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是中国人的价值体系、道德观念得以成型的一个重要基底期。而吴越争霸又是其中最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且极具样本意义的一段历史。其间,道德的坚守与唾弃,人性的扭曲与挣扎,承诺与背叛的博弈,忠孝与仁义的抉择,汇成了万千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激起了无数心海狂澜,情丝乱缕。

所以,我用心理学的手术刀来解剖这段历史,也就有了这套“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这一幕幕已经过去的历史,彷佛是一个个活色生香的心理学实验。在这些不可复盘的“实验”中,楚平王、费无忌、太子建、伍子胥、阖闾、要离、孙武、楚昭王、勾践、夫差、伯嚭、 孔子、子贡、范蠡、文种、西施等诸色人等在独特的文化情境中本色“出演”,他们用生命经历的心灵抉择与命运煎熬,值得我们感同身受,更值得我们引以为镜。

历史心理小说第一人陈禹安说,“所谓历史,其实是一间巨大的心理实验室,一打开门,看到的却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在“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中,他把那些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心理挖掘的淋漓尽致。《鞭楚》记录的是在春秋末期,楚吴越三个南蛮国家数十年间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恩怨情仇的故事。楚国在楚平王当政的时候,重用佞臣费无忌。费无忌为了一己之私,先是撺弄楚平王诈夺为儿子太子建迎娶的秦国美女孟嬴,后来又离间楚平王和太子建的父子关系,终于导致太子建被废,亡命天涯。为了斩草除根,费无忌进一步鼓动楚平王杀害无辜的忠臣——太子太傅伍奢。伍奢的长子伍尚顾惜父子之情,主动陪父亲就死。但伍奢的次子伍子胥却不甘心接受昏君奸臣的摆布,怀着对故国故土的深仇大恨,历经千难万险,逃亡至楚国的敌国——吴国。为了借助吴国的力量为自己复仇,伍子胥殚精竭虑,帮助吴国的公子光刺杀吴王僚,成为吴国之王(即吴王阖闾)。此后,伍子胥又帮助阖闾筑建都城,延揽贤才,强兵富国,终于在苦苦等待了十六年之后,率领吴兵,势如破竹般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复仇的念头不但为伍子胥提供了永不枯竭的人生动力,也推动他冲破了所有世俗规则的束缚。他以楚国旧臣的身份,以下逆上,毫不留情地摧毁了楚国历代国君的宗庙,还将已经死去的楚平王掘坟鞭尸,畅快淋漓地报了自己的血海深仇,是为“鞭楚”。

但是,楚吴两国之间的仇恨却并没有因为伍子胥的复仇成功而消弭。相反,伍子胥的这一次复仇,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之间的仇恨。吴国的另一个邻国越国,借着吴楚交兵的机会,对吴国的后方发起了攻击。吴王阖闾退兵回国休整后,为了报复越国,又亲率大军对越国发起了攻击。但是,阖闾过于托大,阴沟翻船,不慎被越国击败。英雄一世的阖闾本人也为这一次失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吴越两国由此结下了无法开解的血仇。重臣伍子胥扶立太子夫差继位。夫差朝夕不忘越人杀父之仇。在为父守丧三年后,他亲自出征,对越国发起了报复性的攻击。这一次,实力弱小的越国不再拥有前一次的幸运,被强悍无敌的吴国打回原形。越国精锐大部被歼。越王勾践深知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既然无可幸免,他只能倾尽最后所剩的五千死士,与吴兵拼个玉石俱焚。但越国大夫文种利用吴国内部的矛盾,巧妙斡旋,争取到吴国宠臣伯嚭的鼎力支持,否定了伍子胥必要将越国赶尽杀绝的主张。机心暗藏的吴王夫差转而要求越王勾践偕同夫人到吴国为奴,为阖闾守墓,以期通过对勾践的人身侮辱来达至为父复仇的目的,是为“辱越”。

越王勾践在吴国忍受了三年的屈辱之后,最终赢得吴王夫差的信任,被夫差释放回到越国。

然后上演了一部被后世人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励志故事,这就是蒲松龄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细细盘点整个中国历史,兵败被俘、屈身为奴的君主并非只有勾践一个,但能够坚忍不拔、忍辱负重、绝地反击、以弱胜强、实现惊天大逆转的,却只有勾践一人。勾践完成的这一举世无双的丰功伟业,就叫做“吞吴”。人们把勾践的成功称为“吞吴”。这一个“吞”字非常传神地表达了勾践所取得的成功的侥幸与不可思议。当我们比喻人心不足时,往往用“蛇吞象”来表达。一条小蛇和一头大象,相差何其之大,但是小蛇竟然想要吞象,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越吞吴”就等同于“蛇吞象”。因为长期以来,就实力而言,吴国不啻是一头大象,而越国只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小蛇。勾践之所以能够完成举世罕见的“蛇吞象”,也是和他自己的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分不开的。这就是越王勾践的励志故事“吞吴”。

读春秋时代的故事,探究中国人性格形成的历史原因。

以史为镜,这是时下最流行的比《二号首长》还好看的官场斗争、职场励志小说。

这是很多读者“憋着尿”一口气看完的,比《明朝那些事儿》还好看的心理历史小说。

今天我们开始阅读心理吴越三部曲之三《吞吴》第39节,继续读这些激荡人心的春秋人物故事。

开心阅读39 互不原谅的结局

伍子胥刚回到府上,相术大师被离已经在那里等他了。

被离是伍子胥在吴国唯一的朋友。自从伍子胥失势以来,被离也遭到了伯嚭的排挤,日子很难过。

伍子胥将朝堂上发生的事情说给被离听。被离看着这个当年因为状貌奇伟而令自己惊为天人的汉子,早已形销骨立,风采不再了。而从他的面相来看,笼罩在他头上的厄运远未消散。

被离知道,伍子胥说“与王永辞,不复见矣”这句话时,已经萌生死志,觉得人生不再有任何乐趣了,于是就劝伍子胥说:“你继续劝谏也不会被听从,自杀也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不考虑逃走呢?”

伍子胥不是没有逃亡过。年轻的时候,他就经历过一次惊心动魄、九死一生的大逃亡,并最终在失意中奋起,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对辜负了他的整个楚国酣畅淋漓的复仇。但是,现在他已经快七十岁了,年老体衰,逃亡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苦,他是再也不愿意重新品尝一次了。况且,就算他决定逃亡,又能逃到哪里去呢?一个背弃了故国楚国,又背弃了恩国吴国的人,哪个国家还会收留他呢?

伍子胥叹了一口气,说:“我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事实上,夫差也不会给他任何的逃亡机会了。

被离和伍子胥正在嗟叹之际,夫差派来的使者到了。伍子胥一看使者将“属镂”宝剑赐给了自己,顿时明白了夫差的用意。

伍子胥内心一阵剧痛。此前,他自己已有死意,但自己想死是一回事,被别人逼着去死又是另一回事。

伍子胥一下子就爆发了。这几年来积郁在心的一切愤懑不平,全部倾泻而出:“天啊,天啊,当年先王不想立你为太子,幸亏我极力为你争取,你这才得到王位。我为你们父子破楚败越,威加诸侯。今天,你听不进我的忠言,反而要我的命!我今天死了,明天越兵就来了,一定会掘毁吴国的社稷宗庙!”

无论是英雄还是狗熊,当他得知自己的确切死期后,死亡突显性都会催逼着他回顾自己的一生,努力寻找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就是“意义追寻”。

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的,“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就是对于意义追寻的经典诠释。

伍子胥对自我生命价值的意义追寻并不是在夫差的使者前来宣布赐死的时候才开始的。此前,当他在朝堂上慷慨陈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伍子胥自比两位举世公认的忠贞之臣——龙逢和比干,就是对自我生命价值的一大肯定。而在使者到来之后,伍子胥再一次提到的“破楚败越,威加诸侯”,也是他这一生最为辉煌的功绩。

有了这样的成就,有了这样的名声,这一生就不能算是虚度年华、碌碌而为了吧!

但是,夫差的以死相逼,还是催发了伍子胥暴戾个性中最后残存的能量。伍子胥对着被离,也对着夫差的使者,恶狠狠地发出了这世上最为恶毒的诅咒!

“我死之后,你们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悬挂在东门之上。我要眼睁睁地看着越兵攻入吴国的国都!”

说完,伍子胥横剑自刎,就这样结束了他壮怀激烈的一生。

伍子胥的死,虽是自刎,却不能算是自杀。真正的自杀,应该是可以不死,却主动选择了死。伍子胥自己并不甘心就死,而是为夫差所逼,所以,他的死不是自杀,而是他杀。

一直以来,伍子胥都被视为一个异类。他个性爽直,大开大阖,以自我为中心,从不含蓄,似乎与推崇内敛、温良恭让的传统文化格格不入。但这其实只是他的外在表现。从他内在的价值观来看,其实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传统派。你看他,满腔热血,只为家国谋计;忠君爱国之情,无人能出其右;他对夫差苦苦劝谏,从未因备受打击而放弃自己的坚定立场;他与夫差在对越策略上的分歧,也是基于吴国的利益考虑,从无半点私心。这样的一个人,其实正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最忠实的奉行者。这样的一个人,你怎么还能将他当成异类?

但是,在伍子胥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宽恕”、“妥协”这样的字眼。他这一生,根本性的错误就是从来不肯原谅他人。

不原谅他人,就不会妥协,也就不会试着去了解、探索、试行另外一种可能性。

夫差的“赦越”,其实是当时世代最为难能可贵的仁德之举。同一时代的孔子曾经诠释过“父母之仇,不共戴天”。

有一次,子夏问孔子:“对杀害父母的仇人应该怎么办?”孔子毫不犹豫地回答道:“那就要睡在草垫子上,拿盾牌当枕头,连官也不去当,决不跟仇人共同生活在世界上。不论是在集市上,还是在朝堂上,只要一发现仇人,应该马上动手杀了他,哪怕身边没带武器,也不回家拿,赤手空拳也要上!”(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这就是当时世代普遍认可的对于如何处理父母之仇的主流准则,伍子胥本人就是这样做的。楚平王无故杀害了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伍子胥隐忍等待了十六年之久,最终借助吴国之力,攻破了楚国的郢都,摧毁了楚国的宗庙,还将楚平王掘坟鞭尸。这才算是完成了一个儿子应尽的责任。

伍子胥以臣犯君、以下克上的做法,虽然也惹来了非议,但更多的人还是认可了他为父复仇的做法。

而当夫差的父亲死于勾践之手后,伍子胥内心的复仇图式再一次被激活了。他坚定而固执地认为,夫差也必须按照自己当初的做法,对越国赶尽杀绝,来为阖闾复仇。

但是,夫差却给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这就是用仁义之心来宽恕越国。如果没有一个人首先从复仇的死循环中跳出来,那么,冤冤相报,永无宁日。而宽恕,则是终结仇恨的最好良药。一个能够违背公认的复仇准则,宽恕他人的人,其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如果伍子胥也能像夫差一样,诚心诚意地宽恕勾践,勾践是不是会被仁义融化,吴越两国的未来是不是会大为不同呢?勾践日后起了向吴国复仇的强烈之心,伍子胥的绝不原谅是不是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呢?

伍子胥这一生从来没有从复仇图式中摆脱出来,这才是他的一生以悲剧收场的本质原因。复仇,让他走向了前半生的辉煌;复仇,也让他走向了后半生的凄凉。

固执己见的伍子胥,决不允许夫差偏离复仇的航向,这导致了吴国两大首脑人物无可挽回的决裂,也最终导致了吴国走向无可挽回的覆灭。这是何等的悲哀,又是何等的可惜!本来,伍子胥和夫差完全可以携手共创霸业,完成超越前人的丰功伟绩,但最终,一切都成了镜花水月。

伍子胥最后发出的恶毒诅咒,其实也是他的复仇图式的延续。只不过,这一次他复仇的对象变成了夫差,变成了吴国!既然你们都听不进我的良言忠告,那么,你们就等着恶果报应吧!

伍子胥至死都没有学会原谅别人。他一贯以强悍的面目出现在众人面前,但他是真正的强者吗?显然不是。因为只有真正的强者才敢于原谅,勇于妥协,善于宽容。

但不管如何,伍子胥这一路走来忠君爱国的拳拳之心,让人们将他视为忠烈的化身。而这正是千年之后,人们依然铭记他、尊重他、景仰他的原因。

再说夫差听了使者的回报,顿时也变得怒不可遏,立即亲临伍子胥的府上,对着伍子胥的尸身恶狠狠地数落道:“胥,你死了之后,难道还有知觉?!”(从夫差对伍子胥的称呼转变中,也可以看出两个人之间的水火不容)

说完,夫差亲自拿着宝剑砍下了伍子胥的脑袋,命人将他的首级悬挂在盘门城楼之上。这盘门是国都的南门,此前伍子胥声明要将自己的眼睛悬挂在东门城楼上,因越国在吴国之东,便于直观越兵入侵。夫差故意和伍子胥拧着干,才命人将首级悬于南门。

夫差又下令,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入鸱夷之器(一种用马革制作的皮囊),扔入大江之中。作为对伍子胥死前恶毒诅咒的回报,夫差也还以恶毒的诅咒:“日月炙汝骨,鱼鳖食汝肉,汝骨变形灰,复何所见!”

以恶制恶,只能恶上加恶!伍子胥的死,不能仅仅归咎于夫差的识人不明。

这是伍子胥到死也没有明白的道理。千年之后的人们,是不是该从这样一个互不原谅、两败俱伤的悲惨结局中体会到什么呢?

心理感悟:如果人生活不出结果,就只能活出过程。但无论是结果还是过程,都不过是意义的代言人。

吴王夫差和伍子胥情同父子为何走向决裂?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三国群英传2,大乔小乔,两女胜过千军万马

    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三国里出名的美女,正所谓美女配英雄,而孙策周瑜是三国里有名的英雄人物,大乔在演义中的描写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就是孙策牺牲太早,小乔的描写就比较多了,和周瑜是珠联璧合,才子佳人的一对赤壁之战,三国最出名的战役,战前诸葛亮曾引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成功激怒周瑜,让周瑜借坡下驴,誓战曹操,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诗,最主要的这好像还是初中要求背

  2.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3. 刘璋号称暗弱,却为何能把刘备、庞统打得如此悲惨?

    如果刘璋不给,那么刘备就有借口了,至少在明面上说得过去。这一年来,刘备借攻打张鲁为名,在刘璋这儿吃吃喝喝,都快把刘璋给吃穷了。可没想到,刘璋竟然没发火,而且一口答应给刘备人马报销火车票,只是资助的人马与物资减半,不管如何,已经相当够意思了。

  4.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5.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9.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10. 诸葛亮对刘备集团有哪十大功劳?论诸葛亮的地位

    诸葛亮对刘备集团的十大功劳:1.隆重对策。千古一对隆中对,给迷茫的刘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刘备集团制定了长期的极具眼力的战略规划,并直接影响了天下三分之势。《三国志·诸葛亮传》: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三国志·诸葛亮传》: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随机推荐

  1. 怀念过去的心情说说短语 你还记得我们是怎么认识的吗?-感人的情话

    二、哪儿不舒服啊,心疼的厉害。

  2. 沙特 ... 发现400座神秘的古代石头建筑

    在沙特...发现了神秘的石头结构,考古学家称之为“大门”,因为它们与老式的田野大门有着松散的相似性。[见沙特...神秘的石头结构图片]长而神秘的主要是通过卫星图像发现的,研究人员发现,其中一些大门实际上位于曾经喷出玄武岩熔岩的火山穹顶一侧。需要实地调查大多数城门是通过卫星调查发现的,没有对它们进行考古实地调查。

  3. 【鳞鳞】的意思是什么?【鳞鳞】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鳞鳞línlín1.形容鳞状物。★「鳞鳞」在《汉语大词典》第18064页第12卷1263★「鳞鳞」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鳞鳞鳞鳞的拼音línlín鳞鳞是什么意思鳞鳞línlín1.形容鳞状物。★「鳞鳞」在《汉语大词典》第18064页第12卷1263★「鳞鳞」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鳞鳞用鳞鳞造句1.〖示例〗旅游度假村前面有水质清澈,波光鳞鳞、深不见底、一望无际的水库。

  4. 丹书铁券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dānshūtiěquàn【解释】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出处】《后汉书·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例子】先朝赐有丹书铁券,安居乐业。(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七回)【相关】百度“丹书铁券”

  5. 槃特伸臂

    佛陀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时候,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字叫槃特。“槃特只好独自留在门外。>佛陀和弟子进入正殿,佛陀被请坐在上位,喝过水以后,突然有一只手臂伸进正殿里来,那手里端着饭钵,放在佛陀的面前。波斯匿王、大臣们、夫人、太子,以及在正殿里的人,看到那样长的手臂伸进来,却看不到手臂是谁的,大为吃惊,就问佛陀说:”这是谁的手臂呀!

  6. 什么八字的人天生有官运,容易当官

    凡是命理有当官运的人,必然要有命理官运的支持,很多朋友求教玄林师傅,当官的人、发财的人真的是有好命运支持吗?有的人之所以有高官大权,就是因为第一有好的官运,第二有好的人脉关系,第三有好的文化涵养,还有出生背景和风水上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各种优越条件面面具备,这样才有好的官运,才能春风得意。下面给朋友们讲解命理上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官运亨通。官运、官位大小,视用神受益深浅来定之。

  7. 疏财重义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shūcáizhòngyì【解释】讲义气,轻视钱财。多指出钱帮助遭难的人。同“疏财仗义”。【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疏财重义”

  8. 倾诉

    一天深夜,从睡梦中惊醒的女主人接到一个陌生女人打来的...说:“我恨透我的丈夫了!”“您打错...了。”>“对不起,”女主人不耐烦地打断她的话,“我不认识你。”她说,“这些话我会对亲朋和认识我的人讲,而弄得满城风雨吗?现在我说出来,舒服多了,谢谢你!”说完,她挂了...。

  9. 宋朝有多富?一个看大门的收入就堪比欧洲一个国王

    作者|夏彦(读史专栏作者)众所周知,宋朝在打仗方面一直不是很在行,不管是对辽、金还是蒙古,甚至是西夏这样的小国,也是败多胜少,一直给人以「”弱宋”的形象。不过,宋朝弱虽弱,但却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最富有的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那么宋朝到底有多富?今天咱们从几个方面来看看宋朝

  10. 赫连皇后为什么会当帝国的皇后?当上太皇太后却很快病故了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她是夏国公主,嫁了北魏皇帝成为皇后,当上太皇太后却很快病故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没有任何明显的证据表明赫连皇后参与了宦官宗爱的阴谋,宦官宗爱只是矫诏骗天下,于是文成帝拓跋濬不追究赫连皇后的责任,还尊赫连皇后为太皇太后,当然他还加封他的奶妈常氏为皇太后。赫连氏当上太皇太皇只不过几个月,还不到半年,她就病故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