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被韩国人捧上天的李舜臣自然是抗倭英雄、民族英雄,这无可置疑。但是在壬辰倭乱发生之前,李朝还有一次主动对日、并大获全胜的战役。对马岛,其地理位置特殊,临近...半岛,距离日本本土却很远,加上对马岛领土不大,所以一切补给物资皆需依靠...。

被韩国人捧上天的李舜臣自然是抗倭英雄、民族英雄,这无可置疑。但是在壬辰倭乱发生之前,李朝还有一次主动对日、并大获全胜的战役。对马岛,其地理位置特殊,临近 ... 半岛,距离日本本土却很远,加上对马岛领土不大,所以一切补给物资皆需依靠 ... 。正是因为对马和 ... 的特殊关系,所以对马领主对 ... 称臣纳贡, ... 对对马的确也「 ”图谋不轨”。 对马岛 一、背景 14世纪明朝建国,明朝的建立是东亚的大事。明朝的邻国 ... 也因中原的剧变而受到波及,元朝册封的高丽王是亲元派,坚决 ... 明朝的宗藩体制,所以高丽王命令当时的名将李成桂去抵御明军的征伐,李成桂知道到明朝不可抵御,所以半路兵变,推翻高丽王朝,建立李氏 ... 。李氏 ... 秉持着 ... 的传统,对中原王朝称臣纳贡。 李成桂 可惜,一代英豪李成桂晚节不保,在立嗣上犯了糊涂。李成桂五子为李芳远,李芳远多次被派到明朝朝贡,并和当时的燕王朱棣私交甚好。李成桂晚年,李芳远等人的生母、李成桂正妻韩氏去世,李成桂续娶康氏为王妃,康氏生子李芳硕。因宠爱康氏,李成桂废长立幼,立幼子李芳硕为世子,此举引发诸王子不满。经过两次政变,最终世子的头衔还是落到了李芳远的头上。李芳远即李朝太宗。 李芳远 此时的日本,正处在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许多战败的武士和贫民跑到中国劫掠为生,这就是所谓的倭寇了。不过,当时的中国人普遍认为,日本列岛是东西走向,大概跟浙江处于同一纬度。所以明初 ... 很担心当时流窜在南方的方国珍、张士诚残党等势力会和日本联合起来,于是就在南方海域加强戒备。再加上当时的倭寇一般就是三五成群的自发组织,实力也较弱,所以倭寇活动的区域和明后期不太一样,主要是在辽东、山东、 ... 一带。后世倭患的重灾区东南沿海,此时的倭寇还不敢过去。 二、己亥东征 永乐十六年(1418)五月,倭寇船只突然集结在 ... 海域。五月五日,50艘倭寇船袭击了全罗道,焚烧的 ... 军舰,十一日入侵海州,此次倭寇的目的「 ”(对马)岛中饥馑……只缘乏粮,侵突庇仁,遂至海州”,并声称「 ”若给我粮,我当退去矣”(《 ... 世宗实录》)。这次的倭寇给了李朝中央巨大的震撼,从十三日「 ”两上甚忧之……密议乘虚殄歼对马,退邀贼还之策”(《 ... 世宗实录》),可以推断出,所谓「 ”两上”是指李芳远此时已经退位为上王,世宗刚好当年即位。世宗刚继位,倭寇就来「 ”贺喜”,还烧了官军船只,如果李朝中央不闻不问,李朝脸面何存,遂有了征对马岛之心。 对马岛 十七日「 ”两上”召集了柳廷显、朴訔、李原、许稠等朝廷栋梁,询问攻击对马岛是否可行。掌管 ... 的赵末生说:「 ”可乘虚击之……不可示弱也,”完全支持「 ”两上”的攻击方案。此确定了征伐对马岛的方案。 方案已定,即开始筹措军需,到1419年(己亥年) ... 遂 ... 227艘兵船,士兵17285,携带65天军粮。六月十九日出发,二十日攻入对马岛,解救了被倭寇掠夺的人口,七月三日撤军,此即己亥东征。值得注意的是, ... 的原定计划中是想「 ”乘虚殄歼对马”,什么叫趁虚呢,就是在对马倭寇入侵中国的同时,对马空虚,朝军就可以轻而易举攻占对马。另外, ... 内部还商议是否要屠尽对马岛民,或将对马的日本人转移到 ... 本土。加之 ... 近两万人,如此庞大的军队、物资还齐全,出兵的理由还是 「 ”对马岛与我国,一水相望,在我抚育之内” (《 ... 世宗实录》)可见 ... 也有开疆拓土的野心啊。但是朝军的第一次东征没有长久驻扎,如上所说七月三日就撤退了。七月三日之后,倭寇陆续回岛,李朝朝廷又起征伐之议,并集结了战船。但七月十二日,李芳远正式下令,停止征岛,此后 ... 再也没主动对日作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三、停止征伐的原因 《 ... 世宗实录》记载「 ”倭贼寇金州卫。都督刘江设伏以诱之,水陆夹攻,生擒百十余人,斩七百余级,夺贼船十余艘”。这是去北京朝贡归国的金听给 ... 王廷的报告,金听所说的明朝大捷就是明初对倭寇的望海埚大捷。此战,明军全歼倭寇精锐,而这些倭寇就是来自对马岛的倭寇,加之倭寇老巢对马岛被朝军攻占,所以明朝前期倭寇基本被平。 在这么巨大的优势下, ... 居然停止再征对马岛,这是为什么? ... 右议政李原说「 ”士卒锐气既衰,舟揖机械又弊,加以天渐风高,远涉不测之险”(《 ... 世宗实录》),可见朝军虽然近两万人,但也不是势如破竹,甚至可以说朝军损失也不小。但是对马倭寇精锐尽被明军剿灭, ... 为何还不敢大胆进攻对马,难道朝军战斗力是渣渣?其实更重要的原因则是 ... 幻想的明师征日即将进行。 李朝世宗 四、被幻想出来的明师征日 13世纪曾有元师征日,这是中朝联合主动进攻日本,虽然失败了,但是开了中国主动对日开战的先端。时过境迁,元朝被明朝取代, ... 高丽被李朝取代,日本镰仓则被南北朝继而是室町幕府取代,但「 ”元寇”的英姿停留在中日朝三国人民心中。对明朝,朱元璋虽然自诩为继承唐宋,但明朝的建制很多承袭元朝,加上成祖朱棣开疆拓土,难免会被外国认为明朝也会继承元朝的对日政策;对日本就是极度紧张大陆军队的再度袭来;对 ... 就是「 ”神仙打架” ... 遭殃。 此时的明朝永乐帝马上得天下,外交展现的是积极姿态。1406征安南,1410年伐蒙古,此时室町四代将军中断了对明朝贡,现在成祖会不会也去打日本?这这个疑问使 ... 很是紧张。树欲静而风不止,永乐十六年对马岛领主,对 ... 恭顺的宗贞盛去世, ... 此前对对马岛的影响迅速下降,所以当年的五月就出现了倭寇入侵全罗道焚烧官船的事,倭寇入侵中、朝愈演愈烈。 ... 再联系永乐十一年从归化 ... 的日本人那得到的消息「 ”吾闻上国(明朝),欲讨吾国(日本)”(《 ... 太宗实录》);永乐十一年七月入北京的 ... 使节也带回了明朝「 ”造战舰三千,将攻日本” (《 ... 太宗实录》);永乐十五年, ... 上下又无风起浪的疯传天朝「 ”皇帝有征倭之志” (《 ... 太宗实录》)。虽然一直没打,但是一旦中日开战,明军还是要借道 ... ,这是 ... 最担心的事情。因为作为属国, ... 有义务给明军提供一切军需。 元师征日 现在明朝大败倭寇很有可能乘胜追击,直逼日本,如此一来, ... 必然又要和高丽一样,中日联合出兵,以 ... 的国力,自然供不起这样的消耗。为了避免此种情况, ... 攻占对马岛时解救过被掠夺的人,其中就有明朝人,这些人现在安顿在 ... ,等待归国。现在李朝就利用自己掌握的这些明朝人为突破口,对这些被解救的明朝人说「 ”我师见败之状” 《 ... 世宗实录》,希望这些 ... 回到明朝后传达,朝军战斗力低下的状况,对日示弱。这样一来,虽然 ... 脸上无光,但可以避免明朝联合 ... 攻伐日本的最坏情况。既然对日是「 ”弱国”,自然无力再攻伐对马,所以出于虚构的恐惧, ... 放弃了唯一一次可以扩张的机会,此后 ... 对日优势完全不在,在中国强大的时候,尚可以依靠中国,平安度日(比如援朝抗倭战争),但近代中国衰弱, ... 没有了依靠,所以出现了日韩合并, ... 亡国。 文史君说: ... 为何如此惧怕联合天朝征伐日本呢,还是出于元师征日的恐惧的遗留。元师征日,元朝强迫 ... 造船、运粮、出兵,这给 ... 八道带来了灾难,加之,元师征日是失败的, ... 损失了大量人力物力,无果而终。战争损失的人口、出于 ... 目的、造船等增加的徭役,这些严重阻碍了 ... 经济的回复,甚至激起民变。当然己亥东征不是失败的,对马因地理上离日本本土过于遥远,物资补给只能指望 ... ,一旦对马不听话, ... 马上给对马断水断电查水表,所以对马领主(不包括倭寇)是以 ... 的藩国身份和 ... 交往的,这也是给 ... 长长脸的美事吧。 参考文献: 1. 李莉立《围绕「 ”己亥东征”的日朝交涉及其背后的明朝因素》,《韩国研究论丛》2015年02期 2. 吴大昕《 ... 己亥东征和明朝望海埚之役——15世纪初东亚秩序形成时期的「 ”明朝征日”因素》,《外国问题研究》2017年1期 3. 《 ... 太宗实录》,国家图书出版社2012年 4. 《 ... 世宗实录》,国家图书出版社2012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本文标签:倭寇明朝中国古代史历史李朝明朝历史元朝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