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王泽近几年来,中国高校的数量可谓是发展惊人,有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共有2916所,而其中民办高校占732所,占比三分之一。但其实,民办教育不是一口吃成的,它的另一个巅峰时期是宋朝。宋代有515所书院,著名的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而在影视作品也常常有古代学子们的书院生活,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源头就在书院开始。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王泽 近几年来,中国高校的数量可谓是发展惊人,有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共有2916所,而其中民办高校占732所,占比三分之一。 但其实,民办教育不是一口吃成的,它的另一个巅峰时期是宋朝。 宋代有515所书院,著名的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而在影视作品也常常有古代学子们的书院生活,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源头就在书院开始。 一,在花园里读书 宋朝书院的建校宗旨是「 ”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从留存下来的文献来看书院的建造环境大都清远幽静,四季适宜。真正实现了「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北宋时期鼎峙江南的华林书院就被赞誉为「 ”存神闲旷之地,游目清虚之地”,许多宋人文集中都有描述,,俨然一副中国山水画。 还有被称为宋朝四大书院之一的白鹿洞书院更是直接将校舍建在了庐山的五老峰上,校园周围「 ”有台榭,环以流水,杂植树木”,楼台玉宇傍着流水潺潺,读书其中想必是别有一番滋味。 二,学费不用愁 在宋朝读书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免收学费,俗称「 ”养士”。 读书的学子们可以每月领到种类丰富的生活补贴,如钱米、灯油、炭等等,除此之外对于贫困的学子,书院也会安排勤工俭学特别对待。 被誉为「 ”宋初三先生”的孙复,家境贫寒,竟向当时掌管应天府书院的领导范仲淹直接要钱。 据记载「 ”公赠一千,明年孙生复谒公,又赠一千”,范仲淹到最后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去了解情况。 原来孙复家中还有老母亲要奉养,爱才的范仲淹不仅没有抛弃这名穷书生,反而给他找了一个在书院的 ... 工作,让他勤工俭学,这份工作「 ”月可得三千以供养”。 由于范老师的帮助,孙复得以安心致学,最终成为大儒。 环境好,还免收学费,虽然福利好,可这样的学校可不好考。 宋代书院的入学条件和现代相似,那就是要经过入学考试,要想在书院读书就必须「 ”引疑义一篇,文理通明者,请入学院”。 此外,对于入学人数控制严格,如当时的岳麓书院是「 ”定养士额二十人”,随着人数有所增加,总之为了保证生源和教学质量,宋朝的书院实行小班教学,严进严出。 三,校规很严格 即便经过筛选的学生进入书院也并非万事大吉,书院首先会要求穿「 ”校服”,目的是和一般的民众区别开来。 为了防止资源浪费,在书院学 ... 这些学子出门要写请假条,请假不得超过三个月,无故旷课的「 ”罢职住供”,由此可以看出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是书院的一个重要内容。 另外书院教学计划也丰富多彩,每个月还有相应的考试计划「 ”上旬经疑,中旬史疑,下旬举业”,根据考试结果书院会有相应的精神奖励和物质 ... 。 当时的岳麓书院南面修建了岳麓精舍,学生每月参加测验, 以成绩积累学分,岳麓书院的学生也通过每月积分,达到高等就升入岳麓精舍。 学校还会安排一些学术报告会,朱熹就曾请陆九渊在白鹿洞讲学,范仲淹、司马光、晏殊都曾在嵩阳书院讲过学。 这些学术活动不仅丰富了书院的教学内容,还极大的拓宽了学子们的视野。 随着朝代的更迭,书院并没有持久的发展下来,但是书院曾经作为可以独立运作的学校,和官学、私学平分秋色,它拥有的教育理念,开启书院与学术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创造了中国教育的新格局。 参考资料:《宋代书院功能新解》、《宋代书院教学制度》
本文标签:宋朝范仲淹岳麓书院孙复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