洛伊人的战壕。     特洛伊人也不甘示弱,他们从长期的战斗中总结了足够的防守经验,看到敌人来势汹汹,特洛伊人把火器朝着冲向前来的罗图勒人的队伍中部投掷,轰的一声,火器在罗图勒人中部落地,被击中的罗图勒人被烧成了火球,周围的人慌作一团。特洛伊人还把石块砸向敌人的盾牌,罗图勒人左右闪躲,但依然伤亡惨重。     一批一批的罗图勒人向特洛伊人的战壕涌来,他们在特洛伊人防守稀疏的地段架起了云梯,云梯上爬满了人,攀悬上城头的人被城上的守卫用长矛扫落到地上。罗图勒人不断地向上爬,也不断地有人从城头掉下来。     特洛伊人的战壕内有一塔楼,通过浮桥与营房前的城墙相连。图尔奴斯在塔楼下转了好一阵子:如果从高大的城墙攻进劳伦图姆城是相当不容易的,如果从这个塔楼人手,说不定会有所进展。想到此,图尔奴斯命令罗图勒人集中力量攻打塔楼。不过,特洛伊人早组织了弓箭手向城墙下猛烈射击。     罗图勒人的大量伤亡使图尔奴斯意识到这种攻城的 ... 难以奏效,他站到一块比较有利的地方,然后奋力地向浮桥上投掷了一根火把,火把烧着了板壁,并迅速地 ... 食着塔楼。特洛伊人根本没有注意到浮桥着了火,他们正与敌人进行着激烈的厮 ... 。守卫的特洛伊人还没有来得及逃跑,塔楼便轰的一声倒塌了。罗图勒人‘一拥而上,踏过废墟,朝战壕猛冲过来。     阿斯卡尼俄斯最擅长使用弓箭,他曾射 ... 了蒂耳荷斯的大儿子阿尔摩和拉丁姆老人伽莱索,当他看到敌人涌向战壕时,弯弓搭箭,这一箭正中图尔奴斯妹妹的丈夫雷姆罗斯,当阿斯卡尼俄斯再次举起箭时,太阳神福波斯阻止了他“孩子,你该满足了,你已经射 ... 了罗图勒的一位英雄,太阳神命令你不能再战了。”特洛伊人看到太阳神显灵,忙叩首祈祷,并把阿斯卡尼俄斯送离了战场。     此时的图尔奴斯正在另一侧进行战斗,当他听到罗图勒人被击退的消息后,带领士兵冲了过来,在特洛伊人中 ... 出一条血路,一直来到特洛伊的营房大门前。     守卫大门的巨人兄弟潘达洛斯和皮梯阿斯是透克洛斯族人,兄弟俩为了寻找机会跟敌人面对面地进行搏斗,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图尔奴斯正在为不知怎么才能攻破大门而苦恼时,门吱的一声开了。发生的事实并没有像巨人兄弟想的那么简单,门打开后,敌人如潮水一样涌了进来,兄弟俩不由得开始后撤。     图尔奴斯一马当先,他手起一枪把皮梯阿斯挑翻在地,皮梯阿斯大叫一声,伤口处顿时血如泉涌,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罗图勒人从他的身体上踩过。特洛伊人的防线彻底崩溃了,在敌人的逼迫下开始四散逃溃。图尔奴斯一路砍 ... ,朝特洛伊人的中心大营奔去。此时,增援的罗图勒人也正在向营门冲来。     潘达洛斯看到弟弟被敌人 ... 死,悲伤万分,他强忍住痛苦,用宽大的肩膀顶着敞开的大门,直到把大门重新锁起来。结果,许多特洛伊人被关到了门外,他们与罗图勒人激战不已。然后,满头大汗的潘达洛斯愤怒地挡住了图尔奴斯的去路,大吼一声:“受死吧,在敌人的营房里,你休想活着出去,我要为我的兄弟报仇。”说着,他从地上捡起一根长矛,狠命朝图尔奴斯投去。     图尔奴斯并没有注意到眼前出现了一个巨人,如果不是朱诺把枪尖引开的话,这个罗图勒的英雄肯定早就毙命了。图尔奴斯腾身跳起,怒斥潘达洛斯:“如果你是赫克托耳,那么我就是阿喀琉斯,今天我就让你去普路托那里报到。”话到剑到,潘达洛斯的脑袋滚落到地上,吓得特洛伊人目瞪n呆。     战壕前的罗图勒人一直等待着里面的首领得胜后能打开营门,但此时的图尔奴斯完全被一股 ... 气笼罩,他一路向前,进入了特洛伊营房的纵深地带。     特洛伊人死伤惨重,一些人甚至被吓得浑身发抖。     “可是,我们应该往哪里逃呢?这里是我们的营房,我们的敌人只有一个,难道这么多人竟不能阻挡住一个敌人吗?我们辛辛苦苦才来到了意大利,难道我们要放弃重建家园的重任了吗?”特洛伊人姆纳斯透斯的一句话提醒了正在逃跑的伙伴们,他们停下了脚步,重新投入到战斗之中。     特洛伊人慢慢地与图尔奴斯拉开了距离,然后把手中的长矛和投枪投向了图尔奴斯。此时的图尔奴斯也感觉到了疲倦,他甚至没有力气 ... 回到门口。在朱诺的帮助下,才不致让特洛伊人投过来的武器刺中。他一路躲闪,一路朝台伯河边 ... 去。     台伯河出现在图尔奴斯眼前,他转过身来,感到危险就悬在他的头顶,他朝着半空祷告着:“令人敬畏的众神之母,在你的保护下我已经享有了太多的荣誉,对此我非常感激。看来结束战斗的时刻快要到了,我没有退路,也不想逃跑,既然没有了生还的希望,那么我将把自己托付给台伯河。”说完,图尔奴斯背朝敌人,纵身跳入了水流湍急的台伯河。     台伯河接纳了图尔奴斯,并用平稳的流水把罗图勒英雄救出了特洛伊人的营地。夜幕拉开了,冰冷的月光映照着台伯河,河岸两侧的尸体成了拉丁姆大地第一批用于祭祀的“牺牲”。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围攻特洛伊人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特洛伊的神话如何变成真实的历史

    从18世纪开始,西欧国家兴起了一股「”希腊热”,古希腊文化被看成是「”古代文明的高峰”,「”欧洲文明的先驱和源泉”。欧洲人已经不满足于阅读《荷马史诗》这样的传奇史诗,而是期望从地下找到那些史诗中的传奇……挖过头的特洛伊如今的大英博物馆里固然充斥着来自古希腊的文物,但更多关于古代希腊的记载依旧无迹可寻,其中就包括那个著名的「”特洛伊王国”。《荷马史诗》不但为特洛伊的陷落创作了神奇的「”木马计”传说,

  2. 穆库什一生三嫁,还要嫁给继子,悲催至极,其后代却出了六个皇后

    在努军的铁骑下,布占泰大败逃亡叶赫,努尔哈赤将有身孕的穆库什接回建州。可是穆库什的婚姻之路却并未随着布占泰逃亡而结束。在和乌拉部战斗中,努尔哈赤的重臣,时年51岁的额亦都第五子在战斗中意外阵亡。努尔哈赤为了抚慰额亦都,居然迅速的又将18岁穆库什作为赠品,将其嫁给了老男人额亦都。

  3. 土耳其特洛伊木马,因屠城记和木马病毒闻名,巨大壮观

    特洛伊古城遗址,著名的木马屠城记,就是描述这个城市。该城最早记载于荷马诗篇中,现仍有一只巨大的木马作为纪念。城内保留了不同年代的特洛伊城,从挖掘出来的文物可知,古城经过多次修建,是地中海沿岸的重要古迹。特洛伊是公元前16世纪前后为古希腊人渡海所建,公元前13世纪至前12世纪时,颇为繁荣。

  4. 她:引发两国10年血战 造成伤亡无数,但没一人指责她 反受恩宠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成语,叫红颜祸水。美人祸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乎已经成为历史定论。比如褒姒、妲己、妺喜、杨玉环、西施等女性,在古代史学家的笔下,都成为了美人祸国的反面例子。以今天的理性再看这些女性,我们就知道,一个国家的衰亡,都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并非一个弱女子之力所能颠覆。然,这些女性则无辜地背了一个黑锅,倒是不大公平。

  5. 为争夺世上最漂亮的女人,希腊人竟动用一千多艘战舰攻打特洛伊?

    特洛伊远征:公元前1250—1240年特洛伊战争是以争夺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为起因,实际是对地中海沿岸最富有的地区垂涎三尺,一心想占为己有,于是以海伦为借口发动战争,这才是特洛伊战争的真正目的。特洛伊木马希腊人为什么要动用一千多艘战舰去攻打特洛伊呢?特洛伊战争的性质海上抢劫:即海盗,是地中海历史上的一种常见现象,是一次有组织的海上抢劫。

  6. 古特洛伊:城市与传说

    特洛伊这个名字既指传说中的地方,也指现实中的考古遗址。在传说中,特洛伊城被围困了10年,最终被阿伽门农国王率领的希腊军队征服。这次绑架是特洛伊国王普里亚姆的儿子帕里斯干的。特洛伊也指位于土耳其西北海岸的一座真正的古城,自古以来,就被许多人认为是传说中所讨论的特洛伊人。特洛伊传说特洛伊战争被认为发生在青铜时代末期。荷马的《伊利亚特》是在对特洛伊城的围攻的第10年,讲述了一系列事件,似乎发生了几个星期。

  7. 3200年前的石刻讲述了特洛伊王子、海人

    考古学家今天宣布:一块距今3200年的石板,上面有一个关于特洛伊王子的铭文,可能是指神秘的海洋人,已经被破译出来。一块石板长95英尺(29米),描述了一个强大的王国米拉的崛起,米拉发动了一场由来自特洛伊的穆克萨斯王子领导的...行动。碑文可以追溯到3200年前,讨论了一个名为米拉的王国的崛起,以及它如何在中东地区对目标发动突袭,摧毁了赫梯帝国和其他王国。随后,他控制了特洛伊,尽管他不是特洛伊的真正国王。

  8. 24项惊人的考古发现

    第1页共3页:第1页第1页第2页第3页令人惊叹的考古学大约8000名兵马俑被埋在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陵东北不到一英里的三个坑里。1986年,一个来自坦桑尼亚和美国的考古学家小组发现了数百具属于一位同样生活在180万年前的能人女性的骨头。1974年,中国农民出土了20世纪最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兵马俑。

  9. 新发现的希腊城市可能是传说中的“特洛伊战争”囚犯的家

    古希腊历史学家波萨尼亚斯写道,特内亚的居民认为他们是特洛伊人的后代,特洛伊人在特洛伊战争中被俘。特内亚的繁荣并没有持续下去。在特内亚的发掘工作自2016年以来一直由埃琳娜·科尔卡领导的希腊考古学家团队进行,希腊文物和文化遗产总局的考古学家。照片中的古希腊墓葬揭示了对死者的恐惧:伊拉克发现的古城最初发表在《生活科学》上

  10. 百里香的花语

    百里香的传说传说,百里香和最妖艳、最美丽,曾引起历史名战特洛伊战争的斯巴达王妃海伦有关。当特洛伊终于灭亡,帕里斯战死之际,海伦不禁凄然流下了晶莹的泪珠并落地幻化成百里香,而泪珠在她脸庞轻轻滑落的神情,令许多特洛伊战士神魂颠倒并誓死保护她。百里香提炼的精油,具有明显的消毒和...菌作用,可治疗胸部感染等症和受凉引起的胃痛和腹泻,并有抗痉挛、镇咳、治创伤等功效。

随机推荐

  1. 良工巧匠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liánggōngqiǎojiàng【解释】良工:手艺精良的工人;巧匠:技艺精巧的匠人。指技艺高超的工匠。【出处】《吕氏春秋·慎大览·不广》:“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不知致苦,卒为齐国良工,泽及子孙。”【例子】今洛阳国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宋·邵博《河南邵氏闻见后录·李氏仁丰园》)【相关】百度“良工巧匠”

  2. 唐朝刺史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唐朝刺史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最近看《神探狄仁杰II》,里面一个提到很多次的官职刺史,特地了解了一下唐朝的行政单位划分,唐朝地方分为州、县两级,全国有358州,1551县。州的长官就叫刺史,按照中国的地域来看,一个州大概相当于现在一个地级市了,刺史相当于现...

  3. 最 具 魅 力

    有一位女施主,家境非常富裕,不论其财富、地位、能力、权力,及漂亮的外表,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但她却郁郁寡欢,连个谈心的人也没有,于是她就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具有魅力,以赢得别人的欢喜。

  4. 历史上的这三个李纲,为何都是在朝当官的

    父李制,为北周车骑大将军。北周时,李纲为齐王宇文宪参军,拒绝北周宣帝宇文赟诬陷宇文宪的命令,并为宇文宪收尸。贞观五年李纲病逝后,李承乾又亲自为他立碑。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御史中丞王绹弹劾李纲“经年不赴贬所”。巡视浙江一带时,铁面无私惩治贪暴,查办贪官污吏400余人。

  5. 我国最特殊的居民,虽然世代居住在中国,但是却是欧洲人的后裔

    记得我国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1925年曾写过《七子之歌》,读完使人心弦震动,不禁泪潸潸。在当时,我国的澳门、香港、台湾省、威海卫、广州、九龙、旅大等七个地方被西方帝国主义霸占,贫穷落后的祖国,只能掩面叹息,无能为力。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陷入帝国主义之手感到悲愤与无奈,奋笔疾书写下了这七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到1945年,随着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七个地方,逐渐开始被祖国收回。其中的澳门,

  6. 无法挽回的个性说说 曾经对我设过访问权的空间,这辈子我都不会-感人的情话

    22.爸爸,你在外面要好好的,要按时吃饭,不能搞垮了身体,我永远爱你23.说过不爱了,说过不想了,说过忘记了,说过放弃了24._____________曾经伤过硪的人,我将会把你格式化。

  7. 急竹繁丝是什么意思?

    【拼音】jízhúfánsī【解释】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见“急管繁弦”。【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急竹繁丝”

  8. 梦见云雀:飞翔者吉,受伤或死去则凶_周公解梦梦到云雀:飞翔者吉,受伤或死去则凶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云雀:飞翔者吉,受伤或死去则凶好不好

    云雀是一种极为可爱的鸟类,它在空中飞到一定高度的时候,稍微浮翔,然后疾飞而上,直冲云霄,因此得名云雀。云雀在梦学中是目标和荣誉的象征。古人将云雀视为代表吉祥的珍贵鸟类。正如《梦林玄解》中所说的,梦见云雀口中衔著丹书,大吉大利,会成为主宰整个天下的人物。但梦见雀尾拖地,会有牢狱之灾;梦见云雀互相争斗,会有官讼之事发生。

  9. 二十四史中,有辽史金史宋史,却为何没有西夏史?

    有人这样形容西夏:「”它,鹰一样崛起,又鹰一样消失。”西夏,犹如一颗神秘彗星匆匆而过,不仅党项人去向成为谜团,而且西夏历史也是一片空白,消失得如此迅速、如此彻底,在世界历史上极为罕见。在二十四史中,有辽史金史宋史,却唯独没有西夏史。在有着数千年修史传统的中国,为何元朝没有编修西夏史?西夏,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国,而是当时政治版图上的重要强国!公元982年,西夏王朝的奠基人李继迁叛宋,成为事实上的

  10. 法门寺灵异现象之谜

    佛教界一般将超乎常理、稀奇古怪的事物或现象称为灵异,佛教徒认为这些都是佛、菩萨所为,或以此昭示佛法无边。>佛光灵验>1994年9月29日,法门寺内10万僧众诵佛之声震天动地,在“法门寺佛骨赴泰供奉澄观和尚升座大雄宝殿开光庆典仪式”即将举行前夕。这时突然天现瑞光,在法门寺真身宝塔和博物馆珍宝阁之间的天空上突然出现两层五色光环,有人喊“佛光显灵”,这时诵经声、锣鼓唢呐声混作一起,一浪高过一浪。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