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教小故事

(1)佛度鸯哥摩罗佛世时有 ... 人外道,在途中斩路行人之手,以为指蔓,称为指蔓外道。其恶事震撼了侨萨罗国的人民,大家都怕他。结果受佛陀度化,出家为比丘。鸯哥摩罗说:“有人以刀杖正道,或以钓鞭正道,佛陀不用刀杖,徒手调伏我。”鸯哥摩罗过比丘生活时,在舍卫城街上托钵,有人向他投土,或向他投石,有时头部受伤,有时毁了衣裳。佛陀安慰他说:“圣者必须忍受,唯有忍受,如今,你在偿还以往所犯的恶业呀!”(2)那是归于你的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时候,忽有一个婆罗门愤怒恶言的冲进精舍来。因为他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这里来,故使他大发嗔火。佛陀默默地听他的无理胡 ... 之后,等他稍为安静时,向他说道:“婆罗门呀!你的家偶尔也有访客吧!”“当然有,瞿昙呀,何必问此!”“婆罗门呀,那个时候,偶尔你也会款待客人吧?”“瞿昙呀!那是当然的啊。”“婆罗门呀,假如那个时候,访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么,那些菜肴应该归于谁呢?”“要是他不吃的话,那些菜肴只好再归于我!”佛陀以慈眼盯着他一会儿,然后说道:“婆罗门呀,你今天在我的面前说很多坏话,但是我并不接受它,所以你的无理胡 ... ,那是归于你的!婆罗门呀,如果我被漫 ... ,而再以恶语相向时,就有如主客一起用餐一样,因此我不接受这个菜肴!”然后佛陀为他说了以下的偈:“对忿怒的人,以忿怒还牙,是一件不应该的事。对忿怒的人,不以忿怒还牙的人,将可得到两个胜利:知道他人的忿怒,而以正念镇静自己的人,不但能胜于自己,也能胜于他人。”这个婆罗门,就在佛陀门下出家,不久,成为阿罗汉。(3)平等对待众生有一天,提婆达多生病。很多医生来治病,但不能把他医好。身为他的堂兄弟,佛陀亲自来探望他。佛陀的一个弟子问他:“您为什么要帮助提婆达多?他屡次害你。甚至要把你 ... 死!”佛陀回答说:“对某些人友善,却把其他人当做敌人,这不合乎道理。众生平等,每个人都想幸福快乐,没有人喜欢生病和悲惨。因此我们必须对每一个人都慈悲。”於是佛陀靠进提婆达多的病床,说:“我如果真正爱始终要害我的堂兄弟提婆达多,就像爱我的独生子罗侯罗的话,我堂兄弟的病,立刻会治好。”提婆达多的病立刻消失,恢复健康。佛陀转向他徒弟说:“记住,佛对待众生平等。”(4)对动物慈悲那时候的印度,人民拜他们的神时,一般都 ... 动物当做祭品。他们认为这些祭品,可令神祗喜悦。于是神祗就答应人们的祈求,赐他们钱财,给他们种田的雨水。佛陀无论到什么地方去,都告诉人们说,这样牺牲动物是错误的。有些人听他这么说,就对佛陀发脾气的说:“据我们的经本, ... 动物来拜神,没有什么不对?你竟敢持不同的意见?”佛陀回答:“损人利己是不对的,使人不快乐而使自己快乐是不对的。这是因为每个众生都想活命,就像你一样。因此,你若 ... 一只动物当牺牲来拜神,你是个自私的人。我一再教人:自私的人是不会有幸福。“不但如此,神祗在帮助你之前,先要求动物的血,那一定不是仁慈的神祗。这种神就不值得人去拜。但,假如你对众生慈爱--动物和人一样平等无分别--神就会崇拜你!”很多人听了佛陀的智慧良言,知道佛陀的话很对。於是很多不幸的事被阻止了。(5)佛陀的四无量心佛在世时,曾授提婆达多盐汤,因提婆达多好吃酥腻食物,头痛腹满,受大苦恼,不堪忍受, ... 称念:【南无佛,南无佛!】那时佛在其住处禅定中,听到此声音,即生慈心,以神通力至其住处,手摸提婆达多头腹,授予盐汤,令其服饮,得到病愈,而提婆达多叛佛害佛,佛不记冤而救之,以慈使其乐,以悲拔其苦,以其痊愈而喜,不分冤亲而平等救治,即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四无量心。佛所成就的四无量心,不与三乘人共成就,能大慈以众生之乐为乐,能大悲以众生之苦为苦,能大喜以众生离苦得乐而喜,能大舍心无住着,运心平等,普利众生。(6)百忍成金山东张公五世同居,百忍家道兴。据说他发愿,在他的一生中,要行一百件大忍辱的事,忍过了九十九次之后,第一百次时是他的孙子娶妻那一天,突然来了个道人,要试验他是否真有忍辱功夫,便向他要这个新娘子,先于自己做一夜夫妻,这一件事使张公很感为难,但他宽大一想,我什么悔辱事都忍受过了,这最后一次忍辱有什么不能呢?于是劝其孙儿,完成他的百忍大愿,忍辱一下,后来这位道人在新娘房中,跳个不休,嘴里不停地说:“看得破,跳得过”。跳到天亮,忽然倒在地上死了,新娘骇叫起来,待众人来看时,已变成了一个金人,由此致富。故说张公百忍成金,山东那个地方,到现在还有一座巍峨的[百忍堂]纪念他忍辱的德行。(7)在我心中除草佛陀到摩竭陀国某村庄托钵,有一婆罗门说佛陀不自耕田播种,而托钵向人乞食。佛陀即与婆罗门申辩正理,回答婆罗门的话是:“信是我所播的种子,智慧是我所耕的犁;抑制身口意的恶业,就是在我心田里除草;精进是我所牵的牛,去而不回,进而行慈,将我运到安祥的境地。”(8)发恶誓,后果不堪设想圣愚因缘经上记载: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已经断除烦恼,得到神通的微妙比丘尼。她对许多尼姑们叙述了她自己过去世所造的善恶果报。她说:“我过去曾经做一个有钱人的太太。虽然我先生家财万贯,可是我自己并没生育。后来我先生又娶了姨太太,而生了一个小男孩。我因为嫉妒心很强,就私自把那一位小男孩 ... 了。姨太太找我理论,我就发誓说:“如果我 ... 了你的儿子,我的丈夫会被毒蛇咬死,我生的孩子会被水流走,被野狼吃掉,而且自己会吃亲生子女的肉,我自己会被活埋,我的父母亲会被火烧死!”“那一生我死了之后,堕入地狱受无量苦。地狱的罪受完了以后,投生做人。当时我记得很清楚,有一天我同我丈夫回娘家。在半路上生产了,于是就暂住在树下,忽然有一条毒蛇咬到我丈夫,我丈夫就这样死了。我哭得很伤心,天亮以后,我牵着大儿子,又抱着老么。边走边哭,来到了一条河流的旁边。因为没有渡船,所以我就把老大留在这一岸,而先抱着老么过河,把老么放在对岸,然后再回来抱老大。没想到老大看见我回来接他,就急忙下水向我走去。老大走不到几步,就被河水流走了。我回头想去抱老么,狼抢先一步把老么吃了,看见老么被吃得血肉淋漓,我更加伤心。我赶紧回娘家,却在路上遇到熟人说我娘家失火,全家人都被火烧死。”“后来我又改嫁。正当我要临盆生产时,我的丈夫喝醉酒回来,没人开门,我丈夫破门而入,大发雷霆,不但狠狠地打我一顿,而且把刚生下的婴儿丢到锅子里煮,强迫我吃。我因为怕他,所以勉强咬了一口,痛入心肝,赶紧弃夫逃跑。跑到波罗奈国,又嫁给一个刚丧妻的人当太太。才刚新婚没几天,我的第三任丈夫死了。按照那一个地方的习俗,夫妇如果相爱,丈夫死了,太太要陪着下葬。我因此被活埋了。刚埋不久,恰巧有一群盗贼来偷挖坟墓,盗取财宝。我被救出来。”“我想我过去到底做了什么坏事,今生的遭遇这么凄惨。当时我听说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讲经说法,他可以帮人们解答生活上的疑难。我就去请他度化我。由于过去世我供养圣人时曾发愿修行,所以今生能遇到释迦牟尼佛,而且修成正果。”(9)虐待动物,不得好报法苑珠林上记载:唐高祖武德年间,隰州大宁这地方,有一个农夫,名叫贺永兴。因为邻居的牛侵犯了他的农作物,用绳子将牛的舌头勒断,手段实在太残酷了!后来贺永兴生了三个孩子,都成了哑巴。大家都认为这就是他虐待动物的报应。(10)国王与树神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骄傲的国王。他要为他自己建造一座王宫,因此,对大臣们说:“到森林中去找最高的树。我要用这来建筑宫殿。”在森林深处,大臣们找到这样的树。这树很茂盛,四周都是些较小的树。那天晚上,他们向国王报告,且宣布:“陛下,我们已找到你要的树。明天我们就到森林中去砍那棵大树。”国王很高兴,就去睡觉。那个晚上,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大树中住着神灵,神灵出现在他面前。那神灵说:“国王,请不要摧毁我的住所。你如这么做,每砍一斧,我就痛苦,终会死亡。”但国王回答:“你是森中最好的一棵。我必须用来建造皇宫。”这神灵恳求,但国王很坚决,强调这树必须砍死。树神最后对他说:“好,你可以砍。但请你不要从树下面砍断,像一般的砍树一样。你可以命令你的人。先爬到树的最上面,逐渐往下一枝一枝砍,然后全树砍完。”国王听到这种砍法,很惊奇,说:“如你刚才所说的,那不是比一次从树根处砍下更加痛苦吗?”树神回答:“你说得不错。我是为森林中的其他生物着想,才建议你这样做。你知道我是棵很大的树。如果一次砍倒,将会压坏四周围的小树,并会 ... 死很多小动物。很多小鸟和昆虫,会失去住所,许多小树会被压坏。但你一块一块砍,对它们的损伤可以减少。”国王这时醒过来。他想:“那树神宁肯挨数百次痛苦,却不要让小动物受苦。这树神多么勇敢和仁慈!我要砍树,只为我的享受和骄傲,我多么自私。我不要砍这棵树,反要对他表示尊敬。”于是国王第二天去森林中,向这棵树献花致敬。从那天以后,他变成一位仁慈,公正的统治者。(11)佛陀耕耘秋天,来稻成熟,田野一片金黄,农人聚集,庆祝丰收,大地洋溢着一片欢乐。佛陀来到农庄,许多人都恭敬地供养他。只有一个生性固执的农人,十分生气,他大怒道:“我们平时勤力耕种,才有今天的收获,你为什麽不学我们呢?”“长者!我也是耕耘的。”佛陀和气地回答。“你是农夫麽?你的牛、种子和田地在那里呀?”“众生的心地就是我的田地,八正道是我的种子,精进是我的犁牛。”佛陀向他解释说:“我在众生的心地撤下八正道的种子。我勤力耕耘他们的心地,使他们拔除烦恼,得到安乐。”农人听了,明白过来,立刻忏悔,把上好的奶饭供养佛陀。他说道:“佛陀,请接受我的供养吧!你已经耕耘我的心田,播下善良的种子,我将有幸福的收获。”(12)婆罗门的祭祀婆罗门教的神殿里面灯烛辉煌,十分热闹。大梵天王神的塑像庄严地供奉在座上。教徒们正忙碌着,一盘盘的猪、鸡鸭等庖牲都抬上来了。他们恭恭敬敬地奉献着。“你们为什麽要用庖牲做祭品呢?”佛问。“因为用庖牲祭祀,可以得到天神降福,赐我们大量财富,农作丰收,人民安乐,命终後还可以投生天堂。”“不对,用庖牲祭祀是野蛮的行为。 ... 生流血,只有做成更大的罪业,罪业的行为。怎带来福泽呢?”婆罗门教徒很惭愧,就问:“那麽,要怎样才可以祈福呢?”“只有奉行众善,纯洁身心,才是福德的本源。”佛陀回答道。婆罗门教徒听了,立刻信服,就跪在地上忏悔,以後不用庖牲祭祀了。(13)佛陀穿针阿那律是一位精进的修道者。他专心诵读经文,时常通宵不睡觉。因为过度疲劳,所以眼睛瞎了。他虽然伤心,却不颓丧,反而更勤奋学习。有一天,他的衣服穿了一个洞,便自己动手缝补。後来线脱了,他又看不见,十分狼狈。佛陀知道阿那律的困难,便来到他的房中,替他取线穿针。“是谁替我穿针呢?”阿那律问。“是佛陀为你穿针。”佛陀一面回答,一面为他缝补破洞。阿那律感动得流下泪来。“同情别人,帮助别人,是我们应有的责任。”佛陀教训大家说。佛陀以身作则,给大家一个好榜样。弟子们知道了,十分感动,都互相勉励,互相帮助,为大众服务。(14)清洁妇人舍卫国有一个做清洁工作的妇人,天天打扫街道,十分勤劳。她的衣服很肮脏,市民都讨厌她,见到她,总是掩着鼻子走过。佛陀叫她来听佛法,鼓励他精进、城内的人不赞成,跑来责问道:佛陀啊!你常说清洁的话,教人做清净的行为,为什麽要和肮脏的女人谈话呢?难道你不觉得讨厌吗?"佛陀严肃地看他一眼,回答:"这妇人保持城市清洁,对社会贡献极大,而且她谦卑、勤力,做事负责,为什麽讨厌她呢?"这时,那妇人洗过澡,换了衣服,容光焕发,出来和大家见面。佛陀继续说:"你们外表虽然清洁,但是骄傲、无礼,心灵污秽。要知道:她外表的肮脏容易洗净,你们内心的肮脏才难於改善呀!"城内的人知道错了,再也不敢讥笑别人。(15)无争的修道者阿那律、跋提、舍桄多三人是堂兄弟,感情很好,出家後,大家也在一起修道。三人相约,共同依照佛陀的 ... 去做。出外受食,最後端身 ... ,念佛、念法、念僧。以後回来的人照着做,沈默地工作,不骚扰人家。他们五天开一次会议,报告入各人修行的心得,讨论问题,解决困难。大家利益均等,分工合作,过着宁静、合群、纯洁的生活。佛陀来看他们,赞美说:"你们和平相处,,一心一德,真好极了。"以後,佛陀就教那些欢喜争执的人,学习阿那律等无争的生活。(16)富翁的儿子佛陀在法华经曾有这样的譬喻:有一位富翁,他的儿子在童年就不见了,富翁十分挂念。有一天,富翁看到一个乞丐,认得是失去的儿子,正想叫他来相认,但是,儿子长年流浪,受人欺负、侮辱惯了,误会富翁欺负他,要送他去官府治罪,就逃去了。富翁想出妙计,打发人找儿子来工作,让他安於新环境。富翁常常在窗口守望他,渐渐擢升他的职位,儿子胜任了,富翁觉得时机成熟,就召集亲戚朋友,把秘密公开,儿子知道自己的身分,才敢向爸爸相认。这个譬喻:儿子是众生,富翁是佛陀。众生长期生死轮回,早已忘却自已的成佛本性,总是作业多端。佛陀先知先觉,告诉众生都可以成佛,和他一样。他以身作则,用种种善巧的 ... ,引导众生止恶行善,向上、发愤,以至成佛。我们要接受他的教训,不要辜负他才好。(17)礼拜六方黎明,佛陀入城。途中,看见一个男子,向着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礼拜着。佛陀问他为甚麽这样做?那男子说:“我叫做善生,每天向六方礼拜,是家族传下来的习惯。据说这样做,会得到幸福。”“佛陀也有六种礼敬的 ... 。”佛陀慈祥地说:“一、孝顺父母:做儿女的要孝养、顺从,令爸妈欢喜、安慰。二、敬重师长:做学生的要敬重师长,接受教导。三、妻子:是一个好助手,夫妻要互相敬爱。四、朋友:对待朋友要诚实、互敬。五、僧众:对待僧人要布施、恭敬。六、仆人:对待仆人要宽大,不要令他过分疲倦。这六种人是我们生活中心的人物,和他们相处得合理,会有快乐的家庭,美满的人生。单是礼拜六方,有甚麽用呢?”善生很高兴,就皈依佛陀去了。(18)信心舍卫城的北面,有一条河流,沿岸有一个村庄。佛陀特地跑到对岸去弘法。佛陀的威仪,令村民肃然起敬,但他们却不信佛法。後来佛离开舍卫城,舍利弗想亲近他,就远远地跑来,但是佛陀已经过河去了。河流湍急地流着。舍利弗看着佛陀的背影,充满信心,涉水而行。在中流,河水很深,波流动荡,但是舍利弗专心一意,提起精神,一步一步的走着。波浪吓不倒他,最後,竟走到对岸。舍利佛来到佛陀面前,佛陀祥地望着他,眼光充满赞美、鼓舞的神色。佛陀对他说:“你是一个智慧者,有信心,肯精进,可以学佛、成佛,普度众生。”舍利弗赡仰佛陀,欢喜极了。村民听了佛陀的话,看见舍利弗的异迹,都对佛法生起信心。(19)模范的弘法富楼那热心弘扬佛教,他的口才很好,和人家辩论时,常常令到对方心悦诚服,因此得到‘说法第一’的美名。输卢那国是没有文化的国家,富楼那却请求佛陀允许他去布教。佛陀说:“富楼那,我很称赞你的志愿,但是野蛮的民族,不易感化,他们会 ... 你的。”“他们 ... 我,我容忍他们,我觉得他们还很有良心,因为他们没打我。”“假如他们用手打你,用石投掷你呢?”佛陀问。“我宽恕他们,我仍然觉的他们很好,因为他们只是打我,还未 ... 死我呢!”“假如把你 ... 死呢!”“我为法牺牲,死而无憾。”佛陀赞美他,说道:“富楼那,你修道、传教、容忍的精神,可做佛教徙的模范。”富楼那在输卢那国弘法,十分成功,许多人皈依佛教。(20)严禁神通目犍莲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他以神通第一着名。普通人不能看见、不能听到、不能做到的事情,他都能够看到、听到、做到。佛陀并不赞成他玩弄神通,因为奇妙的神通和解脱生死毫无关系。他热心保护佛教,同情大众的苦难,很受大众爱戴。目犍莲的名气招来外道的妒忌,他们蓄意 ... 死他。有一天,他在山中 ... ,给外道在崖上投下巨石,打成肉饼。许多人都为他悲伤。佛陀对大众说:“神通是不是恃赖的,业报重於一切,目犍莲就是一个例子。”只有勤守佛法,学八正道,求解脱业报,这才是最好的 ... 。佛教不靠咒术、算命、扶乩、问卜、焚烧纸钱等,这些都是邪术,会扰乱人心,佛弟子不应该做。(21)佛弟子佛陀入灭以後,遗教由信徒们负责宣扬,佛教才流传下来。这种伟大的志愿和工作,是每个弟子都应该有的。佛徒有两种:出家的和在家的。出家的是僧众,男子叫“比丘”,女子叫“比丘尼”。他们求道心切,宁愿舍离世俗的繁荣享受,甘心过着清淡的生活,遵守严谨的戒律。他们的志趣高洁,理想伟大,要解脱生死,要成佛来普度众生,是众生的模范。在家的佛陀的教化,男子叫“优婆塞”,女子叫“优婆夷”。他们信受佛陀的教化,舍恶行善,选择各种有益世道的职业,做着利已利人的工作。出家佛徒和在家佛徒,都各有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的责任。(22)佛徒舍利弗和目犍莲原是婆罗门教徒。一天,他们在街上,看见一位比丘尼慢步着,他举止安详,仪态高贵。舍利弗很仰慕他,便上前和他谈话。他问道:“尊者,你的样子很有修养,请问你的老师是谁呢?”那比丘尼说:“我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他时常说一首偈语:‘若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是生灭因缘,佛大沙门说。’”这是说:“世间的一切,由因和缘结合而生起,也由因和缘分散而消灭,我们有善良的因,配合适当的缘,那麽,自然有好的结果。”舍利弗和目犍莲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十分欢喜,立刻率领弟子追随佛陀去了。後来,二人都成为佛陀的大弟子。(23)波迦加优楼频罗迦叶是一个拜火教的领袖。他有一千个多个门徒。他们信奉火神,希望命终後投生天堂,享受快乐。佛陀想教化迦业,就去探访他。当夜佛陀在有毒龙的屋内住宿,经过佛陀多次的感化,迦业也渐渐信服了。有一天,迦业主持祭祀大典礼,他恐怕众人见了佛陀,就信佛教,灭少自己的垮力,所以对佛陀有点顾忌。佛陀知道他的心事,那天就回避不出来了。祭祀完了,众人散去,佛陀诚恳的教训他:拜火不是真理,而且他的嫉忌和自私,也是学道者不应有的行为。迦业听到佛陀的指导,好像在灼热的阳光中得到凉荫,愉快极了,舒畅极了,立刻忏悔,皈依信佛。他的弟子也全部信奉佛教,追随佛陀到处弘扬佛法。(24)好行为一天,佛陀来了。他很和蔼,孩子们都喜欢他,争着和他谈话。佛陀的相貌很好,全身放大光明。波迦加很羡慕,他问:“我要怎样做才可以像你那样呢?”佛陀告诉他:“信佛教,不做恶事,心地好,就可以成佛。”波迦加满心欢喜,跟随佛陀学习。(25)信心佛说:一队商人,在沙漠迷途,水又喝完了,他们十分焦急。他们动手挖掘地下的泉水,挖了几尺,因为没有信心,便不愿掘下去,只是叹气和流泪。只有一个孩子,他有信心、有毅力继续下去,结果,沙石搬开後泉水就喷出来了。大家都觉得很惭愧。有信心、有毅力,做甚麽事都会成功。(26)坏脾气的害处佛说:水池里,住着一只坏脾气的乌龟。天旱了,池水乾涸,乌龟要搬家,两只雁儿用一枝树枝,叫乌龟咬着中间,雁儿各执一端,吩咐乌龟不要说话,就动身高飞。孩子们看见,觉得很有趣,拍手笑起来。乌龟大怒,开口责 ... 。口一张开,就趺下来,碰着石头死去了。雁儿叹气说:“坏脾气多麽不好呵!”(27)浪费的报应从前,中国有一个官长,生活奢侈,他的沟渠每天都有白饭流出来。隔邻的僧人看见,觉得很可惜,就把白饭淘起,洗净晒乾,收藏起来。後来,官长把财产花光,十分贪穷,来到寺院求乞,僧人拿出他从前弃掉的白饭,送给他吃,并且告诉他这些白饭的来历。官长听了,十分惭愧。(28)愚笨的弥多弥多喜欢说别人的闲话,大家都讨厌他,看见他来了,总是避开,或者赶他走,没有人爱和他在一起。弥多觉得很难过。佛陀对大众说:“说人家闲话,是不好的行为,既使人受害,又使自己难过,多麽愚笨呀。”(29)小鸟救火佛说:树林失火,火势猛烈一只小鸟幸而逃出。但它想起还在树林里的亲族和朋友,心里十分难过。於是它飞到河边把羽毛浸湿,然後飞回树林去,拍动翅膀,洒下水滴。这样一来一往,十分费力,但是小鸟仍然奋力去做。天帝很感动,就降下一场大雨,把火扑灭。(30)孝顺的孩子佛说:炎很孝顺,爸爸、妈妈老了,没有牙齿,不能咀嚼东西,身体瘦弱。才想:“爸妈年纪老大,没有东西吃,怎麽办呢?”他披上鹿皮,戴上鹿角,扮作鹿儿,天天到山上,躲在鹿群中,榨取鹿乳,拿回家给爸妈吃。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佛教小故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9.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耿精忠造反后又降了,最后还是被处以凌迟之刑

    然而,他帮了朝廷,最终却死得最惨,被朝廷凌迟处死。所以,在清廷的安排下,耿精忠入京迎娶了肃亲王豪格的女儿,并被作为人质留在了京城。>耿精忠野心勃勃,最终在福建积极响应吴三桂造反。>耿精忠造反,是康熙始料不及的。耿精忠却拒绝他的请求,结果两人为夺地盘又发生了窝里斗。>康熙召耿精忠觐见,并以“负恩谋反”的罪名褫夺了他的爵位,并将他拘捕入狱。>康熙于是将囚禁在牢狱中的耿精忠凌迟处死。

  2. 大门有何风水意义

    大门有何风水意义大门将外面的世界与家人的私人空间隔离开,是人和物进出的通道。厨房有什么风水作用古人云:“气口如人之口,人之口正,便于呼吸饮食;人之门正,便于顺纳堂气、人物出入。”从常理上来说,大门就像人脸,谁也不希望自己的脸肮脏、丑陋,所以,不要在门口摆放杂物和垃圾,要保持大门的环境整洁干净,不影响空气的流通。

  3. 文惊朝野,武镇边关,他是书生,却是大明两百年军功第一人(一)

    提到王阳明,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详,知道他是明朝时期,文武兼备的大能人。今天,咱们就来说一个,同样是文人出身,但是至少在...上的成就,远远超过王阳明的大牛人。

  4. 中秋节祝福语_中秋祝福的短信_中秋节祝福

    中秋祝福的短信(一)中秋别忙碌,悠闲莫辛苦。中秋祝福的短信(二)月儿半盈半缺最美丽,距离若即若离更亲密,中秋将至未至难将息,惦记将述未述牵心底。中秋祝福的短信(三)1.一壶桂花酒,送给好朋友。亲爱的爸爸妈妈,每逢佳节倍思亲,儿在异乡祝福:中秋佳节平安幸福。祝亲爱的客户您中秋节快乐!

  5. 梦见女人死在我家里

    周公解梦梦见女人死在我家里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女人死在我家里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传国玉玺的由来 我国古代传国玉玺是怎么来的

    传国玉玺的由来 我国古代传国玉玺是怎么来的  传国玉玺的由来:在公元前741年,卞和在外游玩,走到荆山(现湖北省襄樊南漳县巡检镇城南约一百一十公里有玉印岩,传说是卞和采玉处),看见一风凰在块石头上,他看了几天、每天风凰都在此石上,他确定这一定是块好玉石,他就将此石搬回家...

  7. 宽容能创造生命的美丽

    宽容能创造生命的美丽曾经,有个聪慧的小和尚,很有慧根。小和尚失踪后,老和尚走遍了大半个国家,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老和尚看也不看小和尚,一边采着蘑菇,一边指着胸前的念珠,说道:“我能原谅你,可佛祖会原谅你吗?要我原谅你可以,除非这佛珠上能长蘑菇!”第二天,老和尚睡醒了,一睁眼,就看到胸前的念珠,还有整个的木板床上,都长着大大的蘑菇。

  8. 深秋养生防寒凉 中医进补四大“宝”

    深秋时节,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增大。人体容易遭受各种疾病侵袭,因此须从饮食等方面加以注意。下面就介绍秋分进补四大“宝”。中医用百合作为止血、活血、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理脾健胃的补药。中医常用大枣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等症。根据药理研究,大枣有保护肝脏、降低血脂等作用。

  9. 孙权派人提亲,关羽如果答应这门亲事,能否避免荆州悲剧

    权与众谋士商议。

  10. 哄老婆的甜蜜的句子

    烟火夫妻,白首不相离。你是我今生最缠绵的爱恋,是我日夜的期盼。你是我今生的最爱,我的幸福只等你来!用我的一颗痴心,来珍藏与你在一起的每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你是我一生的牵挂。

返回
顶部